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
2020-11-29
来源:易榕旅网
第35卷第2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35 No. 22002年5月Joumal of Jiangxi Nonnal Univesriyt(Social Sciences)May 2002论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孙书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若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柞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裕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徉辉嫂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明清小说创作的内在规律。关键词: 明清小说;戏剧因紊;李渔;冯梦龙;《红楼梦)中图分类号: 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9(2002)02-0041-04Drama Factors in Writing Novels II MR]g andqSUN Shu一lei('k:6-1 nt (}drew lengetge end IitereW,e, Nenjing Normal Univmity, N-jieg 21009'1, Chine Abstract: Novels and dramas ared iferent branches of the same son". A lot of drama factors permeatedin background of writing, choosing subject matters, the二of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the way of structure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Ming and Qing novels which got splendid achievements场absorbing thosefactors. Studying the drama factors is conducive to grasping inheernt laws correctly and fuly in Ming and Qingnovels’ writing.Ke y words: novel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rama factors; Li Yu(李渔);Feng Meng一long(冯梦龙);Dream of the Red Building((红楼梦))小说与戏剧, 都是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源上。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形成,大多有相关题材的戏剧创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明清时期.小说、戏作及其长期而广泛的演出这一背景。剧在创作上都取得了大丰收,作家名人辈出,作品林林总总。从有关文献记载得知,在施耐庵创作(水浒传》小说之 这一繁荣景象的出现,与其说是由于小说、戏剧各自发展历前,已经出现水浒戏《梁山黑旋风负荆》、《黑旋风双献功》、史上的不断积累,毋宁说是明清时期小说、戏剧在创作中大《黑旋风借尸还魂》、《燕青射雁》、《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量吸收对方艺术营养成分的结果。小说创作中渗透着戏剧《宋公明劫法案》、《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争报恩三虎下山》、因索,戏剧创作中渗透着小说因索。(折担儿武松打虎》、《张顺水里报冤》、《小李广大闹元宵夜》、就明清小说创作而言, 其中的戏剧因素主要体现在小说课山王虎大劫牢》等杂剧30余种,像宋江、李速、吴用、武的题材来源、表现手段等方面,而戏剧因素之所以能够渗透松、鲁智探、燕青、杨雄、张顺、徐宁、花荣、刘唐、阮氏兄弟、王到小说的创作中,又与戏剧创作、小说创作共同的审美旨趣矮虎、秦明、史进、卢俊义等水浒英雄都登上了戏剧舞台。这密切相关。当然、戏剧因素是综合渗透子每一部小说中的,些水浒戏的创作与演出,为施耐庵创作(水浒传》小说莫定了不同的小说创作有着不同的体现。坚实的基础。首先,宋代史料及《大宋宜和遗事》中提到的好汉为36人,而水浒戏中已出现“一百八个头领”的说法,在人物设置上为小说《水浒传》提供了框架;其次,聚义的地点也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首先休现在小说的题材来已由《大宋宣和遗事》的“太行山”移到了“梁山泊”.在自然环收稿日期:2001一06一25作者简介:孙书磊(1966一),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境上为小说《水浒传》的人物安排了特定的活动空间;再次,说的创作依然借用此前的戏剧故事题材。水浒戏增加了如李速负荆等《大宋宜和遗事》所没有而为后冯梦龙创作的“三言, ,,其中一部分是经过整理的宋元话来施耐庵《水浒传》所吸收的故事情节,从而为《水浒传》小说本,另一部分是包括冯梦龙在内的明人拟话本。作为对戏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构思线索。资料和戏剧故事演出十分熟悉的小说戏剧兼擅的文学家,冯三国故事, 在宋代就以影戏形式搬上了舞台。①今知宋梦龙在加工和创作“三言”拟话本小说时是不会不受其所熟元戏文中的三国戏,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刘先主跳檀悉的戏剧题材的影响的。《警世通言》中《苏知县罗衫再会》,溪》、(甄皇后》、《貂蝉女》、(铜雀妓》、(沪江记》、(刘备》、《斩其本事虽可从《太平广记》里的(崔尉子》、《陈义郎》和《李文蔡阳》等;金院本《赤壁庭兵》、《刺萤卓》、《襄阳会》、《大刘敏》以及<青琐高议后集》里的《卜起传—从弟害起谋其妻》备》、《骂吕布》等。元代及元明之际杂剧舞台上出现大量三诸篇中寻找蛛丝马迹,但与该拟话本的“成品’,毕竞相去甚国戏,这些杂剧依其故事发生的顺序,主要有《管宁割席》、远。考察元明戏剧史料便会发现,元人所作《合汗衫》杂剧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锦云堂美女连环记》、《老陶谦三让徐合汗衫关目与明人所作《白罗衫》传奇相似,而《白罗衫》传奇州》、《白门斩吕布》、《关大王月下斩貂蝉》、《莽张飞大闹相府又与三盲”中《苏知县罗衫再会》人物姓名、事迹俱同。显院》、《周瑜渴鲁肃》、《关云长千里独行》、《蔡戮还朝》、(卧龙然,该拟话本小说是直接由戏剧故事改编而成。《警世通言》冈》、《诸葛亮博望烧屯》、《诸葛亮隔江斗¥4).(关大王单刀中拟话本《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也是以宋元戏文《京娘怨燕会》、《关张双赴西蜀梦》、《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司马昭复夺子传书》和罗贯中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为蓝本的。非但受禅台》等。尽管这些杂剧中的有些故事并未为罗贯中《三“三盲”中的拟话本绝大多数在题材上直接搬用此前出现的国演义》小说所吸取,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产生的深厚的文化土壤正是这些广泛流传的三国戏!戏剧故事,就是“三言”中的话本也是如此。《警世通言》中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 事本唐僧玄奖西夭取经故事。《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是宋人话本,《录鬼簿》著录的元唯景臣在宋代,反映取经故事或有关内容的戏剧,除戏文(陈光蕊江《牡丹记杂剧》演此故事,另外,钱南扬先生在《宋元戏文辑流和尚》、《王母蟠桃会》、‘鬼子母揭钵记》,金院本(唐三藏》、佚》中辑有《张浩》一剧本事也与之相同。在整理话本时,冯《瑶池会》、《蟠桃会》、‘王母祝寿》、(净瓶儿》,以及与孙悟空梦龙由于熟知戏剧故事,白然要把有着广泛戏剧故事基础的形象形成有关的《水母砌》外,还有宋杂剧《二郎神》。元代杂话本作为首选。可见,冯梦龙若在创作“三言,,的拟话本时,剧兴盛后,涌现出不少西游戏或与西游故事中人物有关的其良好的戏剧修养在其小说创作中对选材所起的作用就不戏,如(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西游记》言自明了;在其整理“三言”中自己创作之外的话本、拟话本(杨景贤)、《刘泉进瓜》、《洒州大圣锁水母》等。其中,元末明时,其丰富扎实的戏剧史料基础和对戏剧的浓厚兴趣,就成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把历来民间流传的取经故事大大为其遴选“三言”话本、拟话本的指南。推进一步:一、把“白衣秀才”猴行者变成灵活而有野性的孙行者,而且保留了唐人传奇《补江总白猿传》、宋代平话<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中有关神猴的旧传说;二、增添了孙行者大闹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 还体现在小说表现手段天宫的情节;三、加人唐僧的身世;四、有观音降行者与行者上。战八戒、沙僧等情节;五、以木叉售马、观音说法为取经引线,其一,明清小说创作借鉴了戏剧创作结构的方法与技 故事脉络清晰完整。在此基础上,明代前期取经戏剧有了进巧。这在李渔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李渔在一步的继承和拓展,出现了《文殊菩萨降狮子》、(时真人四圣戏剧创作上特别强调“脱案臼”w(PU),其剧作构思新奇,往锁白狼》、(灌口二郎斩健蛟》、《哪叱神力摘巡使》、(大圣收往能把生活中熟见的人和事写得新盒别出,受之影响,其小魔》等杂剧。取经故事在漫长的年代里,以戏剧形式代代相说创作采用类似的结构方法。《十二楼・合影楼》中珍生与王传,不断充实、改造和丰富,使之由简单的故事演变为生动、娟各自对着对方映在水中的倒影谈悄说爱,《无声戏・谭楚玉形象、典型的人物刻画。到了明代中期,昊承恩在此背景上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中一对生且演员在众目睽睽的最终写成小说《西游记》。戏台上假戏真做,《十二楼夏宜楼》中粗估与娴娴单靠一个《水浒传》、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章回小说在创作成望远镜传情等,都是结构上的新奇构思。其次,李渔的戏剧书之前,都有着相关故事的戏剧流传基础,这些小说的创作创作又始终贯彻着“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等结构原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与之比较,明消短篇小说在选材则1'1(P14- 18),其小说创作也以此为借鉴,做到一人一事,时,其元题材的社会流传则相应较少,然而,有些明清短篇小严谨细密,紧紧围绕中心,绝无枝蔓,从而使主题鲜明集中。①据高承《事物纪原》卷九( 影戏》记载,北宋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昊三分争战之象犷又,张束(明道杂志》记载,当时影戏有“斩关羽”故事。第2期孙书磊论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连城璧外编・落祸坑智完节操借仇口巧播声名》①的耿二上述所析的小说其结局都是大团圆, 好人得到报答与团娘被俘却能避免被污辱,此为情节的悬念,也是表现耿二娘 聚,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大团圆,几乎是我国古代戏剧千的机智所在,由此推动作品的情节发展。如何计赚“贼头”保篇一律的结尾方式。玛梦龙、凌9 蒙初以戏剧大团圆结局的住贞操,是情节的主要内容;对于她的丈夫的出逃与回归、形式来安排自己的小说结构, 在“三言二拍”中俯拾即是。“贼头,,的经历背景、其他被俘妇女的遭际等都略而不叙,或其二, 明清小说表现手段上的戏剧因素,更具体地体现叙而不详。开头对耿二娘作闺女时设计从喉中取钩和使肩、在小说中人物的出场、 场面的调度、背景的点染、人物语言的臂关节复位二事作了详叙,为后来耿二娘非凡的机智作铺运用等方面。 垫,不但增强了情节的可信度,同时也突出了耿二娘的性格,戏剧对人物出场很重视, 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中有不同强化了主题。再次,李渔戏剧在关目处理上最常用的手段是的出场方式有所谓“咳嗽上”、“内白上”、“掩面上”、“起霸 误会,其戏剧《风筝误》就是完全以误会来结构情节的。这种上” 等几十种名目。小说(红楼梦》第3回写王熙凤出场:“一误会法在李渔小说创作中成为他最善子运用的安排结构的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手段。(无声戏・清官不受扒灰谤义士难伸窃妇冤》写的是客。1 11[21(P34)近于戏剧“内白上”,即人物在幕内念一句或数家有丑妇的美男子蒋瑜与嫁给丑夫的美女何氏因扇坠失落句说白, 使观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同回写贾宝玉出场:而造成的悲喜剧。其中相邻而居、老鼠衔物、双方貌美而又各有丑配偶等,都是极易造成误会的关键情节。作者抓住生’ 只听院外一阵脚步响,丫餐进来,笑道:’宝玉来了。,^[z1活中可能出现的误会,制造冲突,使故事既曲折有趣,又真实 (P40)这又近于戏剧“点上,,,即人物先在幕内有某种预示动作, 然后由另一人物点明来者是谁。戏剧在场面调度上,有可信。 明清小说创作中有经常采用戏剧创作中的巧合与大团 时为了让两个人物吐露隐秘,便让第三者借故下场,待其吐圆手法的。这不仅在李渔小说创作中有表现,而且早在冯梦露完隐秘后再上场。这样, 剧中第三者不知道,而观众却一龙“三言”、凌檬初“二拍”中就以此结构情节。小说情节巧清二楚。《红楼梦》第1 6回写王熙凤趁贾琏出去的工夫,赶合中的戏剧因素表现为:第一,巧合缩短故事的进程,推动情快向平儿了解胖姨妈打发香菱的李, 等贾琏返回时,再与之节急速发展,把故事关目凝集到一个焦点,产生强烈的戏剧若无其事地对饮欢笑, 显然是借用戏剧的这一表现手法。此效果。《喻世明言》中《杨八老越国奇逢》的杨八老被俊寇掳外, 戏剧中的“吊场”、“转场”、“同场中过场”等场面调度手去为盗,一去便是19年。在一次人寇时,杨八老脱身后被中法, 《红楼梦》中也都有运用。戏剧的背景是通过巧妙的排场国军队捕获,审讯他的官员正好是他的两个儿子,于是全家调度烘托出来的, 《红楼梦M 42回写王太医到贾府治病,团聚。这里删除了杨八老寻妻觅子的冗长过程,使故事紧凑“只见贾母穿着青络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 端坐在榻上。两起来。第二,巧合可以使情节发生戏剧性变化,使故事主题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畏, 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更加鲜明。《二刻拍案惊奇》中《错调情贾母署女误告状孙个老嫉媳. 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郎得妻》的贾闰娘与孙小官相爱,因受母亲阻挠而上吊自杀,著绿、 戴宝替珠的人。^[zl(P498)这样的排场烘托了“老祖宗,’母亲以为女儿已死,将孙小官骗人房中锁住,并状告其行奸贾母的富贵气派。语言方面, 《红楼梦》中写王熙风等人平时遥死人命,可贾闰娘并未气绝,反而成就了这一对情人。设特别喜欢用戏剧台词打趣。‘ 冰词”即戏剧的一些行语,常被若贾闰娘确已气绝,那么、贾母这一反面形象得不到嘲弄,孙曹雪芹写人《红楼梦》,如小说第1 6回:“正值凤姐近日多事小官势必吃定官司。第三巧合还可以激化矛盾增强戏剧之时, 无片刻闲暇之工,见贾琏远路归来,少不得拨冗接待,化冲突,使人和人的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故事纠纷更加光怪因房内并无外人, 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陆离。《警世通言》中《苏知县罗衫再会》写苏云夫妇乘船到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 兰溪赴任。不料船工徐能是强盗,把苏云推进河中,欲强占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 不知可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苏妻郑氏。郑氏抵死不从,逃到一所尼姑庵生了个孩子,又敢岂敢, 多承多承。"'[z](P176)这段对话,可谓是绝妙的戏剧把孩子放在十字路口,以罗衫金钗作为信物。孩子偏被徐能台词。 检去为子,取名徐继祖。后继祖中进士到南方公干。苏云当’ 在具体的表现手段上,戏剧因素向明清小说创作的渗透年被人救起,以教书为生。当继祖南下时.郑氏前往告状,苏尚不限于(红楼梦》, 但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云也告到继祖同年处,最终惩处了仇人徐能。苏云一家团圆。苏云的儿子被徐能捡去是个巧合。若没这个巧合,这不过是一伞普通的谋财害命故事;有了这巧合,人和人的关系由于小说、 戏剧同为俗文学范畴,有着相近乃至担同的便复杂起来,故事的矛盾层次也丰富了。文化品位,所以,明清小说创作在消化、吸收戏剧因索时便坚 田李渔(无声戏》又名《连城璧》。最n(无声戏》的版本应为(无声戏-k)和(无声戏二集),担原刻单行本已不见。现今可见的只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杜浚汇刻的《无声戏合集》残本,及大连市图书馆所藏《连城璧全集》与《连城璧外编)。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无声戏合集》实即大连市图书馆所藏(连城璧全集》的别本,亦即最初的(无声戏一集》;(连城璧外编》当为原《无声戏二集》。万方数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持着趋俗性原则。2仪口年本身就是优秀的戏剧家,如冯梦龙、凌a蒙初、李渔等。这些首先, 明清小说在向戏剧吸取题材因素时,坚持趋俗性原则。 施耐庵的小说(西游记》前文已述,是在此前同题材戏剧的基础上创作的。从反映唐僧身世的“江流”故事的由戏剧进人小说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施耐庵在对戏剧题材内容的接受时,流露出了对平民观众的审美观念的认同。现存最早详细叙述“江流”故事的小说《西游记》版本是 作家在创作小说时于表现乎段方面所坚持的趋俗性,更是直接地指向其戏剧创作所呈现出来的娱人化追求。就李渔而言, 其小说、戏剧创作的直接目的是“砚田糊口”。戏剧舞台的良好效果源于对市民的审美情趣的适应与迎合。为了经济效益,李渔的戏剧以娱乐性为旨归,以喜剧性为审美趣味。服从于同一目的,李渔把自己创作的小说视为“无声戏,,,在创作中借鉴其戏剧的审美旨趣,努力做到娱最迟至明万历初年出现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卷四共八节内容,专叙“江流,,故事,即:第19节“唐太宗诏开南省,,、第20节“陈光蕊及第成娇”、第21节“刘洪谋死陈光蕊”、第22节“小龙王救醒陈光蕊”、第23节“殷小姐思夫生子“、第u节“江流和尚思报本”、第25节“小姐嘱儿寻殷相”、第26节“殷承相为婿报仇”。此前,较完整地敷演“江流’故事的戏剧是元末明初杨景贤的六本杂剧《西游;公该剧第一本四出叙“江流”故事始末:第一出“之官逢盗”、第二出“逼母弃儿”、第三出“江流认母”、第四出“擒贼雪耻”。单从出目不易看出该剧与小说的差异,但是仔细比较一下二者的内容,该剧与小说的相关情节出人较大:一是该剧没有小说中的陈母随子赴任、病居逆馆、流落瓦窑等情节;二是陈光蕊在该剧中为洪州知府,而非江州知府;三是该剧中的恶人只有刘洪一人,而无李彪其人;四是该剧中的殷小姐之父为大将,而非zh相下五是该剧陈光蕊在应试前就已娶将门之女殷小姐,而非状元及第后娶妻It相府;六是剪灭刘洪的力量在该剧中是新任洪州知府虞世南,而非皇帝、垂相。与《西游记》杂剧不同,从现存宋元明戏文看,《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小说以前出现的有关“江流,,戏文的故事框架则非常接近《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小说的相关内容。《南词叙录)’宋元旧编”条著录有《陈光蕊江流和尚》,但无存曲。已故曲学大师钱南扬先生(宋元南戏百一录》从(雍熙乐府).CI日编南九宫谱》中辑得“陈光蕊江流和尚”故事的戏文残曲34支。这些曲子最迟应是明初的作品。在这些残存的戏文曲子中,明显表现出与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不同而与小说《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内容吻合的曲子有十余支。可见, 小说(西游记》的重要版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江流”故事的题材,更多地来源于同题材的宋元明戏文而非元明杂剧。从文化品位上着戏文产生、活跃于南方的民间,更多地反映平民观众的大众审美旨趣;而杂剧产生于北方,虽然为了演出有时不得不迁就民众的趣味,但长期以来,杂剧成为文士抒情写意的载体,更多地传达文士的审美趣味。小说《西游记》选择戏文的故事题材就是选择了平民大众的审美观念。从这个惫义上讲,趋俗性作为小说、戏剧的同质便成为明清小说接受戏剧因索的最根本的内驱力。其次,明清小说在向戏剧借鉴表现手段时,也坚持趋俗 性原则。 由于小说、戏剧有着相近乃至相同的文化品位,所以,明清时期许多小说家便兼作小说、戏剧,甚而至于有的小说家万方数据乐读者。为此,李渔对小说的题材、情节、人物、结局等都作了特殊的处理。一是有意避开那些重大、严肃的题材,而多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为题材,或写男女爱情,或写妻妾间的争风吃醋或写经商遇险,或写奴仆为主尽忠。所写多为市民平日街谈巷议之事,自然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即使在个别篇章中涉及一些重大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它们也不成为小说描写的主婴内容。《十二楼・鹤归楼》写到宋金对峙,战事频仍,但却没有将宋金间的民族矛盾铺开来描写,而是借助于这一背景来展现宋徽宗与臣子为争夺佳人而产生的一段争风吃醋之事。正是由于李渔有意回避那些社会重大矛盾与斗争.所以,其小说中的人物自然像其戏剧人物一样,多为戏子、歌妓、商贩、奴仆、丫盛、渔翁、村妇、赌徒等平民百姓,这本身就缩短了小说作品与市民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激起读者的兴趣。二是虚化小说情节的悲剧性突出作品的娱乐性与消遣性。不仅每篇小说的最后结局是大团圆,而且在具体情节处理中也处处突出其喜剧性。虽然在李渔的有些小说中,为突出善有善报的主旨,描写了一些好人受挫折、通磨难的倩节,但于具体描写时,又蝎力虚化这些情节,将其所受到的挫折与磨难写得十分微小,像《无声戏・老星家戏改八字穷皂隶陡发万金》中的蒋成在朱得好报之前,只不过受了些缺衣少食之苦而已。如此处理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便不会给读者带来痛苦与感伤。三是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庸俗情趣,李渔在小说中加人了大址的如同其戏剧中的低级趣味描写一样的色情描写,这反映了戏剧因素在小说中的消极影响,不多论述。总之, 明清小说的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戏剧因素,这些戏剧因素进人小说创作中坚持着趋俗性的原则。毫无疑问,这是明清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向戏剧创作借鉴经验的结果,而这种借鉴正是同质文学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要了解和研究明清小说创作,对这种同质因素的渗透与影响现象,就沐能不加以注意。参考文献:[1」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M]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21曹雪芹.红梭梦[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资任编辑: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