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清照的诗词《清平乐

2023-08-27 来源:易榕旅网
【 导语】《清平乐•年年雪⾥》是宋代⼥词⼈李清照创作的⼀⾸赏梅词作,也是词⼈对⾃⼰⼀⽣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清平乐•年年雪⾥》

  宋•李清照

  年年雪⾥,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好意,赢得满⾐清泪。

  今年海⾓天涯,萧萧两鬓⽣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赏析】

  这是⼀⾸叙写作者三个不同时期赏梅情景的词。词的上⽚回忆前两个时期的⽣活场景。“年年雪⾥,常插梅花醉”,早年时期,每年下雪的时候,作者都会去踏雪寻梅,折来⼀枝梅花插在鬓间,多么美好的回忆。⼀个“醉”字,准确地刻画出作者彼时的⼼情。那时的⽣活⽆忧⽆虑,作者为这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更为那幸福美满的⽣活所陶醉。当然,这醉也有可能是饮酒所致,李清照爱酒,在踏雪寻梅之际怎能少了美酒的陪伴。总之,“醉”字包含了作者早年的⽣活之美好幸福。

  “挼尽梅花⽆好意,赢得满⾐清泪”两句当写丧偶之后的情景。昔⽇的梅花依旧年年绽放,只是物是⼈⾮,怎不满⾐清

泪?“挼尽”是说把梅花揉碎,表明作者⼼情很不好。插梅与挼梅,前后相⽐,⼀喜⼀悲,反映了不同⽣活阶段的不同⼼情。“今年海⾓天涯,萧萧两鬓⽣华”,年华逝去,远离故⼟,漂泊天涯,此时再赏梅更加没有⼼思。况且“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晚来风急,恐怕梅花早已落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最后两句也寄托着作者对国家形势的担忧,“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争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扩展阅读:李清照⼈物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词⼈,号易安居⼠,济南章丘(今属⼭东济南)⼈。⽣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宗绍兴⼆⼗六年(1156)。她出⽣于书⾹门第。早期⽣活优裕。其⽗李格⾮藏书甚富,她⼩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于⾦⽯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活美满。⾦兵⼊据中原后,流落南⽅,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经历了表⾯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她擅长书、画,通晓⾦⽯,⽽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活,多描写爱情⽣活、⾃然景物,韵调优美。如《⼀剪梅·红藕⾹残⽟簟秋》等。后期多慨叹⾝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格像她的作品⼀样令⼈崇敬。她既有⼱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愤世之感慨,⼜具崇⾼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且有⾼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学领域⾥取得了多⽅⾯的成就。在同代⼈中,她的诗歌、散⽂和词学理论都能⾼标⼀帜、卓尔不凡。⽽她毕⽣⽤⼒最勤,成就影响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是提炼富有表现⼒的“寻常语度⼋⾳律”,⽤⽩描的⼿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乳交融,浑然⼀体。她将“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物之⼀。同时,她词作中的笔⼒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帜,从⽽对⾟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有较⼤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的⾼度赞扬。后⼈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的⼀位⼥词⼈,也是中国⽂学最伟⼤的⼀位⼥词⼈”,有“千古第⼀才⼥”之美誉。

  扩展阅读:李清照评价

  总体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学少有的⼥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妇⼥追求男⼥平等、关⼼国事、热爱祖国的⼀个侧⾯,让后⼈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性情感世界的另⼀⾯。⽽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性争得了⼀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个⼥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性⽂学的创作产⽣了重⼤影响。现实的⾓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性在国家统⼀、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的巨⼤作⽤。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举爱国⼤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的社会作⽤,具有⼗分重⼤的意义。

  名⼈评价

  1.宋·王灼云:“易安居⼠,京东路提刑李格⾮⽂叔之⼥,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少年便有诗名,才⼒华赡,逼近前辈。在⼠⼤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当推⽂采第⼀。赵死,再嫁某⽒,讼⽽离之。晚节游荡⽆归。作长短句能曲折⼈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古缙绅之家能⽂妇⼥,未见如此⽆顾藉也。……其风致闺房妇⼥,夸张笔墨,⽆所羞畏,殆不可使李戡见也。”(《碧鸡漫志》卷⼆)

  2.宋·胡仔云:“近时妇⼈,能⽂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词云:‘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甚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

  3.明·杨慎云:“宋⼈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雄,不独争雄于闺阁也。”(《词品》卷⼆)

  4.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中李易安,极是当⾏本⾊。前此太⽩,故称词家三李。”(《填词杂说》)

  5.清·陈景云评价《⾦⽯录后序》云:“其⽂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堪传业’,⽂叔之谓耶。”(《绛云楼书⽬》卷四)

  6.清·李调元云:“易安在宋诸媛中,⾃卓然⼀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不⼯,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之班。盖不徒俯视⼱帼,直欲压倒须眉。”(《⾬村词话》卷三),

  7.清·永瑢等云:“清照以⼀妇⼈,⽽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多,固不能不宝⽽存之,为词家⼀⼤宗矣。”(《四库全书总⽬提要》)

  8.清·陈廷焯云:“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从淮海、⼤晟来,⽽铸语则多⽣造。妇⼈有此,可谓奇矣。”(《⽩⾬斋词话》卷⼆)

  9.陈廷焯⼜云:“易安佳句,如《⼀剪梅》起七字云:“红藕⾹残⽟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间烟⽕者。”(同上)

  10.现代作家、⽂学史家郑振铎指出:李清照是“宋代最伟⼤的⼀位⼥词⼈,也是中国⽂学最伟⼤的⼀位⼥词⼈。”(《中国⽂学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