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政字【2001】75号),由原兴安盟教育学院和师范学校合并成立。2004年盟委、行署决定将兴安盟农牧学校、卫生学校、财经学校、交通技工学校、粮食干部管理学校整体并入学院。学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集师范教育与高职教育于一身,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我盟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4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为1.5亿元,图书馆藏书28.2万册,教学仪器总值1536.2万元;设有13个党政管理部门,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辅部门。
学院现有三年制高职、三年制师范专科、三年制中师、三年制中专、五年制小教大专、五年制高职、四年制高职本科三个层次七类学生6526人(不含非全日制中专生),其中专科生4006人,中专生2520人,另有本科生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前教育和艺术设计四个专业539人,教育部备案专业48个。教职工554人(在编),其中专任教师338人,博士2人,获得及在读硕士学位教师129人,正教授16人,副教授(含高级讲师)187人。
二、发展现状
(一)探索办学模式,明确办学思路
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努力奋斗,摸索出了一条符合盟情、院情的办学思路。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兴安盟委要求做大做强学院,学院党委锐意改革,带领学院适应形势、不断积淀、探索研究,在发展中求生存,经过边规划边建设、边建设边发展,迅速崛起,后来居上。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高职院校评估,取得“良好”成绩,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兴安盟高职教育发展道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学院也迅速成长为兴安职业教育的龙头,成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基地,并逐渐凸显出特色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院明确了“立足兴安盟,服务自治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服务定位,把学院办成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适应性强、特色鲜明,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兴安盟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学院通过调整专业、做大做强特色专业,联合办学等方式,整合压缩生源不足专业,设置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拥有了装璜艺术设计专业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打造出了护理、学前教育等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大、需求旺盛、就业率高、招生前景看好。
2009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帮扶下,在兴安盟委行署积极协调下,学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兴安学院,当年招收四个本科专业200名学生,提升了学院办学层次,填补了兴安盟本科教育的空白,也为兴安盟高等教育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拓宽办学渠道,突出专业特色
目前学院形成了以建筑类、化工类、医药卫生类为主的8个专业群48个专业,其中职业技能类专业37个,占专业总数的77%;师范类专业11个,占专业总数的23%。有
装璜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学前教育等11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形成了职业类专业与地区社会经济主导产业匹配,师范类专业基本满足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需求的格局。
(三)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在建设发展中,将“提升内涵,强化特色”放在突出位置,重视优化师资队伍,名师建设工程、“双师”培养,教学管理、课程改革长抓不懈,练好内功,强化实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严谨踏实、爱岗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在各项工作中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职工进编等方面向一线教师倾斜,培养选拔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目前学院338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14人,占教师总数的33.73%。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129人,占教师总数的38.6%;兼职教师18人。通过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科研骨干,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赴企业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外聘教师等措施,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三年来,教师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的论文315 篇,参与编写出版教材 38部。
(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培养模式
学院采取院系整合、人事制度改革等有力措施,将原来13个教学系、4个分院合并为11个二级学院,形成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责任明确的管理模式,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机制体制保障。
在教学管理改革中,实行系统化、立体化管理。针对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的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技能实训课程(项目)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院职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46%以上,实践课的开出率达到97%。学院拥有12门院级精品课程,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CI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写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声乐5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建立了校内实训实体、增购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美化靓化校园,校园整体建筑风格统一,环境美观,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学院成为乌兰浩特市环境最美的单位之一。
(五)素质教育见成效,毕业生就业率高
2006年开始,学院实施了 “平安教育”工程。成立“平安教育中心”,在全国高校中首次编写平安教育教材;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学院成立以来,保持学生无重大伤亡事故和重大心理疾病的纪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志愿者队伍,打造享誉全盟的大学生品牌礼仪队,在提升学生素质,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抵御邪教渗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素质优良、技能精湛、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毕业生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现在全盟小学、初中70%的教师毕业于学院,学院还为全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目前学院生源范围遍及全区12个盟市和区外六个省市,今年,专科生报到率达86.6%,就业率达96.1%。
三、发展规划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基于兴安盟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合作、改革、创新”建设原则,贯彻“人才强校、重点突破”发展战略,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经济等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文明向上、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系统化、拳头专业规模化、学院管理规范化、教学科研优质化、人才培养特色化”的区域示范院校。
(二)发展目标
1、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兴安盟是“老少边贫”地区,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智力和技术支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2、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兴安盟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为兴安盟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贯彻“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大力推进“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的创新团队”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调整、整合校内现有实训基地。按照工学结合原则,自主开发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训模式;二是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体制。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广泛与盟内外各家企事业单外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三是成立以行业技术专家和实践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专业与市场需求更加吻合。
5、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首先,主动适应市场需要,进一步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充实专业内涵,打造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品牌专业;其次,着力打造医学类、教育类、工程类、交通能源类等重点专业群;再次,加强课程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达到10门、品牌专业达到5门。
总之,通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营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现代职业技能人才。相信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一定会成为让兴安人民满意、让全区人民放心的先进高职院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