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幸福感指数调查

2020-09-25 来源:易榕旅网
 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调查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现在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因素大致有学习,恋爱和经济等。 一、已有的调查

华东师范大学的宗彩娥在2011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中在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研究现状、研究的历史回顾和进展、理论模型等方面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根据Ed 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并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研究工具进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通过以39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初步探讨,发现:性别不同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女性大学生高于男性大学生;专业不同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理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要高于文科大学生;年级不同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明显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一年级、四年级大学生,其中三年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很大差异,大中城市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和小城镇的大学生;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要低于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要高于没有恋爱经历和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同时,以16名学生为访谈对象,探寻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初步探索后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归因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客观因素包括教育因素、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生活事件等多个方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出版的李银萍和庞庆军的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某些社会学因素的影响。方法采取整体随机取样法,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340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中等程度以上;性别、年级、专业、家庭住址、独生子女、学业成绩、家庭组成对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影响;而经济状况对其幸福感水平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P0.01);进行多重比较表明:经济状况好的比经济较差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性高,大一比大三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性低。结论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及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易低,社会、学校等各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打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青岛农业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拟采用1000份问卷,从中采用800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研究角度:专业就业前景、同辈群体压力、恋爱幸福感 四、理论依据:

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就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过去的5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硕果累累,不同的研究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主观幸福感。而我国有关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

方面。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许多学者和媒体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报道。

马斯洛根据他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后,该层次的幸福感就会提高,进而便会追求高层次的幸福。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有关幸福感的研究是将主观的幸福感受进行量化,用具体的指标去测量。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早从国外开始,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可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2004年做的“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与2006年公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凡响和激励讨论。从幸福感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从主客观方面提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加强培养大学生自我人格塑造;重视团体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加强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育学生理性对待经济状况;建议建立融洽的家庭氛围;引导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积极生活事件提高愉快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人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1.李银萍;庞庆军;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2.宗彩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