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MAC层协同组播策略
2022-01-09
来源:易榕旅网
第29卷第6期 20l1年l1月 应用 科学学cs报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Electroni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1.29 No.6 NOV.2011 DOh 10.3969/j.issn.0255—8297.2011.06.002 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MAC层协同组播策略 宋留斌 , 徐友云 ,一, 谢威2, 余2.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200240 江 l_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南京210007 摘 要:提出一种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1)层协同组播调度策略,利用正确接收数据 的组内用户充当临时中继,根据地理位置信息选择优秀的转发节点来协同传输组播数据.分析了所提出的组播策 略的中断概率和吞吐量性能,并给出了使用NS2(Network Simulator 2)工具的仿真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原 有的MAC层协议,该策略提升了组播的吞吐量,降低了组播用户的丢包率. 关键词:无线组播;协同通信;Network Simulator 2;,IEEE 802.11协议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章编号:0255.8297(2011)06.0559—06 MAC Layer Cooperative Multicast Strategy Based on IEEE 802.1 1 Protocol SONG Liu—bin ,XU You—yun ,一,XIE Wei ,YU Jiang 1.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07,China 2.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J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MAC layer cooperative multicast strategy based on the IEEE 802.11 protocol,in which correctly received data can serve as a temporary relay if the user locates a right position.We analyze the outage probability and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and present a simulation method in NS2.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strategy has a better throughput and lower packet loss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MAC protoco1. Keywords:wireless multicast,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Network Simulator 2,IEEE 802.11 protocal 无线组播技术是一种在无线环境下用于一对多数 据传输的高效机制,为电视、广播、电影等应用供应 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目前,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 无线网络发展迅速,机场、咖啡馆等热点地区都可以 通过WIFI(wireless ifdelity)接入互联网. 在单播通信中,IEEE 802.11协议一方面采用载 波侦听多址访问与碰撞回避机制以避免冲突,有 效地解决了显隐终端问题;另一方面采用ACK 达MAC层时,MAC层按照网络层的选路策略以开环 广播或者单播的方式简单地将数据包发送出去.开环 广播形式既没有考虑数据包的损坏和丢失,也没有对 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导致组播业务的丢包率较大. 而以单播形式发送组播数据包不能获得组播增益,降 低了组播的性能. 协同通信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和多用 户协同来获取组播增益和多用户分集增益,以改善 因信道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通信质最问题.该技术应用 于无线单播,即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已有了大量的研 (acknowledgement)反馈与自动重传机制,保证了数 据包传送的可靠性.相比于单播,IEEE 802.11协议 并没有考虑组播方面的需求.当网络层组播数据包到 究【1_8_.文献f4.51明确提出了协同通信的概念,并给出 收稿日期:2010—09—27; 修订日期:2011—05—25 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No.2009AA01z249);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基金(No.2010ZX03003— 003—01)资助 通信作者:徐友云,教授,博导,研究方向:认知无线电、Turbo编译码、协同通信等,E-mail 560 应用科学学报 第29卷 了性能分析结果.文献f8l提出了一种新的MAC层 同 机¥1]DCMAC(dynamical cooperative MAC).该机制 充分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来获取信道信息,从而 选择出最优的协同节点,改善系统性能. 终端用户.组播源是一台主机,终端用户足一台笔记 本电脑或者支持WIFI功能的于机.在一轮组播后,由 源节点挑选出合适的协同节点给剩余的用户以再次传 输组播数据,如图l(b1所示. 相对而言,协同通信应用丁组播的研究则较 少[9_121.文献i91给出了一种基于IEEE 802.16 络下 的协同组播调度策略,利用MIMO技术充分获取多个 协同信号的分集增益,但功率消耗会相 增加,且虚 1.1转发方式 源节点转发数据时,巾继节点可以采用放大转 拟MIMO技术的实现复杂度很高.文献[1Ol提出了… 种MAC层组播轮序协同机制,分析了最优协同节点 发(amplify and—forward,AF)或译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两种最常用的协同转发方式[ ].放大转 发是指中继节点接收到源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后不进行 信息的解码,亩接将信号进行简 放大,然后转发给 目的接收节点.这种转发机制的系统设计简 ,但它 在放大有用信号的同时也放大了混在接收信号rf]的噪 卢,当噪声较大时会影响协同性能.译码转发是指将 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译码、重新编码等数宁处理后再发 送到目的节点.译码转发又称可再生中继,虽可以避 的数目,并给出了快速而简单地寻找最优协同点数目 的算法,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有关MAC协议的实现 过程.文献[121引入了策略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 丁策略控制系统的组播接入控制技术,给出了该系统 的模犁,并具体闸述了用户接入时的请求、应答、配 置ACL的过程. 鉴丁现有的协同组播策略没有给出接入控制层的 具体实现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丁IEEE 802.11协 议的MAC层协同组播调度策略,将数据包的传输分 免噪声传播,但增加了协同节点的处理复杂度. 本文中的中继选白组内笫1阶段正确接收数据的 用户,最终也需要译码山组播数据.因此,本文选用 为 个阶段.第1阶段,由源节点给所有组播组内的 用户组播数据;第2阶段,采用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 协同节点选择算法,选出合适的协同传输中继节点; 第3阶段,巾继给剩余的用户重传纽播数据.文中首 译码转发方式,既可以取得较好的性能,又 垒丁过 分增加中继节点的处理复杂度. 1.2信道模型 由于电磁波的传输存在反射、衍射和散射等现 先分析了这种策略的rf1断概率和吞吐晕性能,然后利 用 络仿真T具NS2进行了协议层的仿真. 象,无线信道环境非常复杂.现有的兀线信道模犁大 致可分为大尺度衰落模犁和小尺度衰落模型.大尺度 1 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无线网络模型 考虑如图1(a)所示的基T-IEEE 802.11协议的无 线局域 (WLAN), 络中分布着一个组播源和Ⅳ个 衰落模犁主要考虑传输距离和天线增益对于接收信号 功率的影响.小尺度衰落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多径传输 引起的信号波动. f 二二_ :: 、 (, i、/ 、、二 、 二 二二兰二 二二二二 // 二 二二兰二曼 \、正确接收数据的用户 组播源 用户 未正确接收数据的用户 (a); ̄802.11 ̄JWLANN架构 (a)Illustration ofan IEEE 802.11 WLAN Co)协同调度模型 (b)Cooperative schedule model 图l 于IEEE 802.11协议的无线网络模型 Figure 1 Wireless network model based on IEEE 802.11 protocol 第6期 宋留斌等: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MAC层协同组播策略 561 参考文献【9】,本文综合考虑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 衰落.接收信号功率的均值由无线信道环境和收发信 据的用户在规定的时隙内不吲馈ACK包,具体实现过 程如图2所示. 机之问的距离决定,见式(1) P(d):P(d。)+1 g( ) (1) DIFS 组播 式中,P(do)为近距影响的损耗, 为路径损耗指数. 假设噪声功率一定,经过一段距离的衰减以及多径传 输,接收端的信号功率服从指数分布 数据 。) 回馈 , 协同传输 数据 ) 、、、,(E): ̄ e-E/E (2) .,, l: i: SIFs: 、i;: 、、、、、1: 、、、、、 }Ⅲ ,, ,,, ,,,.SWS式中,E和 分别表示接收端的瞬时和平均信信号 功率. 2 协同MAC组播策略 目前,无线网络巾的组播业务大多依靠路由协 议来完成数据的分发.而MAC层只用来传输组播数 据包,数据包传输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路由层选定组 播路径的好坏.如果数据传送发生错误,MAC层只能 按照单播的协议简单地重传.本节在MAC层建立组 播ACK回馈与协同重传机制,以提高MAC层组播数 据包传送的可靠性,降低丢包率. 2.1 前提条件 11 MAC层组播源知晓本次组播数据的用户数和 用户的地理位置;2)网络内其他节点能够判断是否 该接收数据. 2.2 协同机制 将每个数据包的发送分为3个阶段,即将原先一 个时隙 的时间分为 和 两个阶段.在 阶 段,数据源组播数据;在 阶段,各用户回馈ACK包 来确认组播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如果有需求,中继 节点在新增时隙乃内,也就是第3阶段,重传组播数 据.为避免冲突, 时隙内源节点停止发送纽播数据. 在IEEE 802.11协议中,组播的数据速率是固定 的.一般预先根据信道环境确定物理层的信息,然后 将所有的组播数据按照预算出来的数据速率进行传 输.因此,在第1阶段,为了弥补源节点在 时段的 开销,源节点需要以一个稍高的数据速率R1发送组播 数据,并要求RoTo:R1 ,其中,Ro为原先在 时隙 上的数据速率,R1为第1阶段的组播速率.在第2阶 段,让组内用户在规定的时隙上轮流发送ACK包.这 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用户数的多少.当编号为i 的用户正确接收到组播数据包后,等待( 一1)TACK, 然后回馈ACK包给源节点.因此,第2阶段的时长 为 =NTAcK,其中Ⅳ为用户数目.而未正确接收数 I’ … 图2 MAC层协同组播 Figure 2 Cooperative Multicast on MAC Layer 图2 rf1,SIFS为短帧间距,DIFS为DCF(分布式 协调功能1帧问问距,NACK为不能正确接收回馈数 据包,ACK为确认正确接收数据包. 由于固定用户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对同定用户 而言每轮组播只需向源节点回馈1 bit的确认信息.这 样Ⅳ个用户实际的开销为N bits,再加上MAC头的开 销远小于组播数据包的大小.而移动用户回馈的信息 中需要带有各自的地理位置信息,会造成较大的开销. 本文暂时只考虑组播用户固定的情况. 例如:在一个无线局域网中,组播用户数为20 个,一个组播数据包约1 024 Bytes,一个ACK包大小 为14 Bytes.设定物理层以2 Mbit/s的速率发送数据, 则回馈一轮ACK包需要的时间为20×14×8/(2× 100)=1 120 s,占用了数据包传送的14×20/1 024= 27%.因此,第1阶段的数据速率至少为R1=1.4R0. 在第3阶段,如图1fb)所示,选中的巾继节点给 未正确接收数据的用户以速率R3重传组播数据.由于 距离较近, 可以是一个较高的值, 相应较小.在 协同过程中,要求每一阶段发送的数据量相等,即 RoTo=Ri =R3T3 (3) 参考文献【14】,对于一个给定的接收信噪L ̄,SNR, 单位带宽下可达到的无差错传输数据速率为ib(1+ SNR).当接收信噪比低于2R 一1时,认为接收中断. 因此,对于符合式(3)要求的Rl和R3,在第1阶段用户 能够正确接收数据的概率为 P(瑞.t≥(2 一1)Ⅳ0)=e一((2RI-1) )/( B (4) 式中,明.t为第1阶段结束时用户i接收到信号的功 率,上标“1”代表组播的第1阶段; 为接收信号 功率的均值;B为信道带宽;No为高斯白噪声的噪声 562 应用科学学报 第29卷 功率 同样,第3阶段用户正确接收组播数据的概率为 P(霹 ≥(2 一1)No)=e一((2Ra-1) )/( B (5) 式中,霹 为用户尼从中继节点J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上标“3”代表组播的第3阶段; 为用户 从中继节 点J接收信号功率的均值. 2.3 协同节点的选择算法 假设信道环境的变化相对于一个数据包的发送时 间是缓慢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问内信道增益保持 不变.在确定数据发送失败后,简单的源节点重传只 会重复原来的过程,故丢包率依然很高.而采用协同 机制可以利用中继节点与目的节点间良好的信道来辅 助传输,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 中继节点成为决定协议性能的关键.本文主要考虑距 离因素和衰落对于信号的影响,距离越近,衰落越小, 节点接收到信号的功率越大,数据包被正确解码的几 率也就越高.为此,从第1阶段正确接收数据的用户 中选出所有未正确接收数据用户平均距离最短的节点 作为中继节点.具体算法如下: if f定时器超时1 then { if f源节点接收到ACK包的数目<组播用户 数1 then { addr=min(用户i到未回馈ACK包用户 的平均距离1; send(协同指令,addr); 协同定时器start(); } else send(组播数据包1; ) 上述选择算法实际上是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使 得 .k尽量大,从而提高第3阶段用户正确接收数 据的概率.由于中继节点距离剩余用户较近,大尺 度的衰落很小,新的组播组平均接收信噪比较高.  ̄—Er—k=A—Eo—,,i,一般情况下可达到 ≥2. 丁是用户在3个阶段结束后正确接收数据的概率 可表示为 P=1一P( .t< (2R1—1)No)P(E3 . <(2R。一1)No)= 1一(1一e一((。 )Ⅳ。)/ B))(1一 e一(( 。一 )Ⅳ0)/ B)1_ 1一(1一e一(( 一 )Ⅳ0)/ B))(1一 e一(( 。一 )Ⅳ0) B)) (6) 式中,J 代表上述算法选出的中继用户.图3对比了 本策略与直接组播策略在相同平均信噪比条件下的中 断概率,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协同组播策略在相同的 平均信噪比条件下中断概率较低,可靠性较高. 中断概率比较曲线 l —、~ ' & \ : 、 ‘ 、 、 \ \ \ (Eo,fB/No)/dB 图3相同平均信噪比条件下的中断概率 Figure 3 Outage probability of cooperative mul— ticast strategy and original 802.11 mul- ticast 网络总的平均吞吐量可表示为第1阶段正确接收 的数据与第3阶段接收数据住时问上的 均 = 1 一1)Ⅳ0)+ P(E1 )Ⅳo)P( ≥ , (2Ra--1)Ⅳ0)= e-((2R1-1)No)/ )+ +T 2+Ta e一((2Ra-1)Ⅳ0)/ B (1一e一(( 一 )Ⅳ0)/ B)) (7) 式中, 为第1阶段的平均数据速 率, 为第3阶段的平均速率. 3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3.1 仿真过程 利用NS2进行了协议层的仿真,主要扩展了IEEE 802.11协议MAC层在组播方面的功能,修改MAC 第6期 宋留斌等: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MAC层协同组播策略 563 802 11类.根据协同调度策略,增加新的功能函数和 控制信令,主要包括:sendBC ACK(1,sendC RTS(1, 源节点可以产生数据并广播给5个用户,故不会出 现多源同时发送的情况.2.0秒时仿真开始,250.0秒 recvC—RTS(),recvBC—ACK(),select—node(), send fr Data(1,C RTS ̄HBC ACK. sendBC ACK0方法、sendC RTS0方法和 send fr Data()方法分别用于产生组播ACK报头、 协同请求指令和转发的数据包;recvC RTS0方 法¥ ̄recvBC ACK0方法主要用于处理上述数据 包;C RTS为协同请求指令,结构类似于RTS报 头,主要用来通知协同节点进行数据包的重 传;BC ACK为正确接收组播数据包的确认指令, 相比于单播的ACK报头,额外携带了数据包的节点地 址信息. 修改后协议的组播部分MAC层流程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一个组播包在MAC层传输的时间 为 +NTACK+TsIFS+ RTS+TsIFS+T3;如果 所有用户都能正确接收,则为 +NTACK+TsIFS. 有分组要发送,且无线接口空闲 等待信道NAV NAV允许信 道访问,设置 回退计数器 等待 l ! f 介质 闲 里l 分组为广播包 .......... I..... ........一 等待BcAcK ~l发送数据包 数据分组发送完成,设置定时器 图4协同组播MAC层流程图 Figure 4 Flow chart of the cooperative multicast strategy in MAC layer 3.2 结果分析 在Cygwin软件的Linux环境下重新编译了修改后 的NS2.29,对5个用户的静态路由进行仿真,主要观 察MAC层的性能.网络拓扑由一个源节点和5个固 定用户节点组成.参数设定如表1所示,源数据速率 设为1 Mbit/s,MAC层基本速率采用2 Mbit/s,分组 大小设为1 000 Byte,传输层基于UDP协议,信道模 型采用NS2瑞利衰落信道扩展包[15].在仿真中,只有 时CBR源停止,250.001秒时仿真结束.实验主要统计 了用户1和2每10秒吞吐量和丢包率的变化.信『 表1 NS2仿真环境 T ble 1 Parameters of si— 刚 mulation in NS2 数据源 传输层 路由层 臂 UDP N0AH MAC层 加入协同机制的802.11协议 信道环境 瑞丽衰落信道(Ricean) BasicRate 2Mbit/s 仿真时间 248 S 图5和6分别为用户1和2每10秒的平均吞吐量 和丢包率在协同组播模式下¥1IEEE 802.11 MAC协 议下的统计对比.由图5可以看出,在协同机制下, 用户1和2的平均吞吐量明显高于IEEE 802.11协议, 达到1 Mbit/s.这是由于数据业务源产生数据的速率 为1 Mbit/s,低于MAC层的传输速率2 Mbit/s;协同 重传利用了数据源的发送空隙,不消耗额外的数据传 输时隙,使得大部分丢包得以正确接收.用户1和2 的吞吐量基本接近,从而验证了协同机制已进行资源 共享,保证了用户问接收质量的公平性.图6表明协 同机制下用户的丢包率明显低于IEEE 802.11机制下 的用户丢包率.在IEEE 802.11机制下,用户的丢包率 达到了10%,而协同机制下仪为0.1%.由此可见,本文 提出的协同组播调度策略提高了组播业务的吞吐量, 大幅降低了丢包率,而且有着很好的公平性. ’・●-●。。 ~ ’ ~■‘ ’ :享蒜一 '11h..802.11M AAc ̄P2r出白1 o 皇 、e — s 图5协同MAC组播和802.11MAC组播的吞吐量统计 Figure 5 Throughput of cooperative multicast strategy and original 802.1 1 multicast 1 1 564 应用科学学报 第29卷 10一 拦一 0 _e。 蕊 e e e_。d l 槲 皿 ◆+ ● . 广 ‘ ◆.● ; 10-3 1● ● 呻 . 同MI LC.用 司M c-用 MAC用尸1 ・-・--802.1 MAC用户2 1o.4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t/s 图6协l, ̄JMAC组播¥ ̄802.11MAC组播的丢包率统计 Figure 6 Packet loss rate of cooperative multi— cast strategy and original 802.11 multicast strategy 4 结 语 本文将协同技术应用于组播,提出了~种基 于IEEE 802.11协议的MAC层协同组播调度策略,并 且分析了这种策略的中断概率和吞吐量性能.然后利 用NS2T.具进行了网络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策略 在吞吐晕和丢包率性能方_血具有优势,但在收集各个 终端的反馈信息方面消耗了一定的传输时间,有待进 一步的改进.下一步主要研究对于移动用户的支持, 考虑在反馈信息巾加入地理位置信息. 参考文献: 【1】NOSRATINIA A,HUNTER T E)HEDAYAT A.Cooper— 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IJI.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4,42f101:74.80. LANEMAN J N,TSE D N C,WORNELL G W.Cooper— 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Emcient proto cols and outage behavior lJ1.IEEE T 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4,50(12):3062.3080. 【3】DIANATI M,SHEN X,NAIK K.Cooperative fair schedulng for the downlink of CDMA cellular net— works f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le Technology, 2007,56(4):1749—1760. SENDONARIS A,ERKIP E,AAZHANG B.User cooper— ation diversity—part I:system description[J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3,51(11): 1927—1938. 15 SENDONARI51S A,ERKIP E,AAZHANG B.User coop— eration diversity—part II:implementation aspects and perfofinance analysis lJ1.IEEE r】 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3,51(111:1939—1948. 16I ZHAO Shuang,PENG Mugen,WANG Wenbo.An adaptive relay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optimizing di— versity and multiplexing gains in wireless cooperative networks【C1//2010 IEEE WCNC,Sydney,NSW, Australia.April 2010. 17I CuI S,HAIMOVICH A M,MEMBER S,SOMEKH O, POOR H V.Opportunistic relaying in wireless net— works lJ1.IEEE 1 ansaction Oil Information Theory, 2009,55(111:5121—5137. I8I Lr Yun,CAO Bin,WANG Chonggang,You Xiaohu, DANESHMAND A,ZHUANG Hongcheng,JIANG Tao. Dynamical cooperative MAC based on optima1 se— lection of multiple helpers fC1//IEEE GLOBECOM 2009,Honolulu,Hl,United states,Nov.2009. Hou Fen,CAI L X,HO Pinhan,SHEN Xuemin, ZHANG Junshan.A cooperative multicast schedul— ing scheme for multimedia services in IEEE 802.16 networks『J】_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 munications,2009,8(3):1508—1519. 【10】NIu Binglai,JIANG Hai,ZHAO H V.A cooperative multicast strategy in wireless networks【J1.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le Technology,2010,59(6): 3136—3143. 【11】 ALAY O,LIU P)Guo Z,WANG L,WANG Y,ERKIP E,PANWAR S.Cooperative layered video multicast using randomized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e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 munications MOVID Workshop,Apr.2009. f121刘利,李津生,洪佩琳,朱文涛.基于策略的纽播接入 控制研究fJ1.应用科学学报,2005,23(2):214—217. LIu Li,LI Jinsheng,HONG Peilin ZHU Wentao.A research on multicast access control based on policy fJI.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05,23(2):214— 217.(in Chinese) I l3l WANG T,CANO A,GIANNAKIS G B,LANEMAN J N.High performance cooperative demodulation with decode.and—forward relays lJ1.IEEE rT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7,55(7):1427—1438. 1l4】 ALOUINI M S)COLDSMITH A J.Capacity of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under diferent adaptive transmission and diversity—combining techniques fJ】.IEEE Trans— actions on Vehicle Technology,1999,48(4):1165— 1181. I15】PUNNOOSE R J,NIKITIN P V,STANCIL D D.Efifcient simulation of Ricean fading within a packet simulator [C]//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Pittsburgh, PA,USA,2000,2:764—767. (编辑:管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