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3月12日的两会中曾提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通过“五个统筹”推动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立体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画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使废品,德育不好使危险品”,这是让你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首,全面发展”的思想真正在头脑里扎根,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应该树立“生活德育”观,道德始终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学生从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中体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领略风俗习惯,学习他人经验,这些构成富有情绪的道德素材,使抽象的理念变得丰富,从而确立道德认识信仰,这种信仰构成道德的底蕴。同时,生活也是学生道德认识践行的土壤,是良好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由此,德育教育应将人引向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活动中,去践行,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整,展示和发扬他们的思想品德风貌。
营造优美环境陶冶人,学校的环境如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首先从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抓起,引导学生形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进一步加强学生都 爱国意识和品德行为。通过一系列的做法是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从而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的行为是一种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是良好性格的外化,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学生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未来的教师要在常规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抓住学生心里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时间和探索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学非常重视,因此他主张在生活中培养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