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接受美学视角下《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研究

2022-09-06 来源:易榕旅网
接受美学视角下《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研究

田亚亚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京华烟云》是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著名佳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者是林语堂。由于《京华烟云》中有

对我国民俗的介绍,所以其在海外具有较高的名气。民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人民独具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娴熟的英语写成的,内容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的小说具备一些翻译的性质。当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民俗想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被全球所知悉,必须要借助翻译这个工具,所以,民俗翻译的研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学视角;《京华烟云》;民俗翻译;研究

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6.24.042

前言:林语堂的作品在对中国民俗的表述中,充分体现了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林语堂通过《京华烟云》中对中国民俗的翻译,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接受美学视角下,通过对《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研究,探寻更加有效的民俗作品翻译方法,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多可行的翻译方法,从而保证中西文化得到更好交流与沟通。

一、关于民俗

(一)民俗和文化的关系

对于文化,由于它比较复杂,太模棱两可或又太具体,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义。对于文化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全部信仰和实践;有的则认为文化是对信仰的积累,是一种共享和沟通的模式。民俗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做与文化相关的研究时,民俗便是最好的样本。民俗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二)民俗的概念

民俗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逐渐形成的文化,并通过语言和行为的模式世代相传。在长期的过程中,民俗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型,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三)民俗的作用

民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民俗之所以世代相传,是因为它可以适应人们在不同时代生活和思想的要求,传播历史和文化。第一,民俗具有教育的作用。我们所受的教育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中接受传统思想和道德教育。良好的民俗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操,帮助我们区分或真或假,或善或恶,美或丑,建立健康、正直的道德观念。另外,民俗活动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生活的基本信息;第二,民俗具有维护的作用。民俗可以统一

[作者简介]田亚亚(1981-),女,陕西商洛人,翻译硕士,商洛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电影,英语教学。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稳定社会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有自己的文化,可以借助民俗,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对民俗文化有更好地理解;第三,民俗具有娱乐的作用。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供人们享受和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参加许多民俗娱乐活动,甚至包括一些重大的宗教民俗活动。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许多节日,尤其是少数民族。我们在不同的节日对民俗活动有着不同的期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分享快乐,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交流。

二、关于《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语写的著名杰作之一,于1940年出版。这本书谈到了许多历史事件,例如袁世凯篡夺、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它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全景社会,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艺术、文学民俗等。

三、《京华烟云》中民俗自译的分析———接受美学视角(一)实现的全部融合

全部融合是读者的视野和文学作品的一种理想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表达方式出现在目标语言可以表达同样的原文本时,读者才可以掌握其真正意义。因此,要正确地接待读者和翻译者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林语堂翻译的《京华烟云》采取的异化策略,是一种对读者简单的接待。不给西方人带来阅读的障碍,并且还丰富他们的知识。直接翻译是这一战略的主要途径。

1、民间习语直译(举例说明)

(1)扔一块石头后一个人也落入了。(落井下石)(2)重视一寸的太阳阴影。(一寸光阴一寸金)

(3)杀死一只鸡作为警告给猴子看。(杀鸡给猴看)2、直译的传统思想(举例说明)

(1)当一个人遇到一个老朋友,他的酒肠子扩大。(酒逢知己千杯少)

(2)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长大应该结婚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3)树渴望休息,但风不会停止;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了,但是他的父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

83

3、直译的民俗材料

中医店的处理,不仅在医学上,在补养药上也采用各种美味佳肴,例如海南的燕子巢、鲨鱼鳍,云南的火腿以及苏州的醉蟹。

我们知道,归化的策略要考虑到读者的视野,尤其是西方人,要使他们适应林语堂的翻译,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举个例子:即使我们是女孩,迟早必须离开这个家庭,仍然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不会允许一个暹罗斗鱼颠覆一个玻璃碗金鱼。(横行霸道窝儿里横);官员保护官员的规则。你记住我的话。一个陶瓷碗不能偶然遇见一个铁大锅。(鸡蛋怎么能碰石头);谁敢拔偶像的胡须吗?(谁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啊)。

上面的例子属于民俗语言翻译中国的语言,归化的策略可以翻译其他方面的民俗文化。

(二)实现的部分融合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时候很难找到具有相同内涵的目标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的方式来描述最初的话,但是针对不确定性,读者的部分视野和目标文本的融合会造成文化的差异,因此,林语堂采取异化的策略,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人。

1、直译

例如:“活着,我将成为一个曾家的人,死了,我将是一个曾家的幽灵”,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我生是曾家的人,死是曾家的鬼”,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女性在中国旧社会中的一种身份,但是西方读者可能会非常困惑,从而不能理解句子本身的真正意思。在中国,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应该属于一个家庭,他(她)死后要葬在家族墓地。丧葬习俗是中国民俗描述中的主要成分,而西方人会对葬礼感到奇怪和新鲜。例如:“晚上她和母亲不得不睡在窗帘后面的大厅里继续守夜”。这个在中国是一个重要传统习俗,葬礼是对已故人的一种尊重。当一个人死后,他的家庭成员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守着他的棺材一天一夜,来显示他们的悲伤以及对他的爱。在文章中还有北京话的体现。北京口音的特点不在于发音,而在于它平静的节奏和基调。在文章中,作者显示了特殊的北京人们的说话方式,作者逐字逐句的翻译,会使西方人混淆。

这篇小说中讲到,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体的,我们的爱是生命的神秘,我们讨厌在腐败中死亡。中国的民俗文化深受道教的影响,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规则,我们不能逃避我们的命运。整个小说在结构化的道教思想下,林语堂试图利用一些适当的单词描述,但是读者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

2、音译

林语堂在文章中列出了一些曾用于中国古代时期的“拼音”标题,比如chuangyuan(状元)、pangyen(榜眼)、tanhua(探花)、hanlin(翰林)以及chinshih(进士)等等。林语堂不现实标题的解释,所以读者职能得到一个视图,但是不知道确切的意义。

(三)实现融合的视野与翻译的帮助

在许多情况下,要帮助读者理解,可以使读者的视野和翻译有一个完整地融合。应该对独特的中国民俗进行详细的解释,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1、直译加注释

文章中提到的“八个字”,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辰八字;“戏弄新娘”,即婚礼可以更加有趣更加快乐。在这里,林语堂显示了西方人的方式,戏弄新娘也可以感觉到温暖和幸福的婚礼。这样,在翻译的帮助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读者会将视野和文学作品的完整融合。

2、音译加注释

例如:“现在,祖母从山东带来的一些乡村风格特产。这些都是在糯米制成的固体三角形塞满了火腿和猪肉或黑色的糖和豆面粉;Lapocho(腊八粥)和粽子都是传统的中国食物。”林语堂在翻译中国传统食品时,用“拼音”和他们解释烹饪的方式。

3、音译加直译

例如:kuanyin或者观音。“观音”是佛教的佛,但林语堂的“上帝”更接近于西方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译者翻译的这个词和中国的拼音翻译这个词可以达到读者和文学作品完整融合的效果。

(四)实现读者的视野的融合1、直译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问候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林语堂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问候方式,在文章中使用“曾Laoyeh!”而不是“你好!”这样读者可以理解真正的含义,表达自己的想法。

2、音译

在整部小说中,林语堂采用了直译的策略,如人物的名字Chenma(陈妈),Laoyeh(老爷);地区名字Paiyunkuan(白云观);食品名称Chiaotse(饺子)等等。读者可以理解小说中表达的句子,并且与中国名字的发音有了一个独特的直接联系。

3、音译加注释

例如“佛会保佑你。”这句话来自于西方人熟悉的英语句子“上帝会保佑你”。这里林语堂融合东方文化的佛教传统习语,为西方和中国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总结:借鉴文学界前辈们的民俗翻译经验,对传统民俗翻译的思路进行重新审视。传统的民俗翻译工作者是民俗小说翻译的奴隶,对民俗小说的任何改动都被视为是违背了翻译的“忠诚”原则。西方的美学视角理论,首先强调的是小说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体现创造性、创新性以及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其次强调的是小说翻译工作者要在考虑读者阅读视野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张莹莹.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解读林语堂《京华烟云》[D].

齐齐哈尔大学,2013.

[2]李敏.从接受美学观视角看文学作品中的民俗翻译[D].山西大学,2012.[3]郭天博.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林语堂《京华烟云》汉译本研究[D].西南石

油大学,2011.

[4]王晓莉,李晗,冯丽萍,顾飞荣.功能对等视角下《京华烟云》“国俗词语”

异化翻译可接受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0,11:269-270.[5]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D].南开大学,2012.

[6]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7]王雪.顺应论视角下《京华烟云》两译本的民俗翻译研究[D].湖南工业

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6-01-25)

yūwénjiànshè

·2016.

语文建设8

学术

文化纵横

文学语言教学关注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