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2013年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么2014年无疑是互联金融起承转合的关键年。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爆发出了强劲的成长力,在加速资本流动、改善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如果说,加入WTO没有给商业银行带来大的外部冲击的话,那么,互联网金融则会从内部倒逼商业银行改革。正如马云所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不仅在渠道上影响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变革着银行的融资渠道,给商业银行注入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影响有冲击的一面,也有促进的一面:
一、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当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目前,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代购机票与火车票、信用卡还款、代缴燃气、水、电费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业务,并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进一步弱化。
二、加速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由银行充当资金中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金融搜索平台,充当了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这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 三、互补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基于对企业审核要求的限定和规避风险等原因,小微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互联网金融凭借数据信息的优势,可以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例如,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阿里小贷,开发了订单贷款、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审批、获贷、支用以及还贷,整个环节完全在线上完成,零人工参与。商户申请时间只要3分钟,贷款到账只要1秒钟。截至2014年10月,已累计为超过80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000亿。与此同时,受益于对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的精确把握,阿里小贷的不良率略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互联网金融把排除在传统银行体
系之外的客户串联了起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空白进行了覆盖,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 四、促进商业银行的产业创新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带来了金融的民生化和个性化。商业银行更加致力于产业创新,以产品驱动的销售型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资产配置、风险收益配比的服务型转变,从传统的代销角色向资产管理的集成转变。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金融产品“关注用户体验”、“致力界面友好”等设计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商业银行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商业银行应对“余额宝”纷纷推出银行系宝宝类余额理财产品;应对“P2P网贷”,商业银行也低调试水网络信贷,“小企业E家”、“开鑫贷”、“小马bank”等应运而生;应对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更是推出银行系电商平台,依托自身强大的信用体系,融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形成从支付、托管、担保到融资的全链条服务。正是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搅局”,使得商业银行被迫“触网”,寻找自己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新的坐标,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传统金融高度整合的产物。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积极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促进了商业银行服务、产品、经营、创新的加速。通过互联网工具,使得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的特征。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创新,是一种金融业态,是未来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正在以新的基因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使其产生大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说,不是颠覆,也不是补充,而是最典型的融合。
浅谈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
2013年6月5日,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名为“余额宝”的余额增值服务,通过半年的运作余额宝规模突破5千亿元,余额宝因其低起点、收益直观显现等优势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冲击,并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又有哪些影响呢?
一、互联网金融简介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如下特点:
1.实时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用互联网提供的金融服务。转账、证券交易、支付等金融功能通过移动通讯终端可以实时完成。
2.便捷性。金融服务与移动通讯终端的结合,使得客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所需多数金融服务。
3.低成本。移动互联网使金融业务逐步脱离传统物理店面的限制,极大缩短了交易时间及人员房屋成本,降低交易费用。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招商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经过20多年发展,主要形成如下三种形式:1.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公司,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2.互联网金融管理公司,即为用户提供便利与具有个性的管理工具,如理财工具或信用卡管理工具,体现了自动管理、自动匹配、自动投资等功能。3.互联网货币,目前被承认的互联网货币还只有比特币。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因其独特的业务发展模式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弱化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主要职能是资金融通,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来弥补资金在时空方面的不匹配,但受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角色逐步弱化。以网络P2P公司为例,其为资金的
供求双方提供了直接交易平台,完成资金供求信息的传递,不需要借助商业银行就可以直接完成资金的融通过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冲击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
2.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首先互联网金融注重客户体验,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结合,以支付宝为例,该公司积极尝试将重力加速感应等新技术应用到移动支付中,为客户提供灵活性产品提升客户体验,而传统银行服务注重物理店面的有形服务,对该部分客户需求重视不足;其次商业银行受其业务操作流程的限制,无法有效应对网络小微贷款公司的挑战,以阿里小贷为例,该公司整合阿里巴巴、淘宝网和支付宝资源,通过系统数据对接实现了大规模数据云计算,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申请小额贷款,系统会通过数据计算该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而进行授信,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和风险,通过交互式营销冲击传统银行服务模式。
3.冲击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收入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分流银行储蓄客户,银行存款客户流失,减少或降低银行存款增幅,其次提高银行吸储存款成本,以余额宝为例,其募集资金通过同业存款又流回银行,但同业存款利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银行吸收存款成本增加;再次网络借贷的发展冲击银行贷款客户来源导致贷款利息减少;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以财付通、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逐步将业务类型由线上走向线下,第三方支付线下POS收单业务一旦成熟,将影响银行的POS刷卡手续费收入。
三、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是一种竞争又互补促进的关系,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优势正是传统商业银行的劣势。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其促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转变与脱媒,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应对客户需求变化。因此,商业银行应居安思危,转变经营理念,主动迎合消费者金融消费需求的转变,加强金融创新。
1.调整业务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传统仅仅依托物理网点发展业务的战略已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大力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依托网络优势积极营销吸纳新客户,为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并同时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对商户的吸引力,才能最终实现“双赢”。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传统目标客户群可能发生改变,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
参与各种金融交易。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将发生改变,能够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市场青睐。
2.积极完善行业支付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第三方支付的成功经验,正视客户金融需求,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的电子商务流程特点,充分利用自身金融业务范围全、金融产品研发能力强、用户认可度高的优势,针对不同的行业研发和提供个性化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巩固对大客户群支付业务的主导地位。
3.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逐步向零售银行转型。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电子支付系统,积极介入电子支付产业链,大力拓展与客户直接相连的渠道。同时,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划拨和清算业务最终需要商业银行来完成的政策优势,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自身服务触角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业务优势互补,不断提高银行卡的使用率和网银业务量,推动向零售银行业务的转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