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货币供 应量和利率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 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 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利率与最终目标之间并无显著影响,从而说明我国 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而利率尚不具备可选择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介目标是央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 不同的中介目标会使货币当局采取完全不同的行动来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 的最终效果如何,也往往取决于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我国货币政策中 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最初的以信贷总量、现金总量计划为代表的规模管理, 到1996年将货币供应量Ml、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组成部分,再到1998 年正式取消贷款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正式成为我国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的转变过程。但是,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遇到了很大困难,一 些发达国家也先后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而选择了利率,这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有关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决心[1]。
一、样本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一)样本区间:1998—2005年的季度数据
我国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 施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到1997年为一个阶段,1998年到现在为一个 阶段。因为1998年1月1日央行取消贷款规模限额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正式成 为我国货币政策唯一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成为央行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控 制变量,因此,本文以1998年到现在央行公布的季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
(二)变量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代表变量为Ml、M2。1996年,我国正式将货币供应量 Ml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Ml越来越多的表现出 可控性不足,而M2的可控性相对较强,本文将Ml、M2分别作为中介目标的代 表进行分析。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代表变量GDP。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可归结为促进经 济增长。GDP的增长最能反映一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因此,将GDP作为衡量经 济增长的指标。
利率代表变量:银行间七日同业拆借利率。利率决定着金融资产的价格变 化。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同业市场拆借利率由于能够十分灵敏地反映市 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因而可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因此,本文选取 了成交量最大的七日拆借的加权平均利率为代表进行分析。
(三)数据处理
因为GDP、Ml、M2的名义值包含了当期的物价因素,不能很好的反映真实
经济运行状况,因此,我们用1998年1月为基期的CPI季度定基比指数对数据 的名义值进行调整,将得到的实际值作为考查指标。
同时,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季度数据,因此,在进行分析之前先采用移动平 均季节乘法分离出季节影响。本文在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都是经过季节调整后 的数据。
在对利率和GDP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分别对利率和GDP进行了对数调整来 增加其可比性。
二、实证分析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PP检验法进行单位根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每个分析变量都无法拒绝有一 个单位根的原假设,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 水平下均能拒绝原假设,都是平稳的,因此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
协整是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统计表示。本文采用的是Engle和
Granger (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由于RGDP、RM1、RM2、LnRGDP、LnR都是 单位根过程,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Engle-Granger协整检验结果如 下:
RM1与RGDP回归的OLS估计为: RGDP=5776. 187+0. 335498RM1+^ 1
(3.818613) (14. 94971) R-squared 0.881654
RM2与RGDP回归的OLS估计为: RGDP=5938. 722+0. 123013RM2+^ 2
(4. 818430)(18. 25647) R-squared 0. 917423
LnR与LnRGDP回归的OLS估计为: LnRGDP=10. 73381-0. 573347LnR+^ 3 (147. 1241)(-8. 046663) R-squaredO. 763373
分别对残差(1、( 2、( 3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因为所得的残差(1、( 2在5%的临界值水平下都是平稳的,所以,可以 认为RM1和RGDP以及RM2和R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而残差(3在5%的临界值水平下是非平稳的,也就是说LnR和LnRGDP之间并 不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并无长期均衡关系,同业拆借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 间并不具有稳定的相关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进而实现对经济 的长期稳定调控。这就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进行了验 证。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GDP之间仍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介目标的 变动能显著地影响到最终目标。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还比较简单,这使 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测性。因此,当前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 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合理的并应该继续坚持。
第二,目前,我国低下的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程度造成了我国银行间同业 拆借利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同业拆借利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而目前并不具备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y條件。
第三,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 性正在减弱。不仅如此,利率管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控的主要原因。 因而急需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同时应通过改革的推进,积极创造利率作为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操作条件。
政策建议:第一,针对货币供应量自身存在的弊端,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 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度调节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 针对当前的金融创新趋势,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相应合理的修订,增 强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可控性和可测性。第二,单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不 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确定主要目标的同时,要根据经济 变化设定多个相关观测变量,以更好的对经济进行宏观控制和预测。第三,在 现阶段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同时,要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能够 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利运行,进而提高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程度,便于中央银行及时进行货币政策宏观调 控。
参考文献:
[1] 丁文丽,刘学红.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J].经济科学,2002,(6)44-51.
[2]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明志.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J].金融研 究,2006’ (1): 51-63.
[4] 李建浔.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及政策思考[J].经济研 究,2004,(5): 82-83.
[5] 张国兴.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J].财经问题 研究,2005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