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顽强的自信常常会产生奇迹。
关键词:成功 体验 价值 潜力 榜样 挫折
现代科学,以及大量的事实证明: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顽强的自信常常会产生奇迹。美国动机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杰出人物鲍勃.摩尔对此深信不疑,他在《你能当总统》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证明了自信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稍微留意一下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便不难发现:促使他们成功成才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宝贵的自信心却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重要因素。我国著名棋手聂卫平曾几度沉浮,一段时间甚至屡战屡败,不少棋迷和传媒对他失去了信心,但他身处低谷却从未失去自信。他在《我的围棋之路》一书中谈到:缺乏自信就意味着失败。他正是凭着顽强的自信和超人的勇气才使自己重新奋起,再现辉煌,闯入“东洋证券杯”决赛
圈,而达到自己围棋职业生涯的巅峰。有人认为:“一名棋手除天赋以外,最重要的是永不服输的心气,
一股拼争至最后一刻的勇气。这是棋手最宝贵的气质。一块棋若要做活需要有两口气,而一名棋手要成功,也必须有这两口气。但我认为,何止是棋手?在人生舞台上,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有这两口气。有些人所以能在自己的履历上划上隆重的一笔,写下光辉的篇章,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这两口气。而相反很多人输也就输在缺乏这两口气上。自信心不足的人,往往在被对手打败之前就知自己打败了自己。 为什么有的人能克服自身的不足,在非常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脱颖而出?为什么有些人能在极为恶劣.的时
刻面临死亡威胁的状况下战胜死神.死里逃身?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反败为胜,化险为夷?无疑,成功者的顽强和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大多数人只利用了自己潜力的百分之十。”
即使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有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也存在着良好的成才的先天条件。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并没有比较充分地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呢?鲍勃.摩尔的见解可能对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有所启示。“在你的体内已经蕴积了足以使你成为有用之才的各种力量,这些力量将会使你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不过,我希望你能看到,在你身上还潜伏着时时在妨碍你成为自己生活主宰的阻力,它们是成功的敌人。只有了解这些敌人,你才能最终战胜它们。这些敌人全部隐藏在你的言谈中,如‘我做不到’‘要是失败了会怎么样?’以及‘这是毫无希望的’”。可以看出,在我们的观念中有一种力量在我们无意识中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发挥自身潜力的程度。积极的肯定的观念是我们成功的坚强推力,而消极的否定的观念则是我们成功的巨大阻力和敌人,削弱我们发挥自身积极作用的程度,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在观念上主宰自己,树立成功的坚强信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战胜自我,便成功了一半。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是二十一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有没有自信心?敢不敢面对挑战?能不能承受挫折?)将直接关涉到个人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对于比较年轻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有经历过人身的坎坷,没有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所抱的美好希望,而导致其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认为的那样:“在早期的学习经验中,不断的遭受失败的经验,这对任何儿童来说,都是不幸的。早期体验到失败的儿童,摆脱不了失败的威胁,而且不敢大胆创立新的活动,由于最初进行探索和独立行动的尝试而受到惩罚,这会妨碍儿童以后在这方面的努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设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早期经历中更多的体验成功。通过创立顺境,增加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美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
和发展其自信心。对那些自我形象不佳,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起激励作用,对那些成绩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更要如此。提问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难易适度,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回答问题。评判成绩时,对中等生和“差生”要适当放松要求,尽可能避免给一些会使学生灰心丧气的成绩。
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很少改变自己,也就贬低了我们自己。自信心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上,认识不到自身拥有的潜力或低估自己都不利于自信心的确立。成人往往都容易低估自己,儿童、青少年真正认识自我会由于其较少的生活阅历和较低的知识、思维发展水平而受到更大的局限。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现代心理学早就发现:除极少数低能、白痴之外,绝大多数儿童都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同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潜力不尽平衡,大多数人都有在某些方面相对占有优势的发展潜力。教育不仅可以使遗传因素的长处得到发挥,而且可以使其短处得到弥补。如果一个人能在人生早期就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及早采取措施,扬长补短,努力挖掘,则就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这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善于分析自己遗传素质的长处和短处,同时考虑到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质,再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确立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人的潜力很大,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成才,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但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差异,不能期望人人都拿世界冠军,都拿诺贝尔奖„„.对中小学生来说,也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骄人,出类拔萃。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而又难以实现期望要求从而遭受心理挫折。年纪较轻的儿童、青少年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教师在让学生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
要让他们明白不经过脚踏实地的、点点滴滴的艰苦努力甚至是多次的挫折、失败,再美好的前景都是难以实现的。
有的“差生”经过教育引导,可能树立自信心,但在具体行动中又往往容易急于求成,教师一定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耐心,消除其急躁情绪,同时,使他们认识到:改变“差生”面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时间之内摘掉“差生”帽子。另外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其不能只期望我们,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四、运用榜样教育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中外历史上,乃至学生的身边,都有很多天赋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持之以恒 ,终于取得成功的人。利用儿童、青少年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同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运用榜样示范法,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人格化、形象化。运用得当,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情感共
鸣,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在具体做法上,既可列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列举一些虽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成才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了自己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大家知道,对中小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们比较崇拜的人对其评价的基础上。师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相反,如果,他们所获得的评价是消极、否定的,则他们的自我形象就要差一些。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如果经常受到各方的消极评价的话,久而久之,也会动摇甚至丧失其自信心的,因此,要保证教育获得成功,要使学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
点”,充分肯定他
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他们心中的奋斗之火,使这些“差生”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古人所说的“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功”是颇有道理的。再没有比浇灭学生的希望之火和打掉他的自信心更能毁灭他们的前程的了。当然,有时对学生做适当的批评也是可以和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更不可责骂学生是“傻瓜”“笨蛋”“不可救药”。
无论运用表扬或是批评,都要恰如其分,不能滥用。“赞扬每个人等于不赞扬任何人,赞扬每件事也等于不赞扬任何事。”对一些有傲气的学生也不宜赞扬过多,以免助长他们的傲气。“批评应该是为了设法避免或者防止将来发生类似的事件,而不是强调弥补错误,或者应为错误而进行处罚。”教师的很多言语和行为,都有意无意地具有评价的意义,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要谨言慎行。 六、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成功与挫折是完全相反的一对范畴。通过适当的挫折去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似乎与通过成功体验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在学生的早期经验中,“成功”固然有助于建立自信,但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以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人生之路决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甚至相比之下,逆境还可能更多一些。在早期的顺境中通过体验成功而培养起来的自信,并不一定能保证其经得起人生的种种考验而成为生活的强者。对于哪些只能经历成功而不能承受失败的学生来说,仅靠几次成功建立起来的自信,难免不被以后的失败所冲垮。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真正在顺境中成才的很少。要使学生将来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就不仅要让他们在人生之初体验成功,而更要让他们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适度地承受挫折。持久顽强的自信心,是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练出来的。
学校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品味”失败,引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只有哪些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在科学领域,则如马克思所说:“在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