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7677149 A(43)申请公布日 2018.02.09
(21)申请号 201710926749.2(22)申请日 2017.10.08
(71)申请人 季永东
地址 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城北园
区纬二路60号(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51)Int.Cl.
F28D 7/1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57)摘要
本发明一种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以用来解决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的使用范围较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与流体管,所述换热管为椭圆形,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右端设置热介质进口,外管右端设置热介质出口,内管左端与外管左端相连,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流体管,所述流体管为椭圆环状,左端设置流体进口,右端设置流体出口。作为本产品的独有技术:换热管左端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不少于两个;流体管左端为管状;外管外侧设置保温层;外管内侧与流体管相接触的面外壁为颗粒层。CN 107677149 ACN 10767714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换热管包括内管与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流体管,流体管与换热管可分离,方便进行更换,可以单独使用,更加实用,流体管与内管内热介质的运行方向相反,与外管内热介质的运行方向相同,利用热介质处于不同的位置温度不同进行间接式换热,同时换热器可以串联使用,实现了不仅实现了间接式换热器的功能,更加节约能源,节约空间,适合推广使用。
2.主要技术突破和创新点:
本产品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以用来解决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的使用范围较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3.作为本产品的独有技术:换热管左端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不少于两个;流体管左端为管状;外管外侧设置保温层;外管内侧与流体管相接触的面外壁为颗粒层。
4.主要运用和效果:
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与流体管,所述换热管为椭圆形,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右端设置热介质进口,外管右端设置热介质出口,内管左端与外管左端相连,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流体管,所述流体管为椭圆环状,左端设置流体进口,右端设置流体出口,本发明所述的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换热管包括内管与外管,流体管与换热管可分离,方便进行更换,可以单独使用,更加实用,流体管与内管内热介质的运行方向相反,与外管内热介质的运行方向相同,利用热介质处于不同的位置温度不同进行间接式换热,同时换热器可以串联使用,实现了不仅实现了间接式换热器的功能,更加节约能源,节约空间,适合推广使用。
2
CN 107677149 A
说 明 书
一种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
的空调。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是把两个表面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热载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热载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换热器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换热器中接受高温流体的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中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从而实现了热量的传输,但是在加工过程中,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通常不在同一个加工环境内,因为导致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的使用范围较小、利用率不高。本产品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以用来解决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使用范围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产品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换热管包括内管与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流体管,流体管与换热管可分离,方便进行更换,可以单独使用,更加实用,流体管与内管内热介质的运行方向相反,与外管内热介质的运行方向相同,利用热介质处于不同的位置温度不同进行间接式换热,同时换热器可以串联使用,实现了不仅实现了间接式换热器的功能,更加节约能源,节约空间,适合推广使用。
[0003]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一种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与流体管,所述换热管为椭圆形,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右端设置热介质进口,外管右端设置热介质出口,内管左端与外管左端相连,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流体管,所述流体管为椭圆环状,左端设置流体进口,右端设置流体出口。不仅实现了间接式换热器的功能,更加节约能源,节约空间,适合推广使用。
[0005]结构创新
本产品是由:1.换热管,2.流体管,3.内管,4.外管,5.热介质进口,6.热介质出口,7.流体进口,8.流体出口组成。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换热管,2.流体管,3.内管,4.外管,5.热介质进口,6.热介质出口,7.流体进口,8.流体出口。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07]如图所示,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与流体管2,所述换热管1为椭圆
3
CN 107677149 A
说 明 书
2/2页
形,包括内管3与外管4,所述内管3右端设置热介质进口5,外管4右端设置热介质出口6,内管3左端与外管4左端相连,内管3与外管4之间设置流体管2,流体管2与换热管1可分离,方便进行更换,可以单独使用,更加实用,所述流体管2为椭圆环状,左端设置流体进口7,右端设置流体出口8,流体与内管3的热介质运行方向相反,能够更好地进行热能传输,同时流体与外管4内的热介质运行方向相同,在进行补充热能交换的同时,避免因温差较小导致换热效果差,换热器整体为椭圆形,更加方便放置,换热管1包括两部分,利用热介质处于不同的位置进行间接式换热,同时换热器可以串联使用,实现了不仅实现了间接式换热器的功能,更加节约能源,节约空间,适合推广使用。[0008]如图所示,所述换热管1左端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不少于两个,所述流体管2左端的流体进口7为管状,连接增压设备,流体进口7通过换热管1左端通孔设置于换热管1之间,方便拆卸,不易移动,同时流体管2内外同时连接换热管1,换热效果更加明显。[0009]如图所示,所述外管4外侧设置保温层,避免热介质受空气影响大,导致温差不易控制。
[0010]如图所示,所述外管4内侧与流体管2相接触的面外壁为颗粒层,外管4内热介质与流体管2内的流体温差相对于内管3内热介质与流体的温差较小,因而设置颗粒层,能够削弱外管4与流体管2之间的热量传递,但是在外管4与流体管2间温差大时,颗粒层的削弱效果则不明显。
4
CN 107677149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