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系下午茶
—— “心理契约” 在员工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2012年3月31日,东方航空公司14个航班在飞离昆明后,却不约而同地以“天气原因”为由,选择折返昆明机场,致使1000余人滞留机场。经媒体广泛报道该事件,民航总局的调查取证,一致认定是部分机长选择集体罢飞以示对东航的抗议。自2003年民航总局允许民营航空成立后,飞行员怠工和跳槽的事件接二连三地频繁发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的民营航空公司需要不断招聘飞行员以满足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但从初级飞行员到机长需要七年的时间。现实的情况是民营航空公司缺少时间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短时间内培育自己的人才阶梯队伍,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挖走国有航空公司飞行员。尽管与飞行员签订无限期固定劳动协议,东方航空公司的做法并没有成为挽留人才的保障,反而阻碍人才自由流动,助长飞行员怠工和离职的风气。形成本次事件,主要是航空公司忽视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问题。
探讨: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正式的契约,但它却发挥着正式契约不可替代的作用。 1、心理契约的特点如下:
(1)心理契约带有明显的內隐性和主观性。心理契约的内容是员工个体对于组织相互责任的主观认知,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2)心理契约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动态性”是指相对正式的雇佣契约稳定而言,心理契约处于一种不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更与修订的状态。
(3) 心理契约具有延伸性。人们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在雇员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上相互期望和义务的隐含内容就越多。
(4) 心理契约具有双向性。“双向性”是指它不同于组织承诺,不只是员工对组织单方面的心甘情愿的付出,还应该包括对组织的期望回报。组织承诺指的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面投入”的增加,而产生一种心甘情愿地参与组织各项活动的感情。
2、心理契约破坏的原因
心理契约是以信任基础的情感契约。员工的心理契约上规定的“义务”没有被企业所满足,当与自己的预期距离相差拉大且组织也并未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时,员工与组织之间就会出现信任危机,此时心理契约也开始动摇进而遭到破坏。
心理契约违背流程图
3、心理契约违背的后果
(1)心理契约违背与生产率。心理契约违背与生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负相关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心理契约违背的程度大小。
(2)心理契约违背与缺勤率。心理契约违背与缺勤率都成正相关,即心理契约违背程度越大,缺勤率就越高。
(3)心理契约违背与流动率。与缺勤率一样,流动率与心理契约的违背呈现正相关。出现有低于期望的事件发生,且对自身在组织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这时员工可能采取退出的行为,包括另行寻找一个新的职位。
启示:基于心理契约的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打造和谐的员工关系,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员工关系进行管理:
1.新员工的心理契约引导。在招聘环节,员工的心理契约就开始形成,新员工通常将在面试中讨论过的待遇、承诺和责任作为自己对组织期望的基础。所以在对新员
工招聘和面试的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公开职业信息,跟应聘者进行坦诚交流,并尽量避免做出不能实现的承诺,以免使新员工进入组织后面试时的承诺并不能兑现,对组织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心理契约的破裂。当新员工进入组织之后,企业应该进行入司培训,通过讲座、录像资料、拓展训练、与老员工的积极对话和沟通等,让新员工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文化、管理制度等深入清晰地了解,领会组织对员工所蕴含的期望和许诺,对心理契约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
2.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就是沟通,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沟通能够帮助组织和员工更加了解对方的期望和义务,根据双方期望的变化对心理契约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当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或情绪不高时,及时沟通以发现问题所在,使员工重新建立对组织的信任,弥合心理契约的裂痕。
3.结合员工的需求进行激励。企业在引导和构建员工的心理契约时,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在激励措施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让员工在心理契约中对组织的潜在期望得到满足,促使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首先,企业应当创造一种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与员工积极沟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满足员工情感归属需要的必要条件。其次,给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并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辅导,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再次,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企业对自己做出的承诺能够兑现。最后,为了运用心理契约有效管理员工,企业应当表达出对员工的期望,期望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手段,组织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向员工表达这种期望,如设立榜样,管理者自身的表率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