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语言科学-蜻蜓-教案

2022-01-23 来源:易榕旅网


蜻蜓

中班 语言&科学

活动目标

 培养对昆虫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 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

 能创编动作,模仿蜻蜒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 课件准备:“蜻蜓”图片;“蜻蜓的生长过程”组图及音频。

活动过程

 出示图片“蜻蜓”,先请幼儿猜谜,再揭开谜底,导入主题。

——“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飞得低要下雨,飞得高天气晴,预报天气它能行。”猜猜它是什么昆虫呢?(蜻蜓)

 出示组图及音频“蜻蜓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按照顺序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

——在这组图里图与图之间都有什么?(图和图之间都有箭头,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有序

1

地观察图片,我们就能了解到蜻蜓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蜻蜓宝宝是怎么样出生的?(蜻蜓妈妈和爸爸交配后,蜻蜓妈妈把卵产在水里。幼虫从卵里出来,这样蜻蜓宝宝就出生啦。蜻蜓宝宝的名字叫水虿chài。)

——水虿生活在哪里?吃什么呢?(生活在水里,吃蝌蚪和小鱼长大。)

——水虿长大后在哪里生活?(陆地上)

——水虿脱壳后变成蜻蜓,这幅图上哪一个是水虿脱下的壳?(下面那个)

小结:一只蜻蜓的诞生是从蜻蜓妈妈产卵开始的;接着幼虫从卵里出来,幼虫水虿最初生活在水中,经过多次脱皮才会变成陆生动物;最后水虿脱掉旧壳羽化成蜻蜓。

 组织幼儿玩口令游戏“蜻蜓长大了”,引导幼儿按照口令模仿蜻蜓的生长过程。

1.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自由创编动作,模仿蜻蜓的生长过程。

2.教师说口令,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水虿从卵里跑出来,在水里生活,吃小鱼和蝌蚪。(蹲下抱胸)

——水虿脱皮,长大一些。(张开双手逐渐站起)

——长大的水虿离开小溪变成陆生动物。(双脚走动)

2

——水虿慢慢脱掉旧壳。(双手做脱衣动作)

——水虿羽化成蜻蜓,准备展翅高飞。(张开双手做飞翔动作)

温馨提示

 书中有较多的科学名词,教师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词介绍给幼儿,如果幼儿不能记住这些科学名词也没有关系,只要他们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就可以。

附【小知识】

蜻蜓简介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翅长而窄,膜质,网状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复眼1对;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四年,甚至五年。

蜻蜓有强烈的领域观念,雄蜻蜓一旦占领一个地方,就会尽力捍卫自己的地方,甚至攻击其他雄蜻蜓。若是雌蜻蜓飞来,它就会跟雌蜻蜓交配。雌蜻蜓产卵时,它会四处巡逻,不让其他蜻蜓飞入,所以看起来蜻蜓总是绕着一个地方飞来飞去。

蜻蜓翅膀非常薄,空气中的水气如果增加,蜻蜓的翅膀便极易聚积水分,重量一旦超过负

3

荷,便会飞不高。所以一群蜻蜓一起飞,就表示要下雨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