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太和县秋粮暨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2023-04-23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7年太和县秋粮暨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作者:张倩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4期

摘要 本文结合太和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2017年太和县秋粮产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秋冬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破解发展难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关键词 秋粮;生产形势;影响因素;问题;措施;安徽太和;2017年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64-01

太和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面积1 822 km2,人口174万个,辖31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耕地11.67万hm2。2016年农业增加值49.0亿元,财政收入30.7亿元,财政支农总投入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60元。2016年,全县夏粮平均产量7 420.5 kg/hm2,总产量72万t,大灾年份最高产量仍达9 030 kg/hm2,10个万亩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和6个省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平均产量仍达7 650 kg/hm2。截至2016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2 714家、合作社1 87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达4 590家。通过租赁、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6.67万hm2,土地规模经营率达61%。目前,全县经济作物面积超过6.67万hm2,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9%。太和县桔梗、麒麟西瓜、油牡丹、草莓、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产品。

2017年计划在太和县种植优质品牌小麦2万hm2以上,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种子,免费发放到户,农业、供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大豆选用优质高蛋白品种,并大面积种植;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发展“粮改饲”,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抓好“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发展战略,示范带动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链式发展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1 2017年太和县秋粮产量的影响因素

2017年太和县秋粮种植面积逾9.33万hm2,产量整体较好,但影响产量的因素仍然突出。一是自7月11日至8月28日连续高温热害,造成部分大豆无角或有角无籽,即“症青”,玉米花籽、尖顶、肉棒现象等,产量降低。二是8月29日至9月5日为连续阴雨天气,正值大豆鼓粒和玉米灌浆期,导致大豆和玉米减产以及部分低洼地块受渍而减产。根据分析预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7年大豆、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1 752、4 875 kg/hm2,与2016年基本持平,分别较2016年的1 788、4 905 kg/hm2减产2.05%、0.61%。 2 秋冬种存在的问题

秋冬种直接关系到翌年夏季粮油的收成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2018年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首先要抓好2017年秋冬种生产。目前,秋冬种生产面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持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总产连续多年增长,单产连续多年提高,继续保持增产的难度加大;高基数、高起点现状下,2018年实现夏季粮油继续稳定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2.2 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冬小麦生育期逾230 d,在所有粮食作物中生育期最长,其需要经受低温雨雪冰冻、干旱、干热风、烂场雨等多重考验。气象专家分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减缓,可能进入冷周期,对秋冬种品种布局、技术选定和播期把握提出了新要求。小麦播期若面临阴雨天气或连续干旱,将导致小麦生长期限缩短,影响小麦产量。 2.3 提高种植效益的难度越来越大

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市场不稳定因素较多,农产品价格浮动较大,导致小麦、油菜种植的比较效益偏低。 2.4 关键技术措施落实面临新挑战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其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度和应用度较低,致使土地深耕以及播后镇压技术落实受阻。 3 破解发展难题的具体措施

太和县作为农业大县,稳定粮食生产是根本,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破解发展难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一项紧要任务。 3.1 转变粮食生产方式,释放增收潜力

农民从事传统的粮食种植生产收益相对稳定,亟须进一步释放增收潜力。一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稳定粮食生产。二是依靠科技驱动,降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粮食生产成本。加快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和经营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措施,推进农艺、农机、农信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三是突出粮食专用化,提高粮食产能和质量。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构建粮食全产业链[1-2]。 3.2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增收增长点

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与优势,发展品牌粮食、特色中药材、苗木花卉、绿色瓜果蔬菜、特种高效水产、生态安全畜禽等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功能,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带,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渔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新 型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3.3 壮大经营主体,增强增收带动力

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明显。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建设优质安全生产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农户按要求保质量生产,由企业按合同约定收购,提高农民生产收益。三是吸纳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收入[3]。

3.4 发展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溢价

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完善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把发展“三品一标”作为标准化的方向,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投入。另一方面要全面梳理特色农产品生产,做好区域品牌规划,同时加快创建新品牌,发挥区域特色农业品牌优势,提升农产品溢价[4]。 4 结语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5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2016-10-31)[2017-08-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205/c1001-29059232.html.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韩一军.近期国内粮食生产形势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5,11(6):38-42. [3] 冯应新.正确认识粮食生产形势确保全省粮食安全[J].甘肃农业,2001(4):17-18. [4] 罗兵前.新形式下江苏省粮食生产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6(6):576-5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