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2) 92 48 -44 -26 ———— ————
48 22
(3)列式:44+26=70
44加26是什么意思?92减70是什么意思? 92-70=22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89-36-27= 100-54-38= 、
2 85 56 71 64
-25 -17 -34 -12 ———— ———— ———— ———— ( ) ( ) ( ) ( ) - 18 -25 -17 - 7 ———— ———— ———— ———— ( ) ( ) ( ) ( )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7-33-28= 96-39-45= 100-91-9= 2、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 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 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 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 四班的小画报有多少本/小故事有多少本/
二、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减法,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第一个数依次分别减去后
两 个数,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一起减。
列式:92-44-26=22(人) (1) 92 48 -44 -26 ———— ————
48 22
(3)列式:44+26=70 92-70=22
板书设计
学教反思 反思:本节课计算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学生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口算一定要熟练,分两课时教学。 通过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星星合唱团 课时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教学难点 算。 主题图、投影片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导言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8+9+1= 2+4-3= 9+6-5= 18-4+2= 20-7-9= 14-7+5= 16+3-9= 7+6-4= 15+3-8= 2、计算下面各题。 55 97 30 26 58 100 + 38 -29 +19 -17 +41 - 73 ———— ———— ———— ———— 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56-27+19=48(人) 56+19-27=48(人) 27-19=8(人) 56-8=48(人) 56 29 56 75 -27 +19 +19 –27 ——— ——— ——— ——— 29 48 75 48 2、练一练: 85-49+27= 56+42-69=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教师设计 一、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 92-47+36=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8+32-16= 39-13+47= 96-34-35= 87-32+45= 56+21+21= 93-69+25= 二、课堂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板书设计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56-27+19=48(人) 56+19-27=48(人) 27-19=8(人) 56 29 56 75 56-8=48(人) -27 +19 +19 –27 ——— ——— ——— ——— 29 48 75 48 学教反思 反思: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明确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练习一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买文具 课时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3、体会一元的币值。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导言 一、创设购物情境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要购买这些文具需要什么? 3、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 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2、看“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3、游戏 我举你认,我说你举。 三、开展换币,购物活动。 1、说说元角分的关系 2、进行换币活动。 3、那一元能买多少东西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购物活动。 出示主题图,图中文具个卖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完成71页练习。 教师设计 四、填一填 独立完成 五、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用处?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 多种买法 2、 1元=10角,10—8=2角 3、 正好1元,多种买法。 学教反思 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在活动中,显得有点乱,没有认真的听取老师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买衣服 课时 1、 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 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导言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自主学习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用大额人民币)
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 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教师设计
七、本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买衣服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小小商店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1、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元角分单位间的换算,掌握最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学会简单的元角单位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 元角单位间复名数的计算。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导言 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1.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 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放一段音乐。)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2.活动二:
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教师设计
3.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元、角单位的计算,在计算上要注意相同单位的数才能加在一起,如果
整角数已满十,要把10角换算成1元。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买牙膏和奶糖:2元6角+6元5角=9元1角 买书包和铅笔盒:38元+12元=50元 买铅笔和钢笔:3元7角+1元2角=8元9角 学教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摆筷子的真实情境,学生体会了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有多少块糖 共1课时 第1课时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程。 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课件 设计者 郑秋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导言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今天呀老师带来了甜甜的糖果作为奖励,看谁表现得最突出,问题回答的最好,下课就奖励给谁,大家先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 教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 二、数数活动 1、活动(一):数糖果 A、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数,在数的基础上列式子计算。 B、汇报各种不同的数数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是: ① 1个1个地数,数出15个1。 1+1+…+1=15(只) ② 3个3个地数,数出5个3。 3+3+3+3+3=15(只) ③ 5个5个地数,数出3个5。 5+5+5=15(只) ④ ……………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说说哪一种数法比较好。 D、结语: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横着一排一排地数或竖着一列一列地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2、活动(二):数方格 A、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数法,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B、汇报,此时绝大多数小组会出现以下良种有规律的数法。 ① 横着数:每排有8个,共4排。 8+8+8+8=32(个) ② 竖着数:每列有4个,共8列。 4+4+…+4=32(个)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有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3、活动(三):数苹果 ①出示苹果图。提出问题: A、5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3+3+3+3+3=15(个) B、10盘呢? 3+3+…+3=30(个) C、95盘呢? 3+3+…+3=?(个) ③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把算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学教反思 式写完整。然后让孩子谈谈想法:随着盘数的增加,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教师引导: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为下节课乘法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对于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我们学会了横着数和竖着数;发现这两种数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明白了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应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教师设计 四、作业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看看身边有什么物体是有规律摆放的,你会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数一数、算一算吗? 有多少块糖 1、一共有多少块糖? 2、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3、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15(只) 8+8+8+8=32(个) 5盘:3+3+3+3+3=15(个) 3+3+3+3+3=15(只) 4+4+…+4=32(个) 10盘:3+3+…+3=30(个) 5+5+5=15(只) 95盘:3+3+…+3=?(个) 教学效果好, 教学设计合理,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问题精准,练习有梯度,层层深入。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练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情境提出乘法问题,课堂效果比较好。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儿童乐园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1、让孩子了解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郑秋菊 设计意图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导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儿童乐园去玩,你们想去吗?(板书:儿童乐园) 师: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 (1)你观察到了什么?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乘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上面的问题,为抽象乘法算式打基础。 (1)坐小飞机的有:2+2+2+2=8(人)。 (2)乘小火车的有:4+4+4+4+4+4=24(人)。 (3)划小船的有:3+3+3=9(人)。 (4)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1+2+3=6(人)。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 师:像2+2+2+2这样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4=8(人)或4×2=8(人),(师边说边板书。) 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学生跟老师读) 4 × 2 = 8(人)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让学生向同桌介绍算式2×4=8(人)各部分的名称。 4.请学生结合上述解决“儿童乐园”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每人选择一道连加算式,把它改写为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可以改写的理由。 生: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4×6=24(人)或6×4=24(人)。 师:“其中4是相同加数,6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生:我看到有3个3相加,就列式为3×3=9(人)。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列出另外一个乘法算式,两个乘数一样时,就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师:(指着算式1+2+3=6)这个算式谁会用乘法表示? 师: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 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 P4试一试。读图、列式计算。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七、课堂总结 的意义。 四、梳理新知,课堂小结: 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便;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课堂练习 P4试一试中的第1、2题。 作业布置 1、要给敬老院的56位老人每人3个苹果,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一共要多少个苹果吗?你觉得这个算式怎么样? 2、P5中的第3题。 3、找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解决。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 : : : 乘乘乘 积 数号数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1+2+3=6(人) 学教反思 教学效果好, 教学设计合理,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问题精准,练习有梯度,层层深入。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有多少点子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从乘法意义的表示。 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设计者 郑秋菊 显示。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 二、解决问题 1、 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2、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 5+5+5+5+5+5+5=35(人) 乘法5×7=35(人) 7+7+7+7+7=35(人) 7×5=35(人) 4、 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 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教师设计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加法 5+5+5+5+5+5+5=35(人) 乘法5×7=35(人) 7+7+7+7+7=35(人) 7×5=35(人) 本节课把整个学习过程交给学生,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动物聚会 共1课时 容 第1课时 教学目1、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标 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地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教学难点 体验、比点 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具 “动物聚会”主题图 设计者 郑秋菊 教学环教师活动 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导言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 二、问题探究 1、 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2、 小组汇报: A、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教师设计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 作业 1、 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 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加法 乘法 1、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2、 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4、 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3+3=6(人) 3×2=6(人)或2×3=6(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 学教反 本节课把整个学习过程交给学生,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思 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练习二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辨别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轴对称图形。并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课件,彩纸、彩笔、剪刀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能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郑秋菊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同学们,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从树上落下来,那一片片树叶就像一只只蝴蝶在半空中飞舞。瞧,老师也带来了一片树叶和一只蝴蝶。(课件出示树叶、蝴蝶图片。) 二、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第一次操作,初识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两边都是一样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对折) 2.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验证。 3.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教师小结:我们将这些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两边都是一样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对称图形。 第二次操作,认识对称轴。 1.教师折对称图形,得到不同的折痕,引导学生比较。 2.教师讲解: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在对称图形前板书:轴)这些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 3.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二次复备 第三次操作,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了一些漂亮的图案:T恤衫、王字、五角星、树叶。 提问: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吗? 2.学生观察,汇报。 3.小组合作,对折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说说有什么发现,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相机板 书:完全重合) 4. 让学生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五角星的对称轴,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画法,可以借助操作让学生了解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三、动手制作,初步尝试。 1.你能剪出“T恤衫”吗? 小组合作,自学课本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 小组汇报制作过程。 2.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制作其余的三个图案。 教师巡视,强调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的右边。 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制作过程,互相评价。 3.说一说,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对折时左右两边一定要对齐,描线描得像不像很重要。 四、巩固深化,提升认识。 二次复备 1.照样子,做一做。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用1张正方形的纸照样子做一做。请同学们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说一说,做一做。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2题。 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怎样剪出下面的图案呢?先说一说,再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画出对称轴,再动手用彩色笔、剪刀、彩纸自己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的右边。 3.看一看,连一连。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4题。 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还有一定的科学 性。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的物体,如蝴蝶、苹果、桃心、树叶等。 第一行的图案是从第二行的纸上剪下来的,让学生先观察,再连一连。 学生试着剪出这些图案。 五、畅谈收获,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练一练第3题和第5题。 2.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每一条对称轴在哪里?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折一折 做一做 学生作品展示 轴对称 图形图片 轴对称图形 学教反思 很好的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玩一玩、做一做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 教学难点 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 设计者 郑秋菊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预习数学书P28的“想一想”,思考怎样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 合作探究 : 一、认识平移 1、你们听说过游戏“华容道”吗? 2、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在小组里讨论,试一试。 3、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吗?你发现了什么?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游戏类似的平移现象,你能说出几种吗? 二、认识旋转 1、生活中有平移的现象,还有旋转的现象,比如我们喜欢玩的陀螺。现在拿出我们准备好的硬纸板和火柴棍,试着制作陀螺。 2、在制作之前,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3、 小组内讨论研究,班级交流。 4、动手制作陀螺。 5、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旋转的现象呢?说一说。 拓展提升: 练一练第1题 达标反馈 : 练一练第2题 收获展示 :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学教反思 很好的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数松果(2—5乘法口诀)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能干的,你能帮助他们吗?(出示课件:小松鼠和妈妈在森林中采集松果) 二、探究问题 1、提出问题 看着主题图,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 2、探究方法 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 呢?(五个五个地数)为了方便数数,我们先把松果整理一下。出示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算? 3、汇报。怎样记住这些算式呢?(用乘法口诀来记) 4、编制口诀。 利用口诀来记又顺嘴,又方便。1个5是5,如果把“个”字去掉,变成“一五得五”,把2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课件出示)你能不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呢?(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 汇报编制好的口诀,师介绍口诀:乘法口诀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已经有两前多年的历史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快速记住它们? 发现口诀的规律,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师生、同桌对口令,开火车背。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 三、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 师说口诀生能说乘法算式。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呢?为什么呢? 2、小猴摘桃(口算)。 3、练一练第2-4题。 4、拓展练习 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 5辆车够吗?为什么? 5、数学游戏 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五、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数松果 ——5的乘法口诀 表示 列式 口诀 1个5 1×5=5 一五得五 2个5 2×5=10 二五一十 3个5 3×5=15 三五十五 ………… 9个5 9×5=45 五九四十五 学教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做家务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共1课时 第1课时 1、通过摆筷子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学习编、记、用2的乘法口诀,理解2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会教学难点 体验乘法口诀的编制道正确计算。 理和过程 设计者 郑秋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们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吗?小明和大家一样,也是个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客人,他帮妈妈做什么家务呢? 学生观察回答后,借机教育学生要体会长辈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2、编2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借助筷子图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 3、探究乘法口诀的规律。 小组活动:观察2的乘法口诀,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请几名学生 汇报他们发现的规律,其他学生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就举手补充。 三、巩固与提高。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学将算式将相应的算式举起来,其他同学判断。 2、游戏: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来吗?仔细看看哪个苹果长大了,你能解决它身上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苹果上面算式的得数,并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3、小组比赛:有几只手? 课件示范规则。 4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好。 4、思考题。 课件出示题目。 同桌谈论、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做家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2 一二得二 2个2 2×2=4 二二得四 3个2 3×2=6 二三得六 ············· 9个2 9×2=18 二九十八 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在活动中,显得有点乱,没有认真的听取老师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课间活动 共1课时 第1课时 1、使学生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2、初步接触乘加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运用2和5的乘法教学难点 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乘加计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 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乘加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 设计者 郑秋菊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师:在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后,能说说5×2这个乘法算式能解决操场上的哪些问题吗? 生1: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彩旗。 生2:也可以表示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2、说一说,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套圈图 师: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 抽生答 3、一共有多少盆花?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哪里有花。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盆花呢? 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的乘加算式,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从从中你还发现 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35页 板书设计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反思: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反思:本节课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渗透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教育。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共1课时 第1课时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 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学教反思 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反思: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小熊请客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4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和记忆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4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和记忆 教师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小熊请客 ———4的乘法口诀 1个4 1×4=4 一四得四 2个4 2×4=8 二四得八 3个4 3×4=12 三四十二 ············· 9个4 9×4=36 四九三十六 学教反思 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反思: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回家路上 共1课时 第1课时 1、通过动物回家的画面展现数学信息,用“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全面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回家路上 1、情景导入。 师(富有感染力地):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 (出示“回家路上”为标题的图) 2、观察画面。(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师:哇!森林里可真有趣,请小朋友们仔细瞧一瞧,图上都有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有一座学校。 师:你怎么知道那是学校呢? 生:楼顶上升着一面红旗。 师:哦。还有什么呢? (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所有的景物。) 生:一群动物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 师:是谁呢? 生:有乌龟、小鸭、青蛙…… 师:图上还有什么? 生:小猫们在河面上划船,河里有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生:草地上有一些花。 生:树上和草地上还有一些小鸟。 …… (注重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积极踊跃地发言。) 3、数学游戏。(再认识) 本环节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先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再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可以先引导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弄清游戏内容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根据画面来回答。 (1)示范。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根据画面来提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 教师接名学生提问,如:一共有几只猫在划船? 再指名回答:有16只。 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生:每只船上有4只猫,有4只船,所以列式是: 4×4=16(只) (师注意板书算式,还可以问学生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应注意培养小组长对组内活动的组织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几个小组的游戏活动,起到启发、调动积极性和了解游戏过程的作用。) (3)交流游戏结果。(实践体验) 师:刚才大家把游戏进行得真热闹。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将自己一组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其他小组的同学? (教师指定某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对全班提问。) 生:我们小组的第一个问题是:图上共有几只小鸟? 师:你们想让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指定回答的对象。这样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生:共有15只小鸟。 师帮助追问:你是怎样列算式算出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草地上有2个5只鸟,树上也有5只鸟,共有3个5,5乘3等于15只鸟。 (学生说出的同时,教师板书:5×3=15(只)) 师:刚才小朋友问得好,答得妙。第一个问题问完,那第二个是什么呢? 生:谁知道背着书包的小动物共有几只? (还是让学生自己挑选回答问题的同学。) 生:我知道,是3乘3等于9只。 师:哦,它们是每3只结伴走呢。看来一起走的很有可能是好朋友了。[同时板书:3×3=9(只)] 师:还有问题吗?我们现在换一个小组提问,请别的小组的同学来回答。接下来老师要请表现得最好的小组的同学来提问。(利用这个时机进行课堂调控,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师:刚长这个小组的同学最认真听别人说话,现在请这个小组来提问。 小组代表:草地上共有多少朵美丽的小花?请××同学回答。 生:路的两边各6朵,二六十二,共有12朵花。 师:森林里可真美。怎样列式呢? 生:6×2=12(只)。(师板书算式) 教师再指名由另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提问:刚才第×小组的同学也非常专心呢。老师请这个小组来提问。 学生可能还会提出的其他的问题,如:有几个窗户? 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下面还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现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生:一共有27个窗户。 师:你怎么知道?可别说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那样太慢了。 生:不是。我是用乘法算的。一行有3个窗户,一共有9行,3乘9得27个。 生:我不是你这样算的。每面墙上有9个窗户,有3个这样的9,共27个。 师:真爱动脑筋。是的,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生:我反对刚才他们的算法! 师:哦,很有个性嘛。你为什么反对? 生:这座教学楼,我们只看见了两面,后面的我们看不见,怎么知道一共有几个窗户呢? 师:对了。那刚才的问题应该修正成能看得见的窗户共有几个就对了。 生:我也有想法。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窗户猜出共有多少个窗户。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说得合理,都要予以鼓励和肯定。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将图中的数量加以改变, 编成问题来提问。如:从校门又走出来了3只小动物,现在一共有几只等,或者其他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的问题,都要给以肯定和赞扬,以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还要注意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河里的鱼只有9条而漏了图右边的3条,这时就要特别表扬说有12条鱼的人,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在对答时还应注意多让学生说说是用了哪句口诀。 二、练一练。 (再实践) 1、口算练习。 师:刚才进行数学游戏时,小朋友们都把乘法口诀用得很好。接下来你们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吗? (1)出示准备好的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①师出示第一张卡片,指名读出算式,说出答案,并说明应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②教师依次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算式,说答案和口诀。 ③师出示卡片,生直接报出答案,看谁的反应最快。 当出现加法算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再计算,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防止定向思维。 (2)学生完成教科书第23页第1题。 ①读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④反馈:教师了解计算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2、完成第2题。 (1)了解题目要求:看图填空。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师:请同学们看五角星图,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吗? 生:横着看,每排有6个,有4排,共24个。 生:还可以竖着看,每列有4个,有6列,共24个。 师:算式怎么列? 让学生先独立写了算式,再交流:4×6=24(个),也可以是6×4=24(个)。 (3)完成右图。 师:你能独立完成右边一小题吗?(学生自己完成后师指名回答)师:一共有多少个圆圈呢? 生:一共有27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横着数,有3排,每排7个,有3个7,所以列成算式:3×7=21(个)。 师:不错,还可以怎么想? 生:竖着数每列3个,有7列。算式是7×3=21(个)。 师:小朋友们都十分聪明。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动物找一找它们的新家,好吗? 3、完成第3题:找新家。 (1)观察图画,弄清图意。 师:有哪些动物在找新家?(让学生说一说动物名称) 师:想一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新家? 生:每只动物都带有一张写着数字的卡片,哪个楼层的算式等于这个数字,哪里就是它的家。 师:你真会思考。请全班同学用线连一连,帮动物们找到它们自己的新家。 (2)学生独立计算,连一连。 (3)集体交流,说一说每个算式等于多少,是谁的家。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应用了所学的乘法知识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运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在这节课中,表现得好的同学有……(表扬学生的发言、交流、观察、思考等方面的闪光处,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校园里,放学后,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里找一找……你一定会发现许多有关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说给你的爸妈听。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多少只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条)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6×2=12(朵) ······· 学教反思 反思: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反思:本节课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渗透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教育。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练习三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整理与复习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整理与复习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教室有多长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教学难点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28+33+39 34-25+16 47+25-38 87-27-24 55+32-66 32+48-36 学教反思 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反思: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桌有多长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课桌有多长 学教反思 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反思: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1米有多长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1米有多长 学教反思 反思: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反思:本节课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渗透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教育。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练习四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练习四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教学内容 分物游戏 课共时 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平均分的方法。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教初步学体会难有余点 数的“平均分”。 教具 小圆片,小棒。 设计郑秋者 菊 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学设生计活意动 图 导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这正好是秋游的好时节。快乐学堂的小动物们终于等来了假日,三五成群的去野外游玩,还带来了许多他们喜欢吃的食物。瞧!(出示:分桃子图)。 2、揭示课题:分桃子 师:两只猴子准备了()个又红又大的桃子?(8个)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吃几个桃子?这两只猴子看着这些又大又红的桃子可高兴了,大家都想多吃一些,可怎么办好?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俩分一分吗? 生:愿意 师:同学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就一起来帮小猴分食物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桃子(操作学具,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片代替桃子,把它们分给两个猴子。想一想,它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这8个桃子,你觉得应该怎样分?(四人小组讨论,分一分。师巡视,个别辅导)谁愿意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看谁有不同的分法?(学生汇报,课件演示,板书不同结果) 猴哥哥 1、2、3、4、5、6、7 8 猴弟弟7、6、5、4、3、2、1 师:同学们真棒,想到这么多的分法,在这些分法当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分成4和4,他们最满意,因为两只猴子都分得同样多,最公平。) 师:说的太好了,只有分得同样多或一样多它们才不会有意见。(板书:同样多或一样多,) 2、分木棒(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师:你们真能干,帮了两只猴子一个大忙,用不同的方法把8个桃子给2只小猴,还选出了最公平的分法,令两只猴子都非常满意。如果老师让你们分小棒你们会吗?(会)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桌面上的6根小木棒分成两堆,同桌两名同学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学生小组合作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学生说分法,课件演示。 1、2、3、4、5 1 1 1 1 1 1 6 5、4、3、2、1 哪种分法两堆同样多?(3和3) 师:同学们你们做的真好太棒了,尤其是xx小组的同学,讨论问题、思考问题总是那么的活跃,继续努力,加油哦! 3、分小鱼(拓展平均分的种类,深化平均分的认识)。 师:小猫咪带来了什么食物?瞧(出示分小鱼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12条小鱼,还有4只小猫) 师: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呀!如果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四人小组分一分,说一说)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展示你们小组的分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1)一条一条分,先拿出四条,每只小猫分一条,再拿四条分,就这样再分两次就分完了。最后每只小猫分到三条鱼。 (2)第一次每人分2根,还剩下4根,第二次每人分1根.每人也是分3根小棒。 (3)一次分完,每人分3根。 (4)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每人分3根。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稍加补充。 归纳小结,引出平均分 师:像刚才“把8个桃子,给2只猴子,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把12条小鱼,分给四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像这样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或一样多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平均分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师板书:平均分)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师:小猫、小猴分好了食物,。而小狗呢?看着小猫、小猴吃的那么香,它们也拿出自己准备的骨头来分骨头了。请大家把课本打到32页看第三题,看能找到那些信息和问题?(把这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根骨头。)读一遍。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道题吧。(学生活动,师巡视)(圈一圈,连一连,分一分,摆一摆) 师:谁能说说你用什么方式来分的?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学生汇报。演示纠正。(方式自主,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三、勇闯智慧关(巩固练习平均分的多种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用智慧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那么多难题,我们也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老师也出几道题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同学们把书打到33页。 第一关:请看第一题:厨师拿来几根筷子?(12)够分给几个好朋友? 学生先找找信息和问题读一读,再解题,想一想,隐藏了一个什么信息?然后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师课件演示订正(6双)。 如果有18根筷子,够几个人分呢?(9双) 大家做的非常好,老师很满意! 第二关:大家看第二题。谁来说说?(桌子上放了12枝铅笔和两个铅笔盒。)现在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把这14枝铅笔平均放到2个文具盒中,平均每盒放几枝?”快快行动吧!(分一分,圈一圈) 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师课件演示订正。 第三关:(出示五环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片吗?(奥运五环) 师:对,现在谁想试试用这20个小圆圈,看看可以拼成几个奥运五环?(出示题卡)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分一分.再指名学生上展示台展示结果。 .师:大家的表现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你们真棒!闯关成功的同学表扬自己。(棒、棒、棒、我真棒,继续努力我更棒!) 四、跳一跳,摘果子。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令老师非常满意。老师准备了很多气球要奖给学习特棒同学,究竟花落谁家?我们现在就来评选吧。 生:我认为xx回答问题最积极、声音最响亮; 生:我认为xx思维最活跃、反应最快; 生:我认为xx想到的分法最多、最新颖。 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把三位同学请到前边来领奖. 师:看老师准备了几个气球分给得奖的同学?(9)该怎样平均分给这3个同学呢?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请我们班的聪明星上来为三个小同学颁奖. 生:(平均每人分到3个气球。) 师:其实我觉得xx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说理能力特别强,他也应该获奖。 现在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的几个?还剩几个?(四人 小组讨论)完成后,请我们的聪明星颁发奖品。 生:(平均每人分到2个气球,还剩1个,不够每人一个,不能再分。) 师:通过这次分气球,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样处理的? 师:对,平均分除了前面学到的平均分之后刚好分完,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但剩下的个数比份数少,这都是平均分。 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2个人,你又会分吗?试一试,分一分,后汇报。 2、面对着这么多的同学,一节课下来,老师的嗓子都很累了,下课后总是喜欢喝上一杯蜂蜜,同学们你们知道蜂蜜是怎么来的吗?(对)是勤劳的蜜蜂采蜜的功劳。 师:看(出示蜜蜂图)一大早,有几只蜜蜂去采蜜?(16)过了一会儿,有一半的蜜蜂采完了蜜,飞走了一半后,还剩下()只蜜蜂?“飞走一半”是什么意思?先跟同桌说一说,完成后再汇报,更正。 五、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师:在大家快的合作下,我们学会了平均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平均分,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平均分”的问题。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关于平均分的问题。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学教反思 分桃子 平均分:一样多、同样多 课后反思:结合教材,在数学活动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好, 教学设计合理,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问题精准,练习有梯度,层层深入。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分苹果 共1课时 第1课时 1、 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学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实物,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情境——数学故事会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师:二年级2班要
举行一次数学故事会,大家都准备了有趣的数学故事,邀请了老师,还买了水果。
出示“分苹果”主题图(只要出示12个水果,不出示盘子),引导学生观察,数出苹果数为12个。
师:这些苹果该怎样装盘呢?1、学生
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个别说,其余听。 2、学生倾听与思考 1、以故事会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平均分”上。 2、在倾听与思考中明确学习主题——
两种方式的平均分。
二、故事会准备——分苹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集体交流与筛选归纳
(1) 策略之一:
先规定盘子数再分。
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6个。 ②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4个。 ③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3个。 ④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2个。 (2) 策略之二:
先规定每盘的苹果数再分。
①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分成6盘。
② 每个盘子里放3个,可以分成4盘。
③ 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分成3盘。
④ 每个盘子里放6个,可以分成2盘。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水果,取出12个,
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分苹果的过程。
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
组合作,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如何在小组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给学生自己提
出问题的机会,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思考、提问,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故事会采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数学故事之一——小熊装苹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1题的图片。(2) 互动
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② 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还剩几个?
③ 如果有2个袋
子,每袋装几个?
④ 如果有4个袋
子,每袋要装几个,还剩几个? ……
2、数学故事之二——小松鼠装松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2题的图
片。
(2) 互动活动:故
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每个篮子装2
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② 每个篮子装3
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③ 有6个篮子,平
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④ 有9个篮子,平
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3、数学故事之三
——小兔背萝卜 ① 如果6只小兔都背萝卜,平均每只小兔背2根。 ② 如果每只小兔背3根萝卜,需要4只小兔才能运走。 3、 数学故事之四——排队做操。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4题的图
片。
(2) 提出问题:还
可以怎样排?
① 可以采用的办
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想乘法口诀等。
② 可能会产生以
下不同的排法:
③ 每排4人,排6排;
④ 每排6人,排4排;
⑤ 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
排;
每排12人,排2
排。
1、学生观察后个
别讲故事:小熊摘了10个红红绿绿的
大苹果,它要装进口袋里背回去。 2、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全班其余学生通过用学具装、摆、或用铅笔圈、连,或请学过的乘法口诀帮忙等,尽快找到答案,然后举手抢答。 1、学生观察后讲故
事:小松鼠真能干,它从松树上摘下了18个松果。它
想把这些松果装到篮子里运回家去。 2、此次活动在小组
内进行。各小组成员思考后抢提问题,再思考或操作探索后抢答问题。
四、故事会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今天的故事会不仅是内容精彩,故事会上还处处充满着挑战,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你愿意把观察到的生活中“平均分”的
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吗?
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辅差)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 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 )个。(培优) 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培优)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学教反思 课后反思: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得生动,教师教得轻松。本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智慧老人的谈话还是上海轨道交通示意图等,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本节课把整个学习过程交给学生,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分糖果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3、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能与小组同学愉快地合作。 教学重点 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体验分法多样性,会用表格记录分数量较多物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呢?( 10月19日)10月份呀!真是个多喜事的月份。来,和老师一起数数。①昨天,10月18日是我们永安的“笋竹节”;②(课件)10月1日是国庆节;③(课件)就在前几天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又安全着地了;④今天,冯老师和小朋友们、听课的老师相聚在这里,也算是一件喜事吧?小朋友们,在有喜事的时候,你会想到吃什么?(喜糖)板书课题:分糖果 二、新课 1、分20块糖 师:老师今天特别高兴,也带来了一些糖,谁来帮老师数一数。 ①出示笑笑(多媒体):冯老师,今天要学习分数量较大的东西,我们用一张表格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好吗? ②认识记录表 ③小组合作分20块糖,并做记录。 ④小组汇报。 ⑤对比提炼,体现分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明白用乘法口诀分是最快的,也是最好的。 ⑥小结:小朋友们真有办法,有的用估算,有的用乘法口诀,把20块糖分得这么好。可是,当数字越来越大时,我们又该怎么分呢? 2、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4位同学。 ①想一想 ②分一分(请两位学生板演:用10根一捆的小棒分) 3、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位同学。 ①先想一想。 ②再分一分(上台板演:先每人分10根,再每人分两根,还剩两根。) 小结:当平均分数量较大的东西时,要用比较大的数去试一试,再分一分。分东西不仅可以1根1根地分、2根2根地分,还可以10根10根地分,一直分到不能平均分为止。 4、分100根小棒。 智慧老人(课件):小朋友们,要获得最佳合作小组的荣誉称号,要仔细看,专心听,认真想。 ①小组合作分一分,并做记录。 ②小组汇报。 小结:小朋友们,合作学习的力量真的很大,一下子就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而且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好。 5、游戏(分花生米) 机灵狗(课件):小朋友们,100根小棒分完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游戏要求(请一名学生与老师演示): ①抓一把花生米,数一数有几个,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 ②每位小朋友各抓两次。 ③这个游戏由2人一起做,谁的得分高谁就赢。 三、总结 小朋友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和同学、老师、父母亲合作交流,你就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学教反思 课后反思: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课后反思:很好的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分香蕉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1.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体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教学难点 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
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
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 请看题:
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 ) ()十二 六三( ) ()十八 3×( )=12 ()×5=15 6×( )=30 ()×4=16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 请看第二题:
2、(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 (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师: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设计意
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出来,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 师:刚才,××同学教我们用这个算式表示了平均分,同学们,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你会读了吗?试着先写一写,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这是一道除法算式,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生试说)
师:你们看看课本怎么给他们取名字的?
生: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
师:哪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小结补充)
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师: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体验感悟
师:这时,猴兄弟俩最好一个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三人平均分着吃,应该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是12÷3=4(根) 师:这里的12、÷、3、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生:表示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我来考考你们吧!
1、师:(课件出示18根小木棒图)请看课本38页的“试一试”,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数学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列出算式。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我会填
(1)算式6÷3=2,读作( ),
表示( )。 (2)算式12÷2=6,读作( ),表示( );。 3、火眼金睛(对的打√) (1)有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 列式:6×3=18(个)- - - -- - - - - -( )(2)有8根小木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根? 列式:8÷2=4(根)- - - - - - - - - - - - -( )(3)有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列式:8÷4= 2(份)- - - - - - - - - - ( ) 4、拓展练习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剩下1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剩下1个。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怎么样?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及时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 ÷ 2 = 6 (根) 读作:12除以2等于6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12 ÷ 4 = 3(个) 学教反思 课后反思: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课后反思:很好的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练习五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小熊开店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3、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 教学环节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情境导入 师:这里好热闹啊!你们听出来是什么声音了吗?(鞭炮声) 哦,我想起来了,小熊让我通知大家,他开了家店,邀请大家去逛一逛!大家想不想去啊? 师:爆竹声都停了,店铺已经开张了,我们赶紧动身吧! 这是店铺中的一角,大家瞧一瞧都有哪些商品啊? 生:娃娃、皮球、风筝、坦克、文具盒。(看课件)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小熊有一封信要给大家,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店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忙不过来了,你们能帮帮我吗?) 二、导入新课,问题探究 1、说一说,想一想 师:瞧,谁来了?(小猴,小猫) 我们看看他们要买什么?先问问小猴吧! 出示课件(买4个坦克要多少钱呢?) 生:5×4=20(元)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生:一个坦克5元钱,买4个坦克多少钱?就是求4个5是多少钱?用乘法5×4=20(元)。 师:那怎么计算呢?(四五二十,强化乘法口诀。) 问问小猫买什么呢?小猫也要买坦克,他有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呢? 生:4辆,20÷5=4(辆) 师: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1辆车5元,20里有几个5,就有几辆车。求20里有几个5,用除法。) 结果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利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师:利用乘法口诀,想5×( )=20,这样算除法,简便多了!!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题目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生:不同:1、一个是除法,一个乘法。 2、乘法是求4个5的和,除法是求20里有几个5。 相同:1、都有数字4、5、20。 2、计算结果时,都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得到结果。 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密切,以后我们会学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我们做乘法和除法算式时都用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学的是用乘法口诀求商,做除法算式时“看除法想乘法”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种方法你会了吗?(板书“用乘法口诀求商”) 2、试一试,做一做 又有小动物来买东西了呢?他想买什么呢?(12元能买几个文具盒?) 生:12÷4=3(个)怎么计算的?(三四十二) 师:12元能买几个皮球,几个娃娃呢?(12÷3=4(个)三四十二,12÷6=2(个)二六十二) 注意:12÷4=3,12÷3=4.都用口诀“三四十二”计算,要注意看清,除数是4时,商就是3;除数是3时,商就是4。 师:生意还真是好啊!看看这位顾客想要买什么呢?(我有24元,买哪个商品正好用完呢?) 生:洋娃娃24÷6=4(个) 文具很24÷4=6(个) 球 24÷3=8(个) 风筝 24÷8=3(个)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小熊非常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我决定奖励你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游戏环节! 三、数学游戏 1、“全心全意为动物服务” 帮助对象:小鸟 帮助任务:送小鸟回家 帮助方式:通过计算帮助小鸟回各自的家 2、“社区服务站” 服务对象:蚂蚁 服务内容:帮蚂蚁搬家 服务方式:通过计算帮蚂蚁搬运粮食 3、“数学接力赛” 口号:更快、更准。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 ---用乘法口诀求商 5×4=20(元)口诀:四五二十 12÷4=3(个)口诀:三四十二 20÷5=4(辆) 口诀:四五二十 12÷3=4(个)口诀:三四十二 12÷6=2(个)口诀:二六十二 学教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快乐的动物 共1课时 第1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秋天到了,一阵雷雨过后,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这些快乐的小动物们邀请咱们一起去玩。想去吗?好,咱们一起出发。 2.师:瞧,它们多快乐多高兴呀!仔细看图,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小动物?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 生:图上有鸭子、猴子、松鼠、小鸟、孔雀、小鸡。 师:数一数,你知道每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 (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在动物图片旁边添上数字。) 3.师:谁来说一说小鸭数和小猴数之间的关系? 我们以前学习了两个数量之间可以比多、比少,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关系-倍数关系,为什么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 每种动物有几只,你就摆几根小棒来表示,注意上下对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给小猴子摆了3根小棒,给小鸭子摆了6根小棒。 师:猴子有3只,是几个3? 生:1个3。 师:动手圈一圈,看鸭子里面有几个3? 生:有2个3。 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几个3? 生:6里面有2个3。 师:(小结)猴子有3只,是1个3,鸭子有6只,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板书: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生:6÷3=2。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6里面有2个3,所以6÷3=2倍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位名称。 (2)师: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帮小松鼠和小鸡来完成表格。 (学生动手在书上画。) 师:(画完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给小松鼠画了2个圆,给小鸡画了8个圆。 师:松鼠有2只,有几个2? 生:1个2。 师:小鸡有8只,有几个2? 生:有4个2。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鸡是松鼠的4倍。 师:谁还想再说一说? 生:8里面有4个2,所以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师:(小结)松鼠有2只,有1个2,小鸡有8只,有4个2,8里面有4个2,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师:谁能试着列出算式? 生:8÷2=4。 板书:8÷2=4。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8里面有4个2,所以8÷2=4。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倍”,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师:今天快乐的小动物们还有一些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起试试看,比一比谁最聪明。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师:谁来填? 师:(学生填完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6里面有3个2,所以6÷2=3,鸭子数是松鼠的3倍。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生: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3里面有3个1,所以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3÷1=3。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师:请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伴交流一下。(交流后)谁来汇报,说一说你的问题。 (二)独立练习,巩固新知 1.师:动物王国里还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练一练第1题左图。) (1)师:谁来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有几只?这道题要求什么? 生:要求老鼠的只数是猫的几倍。 师:请你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出算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4只猫,8只老鼠,8里面有2个4,老鼠的只数是猫的2倍,8÷4=2。 (2)(练一练第1题右图。)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有6只蝴蝶,30只蜻蜓,30里面有5个6,所以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5倍,30÷6=5。 2.师:咱们班今天真热闹,连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机灵狗都被吸引来了。(出示练一练第2题的图片。)瞧!它们正在干什么? 师:淘气和机灵狗想比一比个子,但是没有尺子,谁来说一说它们在用什么方法比个子?生:用垒南瓜的方法。 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师生一起数:1,2,3,4,5,6,7,8,9。)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的身高有9个南瓜那么高,机灵狗的身高有3个南瓜那么高。 师:你知道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吗? 生: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3倍。 板书: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3倍。 师:谁能试着列出算式?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9里面有3个3,所以9÷3=3。 3.师:最近咱们这里下了几场雨,气象组因此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你想了解一下吗?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咱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倍”,你们这节课学得高兴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想说一说?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6÷3=2 8÷4=2 学教反思 9÷3=3 反思: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得生动,教师教得轻松。本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智慧老人的谈话还是上海轨道交通示意图等,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反思:本节课把整个学习过程交给学生,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花园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2.正确的运用乘法和除法运算,并了解他们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1.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2.正确的运用乘法和除法运算,并了解他们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歌曲引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 看,好吗?(课件出示:花园图) 师: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生1: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比蝴蝶多几只? 生2: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
生3: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 生4: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5: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位同学(指生5)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在练习本上
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 生1:我是用图表示的,我用△表示白花,用○表示红花,第一行画了2个△,第2行画了8个○,我圈了圈,就知道8里有4个2,所以8朵红花就是2朵白花的4倍。 生2:我用8÷2=4,红花是白花的4倍。 生3:我和他们的不一样,我列成了8÷4=2,现在我知道我的错在哪里了。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4: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蜜蜂有几只?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5: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花园 8÷2=4 24÷4=6 学教反思 反思: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得生动,教师教得轻松。本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智慧老人的谈话还是上海轨道交通示意图等,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反思:本节课把整个学习过程交给学生,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练习六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教学有多少粘贴画 内容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估计的方法以及他在计算中的作用,在计算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教具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教学教师活动 环节 一、激导言 趣引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粘贴画,(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喜欢二、出示目吗?老师要把这些粘贴画送给坐姿好,爱动脑,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标 学们。你们想得到它吗?那可要好好表现啊!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你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大概有多少粘贴画吗?让我们估一标检测 估,一共有多少粘贴画吧。(板书课题:有多少粘贴画) 六、拓展延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伸 1、估一估. 七、课堂总学生自由估计粘贴画的数量。 结 2、说一说. 师:同学们,要很快数出有多少“粘贴画”,你有什么高招吗? 生:先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 师:现在,我们共同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手势一排一排的表示)一排有几个?(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 生:一排6个 师:1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板书) 1×6=6 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 (板书)2×6=12 二六十二 师:3排呢,4排呢……请你把书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3、试一试. (1)学生尝试写算式、编口诀,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交流。 (边汇报,边板书红、白俩颜色粉笔)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你能跟我们说说是怎样算的吗?(我们学过五六三十的口诀,5个6加1个6就是6个6.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6×8=48 六八四十八 6×9=54 六九五十四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能够自己编制6的乘法口诀了. (3)一起把口诀读一读吧! (4)女同学读算式,男同学读口诀.一起合作读一遍吧. 4、记忆6的乘法口诀. (1)认真观察,6的乘法口诀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找到了再告诉你的同桌. (2)全班交流. (从上往下看,积都多六;从下往上看,积都少六) 如果老师记住了五六三十,想不起来六六多少的时候,你有什么办法帮我想吗? (3)采用多种形式熟记口诀. 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由轻声读一读、背一背口诀.看谁背得最快最流利. ②老师要来考察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这么快就会背诵了! 师生对口令。(师说上半句,生答下半句) ③同桌两人互相检查一下。(对口令) ④齐背。 5、基础练习 ①算一算(P73第1题) 师:同学们,你们会背了,那么你会做吗?请看73页第一题. (1)、谁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能自己填一填吗? 好,动笔! (2)、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3)、学生开火车汇报。. ②我们请同学们找一找,看看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36 12 24 18 54 4×6 6×6 6×9 6×2 3×6 5×6 (投影)全班交流。你是运用了哪句口诀?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1、想一想: 师:同学们很棒,这么快就自己编出了六的乘法口诀并记住了,那么我现在可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掌握6的乘法口诀中的秘密。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想一想:出示题目:6×8=6×7+口=6×9-口 ① 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括方框里该填几。 翻开课本72页,想一想,填一填。 ②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填6? ③ 生说师课件演示 6×8=6×7+口=6×9-口 6个8=7个6+1个6=9个6-1个6 ④师:你们真棒,观察得很仔细,又说得很完整,老师真高兴. 2、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试着做几道题,请同学们打开书73页4.自己做一做。 全班交流。 评价:看来同学们不仅会了乘法口诀,还能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推算,真是了不起. 3、课件: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方格.(P73第5题) 师:你们的表现太好了,大家看,你们能算出每个图各有多少个格子吗? (1)、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第1,2小题,并说出乘法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移动方格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第三小题。 (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一学生课件演示。 四、总结. 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老师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只要肯动脑,你们都会是个小数学家。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有多少粘贴画——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6×8=48 六八四十八 6×9=54 六九五十四 学教反思 反思 : 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在活动中,显得有点乱,没有认真的听取老师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反思: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一共有多少天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1、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的乘法口诀;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的乘法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 教师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快速口算 1×7= 5×7= 3×7= 7×4= 7×2= 6×7= 2、说一说你最喜欢一个星期中的哪一天?为什么? 3、那你们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7天) 板书:一个星期有几天 4、一个星期有7天,可以用1×7=7的方法来表示。 5、我们的学习小伙伴淘气和笑笑在说什么时候过生日呢?听……(课件出示)可是乐乐听了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不知道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你们愿意帮忙吗? 师:你们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学生回答并介绍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是为了7的乘法口诀做铺垫,让学生再接触已经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创设计算生日时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旧知的回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以前学过的乘法及其口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师:真棒,会用乘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时乐乐想,早上妈妈说再过7个星期就是他的生日,7个星期有几天呢?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学生说一说。(7×7) 师:你们的这个方法不错,可是7×7的乘法口诀我们没学过,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完成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计算7×7的?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真不错!当我们遇到不会算的乘法算式时,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那你们看看老师找的2个小朋友的做法,看看那个办法比较简单。 展示: A:7×7就是7个7,用6个7加上1个7 ,算式7×7 = 6×7+7 = 49(天) B:7×7就是7个7连加,7+7+7+7+7+7+7=49(天)即7×7=49(天) 2、师:那8个星期是几天?9个星期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7×8 =7×7(+7)= 56” “7×9 =7×8(+7)=63” 3、师:你们真了不起,前面我们学过2---6的乘法口诀,猜一猜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什么特点? (9句,7的乘法口诀里都有7)。 师:你能完成下面这个表格吗? 几个星期 有几天 同桌合作共同完成。 师:我们来看一下笑笑的表格是怎么填的?仔细观察,看一看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规律? 师:观察的非常仔细,真棒。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进行迁移,进行7×7的计算,有效发展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能力,更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经历和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让不同的学生在一节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3456789 三、试一试,独立编制口诀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发现的规律,自己试着编一编,同桌讨论与交流。 7的乘法口诀 1×7= 一七得 2×7= 二七 3×7= 三七 …… 师:你们太棒了。用自己的智慧独立编制出了7的乘法口诀。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还要把这些口诀记下来。2分钟的时间,看你能否把这些口诀迅速的记下来。 请学生单独背,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师:说出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开小火车) 1×7= 一七得 7×1= 2×7= 二七 7×2= 3×7= 三七 7×3= ……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知了几个7是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进行互助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学习的方式。同时课件7的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都让学生自己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四、找规律,记口诀 师:认真观察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边读边想,然后给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师:你们真会学习! 7的乘法口诀你哪一句最容易记,哪一句最难记。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你认为最难记的那句口诀的。 师:可以用故事帮助我们记,比如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对的又准又快。 (设计意图:引到学生观察,发现口诀排列规律,有意识的进行有序思考,乘法变化规律的疏导为后继教学做铺设,在发现、比较、归纳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性和结构美,加强记忆。) 五、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学得不错,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来考大家。(第75页练一练第1,2题。) 独立完成, 2、计算 6×7+7= 7×9-7= 5×7-7= 7×4+7= 7×8+7= 7×3-7= 3、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与7有关的问题: (1)7捆萝卜有多少根? (2)一本书7元,买8本书需要多少元? (3)一张2元,7张共多少元? (4)一张5元,7张一共多少元? 指名上黑板上做,集体订正。 4、医生爷爷建议,一个人平均一天要喝8杯水,一星期要喝几杯水? 学生思考计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功能价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能锻炼生得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 《知能》第54页 (设计意图:当天的知识当天巩固,让学生学以致用。)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一个星期有几天 ——7的乘法口诀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学教反思 反思: 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在活动中,显得有点乱,没有认真的听取老师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反思: 充分利用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数算编有机结合,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导 学 案 设 计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教学内容 买球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2、在原有基础上独立编制8、9的乘法口诀,探索规律记忆8、9的乘法口诀。 3、培养观察、迁移、类推等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初步掌握8、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正确的计算。 点 教学熟记8、难点 9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 教具 教学环教师活动 节 设计郑秋菊 者 学生设计意活动 图 一、激导言 趣引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淘气和老师一起去为学校的体育活动小组采购二、出示目标 体育用品,咱们也一起到体育用品店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 五、达师:从图画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标检测 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 六、拓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展延伸 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有: 七、课A:1个足球8元,买8个足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堂总结 B:我的问题是,1个篮球9元,买9个篮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C:我想知道买9个足球和9个篮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陪淘气“买球”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购买体育用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利用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问题一。 师: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个足球8元,买8个足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12999.com 老师听到笑笑说,我能列一个乘法算式8×8;那么你知道得多少吗?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师:完成了吗?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买足球的钱数的? 全体学生交流计算的过程及方法。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会学习。刚才大家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8×8的计算问题。亮亮给我们提了一个建议,如果我们能够编出8的乘法口诀,计算起来不就又对又快了吗?小朋友们,你能根据刚才的计算独立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独立编口诀。 师:好,老师看到大多数的小朋友都已经编完了,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是怎么编写的。(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丁丁编写的对吗? 2、解决问题二。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但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来解决“1个篮球9元,买9个篮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这么快就完成了?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买篮球的钱数的? 学生交流算法。 师:你们的方法可真多,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计算来整理一下吧。(课件出示) 个数/个 篮球的钱数/元 起来写一写吧! 师生一起编口诀,课件出示。 师: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我们都编好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76页,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编8、9的乘法口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利于理解和掌握8、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1 2 3 4 5 6 7 8 9 师: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你能直接写出9的乘法口诀吗?我们一三、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1、师:写完了吗?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8、9的乘法口诀,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先和小伙伴说一说,一会咱们共同来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和交流的都非常认真。接下来,哪小朋友先来汇报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学生集体交流8、9的乘法口诀中存在的规律。 师: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善于动脑,发现了8、9的乘法口诀中存在的很多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记忆口诀。你认为哪条规律便于记忆,你就采用哪条规律。 2、老师也想交流一种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老师把这个方法命名为“手指游戏”记忆法,想了解一下吗? 师演示:手指游戏记忆法。 师生共同用手指游戏记忆法记9的乘法口诀。 3、对口令游戏:1只螃蟹 8条腿 2只螃蟹 16条腿 ……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和熟记8、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加深了对8、9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学校要把买来的球进行编号,你能接着把号贴上吗? 足球 8,16,24,( )( )( )( )( )( ) 篮球 9,18,27,( )( )( )( )( )( ) 2、连一连。 4×8 54 7×9-9 9×6 32 2×9+9 8×3 27 8×5-8 3×9 24 6×8+8 7×8 56 8×4-8 3、1个毽子5元,1个皮球8元,1个羽毛球3元,1个网球9元。 (1)6个皮球多少元? (2)9个网球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了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买球,学习了8、9的乘法口诀, 课下,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的问题,需要我们用8、9的乘法口诀来帮忙解决。下一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买球 计 1×8=8 一八得八 1×9=9 一九得九 2×8=16 二八十六 2×9=18 二九十八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4×8=32 四八三十二 4×9=36 四九三十六 5×8=40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6×8=48 六八四十八 6×9=54 六九五十四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学教反反思: 学生明确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体会到了数思 学与生活的联系。 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做个乘法表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班级旧物市场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寻找身体上的数课时 学“秘密”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长颈鹿和小鸟(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能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 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 1. 学会用6——9教学难点 1. 学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的乘法口诀求商。 2. 体会除法含义2. 体会除法含义及乘除法之间的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关系。 设计者 郑秋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 看图,理解图意 天气渐渐冷了,冬天就要到了,小鸟们要飞到南方过冬了。这可忙坏了南方动物乐园的管理员长颈鹿,它正在为小鸟们准备房子。看,这就是长颈鹿为鸟儿们准备的房子。 请小朋友认真看画面,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并试着从图中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需要准备几间房子”这一问题) 2. 体会除法含义 “有42只小鸟, 每6只住一间房子,长颈鹿需要为它们准备几间这样的房子?”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方法是什么,能列出算式吗? 3.交流算法
“42÷6” 这个除法算式应怎样计算,想一想,把你的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一听。
(鼓励学生多用语言把自己的算法表达出来。使“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并学会运用)
4.再次体会除法含义
管理员长颈鹿刚安排好第一批来的42只小鸟,这时,又飞来了48只小鸟,如果还是每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长颈鹿还得再准备几间这样的房子?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除法含义,并独立列式计算,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变换形式,巩固练习 1. 发钥匙(课本第114页练习第一题)
长颈鹿为鸟儿们
分完房子后,拿出了每个房间的钥匙,说:“孩子们,这是每个房间的钥匙,每把钥匙上有一道乘法算式,你们谁能把算式的得数计算出来,谁就可以拿走钥匙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鸟计算钥匙上的算式吗?请你试一试。
2.巧开房门(课本第114页练习第二题)
拿到钥匙后,长颈鹿把鸟儿们带到了房门前面,说:“请你们先仔细观察房门上的表格,想想用你手中的钥匙能打开哪个房门?”
3.找房子(课本第115页练习第三题)
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鸟儿们顺利住进了房子。这时,在外面玩的小兔和小鸡也回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手中的钥匙,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请用线连一连。 (最后一只小鸡64÷8,没有房间,可让学生学习长颈鹿为这只小鸡再准备一间房子) 三、 游戏:“猫捉老鼠”(课本第115页练习第四题)
今天,小朋友们帮小鸟拿到了钥匙,
打开了房门,又帮小兔和小鸡找到了房子,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引导学生看图,再用连线的方法独立完成) 四、讲数学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会自己讲故事吗?今天,请你们看图自己讲故事,好吗?(出示四副连环图画)要求:1.先自己认真观察图,然后,在小组内讲一讲。2.前三副图,都要口头列出算式并计算,第四副图只说想法即可。3.每小组推荐一名小朋友把他的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7(间) 六(七)四十二 48÷6=8(间) 六(八)四十八 学教反思 反思:很好的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得生动,教师教得轻松。本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智慧老人的谈话还是上海轨道交通示意图等,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长颈鹿与小鸟(二)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教学难点 义,能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师:新年快到了,小兔们盖了许多漂亮的新房子。瞧,
它们正在为怎样芬芳发愁呢!小兔想请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师:今天咱们就来帮小兔安家。
师:要想帮助小兔安家,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二、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1、提出“平均分”的除法问题
师:从图中能找到大家需要的信息吗?
学生观察主题图并发现:图中有12只小兔和四间房子。 师:谁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个除法问题?
生:12只小兔平均住在4间房里,每间房住几只小兔?
2、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含义
(1)学生列式: 12÷4=3(只)
(2)教师引导提问 ,算式中的1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学生交流后得出:12表示有12只小兔,4表示有4间房,3表示平均每间住3只兔子。
3、展示所有分房情况。
学生讨论并用算式表示。
分法1:12只小兔平均住在3间房里,每间房住几只小兔?12÷3=4(只) 分法1:12只小兔平均住在6间房里,每间房住几只小兔?12÷6=2(只) 分法1:12只小兔平均住在2间房里,每间房住几只小兔?12÷2=6(只) 分法1:12只小兔平均住在12间房里,每间房住几只小兔?12÷12=1(只) 4、提出包含除法的数学问题
(1)、分法1:12只小兔,每4只住一间,需要几间房?
(2)、引导学生理解算是含义
12÷4=3(间)
(3)、教师引导对比
算是中的12、3、4表示的意义与刚才那道12÷4=3(只)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12——有12只小兔,相同点。
4——每4只小兔住一间。不同点
3——可以住3间。不同点
师:还有不同的分发吗?
(5)学生小组讨论并用算式表示。
学生讨论并用算式表示。
分法1:12只小兔,每3只小兔住一
间房,需要几间房?12÷3=4(间) 分法1:12只小兔,每2只小兔住一间房,需要几间房?12÷6=2(间) 分法1:12只小兔,每6只小兔住一间房,需要几间房?12÷2=6(间) 分法1:12只小兔,每1只小兔住一间房,需要几间房?12÷1=12(间)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一个乘法和两个除法算式。教材84页1题。 2、出示84页练一练2题。 3、解决问题,出示教材85页练一练3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小兔安家 12÷1=12 12÷2=6 12÷3=4 12÷4=3 12÷6=2 12÷12=1 学教反思 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正确看图列式。 反思 :这节课学生能正确说出图意,列算式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农家小院 共1课时 第1课时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教学难点 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 课件、实物投影。 使学生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导言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你们去过吗? 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 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 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1题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2题 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3、4题: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提问: 回答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 需要装几筐? 学教反思 反思:很好的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得生动,教师教得轻松。本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智慧老人的谈话还是上海轨道交通示意图等,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练习七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总复习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难点 设计者 郑秋菊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一 )年级(数学)学科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者 学生活动 郑秋菊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四、展示交流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言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确定交流内容 教师设计 学教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