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2023-10-23 来源:易榕旅网
小学生趣味数学

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第一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 :年龄问题 教学目标 :

1、根据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不变建立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构建模型 教学过程 练习:

1、妈妈今年38岁,芳芳今年10岁,8年后妈妈比芳芳大几岁? 2、张丽今年12岁,她比爸爸小26岁,4年前爸爸比张丽大几岁? 3、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 例题1、 11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儿子的7倍;14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请问:今年爸爸和儿子各是多少岁?

分析:11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假设11年前儿子a岁,则爸爸 7a 岁,他们的年龄差为:7a - a = 6a!

14年后,爸爸的年龄为:7a + 25,儿子的年龄为:a + 25,已知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所以:7a + 25 = 2 × (a + 25)

解得:a = 5 所以,今年:

爸爸:7a + 11 = 35 + 11 = 46(岁) 儿子:a + 11 = 16(岁)

例题2、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6年后缩减为2倍。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请问:今年爸爸、哥哥、弟弟各是多少岁?

分析: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涉及三个人

6年后缩减为2倍,涉及三个人

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哈哈,只有两个人! 假设3年后弟弟 a 岁,哥哥 2a 岁,则:

今年:弟弟 (a - 3) 岁、哥哥 (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5 = 15a - 30

6年后:弟弟 (a + 3) 岁、哥哥 (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2 = 6a + 12

所以:15a - 30 + 6 = 6a + 12,9a = 36

解得:a = 4

综上,弟弟今年1岁、哥哥5岁、爸爸30岁。

第二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趣味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正确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得要想正确解答题目,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单,却有迷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会题目的意思,再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巧妙的解决。

教学过程:

有一个车队,共有15辆车(每辆车的长度相等)。相邻两车的间距均为10米,这个车队用了15秒时间,以每秒16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25米的大桥,则每辆车长多少米?

之前的题目中,可从来没有考虑过移动物体自身的长度!这道题能不能也不考虑呢?

看到车头的那朵红花了么?整个“行程”中,它的移动速度为 16米/秒 (和车的速度一样),它移动了 15秒,所以它移动的行程为:16 × 15 = 240(米)

据此,我们很容易画出车队通过桥前后的情况:

15辆车之间有14个“间距”,每个间距为10米,所以,15辆车的总长为: 240 - 25 - 14×10 = 215 - 140 = 75(米) 所以,每辆车的长度为:75 ÷ 15 = 5(米)。

例题、有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298米的桥,用时115秒,已知每辆车的长度为6米,相邻两车间距均为20米,请问这个车队有多少辆车?

有了上题的“经验”,我们很容易画出车队通过大桥前后的情况:

车队长度为:115×4 - 298 = 460 - 298 = 162(米)

如果我们在车队前增加一个“间隔”——20米,则“1车+1间隔”的数量为:

(162 + 20) ÷ (6 + 20) = 7

所以,有7辆车!

第三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趣味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正确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得要想正确解答题目,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单,却有迷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会题目的意思,再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巧妙的解决。

教学过程: 【1】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7cm,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A B

D

C

根据题意,我们画一个正方形ABCD,则:AC = 17cm。 我们熟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面积 = 边长 × 边长

可是,题目并没有告诉我们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而且以我们现在的知识,还不足以根据对角线的长度求得边长的值,怎么办呢? 我们以AC为边“画”一个正方形ACFE:

很容易发现,正方形ACFE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2倍: 正方形ACFE的面积:AC × AC = 17 × 17 = 289(cm2) 正方形ABCD的面积:289 ÷ 2 = 144.5(cm2) 【2】

下图中,有正方形ABCD和CEFG,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BE=15cm,DG=3cm,那么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多少平方厘米?

A D G F

B C E

我们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求得它的面积。 根据题意,我们可知: BC + CE = BE = 15 CD - CG = GD = 3

而BC = CD、CE = CG,得:BC + CE = 15 BC - CE = 3 解得:BC = 9(cm)、CE = 6(cm)。

所以,它们的面积和为:9×9 + 6×6 = 81 + 36 = 117(cm2)

第四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和倍问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准标准数(一份),再确定大数是几分,求出份数之和,最后求出大数,小数。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基本数量关系式。即两数之和÷(大数份数+小数份数)= 一份数(小数);一份数×倍数=几倍数(大数)或两数之和-小数=大数。

教学过程:

一、练习口答:女儿和妈妈今年一共45岁。已知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请问:女儿和

妈妈各有多少岁?

(学生有的会用推算的办法解决。更多可能无从下手,给学生进行点拨。) 提问:谁的年龄小?(女儿)女儿的年龄和妈妈的年龄有倍数关系吗?(有)可不可以把女儿的年龄看成一份数(可以)那妈妈年龄是几份数呢?(4份)妈妈和女儿年龄一共有几份?(1+4=5份)。现在能否算出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呢?

导入:像这样的问题就教“和倍问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此类题的解法。 二、新授:

出示例1:甲、乙二人共加工零件100个,乙加工的零件个数是甲的4倍。甲、乙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1、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

2、让学生明确倍数之间的关系后讲明解题思路。 3、分步练习解答。

出示例2:某校学生共植树160棵,其中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植树棵数的2倍多10棵。男、女生各植树多少棵?

1、此题关键让学生明确:男生植树的棵数不是正好是女生的2倍。比女生的2倍多10棵。

2、指导学生准确画好线段图后,明确:男、女生植树的总份数1+2=3份对应的不是160棵,而是160-10=150棵。

3、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 4、讲解,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有两堆木料,第一堆50根,第二堆70根,从第一堆拿出多少根到第二堆,才可使第二堆木料是第一堆的3倍?

2、师傅和徒弟共加工零件100个,师傅加工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2倍少20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四、总结和倍问题的解题办法: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我们明确数量关系。

第五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和倍问题练习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稍复杂的“和倍问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基本数量关系式。即两数之和÷(大数份数+小数份数)= 一份数(小数);一份数×倍数=几倍数(大数)或两数之和-小数=大数。会利用基本关系式正确解答题中各个不同量。

练习过程:

1、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一共40棵,苹果树的棵书是梨树的4倍,苹果树有( )棵,梨树有( )棵。

2、甲乙两车同时从县城向相反的方向行使,6小时一共行驶了720千米,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甲车每小时行(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千米。

3、植树节那天,学校植杨树和柳树共400棵,其中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5倍少44棵,杨树有( )棵,柳树有( )。

4、甲乙两书架共有120本书,后来从甲书架取出15本放到乙书架,这时甲书架的书是乙书架的3倍,甲书架原来有( )本。

5、湖滨小学图书馆有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连环画又是科技书的2倍,已知这三种书一共有3200本,那么科技书有( )本,故事书有( )本,连环画有( )。

6、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12,已知商是2,被除数是( )和除数是( )。

课后小记: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多数同学对于此类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提高了一步。但对于稍复杂的和倍问题,仍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

第六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对于有余数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商必需比除数小。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反向练习,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学会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

1、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 )÷2=( )······( ) ( )÷11=( )······( )

2、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 )÷( )=( )······2 ( )÷( )=( )······5

3、算式15÷( )=( )······( )中,不同的余数有几个? 4、下列算式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 )÷( )=2······3 ( )÷( )=7······8 ( )÷( )=18······2

5、下列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 ( )÷10=7······( ) ( )÷3=9······( ) 6、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18÷( )=( )······6 25÷( )=( )······7

7、甲、乙两数的和是16,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求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 8、两个数相除,商是6,余数是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31,求除数是多少?

课后小记:通过此节课有余数的除法的反向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商和余数的关系。学生也会利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去求被除数。但对于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取值范围部分同学有一定困难。

第七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数学脑筋急转弯

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正确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得要想正确解答题目,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单,却有迷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会题目的意思,再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巧妙的解决。

练习过程:

1、中午放学的时候,还在下雨,大家都盼着晴天.小明对小英说:“已经连续三天下雨了,你说再过36小时会出太阳吗?”小朋友你说呢?

2、一个课外小组活动日,老师进教室一看,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只占教室里全体人数的一半。老师很生气。你知道这天共来了多少学生吗?

3、小林和小蓉两人口袋里各有10元钱。两人去书店买书。买完书后发现,小林花去的钱正好和小蓉剩下的钱一样多。请问,现在他们两人一共还有多少钱?

4、满满一杯牛奶,小明先喝了半杯;然后添水加满,之后再喝去半杯;再一次添水加满,最后把它全部喝完。请问小明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

5、小黄和小兰想买同一本书。小黄缺一分钱,小兰缺4角2分钱。若用他们俩的钱合买这本书,钱还是不够。请问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他俩各有多少钱?

6、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从一个城镇出发去一个村庄;与此同时,另一个人步行,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那个村庄出发去那个城镇。经过一小时后他们相遇。问这时谁离城镇较远,是骑车的人还是步行的人?

课后小记:本节课的学习因为学生觉得有趣,大家积极参与答题。但对于正确理解题意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能力差异。

第八次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分数数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加减法各数的特征,学会用“凑整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学会拆分”有时可以不通分也能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法

分数计算是小学计算部分的重要部分,也是小学六年级竞赛的常考内容。对于分数的运算,除了掌握常规的运算法则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巧,才能提高运算速度,解答较难的问题。今天小新汇总了小学分数巧算的五大方法,一起来学习吧!

小学分数运算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有的整数、小数计算技巧全都可以在分数的巧算上加以应用,例如乘法的运算定律、提取公因式、字母替换等常用方法;二是,分数简算中独有的方法,包括分数裂项、整体约分法等。 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改顺序

通过改变分数式中的先后顺序,使运算算简便。常见有以下几种方法:

01 加括号性质

在一个只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中,给算式的一部分添上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改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用字母表示: a+b-c=a+(b-c) a-b+c=a-(b-c) a-b-c=a-(b+c)

02 去括号性质

在一个有括号的加减法运算的算式中,将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改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用字母表示: a+(b-c)=a+b-c a-(b+c)=a-b-c a-(b-c)=a-b+c

03 分数搬家

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符号“搬家”,用“字母”表示: a-b-c=a-c-b

a-b+c=a+c-b

提取公因式

当几个乘积相加减,而这些乘积中又有相同的因数时,我们可以采用提取公因数的方法进行巧算。如果乘积中另外几个因数相加减的结果正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或是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数,那么计算就更为简便。这种方法叫“提取公因数法”。

01 简单提取法

02 创造条件法

对于复杂的分数算式,要根据算式特点,进行一定的转化,创造条件后再运用提取公因数的方法来简算。 拆数

一组分数混合运算时,为了能够“凑整”或凑成比较简单的数,常常需要先把分数中分子或分母进行拆分,再来进行分组运算。这种巧算方法叫“拆分法”,也叫“分解分组法”。 代数法

在相同数字较多的分数式中,用字母表示式子中的一部分,使运算更加方便。这就是分数式中的代数法。

易错点纠正

“孩子做分数运算题目,有几个容易犯的错误,家长要注意纠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