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雪薇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2期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正式开启了英语学习的大门。在接受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从认知到接受英语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也会出现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其英语学习能力有所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中,尤其针对学困生学习方面,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使特困生摆脱学习英语的困境,迎难而上,打好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为以后更好地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一、概念浅析
学困生指排除智力因素影响,在学习方面较相比于其他学生,存在明显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类学生群体,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注[ 1 ]。在英语教学中,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状态,帮助学困生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二、问题现状
小学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启蒙,学好英语对于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很难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在刚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时,从陌生感以及学习难度等方面,逐渐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英语学习心生厌倦。体现为上课表现不积极,对教师授课过程中互动、问答等环节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英语学习的困难生。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应把关注点放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帮助学困生逐渐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
三、措施方法
(一)从心理层面入手,理解尊重学困生
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在小学阶段,即使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仍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帮助。教师应多走进学困生的心理世界,具体分析每一位学困生的情况,多给予学困生鼓励与关心,树立学困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困生的情况,多给予学困生在课堂中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其意识到自身对于整个班集体的重要。
(二)为学困生创造适合的学习英语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在课堂中普遍表现为即使课程足够精彩,也无法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结合班级与课程进度情况,为特困生创造更有利于投入课堂学习情境。如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册上,由于是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第一册教材,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该册英语教材的重要性,在开始阶段尽全力使每位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学习《Happy birthday》一课,教师可以为学困生设置情境,鼓励学困生以对话的方式对班级近期或者当天过生日的同学献唱
生日歌,或者通过英语对话对同学表示祝福等。因为这一课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学习英语之前就有一定的印象,不会陌生。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不会造成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无法理解,避免学困生又一次被英语学习的困难所打败的情况。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根据不同学困生的情况合理设置教学情境,逐渐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三)为学困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学困生面对英语学习的困难各有不同,就小学英语学习来说,比如有的学生对字母掌握不够透彻,有的则是单词学习困难。每一阶段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促成了部分学生陷入了英语学习的困境。教师应全面、深入了解学困生当下学习英语的困难阶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制定符合其情况的目标。积极鼓励学生面对学习英语的不同困难,逐一击破,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 ]。仍然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学习目标,使学生抛开学习英语难的顾虑,以快乐学习的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下)《My family》中,会学习关于家庭成员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用英语称呼自己的家庭成员,反复练习。同时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学习情况,并逐步进行之后的学习目标制定。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从日常教学中,由于英语互动环节的需要,对于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给予其相对较多的课堂展示机会。虽然学困生投入课堂的精力极其有限,教师更应多鼓励其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同时利用课下,以朋友的方式与学困生多沟通,语言上积极鼓励学生上课的表现。因为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注,在潜意识方面,学困生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努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四、结语
通过教师在平时工作中的实践与经验积累,经过不断的探索,结合班级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兴趣为出发点,一定会发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英语的困难,与其他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珂珂.浅谈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15):57-58.
[2] 刘大河.浅谈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J].考试周刊,2016(31):96-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