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策略
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采用“先学后教”的导学案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塑造高效课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出现目标模糊、任务繁重、理解粗浅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不升反降。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升导学案在教学应用的实效性,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导学案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语文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课前预习被重视起来。但是流于形式的预习任务往往被学生视为“麻烦”的额外作业,常常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完成,并且由于教师缺乏有效的反馈途径,会对学生的预习效果产生与实际不符的期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策略的使用偏差,从而影响课堂质量与效率。因此,导学案作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究的优良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从明确目标、精简任务与反思成效这三个方面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1. 明确导学目标,科学设定导学目的
导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课前预习的指明灯,能够引导学生以课本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提升语文素养与核心能力。教师需要依据课标以及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积累知识、提升技能为最终目的进行具体目标的制定,并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得他们在完成导学任务时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地朝着目标前进。例如笔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立的单元导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积累目标、技能掌握目标与情感体悟目标。
1. 知识积累目标:
1. 生字识记:我可以认识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幔、翎”等56个生字;并且我能够写“遮、寨”等28个生字,知道“泊、呵”等4个多音字。 2. 熟悉课文:我会大声朗读课文,追求正确、流利。 2. 技能掌握目标
(1)归纳写作手法:我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能够知道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并且能够归纳有关人物、故事场面等各方面的描写手法。
(2)掌握阅读方法:我通过课文阅读能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以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完整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3、情感体悟目标
(1)我仔细阅读课文,能够发现同一名著中各类人物的异同以及不同名著中不同人物的异同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2)我反复阅读课文,通过开动脑筋,能够以人物经历体悟人物情感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笔者以这样的目标设定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明确三类较为具体的导学目标,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励学生从按部就班到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在自主学中积累语文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且,根据导学案编写的课时性原则,教师还需要以每一节课为小单位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并参考课堂效果进行目标的适度调整,如第二单元第七课《猴王出世》第一课时的知识积累目标中“呵”的多音情况,学生掌握不好,常常忽略其为多音字,笔者便将其再次放在第二课时的导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识记,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2. 精简导学任务,合理设计导学环节
导学任务作为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仔细研读课本,分解学习内容,以问题化原则将生活情境引入导学环节,形成新旧知识的衔接,达到温故知新和知识内化的作用。常规的导学任务以完成生字抄写、词义解释的抄录等包罗各个方面的笔头作业为主,挤压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因此,导学任务需要更加精简,不必囊括所有方位的训练,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先学作业,使得导学环节更加紧密完整。
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的导学任务中,笔者简化了课前的背景了解任务,将阅读《三国演义》全书暂时简化为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适当地减轻学生的预习负担;在有关三国背景的资料查阅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料的交流与分享,使得学生节省查阅的时间而拓展了解与思考的空间。并且在第二课时的课堂导学环节,笔者基于学生的学段与第一课时的学情将导学任务规划成复习导入、精读课文以及思维深化这三个环节。复习导入环节主要包括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内容进行课文与歇后语的填空;在字词检查任务中将课后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妒、忌”等6个四
会字再次进行“我能写好”的生字练习,以“寨、弩、擂”等7个二会字再次进行“我会读好”的注音练习。精读课文这个环节主要是以重点段落为阅读范例,将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并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的模仿,让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等进行人物品读。在思维深化环节,教师组织学生用精炼的四字词语如“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并引导他们以问题的形式对“借”在特设的情境中的真实含义进行探讨,如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等问题,从而更加丰富了故事的有趣性,与生活中的“借”进行有效区分,避免研讨问题的多而杂,从而防止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外表层,形成片面粗浅的间断性理解,阻隔发散思维的形成。 3. 反思导学成效,划分多级任务
反思成效是导学案应用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导学案回收和整理并未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这一反馈往往会被忽视。教师需要将导学案及时回收并进行整理,实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反馈练习,避免掌握情况好的学生“吃不饱”而掌握差的学生“消化不了”。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反馈练习中笔者基于导学案的卷面情况以及观察到的课堂表现进行多级任务的布置。A类任务将字词作为重点内容,为默写“都督、委托、惩罚”等24个重点字词,以及二会字的正确拼读;B级则延伸到课文的理解,以复述完整的故事、概括鲜明的任务形象为主要内容;C级为拓展阅读任务,如积累《三国演义》中经典的人物绰号与与四大名著有关的经典歇后语、续写相关故事等。梯度设计的反馈练习既面向整体又注重了个体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成就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的课堂的效率。
综上所述,导学案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案,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落实课前预习并鼓动自主探究与讨论,也是是完成教育目标、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习体验的重要抓手。教师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时要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实际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尹雪梅.这里的教学改革与众不同——大田县实施“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区域教学改革调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0).
[2] 潘凤娟.以“生”为本,备好“导学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 [3]郑向娜.(2020).以案导读 以图导思 以例导用——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 求知导刊(46),69-70. doi:10.14161/j.cnki.qzdk.2020.46.034.
[4]郝丹.(202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探究.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09),26. doi:.
[5]叶惠珍.(2020).小学语文高年段导学案设计与运用的“五个引领”功能. 名师在线(26),33-34. doi:.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