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低年级德育方式

2020-11-30 来源:易榕旅网


浅谈低年级德育方式

低年级的小朋友是一张张白纸,社会、家长、学校的教育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影响很大。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话语方式,以他们所能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总结一年以来的德育工作,下面我对低年级德育方式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德”字是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 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这就是“德”。 我们的祖先是相当有智慧的,只要循着这“德”的基本意义去教育孩子们,无往不胜。

一、“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一个人道德或品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可能涉及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但孩子们在校期间却责无旁贷,低年级通过《品德与生活》教与孩子基本的道德规范,课堂上孩子们事事清楚,样样明白,可,是真的清楚明白了吗?比如关爱弱势群体。我看未见得。拿我们班来说,班上有两个智力弱一点的孩子,平时我多次讲过,我们要多关心他们,我们要对他们谦让,但下课后也仍还有孩子对他们动拳头,明确表示不喜欢他们。用严厉的语言来制止孩子只起一时之效,我想关键还是我应该给孩子们做示范,多关心那两个孩子,多跟那两个孩子说说话,表扬他们的长处,一段时间过去,我发现这两个弱智孩子来告状的次数少了,我想这种教育方式应该是奏效了。

1

二、德的意义,从“道德”又可以引申为“恩德”。“恩德”这个东西,只要感念,包含的范围就很广。一、二年级的孩子,简单点就要求他们念“父母恩”,念“师恩”。每当有孩子因为拖欠或违纪而留校,我并不直接指念他们的错误,只描绘他们的父母在外等待的状况,或寒风中瑟瑟抖之,或烈日下汗流不止,让孩子自己产生惭愧之心,进而再不犯同样的错。同时,一、二年级引进校本课程《三字经》,中间亦有较多“孝为先”的例子,如“香九龄,能温席”等,每当遇到这样的句子,我总要讲得详细又详细,并要求孩子自己也讲一两个类似的例子,加深他们的印象。

说到“念师恩”也并非真的一定要他们记住老师,只是如果孩子现在都不觉得老师好,不能离开老师的话,那我们的教育也必定是失败的。孩子能记住老师,或只听某个老师的话,必定与这个老师的威信分不开的。威信的建立,并非都要恶言恶语,或“凶神恶煞”,有时候温柔的抚慰,更能让收服孩子的心。我们班的庄某某同学,向来在班上称王称霸,是班上的小“大哥”。一次,刚下了数学课,他就和另外一位强悍的“主儿”干上了,两人都不同程度“负伤”,数学老师用严厉的语气,叫他上办公室去,这个倔头儿就是不动,我赶到教室,见他左手捏着右手的大拇指,就走过去对他说:“把你的手指给我看看。”他马上伸了给我,我一看,给弄红了,但不严重,我轻轻地摸了两下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但现在你和他必须上去和我说说事情的经过。”没多费口舌,他们俩就上去了。我分析原因,孩子无论犯了什么错,他们的本意都并非真的想犯这个错,只是自我控制意识不强,所以即使犯了错,他内心也觉得委屈,我们必须先把这个“委屈”的口子堵上了,抚慰好了,下面的工作也许就好做多了,对于教师威信的建立也有莫大好处。

三、“德”也可由名词变为动词,则指“感激”、“恩惠”。一二年级的孩子,最能感受到的就是父母的恩德,要他们用行动感谢父母也是最切合实际的。比方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对父母说一句贴心的话,这在我们班都是举行过的活动。

2

另一方面,在教师这里把“德育”变成动词的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那就莫过于通过一种团体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集体感,或明白某个道理。比方说,我曾让学生玩过这样的游戏:解手链。所有的学生手牵手结成了一张网。学生们这时是亲密无间紧紧相连的,但是这个时候的亲密无间紧紧相连却限制了大家的行动。这时需要变成的是一个圆,一个联系着大家,能让大家朝着一个统一方向滚动前进的圆。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如何让网成为一个圆?这是团队的严峻挑战。通过这样的游戏锻炼团队的沟通能力,使整个班级更团结,同时也能发现执行及领导力较强的孩子。

对于两个经常喜欢打架不和气的孩子,我也曾采取过这种方法让他们和解。游戏的名称叫“坐地起身”要求他们两人背对背的坐在地上,在不用手撑地的情况下站起来,这个游戏主要的目地是让他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打闹,或是一个人拼命把另一个人压下去,是无法站起来的,只有两个人团结合作,才能顺利“起身”。大汗淋漓后,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取得了和解,也明白了道理。再加上教师的劝解,相信一定事半功倍。

四、“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作为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们心里情绪和信念,才更好做德育的工作。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异,母亲常年在外做生意,由外公外婆带大,多少有些娇生惯养,动不动一点小毛病就哎哟个半天,抓住他这一特点,我故意安排一些比较脏累的卫生工作给他做,他做完了,就使劲表扬他,一段时间过去了,他也能主动承担班上诸如擦黑板一类的日常事务了。我的这样一些小措施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对他内心的了解的基础上的。

“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相信我们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德育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