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5卷 肖国亮 董久花房丽
肖国亮(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山东省荣成市 264309);董久花(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山东省荣成市 264309);房丽(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山东省荣成市 264309)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78例中,男222例,女56例;年龄18~62岁,以30~45岁多见。腰4~5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腰5骶1.X线检查278例,腰椎侧弯168例,占60.4%;椎间隙倾斜134例,占48.2%;间隙变窄184例,占66.2%.CT检查及部分椎管造影均示有旁侧型髓核突出。278例病人采用推拿按摩、中医中药、骨盆牵引及硬膜外药物快速注入等方法治疗。①推拿按摩:病人俯卧床上,全身放松,深呼吸。医师站在病人患侧,用双手大小鱼际自臀部外上方开始向上揉腰肌,以促使病人放松腰肌,反复5次。用拇指指峰或肘部沿脊柱两侧从骶椎向上到腰椎及各椎间指压或肘压,压后再进行指揉,压力以病人可耐受为度,以缓解疼痛。用拇指按压患侧委中穴,肘压患侧环跳穴,被动伸屈患侧膝、髋关节5~10次。在突出明显部位以棘突为中心,在两侧向上下推分,并挤压两侧腰肌。医师牵拉病人双下肢,令病人分别左右翻滚45°.病人向健侧卧位,医师左手按压患侧肩部,使肩部向后,右手放在髂部,使髂部向前;肩部向前,髂部向后来回扭摆4~5次。②封闭疗法:本组220例病人(79.1%)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给予硬膜外(突出间隙水平)药物快速注入(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10g/L奴夫卡因15mL)。床边骨盆牵引使突出物变小或缩回;减轻组织充血水肿,待纤维环修复症状消除后,腰部予以腰围固定,避免再次损伤。③中药治疗:根据中医理论,施行辨证施治。可分3型。肾虚型:宜扶正固本,强壮筋骨,方用千斤拔合剂。风寒湿型:宜祛风散寒化湿,方用千斤拔合剂去白芍、阿胶,加秦艽、防风、细辛。气滞血淤型:宜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方用千斤拔合剂去阿胶,加当归、桃仁、红花。千斤拔合剂:千斤拔30g,杜仲12g,熟地12g,白芍12g,川木瓜12g,川牛膝12g,益母草30g,阿胶12g(烊化),茯苓15g,首乌18g,苡仁12g,钩藤15g,防已10g,党参21g,鹿衔草30g,大力王12g,丢了棒30g.水煎服,每日1剂。
讨论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一部分病人适合手术治疗,但大部分人可用推拿、按摩复位。从本组资料看,手法按摩复位、硬膜外药物注入、骨盆牵引治疗,在急性期病人复位可能性很大,从而免去手术。随访结果表明,89%的病人可长期不再复发,另11%于1~2年内复发。复发病人可再次用手法按摩及中药等治疗,不能复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推拿按摩施力方向、大小、旋转和扭摆的程度,这要根据脊椎及周围肌肉的解剖因势利导。对中药治疗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作者简介 肖国亮,男,1952年1月生,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王灵贤 2004-7-24 16:59:00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9月第1卷第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自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8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27~65岁,平均41岁。腰部有外伤史53例,感受寒凉者12例,原因不明15例;主诉腰痛者74例,单侧下肢放射痛69例,伴小腿外侧麻木者64例,单侧下肢放射麻痛9例,趾背伸力减弱5例,排尿困难1例;脊柱侧弯3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3例。X线片检查,80例患者全部摄腰椎正、侧位片,其中脊柱生理曲度变直11例,侧弯62例,椎间隙变窄54例,伴有强直性脊柱炎1例,骨质疏松1例。CT扫描示80例中L 3~4椎间盘突出者1例。L 4~5 椎间盘突出者42例,L 5 、S 1 椎间盘突出者33例,L 4~5 、L 5 、S 1 椎间盘均突出者4例;其中3例为椎间盘突出后破裂呈游离型,2例为椎间盘钙化,1例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经治疗无效行手术治愈。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为4型分别组方治疗。(1)气滞血瘀型:治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药用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赤芍9g,五灵脂9g,枳壳6g,桑寄生15g,熟地9g;每日1剂,水煎服。(2)风寒湿阻型:以风寒为主,治宜疏风通络散寒止痛,药用川芎9g,防风9g,黄芪5g,荆芥9g,僵蚕9g,威灵仙6g,桂枝9g,木瓜9g,桑寄生9g,乌药6g;每日1剂,水煎服。以寒湿为主: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药用桂枝9g,附子6g,丹参9g,干姜6g,肉苁蓉9g,川断9g,杜仲9g,枸杞子9g,元胡6g,白术9g,云苓9g,白芍9g;水煎服,每日1剂。(3)肝肾亏损型:治宜平补肝肾、强筋壮骨通络,药用熟地15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萸肉15g,白芍12g,杜仲15g,鹿角胶6g,当归9g,鸡血藤15g,乳香9g,没药9g;偏阴虚者加服六味地黄丸,偏阳虚者加服金匮肾气丸,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4)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药用苍术9g,黄柏12g,薏苡仁20g,牛膝12g,木瓜9g,生地9g。 1.2.2 骨盆牵引年龄轻,体质较好者,采取大重量牵引拉压法:患者取俯卧位,牵引重量与患者体重相等或稍大于患者体重,将患者双肩、背及骨盆分别固定于牵引床上,时间为15min左右,然后术者双手掌重叠放于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持续有节律地向下按压30~50次,隔日1次;年龄大、体质差或并有高血压心脏病者,采用小重量骨盆持续牵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将骨盆牵引带绕腰部固定,牵引带两侧垫海绵,以防压伤髂嵴皮肤,牵引重量为6~10kg,每天牵引10h左右,一般需牵引3~4周,牵引期间应卧床休息。 1.2.3 推拿疗法常规手法包括循经点按、揉、捏等以疏通经络放松腰背部肌肉;专科手法包括:(1)斜搬法:患侧在上,侧卧位,患侧下肢屈曲,健肢伸直,嘱患者腰肌放松,术者站在患者前面,用双肘部分抵患者肩前和髂后做肩向后,臀髂向前扭动,一般3~5次,在骤然旋转动作中,常可听到复位声响。(2)引腰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一手从双下肢穿过,并抬起双腿,另一手放在腰部有压痛侧的椎体处,在用力抬起双腿使腰部过伸的同时,突然用力下压椎体,两手互相配合操作2~3次。(3)摇髋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一手握踝一手扶膝,做大腿以髋为轴,顺逆时针方向转动5~10次。(4)直腿抬高法: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尽可能抬高,并在抬高时做足底加压的背伸动作,反复操作3~5次。(5)腰椎定位旋转法:适用于有腰椎棘突偏歪者,患者取端坐位,助手位于患者对面,用双手或双腿固定患者双腰及小腿,术者位于患侧外后方,一手由患侧腋下穿出,扣手于对侧颈后部,一手拇指置于棘突偏歪侧,使患者弯腰并曲向对侧,上手扶按颈后部,向下按压向患侧后上方弧形旋转,同时下手拇指用力推向患侧偏歪的棘突向对侧。常可听到复位响声,手法即告成功。 1.2.4 骶疗取2%利多卡因5ml、醋酸氢化泼尼松注射液60~80mg,维生素B 12 500μg,维生素B 1 100mg,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生理盐水22ml至总量35ml,患者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5%利多卡因1ml局麻后用9号穿刺针经骶裂孔刺入,当穿刺针穿过骶尾韧带有落空感后,再斜行向上继续进针1~2cm,回抽注射器内无血液及脑脊液后即可缓慢推药。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头晕、头痛、目眩、胸闷、心慌等症状,可能是硬膜外腔压力突然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之故,应停止推药,观察5~10min,患者症状缓解后可继续给药。注药完毕后嘱患者先俯卧位休息10min,再侧卧位休息30min后即可下床活动,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骨质疏松,上药去醋酸氢化泼尼松注射液60~80mg,若治疗1个疗程无效应改用其它治疗方法,不宜反复施术。
1.3 疗效评定标准优:症状、体征消失,腰部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并已恢复原来的工作。良:大部分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可基本从事日常工作。差:部分症状消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 2 结果
本组80例,用上法最少治疗1周,最多治疗5周,按上述标准评定,优48例,良27例,差3例,无效2例。差与无效均行手术治疗证实,2例椎间盘呈游离型,2例椎间盘突出钙化,1例合并骨性椎管狭窄。 3 讨论
由于椎间盘与硬膜囊、神经根的解剖关系邻近,椎间盘突出后必然对其产生机械压迫,神经根长时间受突出物的刺激与压迫,局部供血不足,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炎性充血水肿,产生一系列症状。所以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一方面要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水肿,改善血供;另一方面改变受
压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位置关系,使之产生“位移”,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刺激。从而使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推拿与牵引疗法可以使病变椎体间隙后缘张开,椎管容量增加,后纵韧带紧张,能有效增大髓核的回缩力,松解神经根的粘连受压,调整椎间小关节。骶管封闭的主要作用机制,一方面是混合液本身可增加骶管容积、骶管内压力增高可松解硬膜、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有“液体刀”之称。另一方面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及其药理作用,消除病灶的刺激,阻断病理反射及病变的发生发展[1]。其中利多卡因可抑制神经末梢兴奋性,减轻疼痛;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维生素B 1 、B 12 为神经营养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药内服可补肝肾强筋骨、扶正祛邪、舒筋活络止痛,标本兼治。观察结果表明:本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但对椎间盘钙化、骨性椎管狭窄,游离型椎间盘脱出,疗效欠佳。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单位:4710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8例报告
陈永茂 钟玉兰 陈友棣 2004-7-24 15:37:0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3月 第4卷 第6期 我院自1996年2月~2000年2月,采用静滴、骶注、牵引、中药熏蒸和腰腹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8例,其中男284例,女164例,年龄15~72岁,病程3天~5年,有扭伤史者298例,无外伤史者150例。448例均CT确诊。住院时间7~16天,平均住院13.5天。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静滴 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连用3天,对神经根性症状重者甘露醇每日2次;5%葡萄糖250ml,胞二磷胆碱0.5g;5%葡萄糖250ml,复方丹参针16ml。连用10~14天。
1.2.2 骶管内注射 药物组成:确炎松A20mg,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0.5mg、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40ml配成骶注液。操作步骤:患者俯卧位暴露骶尾部,医者拇指沿骶尾中线向上,触及骶骨裂孔处,医者用拇指甲压一痕迹,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下用普通7号或9号消毒后的注射针,找准拇指压痕垂直皮肤刺入,穿过骶尾韧带后有明显的落空感,表明针尖已进入骶管,放低针尾缓慢进针2~3cm,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注无明显阻力,即可确定穿刺成功,将配好的药液在2~3min内注入骶管,注入完毕,嘱病人侧卧,以患侧向下休息4h以上。骶注每周1次,3次1疗程,一般1~2疗程。
1.2.3 牵引 采用轮控式牵引床进行腰椎牵引。患者仰卧牵引床,分别放置胸部与骨盆牵引带,根据病人体重、体质、腰椎间盘突出大小、患病时间长短选择牵引重量,不适者可适当调整。牵引时间30~40min,每天牵引1次,1周为1疗程。根据病人情况确定牵引时间。
1.2.4 中药熏蒸 采用SZ-88智能熏蒸床治疗。患者牵引完毕后,解除牵引带,病人仰卧熏蒸床治疗,腰部和下肢暴露对准熏蒸口,给予电脑程控自动控制,接通电源后,治疗器药液缸可在床内设定的轨道上往返运行,并定时、定位、定温、定点循环中药热汽熏蒸腰部和下肢。中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的生草乌、生川乌、防风、川牛膝、千年健、当归、川芎、丹参等药物,将药物打碎成米粒大小,倒入治疗器药液缸加适量水加热熏蒸,每天热熏1次。1周为1疗程。
1.2.5 腰背肌锻炼 在病情急性期后,开始教病人做腰背肌锻炼。初始应指导病人练功要领,督促指导下进行,运动幅度及次数逐日增加,以“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弓桥支撑法”、“飞燕点水法”。每天锻炼一次。锻炼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 治愈:腰腿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自如,能正常工作274例,占61.16%;好转:腰腿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活动后小腿轻度感觉麻木,但能胜任一般工作120例,占26.79%;差:治疗前后症状不明显54例,占12.05%。本组448例,治愈好转394例,占87.95%。
2.2 随访 治愈好转394例,随访三年。一年内复发4例,二年内复发11例,三年内复发23例,随访三年
复发38例,占9.64%,未复发率90.36%,三年内复发的38例,其中27例第二次住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有11例行手术治疗。 3 讨论
3.1 药物静滴治疗 甘露醇脱神经根水肿;胞二磷胆碱为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复方丹参针主要为扩张血管;地塞米松短期大剂量使用能稳定细胞壁,血管壁的完整性,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阻止组织胺等致痛物质的释放。药物静滴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根的瘀血、缺血、缺氧状况,阻断炎症介质对组织的进一步损害,并降低神经根的敏感性 [1] 。
3.2 骶管注射 骶管内推注大剂量的药液,使病变部位的硬膜外扩张,分离髓核与神经根的粘连,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液压剥离效应”。骶注药液中的确炎松A,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充血,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使细胞间质水肿消退 [2] ;低浓度利多卡因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维生素B 1 、B 12 具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作用,改善维持神经的正常功 能。 3.3 牵引 采用对抗式腰椎牵引,通过对抗式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腰椎牵引还可使腰椎间隙压力减小,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 [3] 。
3.4 中药熏蒸 采用SZ-88智能熏蒸床治疗。具有蒸汽缓和,温度适中,汽体分布均匀。中药具有温经通络,舒经活血止痛的作用 [4] 。有改善腰部及腿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挛缩,从而改善和消除腰部和下肢疼痛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3.5 腰背肌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背肌表现为明显的紧张痉挛,急性期后进行腰背肌锻炼,腰背肌锻炼具有稳定和保护腰椎的作用。腰背肌锻炼要求坚持4~6月,其目的是:加强腰椎的外在稳定,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减轻疼痛和降低腰椎的负荷,预防或缓解神经根与硬脊膜的粘连,改善腰椎功能,纠正腰椎畸形,从而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 作者单位:641400四川省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小荣中医博客:http://xiaorongli1.blog.sohu.com/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
中国骨伤 2000年第9期第13卷 崔惠全
宁海县第一医院,浙江宁海 315600
1994年1月~1997年6月,选用自拟腰腿痛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配合骨盆牵引、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7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79例,女108例;年龄19~73岁;病程1小时~10年;因腰扭伤急性发作219例(其中有慢性腰腿痛病史173例、椎间盘摘除术史3例、经皮穿刺切吸术史1例);反复发作115例;无明显原因53例。本院治疗前曾作针刺、推拿、中药、局封等不正规治疗而症状未减轻者294例,余93例住院前未作任何治疗。临床表现均无大小便功能障碍。L4,5突出228例,L4,5合L5S177例,L5S139例,L3,4合L4,538例,L3,45例。椎间盘向后偏右侧突出209例,偏左侧171例,正中突出7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自拟腰腿痛方: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延胡索12g、香附12g、枳壳12g、川芎12g、鸡血藤30g、独活12g、细辛3g、威灵仙15g、地龙15g、川牛膝15g、桑寄生30g、生黄芪20g、当归15g。气滞血瘀型加厚朴10g、丹参20g、地鳖虫6g。风寒湿痹型风痹加防风12g、五加皮15g、全虫6g;寒痹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湿痹加白术15g、苡仁15g、木瓜12g。肝肾亏虚型偏阳虚加川断30g、淫羊藿15g、杜仲12g;偏阴虚加鳖甲15g、龟板10g,枸杞子30g。7剂为1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
中国骨伤 1999年第6期第12卷 孟庆麟 孟繁春
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北京 101300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12例中男152例,女60例;年龄21~65岁;均为住院患者。均常规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CT或核磁共振检查。212例分别做CT、CT+造影,核磁共振显示突出部位共279处。单发椎间盘突出152处,多发椎间盘突出127处。其中L3-4、L4-5、L5 S1多发间盘突出7例,L3-4、L4-5间盘突出15例,L4-5、L5 S1间盘突出38例。 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主要手法采用坐位定点旋转法或侧卧定点斜扳法,此手法目的是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主要手法每周1~2次。辅助手法点穴按摩每日1次。
2.练功疗法:(1)发生在L4-5及L5 S1间盘突出的,主要采用仰卧登空练功治疗。即仰卧于硬板床上,双下肢交替屈髋膝、足背伸,向前上方登空,其练功终末姿势相当于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动作,多次重复练习,逐日递增,出院前每日每侧下肢达1000次以上。(2)发生于L3-4(包括L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主要采用俯卧踢臀法治疗。即俯卧位,双足跟交替踢臀练习,重复变换形式的股神经牵拉试验动作。(3)仰卧起坐初步动作练习,但不超过40°(颈胸椎与床面形成的夹角),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尤其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3.脱水疗法:本症急性期用20%甘露醇500ml静脉点滴3天后,改为隔日一次20%甘露醇静点500ml。7~10次为一疗程,或服用速尿,从用药后4到6小时内排尿1500ml为准。以尿量多少来决定服用药物剂量。可隔日服用,至症状明显缓解为止。但应注意长期用药补充钾盐,应防治血粘度增高。或服用中药汤剂10~15天为一疗程(组方附后),能自己行走的做桑那浴,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4.配合脱水治疗用低分子右旋糖酐300~500ml加丹参液12~16ml静点7~10天为一疗程。或服用活血化瘀中药车前子、金钱草、木通、瞿麦各15g,当归、泽兰叶、苏木、地龙、杜仲、赤芍各10g;黄芪、丹参、鹿角片各18g;金毛狗脊12g。10~15天为一疗程。
5.选择服用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解痉止痛药,如:布洛芬、肠溶阿期匹林、维生素B族药,654-2等。常规剂量口服。或服中药解痉、通络、止痛,如:大腹皮、车前子、滑石各10~15g;当归、丹参、川芎各10g;栀子、元胡各10g,10~15天为一疗程。
6.病灶局部选择用理疗项目如下:2%利多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离子导入。中药热敷、揉药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超短波、磁疗、TDP、K85均可,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7.针灸取穴:肾俞、环跳、承扶、委中等每周2次。必要时局部阻滞麻醉。 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优:无自觉症状,体检阴性,恢复工作,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良:残存轻微症状,脊柱无明显畸形,腰部正常,直腿抬高70°以上,神经功能障碍轻微,已恢复工作。有效:症状一定程度减轻,部分体征仍存在,未恢复原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治疗结果:优153例,良36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 讨论
1.手法可纠正因椎间盘突出带来的椎间关节紊乱,使受累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周围组织相对位置关系得到改变,解除压迫、粘连、刺激。因此也解除了肌痉挛,调整了脊柱内外平衡。 2.仰卧登空可畅通拓展神经通道,亦称神经根通道磨造方法。坐骨神经牵拉试验是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方
法,现变为治疗方法。卧床能减低椎体间压力,并改变改善受累神经根与突出物,周围组织相对位置,解除压迫、粘连,促进局部和整体血循环。此法适用于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俯卧踢臀是股神经牵拉试验的变换形式。股神经根牵拉试验是上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方法,现变为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上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其机理同上。
仰卧起坐初步动作练习,脊椎颈胸段屈曲与床面夹角不超过40°,牵张了后纵韧带,牵张了脊髓硬脊膜及神经根沿椎管有微动上移,考虑或使突出物沿后纵韧带得以再塑形,加大了椎管腔隙。
3.脱水疗法及改善血循环药物的应用:由于椎间盘突出挤压了椎管内组织,组织水肿、粘连、血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组织缺氧致痛物堆积,受累神经支配区同样出现上述病理过程,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骼肌等多系统均出现恶性循环,各系统且又相互交织成网。用消除局部组织水肿方法,使膨胀水肿间盘组织内压降低,神经根水肿消退,解除或缓解了相互挤压程度,相对增加椎管内容积解除压迫,切断了多链恶性循环网的主要环节。
在消除局部水肿前提下,加用改善循环、活血化瘀药物,其效果事半功倍。血液能正常通过终末毛细血管动静脉端,这样作用于病损组织,建立起病损组织细胞修复的良性循环。
4.选择用药对症治疗可营养神经,解除肌痉挛,降低致痛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肌组织痉挛,相对促进了血运,解痉也可达到止痛目的。
5.系列化理疗项目选用主要改善血循环,促进水肿吸收,调整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新陈代谢,解除肌痉挛。
6.针灸及局部阻滞疗法主要适用恢复期局部酸胀或某一部位疼痛、麻木。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张永胜 李永盛 李生 2004-10-3 17:06:11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8月第2卷第8B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腿痛范畴,是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使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的病变,而且突出物往往向后突入椎管内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并使之产生反应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常发生于20~45岁之间,尤其是男性和重体力劳动者为多见,是骨伤科领域里的常见病、多发病[1] 。自1985年2月~2001年3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1985年2月~2001年3月,住院治疗共210例,疗程最长的为1月,最短的为1周,男154例,女56例,男女之比为2.7∶1。发病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0岁,以25~5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病程最短为1周,最长为25年。 1.2 诊断依据[2]
1.2.1 症状和体征(1)发病情况与病程:一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与外伤或重体力劳动有关,可与伤后立即发病或经数小时、数日以至数周潜伏期后出现疼痛症状,通常为间歇性病程,多因外伤、劳累或受凉而经常发作,经休息、治疗后往往能缓解,反复发作可持续很长时间。(2)疼痛:腰痛伴一侧或双侧(少见)根性坐骨神经痛,每因提举重物、扛抬东西、持续弯腰活动或滑跤等而诱发,站立、行走以及凡能使脑压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大便等,均可使疼痛明显加剧。但患者常能找到缓解疼痛的姿势,如在睡眠时取侧卧位,病侧的膝、髋等关节微屈曲等。(3)压痛点:常于腰4、5椎病侧的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并呈放射痛性质,下肢坐骨神经干的压痛点多较轻微或不明显。(4)反射性紧张征:腰椎生理性前凸曲度消失,腰脊柱常向某一侧弯曲,侧凸的方向与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侧或外侧有关。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及向侧凸方向运动较显著,而且常诱发或加重疼痛。(5)神经牵拉征:病侧的直腿抬高试验、交叉直腿抬高试验、弓弦试验、屈颈试验均可呈阳性。(6)神经功能障碍:病侧的下肢可有感觉减退和异常,多位于腰 5 或骶 1 的根区,即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外缘等处,跟腱反向减弱或消失,有时趾背伸运动
无力。
1.2.2 X线检查及CT检查 X片显示椎间盘突出间隙左右宽窄不等,前后间隙平直或后宽前窄,椎间隙相对狭窄,椎体轻度向前或向后移位,椎体边缘增生等。CT检查有助于发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测量椎管、侧隐窝的大小及观察椎间小关节退变增生和黄韧带的变化等。在CT图像上,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或为软组织肿块影(如突出钙化可显示异常钙化影)以及神经根鞘和硬膜囊受突出物挤压移位等。其诊断准确率为80%~92%。 1.3 中医辨证分型[3]
1.3.1 气滞血瘀型常与跌、仆、闪、失等外伤有关,急性发病,疼痛较甚,痛有定处,强制性体位,转侧翻身困难,舌质紫红或舌边瘀斑,脉弦。
1.3.2 风寒湿型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常以一邪侵犯为重。风盛者为风痹,其特点为痛无定处,游走不定,时轻时重;寒盛者为寒痹,其特点为痛有定处,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遇冷加重,得热痛减;湿盛者为湿痹,其特点是痛有定处,肢体重着困痛,舌苔白腻,脉迟缓。
1.3.3 湿热型腰腿沉滞困痛,疼痛较甚,多为急性期,痛有烧灼感,步履困难,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舌质偏红,脉濡数。
1.3.4 肾虚型多见于年老体弱、慢性、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腰背酸痛,喜温喜按,遇劳更甚,休息减轻。有时伴有头晕、耳鸣、遗精、阳萎等。偏肾阳衰者,畏寒肢冷,面色白或伴面目及下肢浮肿,气短语怯,自汗,夜尿频多,舌苔润,脉沉弱。偏肾阴虚者,心烦失眠,头目眩晕,五心烦热,便秘溺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1.4 治疗方法我们采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法,即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牵引,手法按摩,配合西医局部封闭或硬膜外封闭及脱水、激素、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以上治疗效果欠佳时,考虑手术治疗,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1.4.1 中药辨证施治(1)气滞血瘀型:复元活血汤加减。(2)风寒湿型:①风痹:葛根汤加减。②寒痹:乌头汤加减。③湿痹:蠲痹汤加减。(3)湿热型:宣痹汤加减。①肾阳虚者,金匮肾气汤加减。②肾阴虚者,六味地黄汤加减。
1.4.2 牵引、按摩牵引采用头低脚高位,在牵引床上牵引,每次牵引半小时,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解除牵引后,摇平牵引床,休息半小时后用手法按摩,首先使用各种手法对腰腿部进行放松按摩,然后进行斜扳、拔伸、抖摆、伸腰扳压等复位性手法。 1.4.3 西医治疗采用局部痛点封闭。疗效欠佳时,硬膜外封闭,平卧位休息40min后行手法按摩,此时,肌肉松弛,脱出的椎间盘容易还纳,并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在各种保守治疗无效,且诊断明确,定位准确,适应证明确,无手术禁忌证时,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4] 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原来工作。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部不适或腿足轻度麻木,可恢复原来工作。可: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能做些轻工作。差: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2.2 疗效分析优:75例,占35.7%;良:121例,占57.6%;可:10例,占4.7%;差:4例,占1.9%,总有效率为93.3%。4例治疗效果差的,经CT检查,证实有2个甚至3个椎间盘突出,椎管前后径变小,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等情况。14例经手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从以上我科治疗本病情况看,宜先采用非手术治疗,中西医配合牵引按摩、卧床休息诸办法,一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疗效欠佳手术适应证明确,无手术禁忌证者,手术治疗也能达到满意效果。我们认为进行上述综合治疗,得到的临床效果较单一某种方法疗效可靠。中西医综合治疗不失为治疗本病的可行性办法。
作者单位:743000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报告
中医正骨 2000年第9期第12卷 王林伟 王庆华 孙爱军
山东省郓城县友谊医院274700
1994年3月至1997年6月,作者应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23~62岁。病程1个月~6年。均以腰腿疼而就诊,但腿痛重于腰痛,并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伴有下肢麻木者1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者67例,腰椎旁深压痛者9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93例,加强试验阳性105例,伴有下肢肌肉萎缩者29例,主动背伸拇趾肌力差者42例。CT扫描示L4~5椎间盘突出87例,L5S1椎间盘突出73例。 2 治疗方法
2.1 骶管注药 患者取屈膝屈髋侧卧位。先触摸清楚骶裂孔处,作出标记。严格无菌操作,局麻,用7~8号注射针头穿刺。当进针阻力消失并出现落空感后,回抽无血,推注药液2ml无阻力感,即确认穿刺成功。连接输液器,加压滴入所配制的药液(2%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 0.1mg、维生素B6100mg、地塞米松10mg、透明质酸酶1500U、0.9%氯化钠200ml),以每分钟30~50滴的速度滴入,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改滴速为每分钟50~80滴至滴完,每周注射1次。
2.2 腰椎牵引 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石家庄产Fr~Ⅲ型牵引床)分别栓紧胸固定带和骨盆牵引带,旋转牵引轮,使牵引带逐渐拉紧,牵引力控制在20~40kg之间,每次牵引40~60分钟,每日1次。
2.3 内服中药 生白芍20g、木瓜20g、牛膝12g、天麻9g、杜仲15g、僵蚕10g、蜈蚣2条、全蝎(研末冲服)6g、三七10g、乌药9g、炮山甲10g、地骨皮12g、郁李仁10g、制川乌6g、甘草15g。有虚热者加生石膏20g、知母12g;寒重腰背及下肢冷痛者,加熟附子9g、肉桂7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3 治疗结果
本组160例,经3周治疗,随访3~8个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腰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13例,为优;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腰肌痉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者41例,为良;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5例,为可;症状体征无减轻1例,为差。 4 讨 论
硬膜外腔是一个有100ml容量的潜在性腔隙,骶管硬膜外腔超容量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是依据骶管解剖学特点,在短时间内注入较大剂量液体,利用其剥离作用来分离神经根及硬膜周围的粘连,恢复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的。配合牵引可:①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②使病人脊柱得到制动,减少运动刺激,利于病变椎间关节和周围韧带、肌肉以及神经根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③缓解腰椎后关节负载,使关节恢复正常关系。伍用中药可濡润经脉,通经活络,化瘀止痛。方中生白芍、木瓜祛风胜湿,和营通络;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天麻、僵蚕、蜈蚣、全蝎平肝熄风;炮山甲、三七活血去瘀;乌药散寒止痛,又能除肾间冷气;地骨皮、郁李仁清利虚热;川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赵品瓮建康赵建军樊彦玲司明亮 2004-12-8 21:43:51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11月第2卷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2003年5月~2004年6月期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5日,最长4年;发病原因:外伤诱发35例,受风寒湿邪诱发13例,无明显原因2例。均经腰椎CT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常有外伤史,伤后出现腰痛,并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活动或腹屈时加重,检查发现脊柱侧弯,多在L 4~5 ,L 5 ~S 1 部位有压痛及叩击痛,并向患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根受压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 。腰椎CT检查: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向后突出,块影密度与椎间盘一致,硬膜后脂肪移位,硬膜囊及神经根轴出现压迹,严重者脊髓可受压[2] 。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内服,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牛膝12g,杜仲10g,鹿角霜10g,熟地10g,鸡血藤10g,干姜6g。日1剂,水煎服,连服4周。
1.3.2 骨盆牵引患者取仰卧位,持续牵引15~20min,牵引重量为50~70kg,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1.3.3 椎管疗法选用0.9%氯化钠100ml,加醋酸曲安奈德50mg,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0.5mg,利多卡因0.1g,混匀。病人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麻后经骶管裂孔穿刺进针,回抽无血后缓慢注药,推药完毕后平卧休息20~30min。每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
1.4 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基本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50例,治愈36例,占72%;显效8例,占16%;好转4例,占8%;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病因病理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加之损伤,劳损及受寒着凉,造成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局部充血、水肿或变性,以致出现腰腿疼痛、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通过骨盆牵引能缓解腰肌痉挛,增宽椎间隙,使椎间孔、神经管、椎管相应的扩大,减轻神经根或硬脊膜所受的刺激,使疼痛得以缓解。
采用椎管内注药,有利于消除神经根水肿,减少渗出,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痹症范畴,多因外伤跌仆,内伤肝肾,外受风寒湿邪阻滞督脉不通所致,故采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络效灵丹为主[3] ,用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牛膝、杜仲补肾益髓,强壮腰膝;草乌、干姜温阳化气,温经散寒;乳香、没药祛瘀通经止痛;熟地、鹿角霜补肾益髓。诸药协力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散结,补肾强筋壮腰,解除腰腿痛。 作者单位:050081河北石家庄解放军第467医院 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技术大队 052260河北省晋州市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骨伤 1999年第5期第12卷 郭豪 张惠香 郭德荣
漯河市协荣郭氏骨病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1996~1998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8例患者中,男96例,女102例;年龄18~60岁。病程1~2个月者114例,0.5~1年者56例,1年以上者28例。X线片示,脊柱侧弯168例,椎间盘隙变窄68例,生理屈曲变直90例。
CT片示,椎间盘突出5mm以上者89例,5mm以下者103例,突出部分游离到椎管内6例。
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内服中药腰复康(自拟方):丹参15g、当归15g、粉格20g、黄芪20g、狗脊20g、玄胡15g、怀牛膝15g、甘草6g。若急性发作疼痛剧烈加云苓20g、血力花6g、甘松10g、乳没各6g;若酸沉、下肢麻木者加天麻10g、地龙10g、伸筋草10g、灵仙10g;若疼痛游走加川乌、川芎、全虫。外敷中药腰痛散,其药物组成:丹参、当归、伸筋草、透骨草、木瓜、苏木、白芷、狗脊、川牛膝,共为粉末,每100g加醋50~100g,装入药袋,药袋放锅内蒸30分钟,取出放在腰部及患肢热敷,注意热敷温度,避免烫伤皮肤。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2周为1疗程。
2.脱水剂的应用:急性期可用25%甘露醇250ml ivgtt每天一次,5% GNS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以解除神经根水肿;若有肢体出现痉挛性疼痛者,5%GS250ml加654—2针10mg 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以缓解肌肉痉挛,5天为1疗程。
3.牵引:病人取俯卧位,分别将胸部、骨盆固定于牵引床上,胸腹带和臀腿板上。根据病情、症状、体征等综合因素,设置牵引距离、旋转角、臀腿倾角(距离一般45~65mm、旋转角度≤15°、倾角≤15°),并将上述数据输入微机,即开始牵引,牵引后患者卧床2个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天。 4.制动:牵引完成后,严格卧床,重症患者饮食、大小便也不离床。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结果:本组198例中,治愈106例,好转83例,无效9例。临床中,病程半年之内者治愈率明显高于病程超过半年者。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外伤、劳损、退变有关,突出的间盘组织和椎间失稳可对神经根和硬膜囊形成直接的物理刺激或压迫。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及疼痛介质的释放,刺激窦椎神经,而产生疼痛。牵引可直达突出椎间盘,即使椎间盘未能完全回纳,可使神经根和椎间孔的位置得以改善,神经根粘连得以剥离,小关节紊乱得以纠正,达到治疗目的。脱水药物应用,可使神经根炎性肿胀及突出髓核的水向血浆内转移,使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或消除而达到治疗目的。而中药外蒸热敷法,能加速皮肤对药物吸收,同时皮肤温度的升高,可导致皮肤微小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因此利于血肿和水肿的消散。温热能增加通透性,提高新陈代谢作用,对炎症及神经根水肿有良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86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1期第7卷 魏一芳 张云霞 赵瑞学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277103
我们自1995年3月~1998年3月,采用腰神经根阻滞及中药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86例,通过门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中男性62例,女24例;年龄28~62岁;病程10天~5年。症状有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下肢麻木,检查可见腰部一侧或双侧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均经X线平片及腰椎CT 检查后确诊。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取患侧(腰椎旁两侧压痛者取双侧)腰3~4或腰4~5棘突旁3~4cm 处,局部消毒,用9号或12号针头与装有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注射用水10ml的30ml注射器连接,垂直刺入皮下,推注少量药物后进针5cm,针尖触及相应的椎体横突时,将针退出少许,向内上方再刺入1~2cm而达椎体外侧面, 回抽无血,缓慢推注药物,以引起腰部有酸胀感或下肢麻木为佳。术毕用指压法轻揉局部片刻,以放松腰部肌肉和促进药液吸收,隔日注射1次,3次为1疗程。需进行第二疗程者,间隔5~7 天后再行。第二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未改善者,视为无效。
中药采用独活寄生汤:独活100g、桑寄生100g、牛膝100g、细辛30g、秦艽100g、防己100g、当归
100g、党参100g、川芎60g、赤芍60g、生地100g、香附100g、甘草60g, 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加适量食醋炒干,装入一只适度大小的布袋中,每晚睡时烘热,置于腰骶部,每半月一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能从事正常劳动;好转: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 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改善不明显。
本组经治疗痊愈48例,占55.8%;好转33例,占38.4%;无效5例,占5.8%,总有效率为94.2% 。无效者为双侧腰椎间盘突出或多个椎间盘突出,且年龄较大者。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损伤或反复劳损的病史,绝大部分是在临床典型症状出现之前就存在。当单纯神经根受压时,可引起麻木或麻痹;而当神经根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化学性刺激时, 则可出现疼痛。腰神经根阻滞除了针刺对痛点产生的刺激反应(即所谓针头效应), 对慢性损害性疼痛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外,其主要作用是使药液直接注射到并作用于神经根周围。混合液中的利多卡因可阻断神经根受刺激所产生的疼痛;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减轻局部组织的粘连,二者均能使局部软组织的痉挛放松,改善或消除受累组织代谢产物的积聚,继而阻断因代谢产物刺激加重疼痛的恶性循环;维生素B1和B12有营养神经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阻滞的同时,我们根据通经活络、行痹止痛、活血化瘀的辨证原理,应用独活寄生汤配方热敷外用,可以通利关节、松弛肌肉、稳定脊椎,也可改善局部的软组织血液循环,促进阻滞药液的充分吸收,两者互补,急缓结合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法简便易行,损伤较小,中药制作亦较为简单;且痛苦小,见效快,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本法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注药后可出现一过性头晕、面色发白,长者可持续10余分钟,休息后可自然缓解,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其它并发症及毒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骨伤 2000年第4期第13卷 张修龙
嘉鱼县人民医院,湖北 嘉鱼 437200
笔者自1992年来从收治的536例中选择出临床症状典型,50岁以上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中男105例,女63例;年龄50~76岁;病程1~18年。临床表现:脊柱运动受限168例,棘间棘旁压痛伴向下肢放射痛168例,脊柱侧弯前倾跛行9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53例,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87例,肌萎缩及趾伸肌力检查减弱81例。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马钱二鹿汤:炙马钱子、鹿角胶、鹿衔草、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芪、白芍、乳香、没药、甘草组成。随症加减:症见怕冷、怕风,肤温较健侧低者加附子、肉桂、干姜;症见肌肉萎缩、肌体麻木,患者感觉减退者加全虫、蜈蚣、鸡血藤。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
2.2 棘旁压痛点注射法。药物: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500 μg、地塞米松4 mg、2%利多卡因5 ml以上药物混合。患者俯卧,找准棘旁压痛点,常规消毒,取7号针头,以压痛点进针,针尖向椎后缘斜刺,抽无回血,快速注射。3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
2.3 正骨手法复位。①椎脊点压法:注药5分钟后,术者在下腰部施揉,手法2分钟。用小鱼际掌力自腰骶部顺腰棘向上推至颈7棘旁左右各推3遍,然后先轻后重点压大椎,肩中俞,肾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穴。3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②对抗间歇牵引闪腰复位法:患者双手抓紧床头,一助手双手分别抓住患者双腋窝,另两助手分别各抓住患者左右足踝部作对抗牵引3分钟,间歇20秒再牵引,重复三遍。在作持续牵引的同时,术者双手重叠按在腰棘上,令患者呼气的同时,术者双手用力向下闪振推棘向健侧,
重复三遍。最后进行斜扳、侧扳、旋转复位手法。重症手法宜轻。3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③强制前屈后伸法:患者仰卧位,两术者在患者左右侧,各用一手握紧足踝部,另一手按住膝关节,强制用力前屈,令患者呼气,放下再前屈,重复三遍。患者俯卧,两术者各用一手重叠按压下腰部,用另一手托起大腿强制向后拔伸,重复三遍,重症手法宜轻。3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一个疗程(15天)者34例,二个疗程者87例,三个疗程者28例,四个疗程者19例。治疗结果按邵氏标准[2]评定:治愈141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5.23%。对治愈和有效的160例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154例无复发迹象,6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复发,能坚持轻体力劳动工作。 4 讨论
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制定出有效的标本兼治法,中药内服治本,手法复位治标,棘旁注射辅助。三者配合,相辅相成,使其在各自的功效共同作用下,平衡内外因素,加速机体功能恢复,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显著疗效。
中西医结合牵引按抖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9例
姜雪菲 2004-7-24 15:37:0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3月第4卷第6期
我院自1998年3月~2002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牵引按抖疗法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102例,女87例,年龄16~75岁,平均37.8岁。病程半个月~3年,平均3月。其中有慢性腰痛史135例,有外伤史37例;腰痛伴腿痛132例,单纯腰痛21例,单纯腿痛36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旁侧型突出155例,中央型突出34例,椎间盘突出物有钙化9例,伴椎管狭窄16例;L 2~3 突出15例,L 4~5 突出92例,L 5 ~S 1 突出56例,两处椎间盘突出76例。123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未见髓核游离。
1.2 牵引方法治疗前检查腰部压痛点并作标志,测定下肢肌力,画好感觉减退区的范围,检查直腿抬高度数并作好记录。
1.2.1 体位病人取俯卧位,在下胸及髂腹部各垫一枕,使下腹稍悬空,骨盆及两肩固定于牵引床上下牵引带上。
1.2.2 麻醉对症状轻者可不用麻醉;症状重者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症状重并肌肉有痉挛者,将0.25%~0.5%利多卡因30~50ml注射于L 4~5 、L 5 ~S 1两侧肌肉至椎板处。 1.2.3 自动牵引按抖根据患者情况,自动牵引机两端应用30~35kg的牵引力,牵引15min。然后手法复位,用双手重叠对正L 4~5 或L 5 ~S 1 突出部位,做有节律地快速按抖,频率约120次/min,持续约25min,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按抖后立即检查腰部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肌力和感觉障碍区的变化。按抖复位后应卧床休息10~14天,起床后3个月内不宜弯腰或抬重物,可用腰围保护,积极锻炼腰背肌,使腰腿等部位肌力相对平衡稳定,常用方法有飞燕式、拱桥式等。如按抖1次后症状减轻,但未痊愈,休息3~5天后再按抖1~2次。 1.3 药物治疗
1.3.1 局部外敷药当归、枸杞各120g,石楠藤150g,木瓜、牛膝、伸筋草、骨碎补、丹参、苍术、桂枝、桑寄生、透骨草、五加皮各100g,红花、羌活、秦艽、防风、千年健、威灵仙、寻骨风各50g,制川草乌30g,米醋4kg。将上述诸药磨成粗粉,分作2剂备用。外敷时,取1剂中药粗粉掺米醋适量拌匀(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度),入锅炒热;待温度达到50~60℃时,分别装入两个长30cm、宽20cm的白布袋内。患者俯卧位轮换敷药袋于腰部。待药温低于体温时,再入锅加醋加热,轮换外敷,日外敷2次,4天1剂,8
天为1疗程。
1.3.2 口服与注射用药腰痛宁2片,口服,3次/日,独一味3片,口服,3次/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液20ml+胞二磷胆碱0.5g,1次/日;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2次/日。 2 结果
189例患者中105例进行1次牵引按抖,63例进行2次,21例进行3次。随访1~13月,平均6.8月。疗效按Narai标准评定[1] :分为优、良、可、差四级。优:116例(61.4%),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良:45例(23.8%),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胀感,恢复原工作;可:8例(4.2%),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减轻工作及活动。差:20例(10.6%),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与生活,其中5例按抖后症状加剧,改为手术治疗而获得了满意疗效。50例按抖后复查MRI,7例显示突出消失。优良率85.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通过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效果,需手术治疗的仅为一部分。牵引下按抖手法是一种使椎间盘突出复位的手法,重力持续牵引使腰椎间隙加大。研究证明用50kg牵引力,可使L 3 ~S 1 间隙增大5mm,使其产生负压,经按抖手法,可使突出复位或部分复位。其中7例在按抖前MRI显示椎间盘突出,按抖后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完全消失,证明已复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在急性髓核突出期,受压的神经根常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神经根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任何轻微刺激均可产生剧烈疼痛,如长期压迫,神经根可发生粘连,神经纤维可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同时为缓解疼痛,腰肌出现痉挛。口服中成药可活血化瘀,理气软坚,祛风散寒利湿,温经通络,外敷药可缓解腰肌痉挛。静脉用甘露醇、复方丹参液可改善神经根的微循环,减轻神经的水肿、防止粘连。胞二磷胆碱可增强神经细胞的活性,防止变性和萎缩。
中西医结合牵引按抖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本组病例优良率达85.2%,但有5例按抖后症状加剧,改为手术治疗,患者CT图像显示均有椎管狭窄。其余疗效差的15例患者中,CT图像显示椎管狭窄10例,显示椎间盘突出物钙化5例。椎管狭窄,如伴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严重,活动幅度极小,牵引可使神经根过度牵拉而使症状加重;椎间盘突出物钙化影响髓核的还纳。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第22卷
蒲育 廖登贵(攀枝花市中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罗忠 金冶(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 要: 对照观察了运用利尿、脱水、改善微循环、抗炎、增强免疫及中药内服、针灸、按摩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牵引、推拿疗法对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70例,治愈6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7.1%,有效率为97.1%;牵引、推拿对照组70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71.4%,有效率为88.6%,两者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高于牵引、推拿疗法。
近年来,我们开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疗法,包括速尿利尿,甘露醇脱水,丹参改善微循环,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及中药内服、针灸、按摩的综合方法,在当前同类治疗方法中是比较新颖的。我院1994年~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牵引、推拿疗法作对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取得了较满意结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4年~1998年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42例;年龄20~30岁者38例,30~40岁者49例,40岁~50岁者32例,50~60岁者12例,60岁以上者9例,年龄最小者20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38岁;工人61例,干部50例,农民10例,其他职业19例;有腰部外伤史者84例,无任何诱因者56例;单侧椎间盘突出106例,双侧椎间盘突出18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16例;单
纯腰痛36例,腰腿痛皆有者90例,腰脊柱侧弯92例,跛行111例,前屈受限112例,后屈受限98例,棘突间旁侧压痛伴放射痛118例,感觉障碍者128例,肌力减退者102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5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24例。140例均行常规腰骶椎摄片,均做腰椎间盘CT. 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及牵引、推拿对照组均以5周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患者卧硬板床。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治疗方法
2.1.1 西医方法 5%GS500mL+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20%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Qod;速尿10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L;2%普鲁卡因2mL+VitB1100mg+VitB12500mg,肌注,Qd。
2.1.2 中药内服 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药用:熟地20g,太子参、山药、杜仲、茯苓各15g,山萸肉、牛膝、当归、枸杞、赤芍、白术、黄芪各10g,桑寄生12g。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活血通络。药用:太子参20g,茯苓、熟地、杜仲各15g,白术、当归、赤芍、三棱、莪术、牛膝、威灵仙、桂枝、白芍各10g,川芎6g。寒湿证:治法补肾活血,散寒除湿。药用:秦艽、当归、太子参各15g,独活、羌活、桑寄生、赤芍、杜仲、牛膝、熟地、茯苓、白术、桂枝、白芍10各g。湿热证:治法补肾活血,清热除湿。药用:茯苓75g,黄柏、生地、黄芩、牛膝、山药、苍术、茵陈、三棱、枸杞各10g,桑寄生、木瓜、当归各12g,杜仲15g,川芎6g。
2.1.3 针灸 针刺环跳、委中、殷门、肾俞、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穴,交替刺左、右侧穴,1日1次,每次30min,连续针刺5周。
2.1.4 按摩 用掌根部拍击、滚揉腰部及疼痛的下肢部,用两拇指指腹回旋按揉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腰眼、大肠、关元、气海、八穴,1日1次,每次30min,连续5周,注意手法宜轻柔。 2.2 牵引、推拿对照组治疗方
2.2.1 骨盆牵引 行骨盆牵引,牵引重量20~25kg,每次30~60min,每天1次,连续牵引5周。
2.2.2 推拿 用以下步骤施行推拿治疗:①拍击法:患者俯卧,术者用掌根部拍击腰及双下肢,使肌肉放松,来回拍击6~8次。②牵抖法:患者俯卧,一助手把持患者双腋部,术者持紧患者双踝部,向上牵引并抖颤腰部二十余次,抖颤时躯体呈波浪式运动。③腰椎过伸法:患者卧位,术者用双手有节奏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再用双手大拇指重叠用力按压突出的椎间盘部位,同时两助手握着患者的小腿和双踝部用力向上抬举,使腰过伸,腰部离床约10cm,分别抬举3~4次。④屈膝屈髋旋腰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髋,一助手按患者双肩,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上部,作顺时针方向旋转髋关节3~4周,后将下肢向下拨伸,待患者大腿与床面接近水平时,术者快速用力向下压,听到“喀哒”声响即可。⑤脊柱侧板法:有脊柱侧弯者施行此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拇指抵住腰脊柱凸出的一侧。助手抱住双下肢向脊柱侧弯的反方向水平侧扳,反复2~3次,直至脊柱正直为止。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70例,治愈6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7.1%,有效率97.1%。牵引、推拿对照组70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71.4%,有效率88.6% 4 讨论
根据中西医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解除腰椎间盘突出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神经根炎性水肿、缺血及腰、下肢肌肉痉挛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我们采用抗炎、抗免疫、脱水,利尿、解痉和针灸、轻柔按摩以及补肾活血中药内服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抗炎,抗免疫反应,消除神经根水肿及缺血,缓解腰、下肢肌肉痉挛,改善神经根营养,从而达到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促使突出椎间盘回纳的目的。其中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消除神经根周围炎性充血、水肿,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防止炎性粘连;丹参活血化瘀,促进神经根周围循环,
改善神经根缺血、缺氧状态;甘露醇、速尿脱水、利尿,可便大量水分迅速从小便排出,可减轻神经根水肿;普鲁卡因止痛解痉,可减轻肌肉痉挛;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能保持周围神经功能的完整,使其修复。内服中药有益肾养精,强筋壮骨之功,配合活血通络,散寒除湿的药物,可使经脉通畅,疼痛缓解;针灸及轻柔按摩具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的作用,可促进腰腿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腰、下肢痉挛的肌肉,减轻疼痛,促进神经根水肿及炎症的吸收。通过对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观察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牵引、推拿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疗效优于牵引、推拿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同时运用该法也可避免因按摩过重所引起的后期神经根粘连。
作者简介:蒲育,男,1963年10月生;医学学士,主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业;研究方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李小荣中医博客:http://xiaorongli1.blog.sohu.com/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第21卷
潘万远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钦州 535000)
摘要 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优良率达90.9%。并着重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发病及病程短者适合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脊柱病变中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按分类说,无非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者在治疗上方法简便,患者容易接受。我院于1991年~1996年12月采用局部封闭、骨盆牵引、推拿手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3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和年龄 132例中,男83例,女4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其中22岁~29例,31岁~41例,41岁~35例,51岁~21例,61岁~6例。
1.2 发病和病程 急性腰扭伤:在弯腰姿势下提重物或扛重物扭伤36例,弯腰操作突然转身扭伤18例,剧烈运动后几天出现腰腿痛12例,摔跤臀部先着地扭伤5例。慢性腰扭伤:多次轻度腰扭伤而出现腰腿痛症状26例。无明显诱因35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5年,平均74天。发病后至入院时间:<2个月63例,<6个月47例,<12个月15例,12个月以上7例。
1.3 症状 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痛98例,腰痛伴两下肢放射性痛19例,腰痛伴两下肢左右交替放射性痛15例。步态改变的有跛行23例、扶拐行走12例,病人取任何体位腰腿剧痛不能缓解者6例,步态无明显改变91例。
1.4 诊断 以有腰腿痛病史、腰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为初步诊断。全部病例用B超扫描腰椎管,均发现在腰椎间盘后缘处有物向椎管内突起影。全部病例作腰部X线照片检查协助诊断,排除骨性椎管狭窄及骨性病变。部分病例作CT检查,均支持临床诊断。
1.5 治疗方法 急性期的治疗:急性发作的病例、跛行、不能行走、甚至任何体位疼痛都不能缓解的,在腰椎棘突旁1.5cm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点,用2%利多卡因5ml,25%醋酸强的松龙1ml、维生素B12250μg,0.9%生理盐水5ml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1次,一般用1~3次,症状即可缓解。口服布洛芬0.2g,每日3次,直至症状消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般3天即可。 骨盆牵引:患者仰卧牵引床上,作骨盆牵引30min,牵引重量40~55kg,并加电动滚动按摩,每日1次,6天为1疗程。
推拿手法:使用老传统推拿手法,先用揉法解除心理紧张及肌肉痉挛,再进行点穴、斜搬、牵抖等手
法,禁粗暴动作,6天为1疗程。
腰肌的功能锻炼:在床上作飞燕式、拱桥式、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每天3次,每次病人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运动量,坚持到治愈。
治疗期间卧床休息:在治疗期间除大小便外,一律卧床休息。急性期,饮食、解大小便均于床上进行。症状消失后还需卧床20~30天。
以上综合治疗一般1个月症状已基本消失,治疗2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者,为无效。
1.6 疗效标准 优:自觉腰腿痛的症状消失,活动正常,恢复全日工作。良:自觉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正常,能坚持工作。无效:全部症状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132例中,优57例(其中41例为初发病),占43.2%。良63例,占47.7%,无效12例,占9.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基理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纤维环变脆的基础上,可因一次急性腰扭伤或长期反复损伤,导致椎间盘后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突出,造成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到挤压,而出现神经根受压迫症状。突出物对周围软组织压迫刺激,造成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充血、水肿,更加重对神经根的压迫[1]。此期亦即临床上所称的急性水肿期。在急性水肿期,神经根受压迫严重,腰腿痛的症状严重,在治疗上必需首先消除局部水肿。我院采用腰椎棘突旁局部注射,口服布洛芬以消炎镇痛,消除局部软组织水肿。如果症状不缓解加用静脉滴注脱水剂,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急性水肿期禁用骨盆牵引、手法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骨盆牵引治疗作用机制是使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并使椎间孔扩大,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使椎间盘间隙产生负压,并使后纵韧带紧张,纤维环的张力发生变化、对突出部分髓核组织产生周边压力,使髓核有还纳趋势,有利于突出物部分还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2]。由于椎间隙及椎间孔的扩大,消除神经根通道在椎间孔管部分的狭窄,由此产生对神经根的减张减压,解除了神经根内及其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解除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从而起到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作用[3]。
手法治疗可解除郁滞、调理筋骨、解除腰椎间关节紊乱[4]。手法治疗可使突出的髓核变位、变形,即改变了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而不再压迫或减轻压迫神经根和硬脊膜[5]。
卧床休息与腰肌功能锻炼:早期主要强调卧床休息,减少应力对病变椎间盘的刺激、降低椎间盘的压力。待症状缓解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增强椎管外组织的稳定性,防止突出复发[6]。我院还强调症状消失后,继续卧床休息20~30天,以利椎间盘破裂口的修复,降低复发率。
本组病例中治愈57例,其中41例为初发病者,好转63例中,大部分也是病情较短,反复发作次数较少者。从这些病例来分析,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未有变性,未有钙化,未与周围组织粘连,经过综合治疗,能使髓核回纳,或使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改变,从而得到治愈或症状缓解。所以说初发病,病情短的病例适合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康复
现代康复 1999年第9期第3卷 张会中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六安 237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我院对急性发作期牵引、推拿、针灸,术后直腿抬高及腰背肌锻炼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88年7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各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87例,其中男性467例,女性
12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以30~50岁最多,占412例;患者大多为体力劳动者,如农民、建筑工人、司机等;左侧多于右侧(382/205);本组采用保守治疗93例(卧板床、牵引、推拿69例;卧板床、牵引、硬膜外腔注射治疗24例);手术治疗494例。 2 急性发作期的康复治疗
2.1 卧板床牵引+推拿治疗 绝对卧板床休息,同时行腰椎牵引和按摩推拿治疗,持续4周,牵引重量为20~30kg,4周后佩带腰围下地,逐渐增加运动量,注意要限制腰部的扭曲和负重活动。推拿治疗可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患处水肿消退和髓核还纳,但对于合并椎管和侧隐窝狭窄者慎用或不用推拿治疗。
2.2 卧板床牵引+硬膜外腔注射治疗 在卧床牵引的间歇期,可给予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但必须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硬膜外腔穿刺的操作程序,注入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7.5ml,每周1次。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可注射1~3次,一般1个疗程为3次。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组成为:醋酸强的松龙1.5ml(37.5mg),氟美松1ml(5mg)、2%利多卡因5ml(100mg)局麻药可产生神经阻滞,达到止痛,解除肌肉痉挛,便于椎间隙拉开,促使髓核还纳。类固醇类药物可消除神经根水肿,减少炎性渗出和粘连。
2.3 针刺加艾灸治疗 按常规取穴:环跳、委中、承山、养老、昆仑穴,疗程后期可加伏兔穴或阿是穴。同时可行下腰部艾薰蒸治疗,1~2次/d,10d为1疗程。
2.4 体育运动疗法 可改善腰痛肌肌力,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在卧床牵引间歇期,可进行腰背肌锻炼。仰卧位时用5点法,即以枕、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使脊柱过伸;俯卧位时用1点法,即以腹部为支点,全身挺直,呈角弓反张状,使头上胸部及双下肢同时离开床面。
2.5 手术治疗 对急性期康复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反而加剧或伴有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者,考虑改用手术治疗,本组均采用经后路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3 术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3.1 直腿抬高和腰背肌锻炼 术后2~4周内,卧板床休息,限制腰部扭动,翻身时保持腰背挺直。若用开窗法作髓核摘除者,卧床仅需2周。术后第3d在床上
可进行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运动,可有效防治神经根粘连;术后7~10d可开始腰背肌锻炼,4周后,可在腰围的扶持下,逐渐增加活动量[2]。对腰背肌锻炼,在术后6~12个月内均不间断。
3.2 增强体质,注意减肥 长期进行医疗体育运动,如包括顺步和退步走,每天不少于800~1000步,气功、哑铃操、太极拳等,并要合理营养,注意减肥,以改善全身情况,增强体质和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防止腰椎间盘突出和再发。 4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主要依据详尽的病史,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初发的轻症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但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病人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尽快改用手术治疗。不管选择哪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都应贯穿在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全身情况和椎旁肌力,增加脊柱稳定性,减少复发和避免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谢谢你的资料。
我阅读后,将中医药部分选出来,附后。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齐鲁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5卷 肖国亮 董久花 房丽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理论,施行辨证施治。可分3型。
1) 肾虚型:宜扶正固本,强壮筋骨,方用千斤拔合剂。
2) 风寒湿型:宜祛风散寒化湿,方用千斤拔合剂去白芍、阿胶,加秦艽、防风、细辛。
3) 气滞血淤型:宜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方用千斤拔合剂去阿胶,加当归、桃仁、红花。千斤拔合剂:千斤拔30g,杜仲12g,熟地12g,白芍12g,川木瓜12g,川牛膝12g,益母草30g,阿胶12g(烊化),茯苓15g,首乌18g,苡仁12g,钩藤15g,防已10g,党参21g,鹿衔草30g,大力王12g,丢了棒30g.水煎服,每日1剂。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9月 第1卷 第6期 王灵贤
中药治疗 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为4型分别组方治疗。
1)气滞血瘀型:治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药用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赤芍9g,五灵脂9g,枳壳6g,桑寄生15g,熟地9g;每日1剂,水煎服。
2)风寒湿阻型:以风寒为主,治宜疏风通络散寒止痛,药用川芎9g,防风9g,黄芪5g,荆芥9g,僵蚕9g,威灵仙6g,桂枝9g,木瓜9g,桑寄生9g,乌药6g;每日1剂,水煎服。以寒湿为主: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药用桂枝9g,附子6g,丹参9g,干姜6g,肉苁蓉9g,川断9g,杜仲9g,枸杞子9g,元胡6g,白术9g,云苓9g,白芍9g;水煎服,每日1剂。
3)肝肾亏损型:治宜平补肝肾、强筋壮骨通络,药用熟地15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萸肉15g,白芍12g,杜仲15g,鹿角胶6g,当归9g,鸡血藤15g,乳香9g,没药9g;偏阴虚者加服六味地黄丸,偏阳虚者加服金匮肾气丸,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4)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药用苍术9g,黄柏12g,薏苡仁20g,牛膝12g,木瓜9g,生地9g。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8例报告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3月 第4卷 第6期 陈永茂 钟玉兰 陈友棣
中药熏蒸 采用SZ-88智能熏蒸床治疗。患者牵引完毕后,解除牵引带,病人仰卧熏蒸床治疗,腰部和下肢暴露对准熏蒸口,给予电脑程控自动控制,接通电源后,治疗器药液缸可在床内设定的轨道上往返运行,并定时、定位、定温、定点循环中药热汽熏蒸腰部和下肢。中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的生草乌、生川乌、防风、川牛膝、千年健、当归、川芎、丹参等药物,将药物打碎成米粒大小,倒入治疗器药液缸加适量水加热熏蒸,每天热熏1次。1周为1疗程。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 中国骨伤 2000年第9期第13卷 崔惠全
中药治疗 自拟腰腿痛方:
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延胡索12g、香附12g、枳壳12g、川芎12g、鸡血藤30g、独活12g、细辛3g、威灵仙15g、地龙15g、川牛膝15g、桑寄生30g、生黄芪20g、当归15g。 气滞血瘀型加厚朴10g、丹参20g、地鳖虫6g。 风寒湿痹型风痹加防风12g、五加皮15g、全虫6g; 寒痹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
湿痹加白术15g、苡仁15g、木瓜12g。
肝肾亏虚型偏阳虚加川断30g、淫羊藿15g、杜仲12g; 偏阴虚加鳖甲15g、龟板10g,枸杞子30g。7剂为1疗程.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 中国骨伤 1999年第6期第12卷
孟庆麟 孟繁春 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
服用活血化瘀中药
车前子、金钱草、木通、瞿麦各15g,当归、泽兰叶、苏木、地龙、杜仲、赤芍各10g;黄芪、丹参、鹿角片各18g;金毛狗脊12g。10~15天为一疗程。
服中药解痉、通络、止痛,如:大腹皮、车前子、滑石各10~15g;当归、丹参、川芎各10g;栀子、元胡各10g,10~15天为一疗程。
针灸取穴:肾俞、环跳、承扶、委中等每周2次。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8月 第2卷 第8B期 张永胜 李永盛 李 生 中药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型:复元活血汤加减。
(2)风寒湿型:①风痹:葛根汤加减。②寒痹:乌头汤加减。③湿痹:蠲痹汤加减。
(3)湿热型:宣痹汤加减。①肾阳虚者,金匮肾气汤加减。②肾阴虚者,六味地黄汤加减。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报告 中医正骨 2000年第9期第12卷
王林伟 王庆华 孙爱军山东省郓城县友谊医院
内服中药 生白芍20g、木瓜20g、牛膝12g、天麻9g、杜仲15g、僵蚕10g、蜈蚣2条、全蝎(研末冲服)6g、三七10g、乌药9g、炮山甲10g、地骨皮12g、郁李仁10g、制川乌6g、甘草15g。
有虚热者加生石膏20g、知母12g;寒重腰背及下肢冷痛者,加熟附子9g、肉桂7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11月 第2卷 第11期 赵品 瓮建康 赵建军 樊彦玲 司明亮
中药内服,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牛膝12g,杜仲10g,鹿角霜10g,熟地10g,鸡血藤10g,干姜6g。日1剂,水煎服,连服4周。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骨伤 1999年第5期第12卷
郭豪 张惠香 郭德荣 漯河市协荣郭氏骨病医院
中药治疗:内服中药腰复康(自拟方):
丹参15g、当归15g、粉格20g、黄芪20g、狗脊20g、玄胡15g、怀牛膝15g、甘草6g。
若急性发作疼痛剧烈加云苓20g、血力花6g、甘松10g、乳没各6g; 若酸沉、下肢麻木者加天麻10g、地龙10g、伸筋草10g、灵仙10g; 若疼痛游走加川乌、川芎、全虫。
外敷中药腰痛散,其药物组成:丹参、当归、伸筋草、透骨草、木瓜、苏木、白芷、狗脊、川牛膝,共为粉末,每100g加醋50~100g,装入药袋,药袋放锅内蒸30分钟,取出放在腰部及患肢热敷,注意热敷温度,避免烫伤皮肤。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2周为1疗程。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86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1期第7卷
魏一芳 张云霞 赵瑞学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
中药采用独活寄生汤:
独活100g、桑寄生100g、牛膝100g、细辛30g、秦艽100g、 防己100g、当归100g、党参100g、川芎60g、赤芍60g、生地100g、香附100g、 甘草60g,
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加适量食醋炒干,装入一只适度大小的布袋中,每晚睡时烘热,置于 腰骶部,每半月一疗程。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骨伤 2000年第4期第13卷 张修龙 嘉鱼县人民医院
内服中药。马钱二鹿汤:炙马钱子、鹿角胶、鹿衔草、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芪、白芍、乳香、没药、甘草组成。
随症加减:症见怕冷、怕风,肤温较健侧低者加附子、肉桂、干姜;症见肌肉萎缩、肌体麻木,患者感觉减退者加全虫、蜈蚣、鸡血藤。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
12. 中西医结合牵引按抖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9例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3月 第4卷 第6期 姜雪菲 局部外敷药
当归、枸杞各120g,石楠藤150g,木瓜、牛膝、伸筋草、骨碎补、丹参、苍术、桂枝、桑寄生、透骨草、五加皮各100g,红花、羌活、秦艽、防风、千年健、威灵仙、寻骨风各50g,制川草乌30g,米醋4kg。 将上述诸药磨成粗粉,分作2剂备用。外敷时,取1剂中药粗粉掺米醋适量拌匀(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度),入锅炒热;待温度达到50~60℃时,分别装入两个长30cm、宽20cm的白布袋内。患者俯卧位轮换敷药袋于腰部。待药温低于体温时,再入锅加醋加热,轮换外敷,日外敷2次,4天1剂,8天为1疗程。
13.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第22卷 蒲育 廖登贵 中药内服
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药用:熟地20g,太子参、山药、杜仲、茯苓各15g,山萸肉、牛膝、当归、枸杞、赤芍、白术、黄芪各10g,桑寄生12g。
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活血通络。药用:太子参20g,茯苓、熟地、杜仲各15g,白术、当归、赤芍、三棱、莪术、牛膝、威灵仙、桂枝、白芍各10g,川芎6g。
寒湿证:治法补肾活血,散寒除湿。药用:秦艽、当归、太子参各15g,独活、羌活、桑寄生、赤芍、杜仲、牛膝、熟地、茯苓、白术、桂枝、白芍10各g。
湿热证:治法补肾活血,清热除湿。药用:茯苓75g,黄柏、生地、黄芩、牛膝、山药、苍术、茵陈、三棱、枸杞各10g,桑寄生、木瓜、当归各12g,杜仲15g,川芎6g。
针灸 针刺环跳、委中、殷门、肾俞、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穴,交替刺左、右侧穴,1日1次,每次30min,连续针刺5周。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康复 现代康复 1999年第9期第3卷 张会中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针刺加艾灸治疗 按常规取穴:环跳、委中、承山、养老、昆仑穴,疗程后期可加伏兔穴或阿是穴。同时可行下腰部艾薰蒸治疗,1~2次/d,10d为1疗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