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2023-08-05 来源:易榕旅网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 1.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 2.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 3. 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4. 用放大镜贴近手指看自己的指纹 5. 伸直手臂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6.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 科学之旅 实验现象 水会_______________。 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_________ 音乐停止小人就停止跳舞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纹被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窗外物体是_____立、______的像 乒乓球会下落吗?__________________ 冰棒“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现象 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纸屑_____________ 纸屑在鼓面上____________ 纸屑______________ 球______________ 球________________ 纸屑和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 进行实验: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 1.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 2. 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 3. 先将纸屑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 敲击鼓面, 鼓面停止发声, 4. 将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不发声音叉 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 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 分析与论证: 声音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振动_______,物体就停止________。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1. 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 2. 运用转化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纸屑、乒乓球等)来感觉发声体的振动。 3. 运用归纳的方法。如通过归纳大量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________周围的世界,从中_________问题,提出________,甚至是异想天的_______;要善于_______,只有_________,才能证明_________或________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________。 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一个具体探究中,可以是其中的几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实验探究: 1. 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 2. 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 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 猜想,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鱼缸旁拍手 评估分析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橡胶锤 实验步骤: 1.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拴在铁架台上 2.用橡胶锤轻敲音叉,使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用小锤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分析讨论: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越大。 声音的响度与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现象 甲_______听到乙敲桌的声音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__________ 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电铃声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游动的鱼被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探究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可转折的白纸板,直尺,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______________,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并把白纸板ENF竖直地立在__________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__________。 2. 用激光笔沿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并画在纸板上。 3. 用激光笔沿另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也画在纸板上。 4. 把接收反射光的那侧纸板,向前折,再向后折,观察接收反射光情况填入表1。 5.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一次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填入表2中。 记录数据表格: 表1 接收反射光的白纸板的位置 向前转 与入射光的白纸板在同一平面 向后转 表2 第一次 第二次 角i 角r 能否接收反射光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一条不能说明共性,三条以上光线较乱。 2.分析猜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实验验证。 思考题:1.漫反射是否遵循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另一同学能否在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__________,因为光是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探究过程 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 将一张白纸对折,展开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竖在在纸上折线们直,且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玻璃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______. 3.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全。 4.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并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6.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把测量和观察到的现象填表。 记录数据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物到平面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或等大) 分析和论证: 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像。 注意事项:1.平面镜用玻璃板替代。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板与白纸一定垂直。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支蜡烛一定大小相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1.平面镜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为什么不能用厚玻璃板? 2.凸面镜使平行先束_________,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凹面镜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 3.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_______立的,因为平静的水面象________镜一样,对光发生_______射,可以成________像。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 进行实验: 分析与论证: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过程 光在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折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在一透明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取一塑料白板(可绕中间轴转动)直立于水槽中,让一束光沿左侧白板设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观察折射光的方向及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相比较)。 让入射光线靠拢法线,观察折射光线转动情况。 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时,折射光线怎样传播。 让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折射光线及折射角的大小。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垂直射到界面时,折射光线沿原路传播。 思考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上图所示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向空气,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5°),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α、反射角β、折射角γ。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他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折射光线又出现了。 他以为是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等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明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且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个值时确实会发生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λ。听了老师的话,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呢?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验(从40°开始,入射角每次增加0.2°)。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数据。 表1: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实验现象 折射角______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在法线____侧 折射光线_____法线 折射光线________ ________ 折射角_____入射角。 α/度 β/度 γ/度 0 10 0 10 0 15.2 20 20 30.9 30 30 48.6 40 40 74.6 … … … 41 41 79.8 41.2 41.2 81.1 41.4 41.4 82.7 41.6 41.6 84.8 41.8 41.8 90 42 42 ? 表2: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α/度 β/度 γ/度 0 10 0 10 0 15.2 20 20 30.9 30 30 48.6 40 40 74.6 … … … 41 41 79.8 41.2 41.2 81.1 41.4 41.4 82.7 41.6 41.6 84.8 41.8 41.8 90 42 42 ?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过程: 1. 使手电筒正对凸透镜,在镜后用光屏承接折射光,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_,量出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上方的f处。(此数值为焦距) 2.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高度。(目的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 3. 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4. 调整____、__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____放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5. 调整____、__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_____等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6. 移动蜡烛,使物距u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视力矫正 实验探究过程 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能力很强,①能通过_______调节_______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②眼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③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发散,越不容易会聚; ④透镜越凸,会聚能力越强。 ⑤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 ⑥老花眼和远视睛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光屏、底座若干、实验纸两张、不同焦距的凸透和凹透镜若干。 近视眼矫正步骤: 1. 用5cm的凸透镜当近视眼的晶状体,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A; 2.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凹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B;. 3. 如果像向_____移,说明__________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远视眼矫正步骤: 1. 用10cm的凸透镜当远视眼的晶状体,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A; 2.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凸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B;. 3. 如果像向________移,说明_________镜可以矫远近视眼。 畅所欲言: 1.怎样保护视力? 2.某人看远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当看近处物体时应戴什么镜?若某人看近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远处物体时应戴什么镜? 3.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过程 物体的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为50g的钩码6只。 实验步骤: 分别把1只、2只、3只…………6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并填在下表中。 记录数据表格: 钩码数 1 2 3 4 5 6 质量m /kg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物重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kg-1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N/kg 答实验结论时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 1.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 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心位置会改变吗?_____________ 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_________ 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悬挂法、支撑法找物体重心的原理是什么? 4.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应使用什么工具?原理是什么? 4.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 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 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 3. 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4. 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 5. 可能与接着触面的大小有关。 先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滑动。(注意:匀速拉动) 2. 在桌面上放一较粗糙的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粗糙木板上匀速滑动。 3. 取走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布匀速滑动。 4. 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 5. 把每次实验的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记录数据表格: 1 2 3 4 实验条件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实验结论:比较1、2两次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 ________有关,接触面越精糙,摩擦力_______; 比较3、4两次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__________。 1. 实验时为什么要拉动测力计作匀速直线运动? 2. 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请你从下面所列器材中所出你所用的器材,并说出实验步骤。 a斜面 b带钩的立方体木块 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几条毛巾 f直尺寸g弹簧测力计 h硬纸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过程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让滑块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滑块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况。 实验器材: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三块、滑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 1.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 2.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较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 3.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很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 4. 比较滑块在上述3块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并将比较的结果填在下表。 接触面 粗糙的木板 比较光滑的木板 很光滑的木板 滑块爱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大、较大、小) 滑块运动的距离s/m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 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滑块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1.木块为什么放在斜面上?为什么要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3.物体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条件又是什么? 4.怎样判断一个力否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 5.多人划艇中,如果每个人划两支桨是否比划一支桨产生的推力更大?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探究过程 物体受怎样的两个力作用时,才可以处于平衡状态呢? 右图小车在水平方向 上受几个力的作用? 实验步骤: 1. 在左右两盘加放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分析小车水平方向受的几个力有什么关系?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方向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小车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是否还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车怎样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右边的盘子里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还会平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数据表格: 小车受力大小 (相等,不相等) 小车受力方向 (相同,相反) 小车受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 小车是否平衡(是,否) 实验结论: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实验用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一定要很小。 2.二力是否平衡首先要看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思考题:1.怎样区分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的作用力? 2.我们前面学的测量哪些力时用到二力平衡条件。 答: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的重力;测滑动摩擦力;利用支撑法、悬挂法找重心也用到二力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实验探究过程 你有什么方法来鉴别一些物质? 1.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从以上三个问题出发,取不同物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纯水、清水、铁、铜、铝块若干 实验步骤: 1. 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 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记录数据 名称 研究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 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2. 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相近? 3. 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 说说你是如何用实验判别纯水和盐水的。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种特性。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温度、压强有关,物质不同密谋不同,与质量、体积无关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过程 万吨世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探究1 什么是浮力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可能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的力。 实验步骤: 1. 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示数G=____N 2. 用手感受托力的存在。 3. 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示数为F'=________N 那么,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G—F'=_________N 3.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1 3 2 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__________(填方向)的托力,这个力叫_________。 实验探究2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轮船从江河航行到大海,吃水的深度变化了。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从井中提水,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也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1.把新鲜鸡蛋放入清水中,看到鸡蛋_________。 2.往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改变液体的密度,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盐直至鸡蛋上浮至液面。 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观察同一个物体浸在液中的体积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没浸没时浸入液体越深测力计示数________,说明浮力_________。 2.观察同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_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___无关。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实验探究3 探究浮力的大小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器材:弹簧测力计、 石块、细线、小桶、 溢水杯、水 1.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 测出石块和空杯的重力 2. 把石块浸没在水面 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杯 中,用空杯承接从溢杯里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杯子的总。 记录数据表格: 研究 对象 石块重 G石/N 空杯重 G杯/N 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杯、水 总重 G总/N 浮力的大小 F浮/N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G排/N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___物体排开的液体的_________。 注意:实验时若没有溢水杯,也可采用烧杯制作溢水杯,实验图如下。请你将下图实验步骤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1.通过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a、b两步操作是为了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c的操作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_____两步的示数差和______两步的示数差,你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2.将一只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水,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用手堵住瓶下部开口处,你又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由此你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物质的浮沉的条件 实验探究过程 物体浮沉取决于什么? 因为只有_____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取决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力情况 实验器材:带盖小瓶、烧杯、水、弹簧测力计、抹布 实验步骤:(1—4探究下沉条件,5—7探究悬浮条件,8—10探究上浮条件) 1. 把拧紧盖子的装满水的小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观察小瓶运动情况。 现象:__________ 2. 取出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 4. 将小瓶浸没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求出小瓶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 5. 取出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悬浮。(小瓶受到的浮力为F浮=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 8. 取出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 10. 将小瓶浸没水中,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 11. 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悬浮、上浮的条件 实验 序号 1 2 3 实验方法 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瓶子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 把装适量水的小瓶拧紧盖子浸没于水中,多面手松手 把拧紧盖子的空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 观察小瓶运动情况 小瓶受到的重力 小瓶受到的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力的大小。 当_______力大于______力时,物体上浮。 当_______力小于______力时,物体下沉。 当_______力等于______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1.说出密度计能测出密度的道理。 2.说一说农业上用盐水选种的道理。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 根据右图提出问题和猜想: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海绵状泡沫塑料、红砖两块 实验步骤: 按以下操作观察现象。 1. 一块砖平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 2. 两块砖叠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 3. 一块砖竖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 结论:由1、2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1、3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若用右图装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实验还应准备什么器材?__________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下图中(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_____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 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是否与盛水的容器形状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烧杯、各种形状容器、水、盐水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烧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观察压强计。 2. 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例如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分别记下U形管两边的液面位置,并求出液面高度差,填入表中 3. 改变金属盒的深度,例如先移至6cm深处,再移至于9cm深处,分别求出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并,填入表中。 4. 改用盐水再作上述实验,比较同一深度盐水和水中压强计的高度差。 5. 测试底面积不同,但深相同的水的压强。 6. 测试容器形状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 实验现象 U形管两边液面_______高度差 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_______ 越深两边高度差越________ 3cm处盐水中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_____水中的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U形管两则液面高度差_______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_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_。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______。 1. 锅炉水位计、茶壶、供居民用水的水塔,工作原 理是______________。 2. 液压千斤顶的原理是什么? 3.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1. 拿两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 2. 将一未盖盖子的铁皮罐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 3. 将另一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 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在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气。 2. 在水面上放上两只小纸船,用水管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 实验探究表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__,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测量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过程 怎样才能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 实验器材:水槽、1米多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手套、水银、刻度尺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灌满汞液。 2. 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汞液槽中。 3. 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液流出。 4.观察汞液下降情况,等汞液静止后用刻度尺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高度差。 h=__________ 5.让玻璃管倾斜,观察汞液是进入管内还是流出一些,测量管内外汞液柱面的高度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思考题:能利用水的沸点判定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吗?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两张纸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的力量 实现现象 铁皮罐__________ 铁皮罐__________ 两乒乓球__________ 两船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交流与合作: 分析与论证: 评估: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过程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1.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这几个假设中先把哪几个排除,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杠杆(刻度尺)、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 调节_________,将没挂钩 码的杠杆调至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杠杆两侧挂上钩码,移 动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将 数填入下表。 3. 改变钩码个数和位置再做两次。 实验序号 动力臂F1/N 动力臂L1/m 动力臂F2/N 动力臂L2/m 和同学们交流所提结论,如果你们的结论一致,并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你可能探究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过程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实验结论与假设猜想是否有差异?还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吗? 2 3 1 右图哪些杠杆是省力杠杆 哪些杠杆是费力杠杆? 6 在图中画它们各自的杠杆 示意图。 4 5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探究过程 对于一个滑轮组来说,它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吗?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又该怎样比较呢? 实验目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右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实验步骤: 1. 照左图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 3. 改变重物G,重做上述实验。 4. 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中。 5. 照图乙那样安装滑轮组,重做上面实验。 G/N h/m W有用/J F/N s/m W总/J η 数据记录表格 分析讨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注意事项: 1.实验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应测量的物理量有 、 、 、 。 3.同一个滑轮组机械效率是恒定的吗?它随什么改变? 4.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机械效率的高低受什么影响?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交流与合作: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 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势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器材:斜面,不同质量的钢球、木球各一个,木块,沙箱,小方桌(腿是四根钉),不同质量的重物各一个 一、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组装右图,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让小于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 2.比较木块分别被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同一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图a、b) 3.比较木块分别被从同一高度滚下的木球、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图c、d) a c b d 二、探究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下图a、b,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比较小方桌在沙面上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势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 从同高自由下落的两上不同质量的重物冲击小方桌(图c、d),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势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结论:1.物体的动能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___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物体的重力势能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物体被举得越______,质量越_______,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交流与合作: 分析与论证: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与论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看不见的运动 实验探究过程 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 实验器材:量筒、水、染色的酒精 1.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染色酒精。 2.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混合前水的体积V1/ cm3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2/ cm3 你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 cm3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 cm3 50 50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在运动呢? 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2个瓶采用3种放置法如下图。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是在记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 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水能否被压缩。水_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的作用。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或“斥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