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文化同源研究

2021-08-28 来源:易榕旅网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文化同源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梅县与兴国县在同一时期所呈现出的传统客家山歌音乐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这两个同源异地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之间的个性与共性,佐证其文化同源关系,进而以点触面,将其运用于整个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 【关键词】传统客家山歌;比较;同源 引言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而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歌发展过程中首先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音乐特点有:在歌词方面,一般为四句一首,每句七字,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在衬字衬词方面,因各地的语言声调不同,使用的衬字、衬词也不同;在调式音阶方面,传统客家山歌羽调式居多,其次是徵调式,其余的调式较为少见;在节奏节拍方面,多是采用散板,节拍松散、节奏自由、宽广是客家山歌一大特点,就算是较为规整的山歌;在装饰音方面,以前倚音、后倚音为主,因装饰音在传统客家山歌中的灵活运用,加之与客家话的紧密结合,不仅大大美化了旋律,同时也使山歌的韵味得以充分体现。

借此,本文就以梅县与兴国县的传统客家山歌为例,比较两地传统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从而总结两个同源异地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之间的个性与共性,佐证其文化同源关系。

一、梅县传统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 1、节拍方面

(1)2/4拍与3/4拍交替出现的山歌 如谱例1《客家山歌最惹人》

这是梅县(梅城)客家山歌中的独具代表的一首山歌,节拍以2/4拍为基础,并有规律地出现3/4拍。 (2)自由拍子(即散板“艹”)

如谱例2《有好山歌溜等来》,这首松口山歌号子在梅县山歌中是非常典型的。 2、节奏方面

(1)基本节奏(即四分音符、等分八分音符、等分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音符、前十六后八音符等等) 如谱例2《打打扮扮出村庄》

这首山歌全曲都以2/4为主,其中只在倒数第三小节运用了3/4拍。

(2)切分节奏与基本节奏交替

如谱例3《逆水门楼到江上》,这是一首为数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梅县雁洋山歌,节奏以切分音为主,并伴有其他基本节奏相互交替。

(3) 装饰音中出现三连音节奏

如谱例4《梅县公园景色靓》,此首梅城直头筒山歌,节拍为2/4

拍,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的结尾处出现后倚音,节奏型为三连音。 3、调式方面 (1)羽调式

如谱例5《桃花开来李花开》

这是一首羽调式的梅县松口山歌,旋律以la、do、re、mi为主,旋律进行主要是级进和跳进。 (2)徵调式

如谱例6《灯芯造起万年桥》,这首梅县大坪山歌,旋律平稳,以sol、la、do为主,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音与音之间较为松散。 4、装饰音方面

(1)前倚音或后倚音交替使用 如谱例7《送郎送到五里亭》

这首粤东北的梅县松口抒情山歌(女腔),第一乐句以前倚音为主,第二、三、四乐句都出现前倚音与后倚音。 (2)常用衬字、衬词 如谱例8《送人离别水东西》

这首典型的梅县松口山歌,在旋律方面多次运用了装饰音,在歌词方面又频繁地出现了衬字、衬词。而这些衬字、衬词多在羽音la上,具有很明显的羽调式色彩。 二、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 1、节拍方面

(1) 4/8、5/8拍子 如谱例9《打只山歌过横排》

这是一首很典型的徵调兴国山歌,主要以4/8和5/8这两种节拍交替使用为主,开头和结束前的固定乐句分别使用了4/8拍子和5/8拍子,这也决定了整首山歌的节拍。 (2)4/8、5/8、6/8拍子

如谱例11《妹做情义值千金》,交替和多变的节拍是兴国山歌的重要特点。在该曲中,使用了4/8、5/8、6/8三种拍子交替进行,这样就使得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2、节奏方面

(1)基本节奏(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分八分音符、等分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八音符、前八后十六音符等等) 如谱例10《因为冇妹来恋你》

以上兴国山歌的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为主,整曲结束音上出现二分音符,无自由延长音,第四小节、第五小节与第十小节有装饰音。 (2)自由延长节奏

如谱例13《苏区干部好作风》,在《苏区干部好作风》中,自由延长记号出现四次,其中一次还在小节线上,造成音乐中产生中断的感觉。

3、旋律调式方面

(1)羽调式,旋律以la-do-re为主 如谱例11《习尽礼义做文章》

该曲是一首旋律以la、do、re为主的三声羽调式兴国山歌。 (2)徵调式,旋律以sol-la-do为主

如谱例15《鸡心岭上金灿灿》,除了羽调式外,兴国山歌还会结束在徵调式上,该曲就是独具代表性的山歌之一。 4、装饰音方面 (1)倚音

如谱例12《韭菜开花一条心》

在兴国山歌中,运用装饰音是常见的,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运用的装饰音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倚音,倚音都是偏音fa。 (2)衬字、衬词

如谱例13《万年哥哥冇断情》

这首兴国枫边山歌所出现的衬字衬词较多,每一乐句都有衬字衬词加以修饰,尤其在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四乐句。 三、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音乐特点之比较佐证文化同源 1、从曲体结构的角度看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都以“七言四句体”为主,但不同的是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有两个特定乐句“哎呀嘞哎”、“同志格”。 2、从调式与音阶的角度看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的调式都以羽调式居多,其次是徵

调式。不同的是前者的音阶为la-do-re-mi,后者的音阶是la-do-re。

3、从节拍与节奏的角度看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都是以多变、交替的拍子居多,如2/4 3/4、3/8 4/8等等,节奏也都是基本节奏(四分音符、等分八分音符、等分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音符、前十六后八音符等)的组合,另外还有切分节奏和自由延长节奏,但不同的是梅县传统客家山歌还有较多的自由拍子“艹”,而兴国传统客家山歌也有较多的4/8 5/8拍子。 4、从装饰音的角度看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都出现过前倚音或后倚音,但不同的是梅县传统客家山歌的装饰音中出现有三连音,如见附录谱例5《梅县公园景色靓》。 5、从衬字衬词角度看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都许多相同的衬字衬词,如涯都、涯就、罗嗬、哎、哟、噢、哪、嗨等等,但不同的是因梅县与兴国县的客家方言仍存在一些差异,导致这两地区的衬字衬词有所不同,如兴国县的“格”、“啊哈哈”等等,梅县的“喏”、“依溜呀”。 从音乐特点分析,大部分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之间都存在相同之处,只因在受到本土文化影响时,梅县与兴国的传统客家山歌音乐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这两地区的传统客家山歌中可

看出的文化同源关系是极为明显的。 结语

“文化同源”一词,从广义上说,所有属于文化领域范畴当中的文化都可以纳入“共同历史范畴”的文化体系中,虽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却共享着统一的文化渊源。从狭义上说,文化同源是在历史发展、时代变迁过程中,由于人口迁徙、环境改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产生一系列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这两个同源异地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之间的个性与共性,无论是在曲式结构方面,还是在调式音阶方面,或是在节奏节拍方面,这两地的传统客家山歌在音乐特点上存在着种种相同之处,也因此可证明客家文化之间的同源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希张,余耀南.客家山歌知识大全[m].花城出版社,1993. [2]梅县地区行署文化局《梅县地区民间歌曲集成》编辑小组编印.梅县地区民间歌曲集成[m].出版社不详,1981.

[3]中共兴国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编.兴国山歌选[m].德宏民族出版社,1995.

[4]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梅县志[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5]兴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兴国县志[m].兴国县印刷厂,

1988.

作者简介:谢欢(1988—),女,汉族,广东人,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