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设计准则探析
作者:杨世雄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29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技术、文化趋同以及全球化、现代化已成为必然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建筑界影响甚重。“欧陆风格”、“北美风格”、“地中海风格”等异国风味的住宅遍布我国大江南北,与我国地域文化特征格格不入。如何立足于本国实际,创造出富于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地域性建筑,成为当今建筑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风格;地域性建筑;建筑风格;文化传承;人文因素;文化交流 0 引言
在当今建筑领域,“国际风格”对地方文化产生了一定得冲击,“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渗透到世界大多数城市,造成千城一面,削弱了地方的场所认同感。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地域性建筑已成为抵抗“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在建筑创作道路上,地域性建筑通过与自然环境的对话,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开辟了一条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特定关联。”简单说,建筑的地域性就是指建筑与所在地区的自然和文化关系的总和。地域性建筑尊重当地文化、自然环境,对地域特色等因素做出积极回应,寻找传统建筑和当地环境特征与历史发展的契合点,是地域文化重要的媒介和传播者。它主张在现代建筑中吸收当地民族的、民俗的传统,体现当地特有的建筑风格。 地域性建筑具有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大体列举如下: 1.1 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 1.2 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 1.3 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 1.4 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2 建筑风格地域性的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自然环境因素
建筑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人为自己在自然之中的存在寻找和建构一个立足点,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诗意的栖居”,这是建筑的原本意义,是建筑之于人与自然的根本使命。在这里,我再一次引用诲德格尔的隽永格言:“建筑将大地作为栖居风景奉献给人们,同时在广阔的苍弯下缔建睦邻相居的亲近感。建筑的本质和居住的真实意义是将人的存在和天、地相结合,而天、地构成的正是自然,因此“定居”的要旨在于人的存在与自然的融合,亦即建筑与自然的结合。
在地区建筑系统中,影响和决定地区建筑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地方材料等。
以我国来说,从地势来看西高东低,景象万千,有高山、低山、丘陵,也有平地,东南沿海海岸线特别长。我国的气候自北至南,跨湿、热两大气候带。西北高山,气候寒冷,东西两部分有从湿润到干旱的不同的干湿地区,再加上多种地形的不同影响,形成了全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再加上各地区的不同地形和环境,就是在一个地区也因山水地貌的不同而导致了多样的微小气候的产生和变化。
至于材料,如砂、土、木、石,遍布各地,这些都是建筑营造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在同样的这些物质条件下,各地营造的建筑物也有着不同的外貌和风格,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是形成其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北方的寒冷、干燥和南方的炎热、潮湿,地形中的高山、丘陵、平原和沿海,更使我国建筑形象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2.2 社会文化因素
一般来说,地区自然因素作用于由建筑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物质层面的特性,更多地相关于人们的生理需求;而地区社会因素则相关于建筑的社会属性,影响和决定地区建筑的文化品味和社会特征,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纵观建筑发展历史,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的能力较为低下,建筑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庇护,躲避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虫兽的侵害,更多地表现出自然属性。在地区建筑系统中,自然因素起着主导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直至今天,人类几乎可以摆脱任何自然条件的限制,进人“自为”气尺态。在这样的地区建筑系统中,建筑更多地体现人的社会属性,也即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社会文化因素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它甚至决定人们对于自然因素本身的态度,是人对自然的文化抉择。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历史因素中有时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地区)因素,这些因素比较稳定,不是经常变化的。人文因素是社会因素中最活跃的也是经常变化的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历史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制度,在社会的各个时期有具体不同的表现,不管是整个社会或者分期表现,这些都构成了时代因素。
人文因素中最关键的是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聚居的,人们聚居在一起就组成村落、寨围、墟镇和街巷、社区、城市。各地的族人,由于他们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方言)、教育、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等文化因素都大致雷同,加上所居住区域的山水河流、气候地理以及材料等自然条件相同,导致各地区的建筑形象、建筑风格也大致雷同,形成了鲜明的地方建筑风格。因此,人文因素中人是主要的因素,使建筑物反映出时代的面貌,有一定的思想面貌和文化内涵。 2.3 经济技术因素
建筑是技术的诗性表达。技术,笼统地讲,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名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此外,它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的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和操作程序、方法、技术,是科学、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媒介。
建筑是物质的,技术是产生物质形态的手段,是构成建筑中所有物质和精神存在的基础,是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始动力之一。作为一种工程形态,建筑本身就是技术的存在,然而建筑的内涵超越了单纯物质因素的组成,体现出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意志,后者大致属于艺术的范畴。建筑的概念和意义的双重性本质上要求技术与艺术的平衡,这是建筑技术的要旨所在,对于任何一方面的夸大或偏废,都将导致倒退。
技术应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来提高建筑的综合效率,营造适宜的建筑环境,从而有效地改善或保护自然环境。在建筑发展的历史中,通常情况下,技术起着支持或约束风格的作用,它为风格的产生、演替提供可能和限制。在特定的时期中,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力和催化剂,带动、促进建筑的进步。 3 建筑风格地域性的设计准则
通过分析建筑风格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其设计原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地域性建筑应当重视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地方资源的特性并加以合理的、有节制的利用,从而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
第二,地区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性建筑独特性的资源,当代建筑应该在全球性的整体进步中与地区文化根源有机结合,赋予建筑文化认同感和场所感;
第三,重视技术的进步与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文化、经济因素的协调,注重保护那些融入了地方情感、经验和独特智慧的传统,并寻找和挖掘他们的潜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结束语
上述自然、社会人文、经济技术三个方面的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因素,都对建筑物的面貌、风格产生影响,但是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客观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人文因素比较复杂,居民的风俗习惯可能由于外来文化的输入而迅速改变;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往往是最迅速及最彻底的。在地域性建筑中,这三个因素互为补充、共同影响与促进地域性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彤.整体地区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邹德侬.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5):5. [3]宋晔皓.结合自然整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