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4-03-24 来源:易榕旅网
医学毕业论⽂范⽂

毕业论⽂按⼀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从⽂体⽽⾔,它也是对某⼀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定意义的论⽂。⼀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学年(学期)进⾏。

医学毕业论⽂范⽂1

  摘要:

  ⾼职医学院校⼈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仍以教师⽰教、学⽣观察为主,学⽣学习积极性不⾼,学习效果⽋佳,⼈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迫在眉睫。以⾼职临床医学专业为试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进⾏探索,改变以往实践教学⽅法,结合当前⽹络信息技术,探索基于微课资源优势形成的“四位⼀体”⼈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职临床医学;⼈体解剖学;实践教学

  ⼈体解剖学是⾼职临床医学专业最为重要的⼀门专业基础课程,对⽣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临床⼯作都起着⾮常重要的作⽤。实践教学是⾼职院校培养⾼端技术技能型⼈才的重要环节,加深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观察能⼒、动⼿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等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尝试将微课融⼊⾼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并形成“四位⼀体”的实践教学⽅法,以激发学⽣学习热情,提⾼⼈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质量。  1⾼职医学院校⼈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资源不⾜

  ⼈体解剖学作为⼀门形态学课程,⼫体标本是开展⼈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基础,⾼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课⽐例占总学时5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学⽣通过对⼫体标本的辨认、解剖,可以对⼈体形态结构以及神经⾎管的毗邻形成清晰的⽴体印象,从⽽掌握⼈体形态结构知识,培养实践动⼿能⼒,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作奠定坚实基础。但是随着⾼职招⽣规模的扩⼤,⾼职院校普遍⾯临⼫体资源不⾜的问题,在国家民政体制改⾰后,医学院校能得到的⼫体越来越少,⼤多数院校的⼫体只能靠少量的遗体捐献和购买标本来作为实践教学使⽤,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1.2教与学⽅法陈旧落后

  由于⼫体资源匮乏,⾼职院校在⼈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进⾏⼫体解剖很难实现,实践课⼀般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即授课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先在标本模型上逐⼀讲解相关结构,然后由学⽣⾃⾏观察辨识,教师进⾏巡回指导,最后教师总结。这导致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与理论教学并没有明显差别,学⽣的认知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且挤占了学⽣⾃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对习惯于应试教育的“90后”学⽣,本⾝他们就习惯于被动接受,主动探究意识和能⼒皆较差,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这对学⽣实践能⼒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学⽣参与的积极性不⾼,教学效果也差。

  2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学习模式,现今热议的微课是20xx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教授⾸次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像录制的60秒课程。国内对微课定义为:⼀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各种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教学,微课主要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微课以某⼀知识点为单位,为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具有明确的指向性;(2)⾼效性:微课时长⼀般不超过10分钟,在短时间内承载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对学⽣形成强⼤的信息冲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3)⽣动性:微课视觉效果良好,可以通过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式展现,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直观、清楚,使学⽣对抽象内容有⼀个形象的认识。通过对微课这些特点的认识,我们尝试将其作为⼀种新的教学⽅法运⽤到⼈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  3基于微课的⼈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与探索

  在⾼职临床医学专业⼈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笔者尝试开展基于微课的实践教学改⾰与探索,摒弃以往以教师⽰教为主、学⽣被动接受的实践教学⽅法,形成“教师提出⽬的要求,学⽣学习微课并辨识标本,学⽣⽰教、讨论及考核,教师补充讲解”四位⼀体的实践教学⽅法。  3.1微课开发

  根据⾼职临床医学专业⼈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标、教学⼤纲,在课前将学习任务、⽬标制订好,⼀般将每次实践课中需要

学⽣辨认的重要器官或者结构分解为2~3个知识点,分别制作成相应的微课,例如:“⼼脏”这⼀章节的实践教学中,将“⼼脏的位置和外形”和“⼼腔的结构”这两个知识点制作成两个微课。在制作⼈体解剖学微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点:(1)在内容上围绕某⼀器官或部位进⾏录制,重点对该器官或者部位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进⾏讲解;(2)由于微课时长要求在1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3)⼈体解剖学实践教学微课的录制应多使⽤结构完整的标本,并且录制过程中应清楚、明确地展⽰标本的形态结构,并强调在辨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2划分⼩组

  根据学⽣的知识⽔平、学习习惯和实践课的⼫体标本等情况,将30名学⽣划分为3~4个学习⼩组,由组织能⼒较好、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较强的学⽣担任组长,负责本⼩组的整个学习过程。  3.3学习微课、动⼿辨识

  每个⼩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的,使⽤智能⼿机⾃主学习微课,并在⼫体标本上进⾏辨识、交流和讨论。

  3.4学⽣⽰教、讨论及考核

  在这个阶段,由各组推荐⼀名学⽣或随机抽⼀名学⽣对本次课上要求辨识的器官的形态、结构进⾏⽰教,然后各⼩组讨论学习成果并进⾏汇报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考核,如教师提问结构,学⽣在标本上寻找识别。此过程所得成绩均计⼊学⽣实践教学总评成绩。通过这种形式还可以判断学⽣对本次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5教师总结

  通过上⼀阶段,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本次实践课的学习情况,并对⼀些重点内容及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着重讲解总结,系统性梳理整节实践课的知识。  4改⾰效果

  4.1突出⾼职特⾊,强化学⽣实践能⼒

  就⼈体解剖学⽽⾔,⾼职临床医学专业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相⽐,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职临床医学专业应根据专业⼈才培养需要,结合该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常见病症(如阑尾炎、胆囊炎等),选择与之相契合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更为直观地理解解剖知识对其专业的重要性,促使学⽣积极主动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提⾼学习兴趣。⼫体标本的辨识对于开始学习医学课程的学⽣动⼿能⼒的培养⽆疑是⾮常好的机会。传统⼈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后学⽣⾃⾏辨认,最后教师进⾏课堂⼩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师⽣互动,课堂⽓氛沉闷,学⽣参与积极性差。⽽经过改⾰后的实践教学,要求每位学⽣带着任务⾃主学习,充分参与教学,碰到问题学⽣通过微课⾃主学习、讨论交流,不但可以提⾼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且可以提⾼学⽣的动⼿操作能⼒,还可以提⾼学⽣的语⾔表达能⼒。  4.2改进教学⼿段,优化实践教学评价

  随着⽹络、智能移动终端的应⽤和普及,⽹络信息化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将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融⼊微课,作为⼀种全新的教学⼿段,可以把实践教学中标本观察时⽐较难区别、辨认的重要位置、形态结构等⽤微课直观、⽣动地展⽰,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最新⽹络信息技术与传统⼈体解剖学教学⼿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提⾼⼈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效果。以往⾼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评价⽅式⼤多采⽤期末标本考核或实验报告等,并没有与学⽣平时学习情况、态度、实践操作过程等结合起来,缺少过程性评价,因此有的学⽣对实践课不重视,学习不积极、不主动[7]。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采⽤随堂考试、标本⽰教、⼩组讨论等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式,改变了学⽣原来重听讲、轻动⼿的局⾯,教师可借助评价结果掌握学⽣学习情况,进⼀步明确教学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调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实践教学效果。  4.3提⾼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体解剖学知识点“多、杂、碎”,难记忆理解,让初学医学课程的学⽣容易厌倦,甚⾄害怕,虽然有很多学⽣对解剖标本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常发现,在教师⽰教以后学⽣⾃⾏观察环节中,学⽣往往不知所措、⽆从下⼿,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教学改⾰,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带着任务学习,通过智能⼿机学习微课,主动学习、⾃主学习、解决问题,并且利⽤考核、交流或学⽣⽰教环节来评价学⽣学习情况,使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提⾼学⽣⼈体解剖学实践课学习兴趣具有极⼤的促进作⽤。⼈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我们以⼩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形中也培养了学⽣的团队合作精神,给学⽣营造了⼀种集体学习的氛围,促进其相互学习和借鉴,能帮助其更好地找到学习的状态和感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对⼤学⽣活的适应也是有益的。  5结语

  微课⽤以讲授单⼀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具有知识点明确、时间短、可反复观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点。但是微课也因为只针对某⼀知识点,对整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好,且预先录制的微课⽆论多么精彩,都与现场情况有⼀定疏离感,缺少⾯对⾯教学所具有的那种交流互动氛围。因此,我们基于微课的特点,将其与传统⼈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法相结合,并以此为契机对⼈体解剖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评价⽅式等进⾏改⾰研究,探索适合⾼职临床医学专业“四位⼀

体”的⼈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法,最⼤限度解决⾼职学⽣学习积极性不⾼、⽬标不明确、缺乏探究精神等问题,提⾼⼈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质量和学⽣学习效果,增强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更好地发挥专业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服务于临床的功能,同时也为今后课程改⾰奠定基础。  参考⽂献:

  [1]郑璐璐,付达华,王⼆丽,等.关于⾼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卫⽣职业教育,20xx,34(13):5-7.

  [2]蒋双庆.对医药类⾼职⾼专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探讨[J].中国⾼等医学教育,20xx(9):35-36.  [3]周章福,陈壮,李媛彬,等.⾼职⾼专针灸推拿专业解剖实验“双主”教

医学毕业论⽂范⽂2

  题⽬:红芪多糖的纯化及初步结构鉴定

  论⽂摘要:⽬的研究红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的结构。⽅法采⽤超声辅助提取多糖,⽐较 Sevag法、三氯⼄酸法和三氯⼄酸-正丁醇法脱蛋⽩的效果,并⽤ GC、TLC及 IR分析多糖的初步结构。结果三氯⼄酸-正丁醇法脱蛋⽩,经 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红芪多糖2(HPS-2),HPLC确定为均⼀多糖,糖含量为 98.2%,糖组成分析表明其含有⿏李糖、⽊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为 .3∶.2∶2.7∶16.1∶2.。结论HPS-2是⼀种以 β苷键为主的吡喃型杂多糖。  论⽂关键词:红芪多糖; 薄层⾊谱; 结构鉴定

  红芪(Radix Hedysari),为⾖科岩黄芪属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 Hand.-Mazz的⼲燥根,为⽢肃特产名贵药材,在临床上主要⽤于补⽓固表, 利尿托毒, 排脓, 敛疮⽣肌。红芪中含有氨基酸、有机酸、β-⾕甾醇、红芪多糖、微量元素等众多的⽣物活性物质[1]。近年来研究发现,红芪多糖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抗肿瘤、抗衰⽼、治疗糖尿病等作⽤[1,2]。特别是我们近⼏年的研究发现,经 7%⼄醇沉淀部分药理作⽤尤为明显。由于多糖为⼤分⼦化合物,分离纯化⽐较困难,⽽蛋⽩质的脱除是后期结构鉴定的关键之⼀,为了提⾼多糖的得率、纯度及活性,本实验对这部分多糖进⾏了脱蛋⽩⽅法的研究,结合TLC、GC、IR等⽅法对 HPS-2 的结构进⾏了初步的分析,以期为红芪多糖的进⼀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仪器

  红芪,购⾃⽢肃武都;⽜⾎清⽩蛋⽩、考马斯亮蓝 G-25(西安周⿍国⽣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单糖对照品(中国药品⽣物制品检定所);Sephadex G-25(上海长征制药⼚);硅胶 G(青岛海洋化⼯⼚);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CR22G Ⅱ型离⼼机(⽇本⽇⽴);UV-17 型紫外仪(⽇本岛津);GC-Clarus 5型⽓相⾊谱仪(美国 PerkinElmer公司);红外光谱仪(Nicolet NEXUS 67);BS-1A ⾃动部分收集器、HL-2 恒流泵(上海沪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美国Waters6型⾼效液相⾊谱仪,配 Waters2414型⽰差折光检测器。  2 ⽅法

  2.1 红芪多糖的提取纯化路线其流程如下。

  2.1.1 提取红芪药材→粉碎→超声脱脂→热⽔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离⼼→取上清液→⼄醇沉淀→有机溶剂洗剂→透析→减压浓缩→冷冻⼲燥得粗多糖 HPS。

  2.1.2 纯化粗多糖液→脱蛋⽩、⾊素→Sephadex G-25柱层析→洗脱液透析→浓缩→冷冻⼲燥→精制红芪多糖 HPS-2。  2.2 蛋⽩质和多糖含量的测定蛋⽩质含量测定采⽤考马⽒亮蓝法[3],多糖含量采⽤苯酚-硫酸法[4]。  2.3 脱蛋⽩⽅法

  称取⼀定量的粗多糖,加⼊适量蒸馏⽔,6℃加热溶解,备⽤。本实验采⽤ 3种脱蛋⽩的⽅法。

  2.3.1 Sevag法取粗多糖溶液,加⼊等体积的氯仿-正丁醇(V/V为 4∶1)试剂,混合振摇 3 min,离⼼除去沉淀,透析后醇沉,冷冻⼲燥,即得脱蛋⽩多糖。

  2.3.2 三氯⼄酸法取粗多糖溶液,加⼊多糖溶液体积 .1倍量的三氯⼄酸,低温(4℃)剧烈振摇 3 min,离⼼除去沉淀,透析后醇沉,冷冻⼲燥,即得脱蛋⽩多糖。  2.3.3 三氯⼄酸-正丁醇法

  取粗多糖溶液,加⼊等体积的三氯⼄酸-正丁醇(V/V为 1∶1)试剂,振荡 1 min,静置分层,收集下层⽔溶液,透析后醇沉,冷冻⼲燥,即得脱蛋⽩多糖。

  2.4 红芪多糖的精制将⼀定量的脱蛋⽩多糖,溶解于适量蒸馏⽔中。过氧化氢除⾊素,减压浓缩,经醇沉、离⼼、冷冻⼲

燥得红芪多糖1(HPS-1),取适量的 HPS-1,蒸馏⽔溶解后,Sephadex G-25柱分离,蒸馏⽔洗脱,流速 .8 ml/min,每 3 ml收集1份,苯酚-硫酸法跟踪检测,绘制洗脱曲线,合并主峰流出液,减压浓缩⾄⼀定体积,冷冻⼲燥得 HPS-2。

  2.5 纯度鉴定⽤ HPLC法,TSK-gel G25PW⾊谱柱,⽰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为双蒸⽔,流速 1. ml/min,检测器温度35℃,样品浓度4 mg/ml,进样量5 µl。同时取该样品溶液在 2~4 nm范围内进⾏紫外扫描。

  2.6 ⽓相⾊谱参照⽂献[5],多糖样品经彻底⽔解后制备糖腈⼄酸酯衍⽣物,以单糖的糖腈⼄酸酯衍⽣物为对照品进⾏ GC分析。⾊谱条件: OV-11⽑细管柱(5 m×. 32 mm),载⽓为N2 ,流速 5 ml/min,分流⽐ 4∶1,FID氢⽕焰检测器,汽化室温度25℃,检测器温度 28℃。程序升温:11℃(保持 5 min)→(5℃/min)→ 28 ℃(保持 2 min)。进样量 .4 µl。

  2.7 薄层⾊谱[6]取 15mg HPS-2,三氟醋酸彻底⽔解,⽔解产物溶于 1 ml蒸馏⽔中,以标准单糖为对照,分别取样品⽔解液和单糖对照液在含磷酸⼆氢钠的硅胶G薄层板上点样,上⾏⼆次展开,展开剂: 醋酸⼄酯∶冰醋酸∶甲醇∶⽔=12∶3∶3∶2(V/V);⾃然风⼲后显⾊,显⾊剂: 苯胺-邻苯⼆甲酸溶液,烘箱中 15 ℃加热 5~1 min显⾊。  2.8 红外光谱测定 取 2 mg HPS-3,KBr压⽚,测定红外光谱。  3 结果

  3.1 脱蛋⽩⽅法的选择以蛋⽩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较 Sevag法、三氯⼄酸法和三氯⼄酸-正丁醇法的脱蛋⽩效果(见图1)。Sevag法的多糖损失率最低,但脱蛋⽩率也最低;三氯⼄酸-正丁醇法的脱蛋⽩率最⾼,多糖损失率最低;三氯⼄酸法的脱蛋⽩率达 3%以上,但多糖损失最⾼。综合各⽅⾯的因素,本实验选取三氯⼄酸-正丁醇法脱除红芪多糖中的蛋⽩质。  3.2 红芪多糖分离纯化红芪多糖经Sephadex G-25柱层析纯化分离的洗脱曲线(见图2)。仅出现 1个洗脱峰, 收集主峰,透析, 浓缩,冷冻⼲燥, 得到 HPS-2。

  3.3 纯度鉴定HPS-2的紫外扫描在 26~28nm处吸收峰消失,茚三酮反应呈阴性,说明样品中的蛋⽩质基本除尽,也⽆核酸存在;碘-碘化钾反应呈阴性,表明样品为⾮淀粉多糖;经 HPLC凝胶⾊谱后为单⼀对称峰。表明其为均⼀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定 HPS-2的糖含量为 98.6%。  3.4 红芪多糖的结构分析  3.4.1 ⽓相⾊谱分析

  ⽓相⾊谱分析(见图 3)。⽐较标准品和样品的保留时间,可见多糖 HPS- 2由⿏李糖、⽊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组成⽐例为 .3∶.2∶2.7∶16.1∶2.。

  3.4.2 薄层⾊谱分析HPS-2 经薄层⾊谱(见图 4)。检出半乳糖(Rf对=Rf样=.4)、葡萄糖(Rf对=Rf样=.3)、阿拉伯糖(Rf对

=.2,Rf样=.19)、⽊糖(Rf对=Rf样=.62)和⿏李糖(Rf对=Rf样=.77),其中⽊糖和⿏李糖含量较低,斑点不明显。这与⽓相⾊谱结果⼀致。

  3.4.3 红外分析从IR谱图由图 5可见,HPS-2在 3 6~3 2 cm-1、3 ~2 8 cm-1和 1 4~1 2 cm-1处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1 154、1 8、1 24 cm-1处为 β-吡喃糖基的振动峰[7];898 cm-1为 β-糖苷键的吸收峰,82 cm-1处为 α-吡喃糖的吸收峰,说明多糖 HPS-2中存在 α和 β两种类型的苷键,并以吡喃型糖为主。  4 结论

  本实验⽐较了3种脱蛋⽩⽅法,三氯⼄酸-正丁醇法脱蛋⽩效果最好,脱除率达 37.2%,多糖损失率少。利⽤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红芪多糖得 HPS-2,经 HPLC及紫外扫描为均⼀多糖,不含蛋⽩质和核酸。

  GC、TLC及 IR分析 HPS-2的糖基组成和结构为,主要由⿏李糖、⽊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为 .3∶.2∶2.7∶16.1∶2.,单糖主要为吡喃糖,异头碳以 β型为主,并有少量的 α型。这为红芪多糖的深⼊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特别为其组成的快速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法。  参考⽂献

  [1]权菊⾹. 红芪的药理研究进展[J]. 时珍国药研究,1997,8(2):178.

  [2]⾦智⽣,汝亚琴. 中药红芪的实验研究进展[J].⽢肃中医学院学报,23,2(4):52.

  [3]李知敏,王伯初,周 菁,等. 植物多糖提取液的⼏种脱蛋⽩⽅法的⽐较分析[J].重庆⼤学学报,24,27(8):57.  [4]董 群,郑丽伊,⽅积年. 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和寡糖含量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55.  [5]康学军,曲见松. ⽩芷多糖中单糖组成的⽓相⾊谱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6,26(7):891.  [6]张维杰.复合多糖⽣化研究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

医学毕业论⽂范⽂3

  ⼈体成像包括对健康⼈的成像和对病⼈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体成像。

  ⽬前临床⼴泛使⽤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对⽬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1)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组织密度进⾏表征,因此,可以利⽤平⾯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体内脏器官和⾻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诊断和定位,同时也把胶⽚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x线机相继诞⽣,扩⼤了x射线成像的应⽤范围。平⾯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多数⽤户望⽽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于⾎管病变及其⾎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命⼒。

  (2)核磁共振成像。⽬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量进⼊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前核磁共振主要应⽤包括⼈脑认知功能成像,⽤于揭⽰⼤脑⼯具机制的认知⼼理实验测量。  (3)核医学成像。核医学成像包括平⾯和断层成像两种⽅式。⽬前,以单光⼦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断层成像主要是⽤于基础研究,⽽平⾯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分⼦运动紊乱继⽽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作的不懈努⼒。

  (4)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是⾮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定的缺点,如图像对⽐度差、信噪⽐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员等。  ⼆、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1)基本情況分析。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层,⼯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的数据进⾏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需要来⾃医学物理⼈员,软件编程⼈员和医⽣三⽅的合作,⽬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这种三⽅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2)PACS。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范围的重要技术⼿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在完成对病⼈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还可以利⽤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于病⼈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诊断的准确率。  三、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标只有⼀个,即为了更好的进⾏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继续努⼒。

  第⼀,⽤于成像的物质波产⽣装置还需要不断进⾏提升,为更好的满⾜成像需求,在提⾼波源产⽣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将物质波和⼈体组织发⽣相互作⽤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等。

  在科学技术⽅⾯,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临床诊断中的应⽤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本⽂介绍了当今主流的⼏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式的优缺点进⾏了阐述,对⽇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作者们提供⼀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