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研究
作者:魏尚仪 何林 罗雅俊 来源:《中国德育》2018年第06期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建立起教师权威。
初中阶段是不良师生关系出现的高发期,许多个案研究都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不满主要来自于学生对其权威的“冒犯”。而学生对教师的不满主要是他们觉得教师不够尊重和信任他们,因此会在某些事情上不服教师的管教。教师权威是研究师生关系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了解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特点十分必要。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法,以集中填答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并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对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状况进行研究,从而为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1.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24份,回收603份,有效问卷577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5.7%。被试年龄分布在11~14岁之间。 2.研究工具
教师权威认知问卷,用于测量中学生对教师各个领域权威的认同度。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晟、李琳琳编制,共27个项目,分为6个维度(师德与知识、情感、规则、道德、个人生活、处理方法)。该问卷采用五点评分的方式,通过同质性信度(克朗巴哈a系数)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内部同质性信度系数为0.929。
师生关系问卷,用于学生评定师生关系、检验师生关系的状况。该问卷在以往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共16个项目,分为3个维度(满意度、冲突性、亲密性),采用五点评分的方式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好。该问卷各个维度的同质性信度在0.78~0.89之间,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系数为0.926。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采用因素分析法、差异性t检验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模型调整
通过对教师权威认知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本研究收集的数据与前人建立的因素结构模型的拟合度较低,所以拒绝了原来的结构模型,建立新的因素结构模型。在对新的因素结构模型进行调整之后,剔除载荷较低的指标,简化了结构模型,提取了情感、师德与知识、道德、规则、个人生活、处理方法六个因子,再对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发现各项适配度指数总体上都达到了适配标准(RMR=0.0160.9。AGFI=0.9 2 2>0.9。CFI=0.975>0.9,PGFI=0.563>0.5),这说明新的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度较好。 二、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被试的得分分布状况可以发现,在情感、师德与知识因子(见图1和图2)上,91%的学生选择“完全服从”教师权威,具体来说,中学生更倾向于服从“关怀学生、行为举止文明、有钻研精神”等优良品格的教师;在道德、规则因子(见图3和图4)上,85%以上的学生选择“完全服从”教师权威,10%以上的学生选择“较服从”教师权威,具体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完全服从教师对考试作弊、盗窃等问题的处理;在个人生活因子(见图5)上,62%的学生选择“完全服从”教师权威,27%的学生选择“较服从”教师权威,与情感、师德与知识、道德、规则因子相比,在个人生活因子上,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水平有所下降,具体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和生活小事上影响力较弱。
总体来看,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水平倾向于完全服从教师权威,但是在处理方法因子(见图6)上,学生的选择则比较离散,32%的中学生选择“完全服从”,28%的中学生选择“较服从”,19%的中学生选择“不一定服从”,而选择“完全不服从”的中学生占11%,具体来说,当教师采用不当的方法处理问题时,学生对教师权威服从的比例显著下降。
总的来说,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得分均值总体较高,可见中学生对教师权威总体上比较服从。具体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初一学生与初二学生相比更为服从教师权威,且初一学生的得分分布与初二学生相比更为集中;从性别来看,初中男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初中女生,说明女生与男生相比更为服从教师权威。
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水平在六大因子上,除处理方法因子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得分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情感因子、师德与知识因子、道德因子、规则因子、个人生活因子上,初一与初二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初一学生与初二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遵从教师权威;而在处理方法因子上,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更倾向于服从教师权威,而且初二学生的得分离散程度低于初一学生。
以上各维度教师权威认知为自变量,师生关系为因变量,数据显示:师生关系与教师权威的五个维度(规则、个人生活、道德、处理方法、师德与知识)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线性相关。也就是说,中学生越服从教师权威,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越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开始对“权威人物”提供的道德标准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关注,他们更加重视从自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对老师不再言听计从。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建立起教师权威。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运用教师权力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的师生观念要求学生必须尊重和服从教师,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现代教育一直大力宣扬平等、自由的思想,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滥施权威,凭借自身好恶对待学生,一出现问题就找家长,使学生处于屈从的地位,造成学生对其敬而远之、口服心不服的后果,这非常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权力是教师作为专业教育者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权力,是“教育者”这一特定角色赋予教师的一种教育性力量。教师代表社会承担着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它的使用必须遵循教育的道德性和逻辑性,才能获得自身的合理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权力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惩罚、权威以及规则,明确它们的合理性及限度是教师正确运用自身权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在不同程度上让学生参加班级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和各级管理工作,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 (二)了解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逐渐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责任感并自己决定某些活动如何进行。当成人强迫其接受某种观点时,他们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并表现出对抗的倾向。教师应该建立平等的沟通渠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诚意。这样,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才能切实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开困惑、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教师权威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存在,它虽然看不见,却能悄无声息地发挥教化功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三)提升个人素养
制度性权威由社会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所决定,个人权威主要由教师的个人学识、专长和人格魅力所决定。制度性权威是外界赋予教师的,是每个教师都能获得的权威;个人权威是教师自身努力的结果,它需要教师努力争取才能获得。教育学家陈桂生说,制度性权威若不以个人权威为支柱,则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师生关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系,还有情感关系、法律关系等。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展现出的学识、专长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拥有制度性权威的基础上,教师要在“德、才、学、识”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注重个人的师德与知识,真正关心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可老师,在情感上喜欢老师,在行为上服从老师。
最后要说明的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本研究未能将样本量进一步扩大,并且目前样本在年级上的分布并不均匀,若能扩大样本量并进一步将被试的年级区间增大,进行同期群研究或同组研究,将能更好地发现个体对教师权威的认知发展变化特点以及与师生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