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在窗台、阳台玩耍要注意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台的主要功能,知道不能爬阳台和窗台,不再窗台上蹦跳,不在未封闭的阳台上玩耍。
2.能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简单地说明原因。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的关于阳台的经验。
教师: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阳台?家里的阳台有什么用,你们会在阳台上做些什么?
教师总结:阳台是一个伸向屋外的平台,它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空气和阳光。有的人家在阳台上晒衣服、养花、养鱼,有的人在阳台上活动身体、进行锻炼。夏天,还可在阳台上乘凉,大家都需要阳台。
2.观看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是错误的。
(1)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一:一个小女孩,正站在一个大的室内飘窗窗台上,此时窗户是开着的,她探出身体,把头手伸出窗外,冲着楼下喊:“妈妈,快上来!”小男孩在宽宽的窗台
上蹦跳。
教师:小女孩在干什么?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位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能在窗台上蹦蹦跳跳?
(2)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二:妈妈和小女孩在阳台上,阳台上有牢固的围栏。
教师:这个阳台安全吗?说一说为什么它比较安全。小朋友在阳台上应该怎么做才安全?
(3)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三:阳台的一端放置的洗衣机、洗衣池,阳台地上还有几盆花,一个小男孩在阳台上骑木马。
教师:阳台上有什么?这些东西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在阳台上玩耍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为什么不能在阳台上面玩耍呢?
(4)教师总结:不能把身体探出窗户和阳台护栏,也不能在窗台上蹦蹦跳跳这样一不小心没站稳就会摔下来;也不能在阳台上玩游戏,阳台上有各种其他的东西,不小心撞上去,会受伤的。
3.引导幼儿讨论,拓展幼儿经验。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在阳台上还有哪些事情危险,不能做?
教师总结:如果衣服被吹到了阳台外面,自己不能伸手到阳台外拿,应该请大人来帮忙。不能往阳台外扔东西,会砸伤
他人,如果被关在阳台上,应敲门请屋里的大人帮忙开门。 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出示一本大图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
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比如,在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又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什么?”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
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