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高考历史考前高频考点小题强化练 (7)

2022-05-01 来源:易榕旅网


第1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2018江苏盐城期中)“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2.(2018江苏南京三模)“(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3.(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

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 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 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

4.(2018江苏苏锡常镇二模)“天生丞民(百姓),树君司牧(统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可见他主张实( ) A.贵族政治 C.郡国并行

B.分封制 D.郡县制

5.(2018江苏南京三模)“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A.出击匈奴、巩固边疆 C.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设置郡县、管辖地方 D.控制思想、文化专制

6.(2017江苏苏州质检)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 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7.(2017江苏扬州期中调研)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8.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科考落第者)中的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朝的“特奏制”( ) ①造成“冗官”局面 ③扼杀重学风气 A.①②

②加重财政负担 ④提升官员素质 C.①③

D.③④

B.②③

9.(2018江苏连云港模拟)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C.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10.(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 ) A.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1.(2018江苏徐州打靶卷)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 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B.宦官职掌裁定权 D.丞相制度被废除

12.(2018江苏海门中学模拟)“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外、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13.(2018江苏南通等七市三模)“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这里的“他”( )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D.向公民开放一切官职

14.(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陶片放逐法是为了在整个共同体中……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据材料可知该方法( ) A.防止僭主政治的出现 B.维护了城邦的稳定与安全 C.实现多数派达成一致 D.强制少数派赞同现有政体

15.(2018江苏扬州期末)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 )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6.(2018江苏常州期末)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前,一个人只要父亲是雅典公民就能获得公民身份,而不必考虑其母亲的身份。但到伯利克里时期却通过法令,规定公民只有娶合法身份的女性,他们所生的孩子才能获得公民资格。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 )

A.旧法律已无法适应新情况 B.女性逐渐成为重要参与者 C.公民政治经济权利的扩大 D.民主的精神日趋走向没落

17.(2018江苏镇江三模)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 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C.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D.民主制的衰落根源

18.(2018江苏盐城三模)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 )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19.(2018江苏南通二模)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此后的罗马共和国( )

A.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 B.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 C.居民在罗马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D.异邦人普遍享有了罗马的公民权

20.学界认为:罗马法的法律渊源包括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解答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 C.罗马法很好地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

答案全解全析

1.B 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的职官制度参考了商朝的职官制度,设六官掌管不同的事务,体现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B正确。材料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与“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西周“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而是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排除C;西周属于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排除D。

2.C 根据材料可知,郑庄公作为诸侯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这表明周天子的统治秩序受到挑战,故C正确。A与史实不符,错在了“开始”;B、D与题意不符,排除。

3.B 材料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B正确。

4.D 材料中“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反映了杜佑从人户的庶寡、政治的安危以及“利万姓”和“利一宗”等方面,论证了“列郡”代替“封国”的进步性,D正确。

5.C “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指的是汉承秦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匈奴在秦朝就威胁北部边境,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故A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汉代继承下来,故B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秦朝的法家治国思想,而汉初信奉的是“黄老之学”,汉武帝以后是儒学治国,故C项不符合观点,但是符合题意;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控制思想、文化专制的体现,故D项符合观点,但是不符合题意。

6.C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分权制衡”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是C项。因为三省体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

7.D 由“制度创新”“政治原则公开化”“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可以推断出此制度是科举制,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故B项错误;由“委中正铨第等级”可判断出C项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故C项错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描写了古代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兴奋心情,故D项正确。

8.A “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表明官员人数显著增加,①正确;官员人数的增加,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②正确;“‘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有利于社会形成向学风气,③错误;官员人数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官员素质的提升,④错误。答案选A。

9.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行省收取税赋除一部分留作地方备用外,其余都上交中央,可见它是地方的最高机构,代表中央治理地方,故A项正确;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行省与都省的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行省有收税的职权,并不能体现它是收税的专门机构,故D项错误。

10.A 材料中“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表明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A正确;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不是正规的中央机构,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C 材料反映了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内阁的地位、性质与宦官专权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错误;宦官没有裁定权,裁决权属于皇帝,故B错误;宦官专权是皇帝专制皇权至上的产物,故C正确;丞相制度被废除与宦官专权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

12.A 依据材料中“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外、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的信息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极具机密性,故A项正确;军机大臣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他们只跪奏笔录,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办事效率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着重强调军机处有办理军政要务的职责,故D项错误。

13.B 由材料中“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得出其改变了传统的氏族部落的行政划分,由此可知所述为克利斯提尼改革,分析选项可知,B符合题意。A和C均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D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排除。

14.B “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说明城邦之至上,维护了城邦的稳定与安全,B正确。

15.D 由材料中“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可见雅典的民主政治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D。材料中“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说明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而非草创,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排除B;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6.C 由父亲决定孩子的公民权,到只承认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孩子拥有公民权,实际上缩小了雅典公民的范围,却说明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政治经济权利的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律的作用,故排除A项;女性没有公民权,故排除B项;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故D项错误。

17.D 材料表明,希腊公民的自由是以奴隶的不自由为代价的,因而这种自由只是一个阶层的自由,而且是一个很小的阶层公民的自由。雅典民主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奴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 奴隶制度是雅典民主制度衰落的根源,故D正确。

18.B 题干中说到故意杀害他人和不希望杀害他人却杀害了他人两种不同的条件下的杀人犯罪行为区别对待,这是注重理性的结果,故选B。题干中对两种犯罪行为有明确的规定,故A的说法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C和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9.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事裁判官在审理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区别不复存在”;外邦人不是罗马公民,不享有公民权,不受公民法的保护,故C、D两项错误。

20.D 材料中“罗马法的法律渊源包括习惯、平民会议决议……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解答等”表明罗马法并非只突出反映贵族意志,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罗马法的法律渊源,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罗马法的法律渊源包括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法学家的解答等”表明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D项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