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作者:蓝海丹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1期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要紧跟上当今史地结合、文化史结合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手段,以系列课题研究带动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促进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随着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浪潮的涌来,广西也加快了推行新课改的脚步。翻阅新课改的中学历史教材,我们发现历史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教材不再按照以往的通史体例编写,而是按专题史的方式进行编排,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展示。这样的新教材,主题突出,条理鲜明,而且各单元内容之间存在着较好的逻辑联系。新课改在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前提下,突出了增强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特点。
面对势在必行的新课改,我们该如何去适应呢?面对新课改的浪潮,我们的教学该怎么办?现在已经有些学者提出诸多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笔者认为其中最能适应新课改教学情况的,莫过于研究性学习模式了,本文即是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当中所试行的小组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来讨论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推行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以便与同行交流。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对学生“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特别是教会终身学习的方法。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教学”。
“教学”的定义,在《教育大辞典》里的解释是:“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这个定义当中,教学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换言之,教学的过程必须讲究师生互动。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按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讲述,重在交代事件、人物、过程,或交代历史发展的演变,学生则在讲台下听讲或是做笔记。这种模式是司空见惯的,甚至大学课堂也是如此。但我们也发现其中弊病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这样的讲述法教学模式更多时候是教师唱独角戏,以课堂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灌输教学,而学生则成为课堂教学的配角,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喜欢历史课程,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这个教学要求更是相差甚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然,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因不同的课程内容而有所不同,其形式自然也难以言尽。就笔者所从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笔者认为,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采用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要想在新课改的浪潮面前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除了要苦练教学基本功,即尽量用好教材,把教材现有的专题知识内容线索理清理顺,按照课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宏观上的整合和设计,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图片、资料等进行辅助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当中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课堂,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推行“社会即课堂”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系列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研究过程中,有学习小组指出江南是水乡,物产丰饶,是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适合水稻种植,水利灌溉发达。加上大量北方人口自东晋以来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他们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来说明江南地区人口的增加与北方人口南迁的关系。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在学生心得体会当中,都表达了他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喜爱。因为在小组研究过程当中,他们不仅学会了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会了分享与奉献。笔者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潜能的过程,它可以极大地释放学生探究现实世界的主观积极性,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巨大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与自由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教学的总结阶段里,教师回顾各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后,再次引导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历史信息:江南是大自然的造就,更是北方人口南迁开发的结果。江南区域自洞庭湖东扩、东移最后减缩至太湖流域,其历程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区东移南迁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重心区不断变迁的结果。教师需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江南的历史变迁当中归纳出中国四千多年来经济重心区的演变轨迹,也就是从江南个案的研究,提升到一个古代经济重心区整体性东移南迁的过程的研究。
总之,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课题的选择必须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结合起来,而且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与讲的过程当中发展其创新思维。另外,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及时把握学生的讨论动态,给予宏观调控,防止可能出现的放任自流,并因势利导,相机点拨,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研究不偏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何强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把夯实基础和探究创新很好地统一起来,这仍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筱玮.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透视研究性学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崔允漷.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