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摘要 在对竹篦舟蛾和竹镂舟蛾食叶量、损叶量、危害叶量以及毛竹不同眉围的株均叶片数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剪叶模拟危害建立经济损失与危害水平的回归模型,从而确定竹篦舟蛾和竹镂舟蛾的防治指标。
关键词 竹篦舟蛾;竹镂舟蛾;防治指标;经济受害水平
为了正确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根据综合治理的理论和生态系学、经济学的观点,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既要考虑控制害虫、避免灾害,又要允许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下一定数量的虫口存在,以保持其生态平衡,使防治工作能够体现最佳的生态和经济效益[1-2]。因此,于2012年开始对竹舟蛾的防治指标进行研究,以给生产上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竹舟蛾幼虫危害量的研究
竹篦舟蛾和竹镂舟蛾幼虫除取食叶片外,均可因卷叶织苞并匿居其中造成叶片枯黄而丧失光合作用能力;同时,老龄幼虫在当年生一度竹展叶后可咬断叶片基部,造成叶片凋落,故其总危害量除取食量外应包括卷苞和叶片凋落造成的叶片损失。
1.1.1 室内饲养。在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竹舟蛾幼虫室内饲养。室内选取同一天孵化的幼虫分别于培养皿(15 cm×3 cm)中进行个体饲养。每日更换新鲜叶片,更换叶片前、后将竹叶于方格纸上投影计算面积,以取食前后叶面积差作为幼虫每日食叶量并统计其一生总食叶量,并换算成叶片数。
1.1.2 室外观察。室外观察竹舟蛾一生转苞危害次数、每龄卷苞的叶片数。林间选取标准株,定点观察其每日转苞次数和每龄总转苞的生活习性,对不同龄期幼虫各采回50个虫苞、剥数每苞叶片数,取其平均值,即可由其转苞次数得到幼虫一生总的卷苞叶片数。在竹舟蛾3龄以后,林间选取标准株,在其下铺上报纸,每日收集并统计凋落叶片重量,折算成叶片数。
1.2 不同眉围毛竹竹叶量测定
选取生长正常的有代表性林分,逐株伐倒2、3度标准株,劈下带叶枝条称其重量。然后迅速地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称取去叶枝条的重量,从而计算出竹叶重量。在竹叶量测定过程中,随机抽取叶片100片,在天平上称重,同时在方格纸上测量其总面积,从而测算出竹叶平均面积和竹叶平均重量。根据不同眉围毛竹竹叶重量可得出不同眉围毛竹叶片数。
1.3 人工剪叶模拟危害与经济损失的研究
在林间生长正常、立地条件等基本一致林分内设标准地10块(每块10 m×10 m),以10%递增进行人工剪叶模拟危害,调查次年新生竹竹材眉围、竹材重、产笋量,与对照林分(危害0%)比较计算不同受害水平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建立经济损失与危害程度的回归模型:y=a+bx-1+cx+dx2,(y为经济损失量,x为受害程度,a、b、c、d为待估参数)。
1.4 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与防治指标的确定
林业上由于害虫1年多代,森林生长周期长,害虫种群趋势上升到一定阶段时,一定数量的虫口存在虽然还未达到防治指标,但此时若不防治,可以作为下一代虫口发生的基数,所以在确定防治指标时应考虑此时的虫口密度应能够避免害虫数量上升到经济允许受害水平。同时,防治指标是以防治的经济效益为依据,据美国《害虫管理引论》一书中指出:防治成本与效益之比一般应达到1∶4~5,即防治成本与收益之比能达到1∶4以上时才有必要防治。以此,将害虫损失与挽回效益代入经济损失模型即可得到防治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舟蛾幼虫危害量研究结果
经室内饲养竹篦舟蛾和竹镂舟蛾幼虫进行食叶量测定,竹篦舟蛾各代平均食叶量为:412.10、390.00、336.50、324.90 cm2;竹镂舟蛾各代平均食叶量为426.69、408.54、362.75 cm2。由于生产上主要针对第1代幼虫进行防治,所以在确定防治指标时以第1代危害量进行计算,以每片叶片4.63 cm2计算,竹篦舟蛾第1代共食叶89片,竹镂舟蛾第1代共食叶101片。
据林间标准株观察,竹篦舟蛾与竹镂舟蛾低龄幼虫不织苞,3龄以上幼虫每日转苞危害,有时甚至一天转苞多次。第1代各龄幼虫卷叶片数不同。经统计,一般竹篦舟蛾一生可因卷苞为害叶片92片,竹镂舟蛾一生卷苞叶片102片。幼虫3龄后,经林间铺报纸测定,竹篦舟蛾幼虫一生可造成落叶106片,竹镂舟蛾一生可造成落叶104片。根据总危害量为食叶量、卷苞叶片数、凋落叶片数的总和,可得竹篦舟蛾一生为害叶片286片,竹镂舟蛾一生为害叶片307片。
2.2 不同眉围毛竹叶量测定
根据对14株不同眉围毛竹叶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回归拟合,可得不同径级毛竹竹叶重量与径级的关系:y=4 933x-1 084(y为竹叶重量,x为径级)。经3次重复测定,结果表明平均每片竹叶面积为4.64 cm2,竹叶平均重量为52.3 mg,则不同径级毛竹竹叶量见表1。
2.3 人工剪叶模拟危害
对不同标准地进行人工剪叶模拟危害后,在相同经营模式下,次年调查不同
标准地新生竹眉围、竹材产量(表2)。由于不同眉围的竹材价格不同,以2012年当年9 cm眉围的竹材0.40元/kg,8 cm眉围竹材0.35元/kg,7 cm眉围竹材0.30元/kg,竹笋均以0.8元/kg计,计算当年总产值。
可以看出,由于毛竹在剪叶处理后5~10 d就开始发出新叶,1个月左右展叶可达50%~70%叶面积,这种补偿效应使得一定程度的危害(10%)不但没有造成危害,而且可以增加毛竹林生产量。说明保留一定数量的虫口不但在生态学上具有必要性,在经济效益上也具有必要性。
竹舟蛾危害越重,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图1),经模拟建立危害量大于10%的产值与危害程度的回归模型:y=387.6+4 407.1/x(x>10,r=0.981 4)。所以与对照(危害0%)相比可建立经济损失与危害程度的回归模型:y=396.3- 4 407.1/x(x>10,r=0.981 4)。2.4 毛竹林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与竹舟蛾防治指标
从经济损失与危害程度的回归模型来看,在经济损失为0时,y=0,x=11.1;可以得出经济允许危害水平为受害11.1%。
在生产上对竹篦舟蛾和竹镂舟蛾的防治在较低虫口密度下采用白僵菌进行防治,白僵菌用量60个/hm2,每个1.75元,防治人员工资以15元/hm2计,共需防治费用120元/hm2。根据效益与防治成本达到1∶4以上时才防治的原则,将防治成本代入经济损失与危害水平模型,可得防治指标为12.1%。
以受害程度12.1%和竹篦舟蛾危害叶量286片、竹镂舟蛾危害叶量307片时确定为防治指标,还将受到毛竹叶片数的影响,而叶片数量与毛竹眉围大小有关,所以以虫口密度为单位的防治指标E为:
E=
E为防治指标,S为株叶片数,X为以受害程度(%)为单位的防治指标,A为危害叶量。以历年毛竹平均眉围9 cm计,单株毛竹有叶片43 306片,则竹篦舟蛾防治指标为18.3头,竹镂舟蛾防治指标为17.1头。而测定3龄时的防治指标更具有现实意义,在此,根据1~3龄幼虫的死亡率竹篦舟蛾79%、竹镂舟蛾68%,把6龄幼虫的防治指标换算成3龄幼虫的防治指标竹篦舟蛾为87头,竹镂舟蛾为53头,此时应开展防治工作。
3 结论与讨论
防治指标的确定十分复杂,受到害虫危害叶量、毛竹单株叶面积、受害程度对新竹材的影响、防治费用、毛竹补偿效应、竹产品价格等因素决定。同时,该文在构建经济失与危害程度模型时未考虑到害虫危害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一次性取食,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天敌因子及气候因子对害虫死亡率的影响尚未考虑,当情况改变时,应校正防治指标[3-4]。
4 参考文献
[1] 吾中良,蒋平,陈建寅,等.竹林害虫综合防治经济效益评估[J].竹子研究汇刊,1992,11(3):11.
[2] 张爱良,蒋平.竹织叶野螟防治指标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2,11(3):24-27.
[3] 赵星,刘守邦,沈习华,等.黄脊竹蝗危害毛竹后的损失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1995,22(3):50.
[4] 练佑明,周灵甫.黄脊竹蝗危害防治指标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6):7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