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4-13T02:06:11.899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期 作者: 陆爱华
[导读]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外语实验中学 541999
摘要:作为校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通过学校、家长会宣传,给家长宣讲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心理疏导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明确提出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宽容;有幸福感;在学习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学习生活。 1、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症状
青春期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依赖性更甚;人格个性自尊但心理自卑;富有理智感又充斥着冲动性;求知欲强,但识别能力低。 问题症状表现主要有,厌学、逃学、说谎、偷窃、打群架、抽烟、酗酒、泡网吧、谈恋爱、焦虑、恐惧,听课不认真,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缺乏学习动机;要么学习方法不当,非常用功努力,但成绩上不去,效率低下,知识断裂;伴随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有时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将一切过失和失败都归咎于无能、愚笨,干任何事都没有精神,且贪图享受;怕与陌生人交谈,丧失自信,敏感多疑,与师长敌对,不信任教师,心胸狭窄,自己又无责任心;性格怪异,思维奇特,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2、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治疗分析
心理疏导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心理疏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主动排除各种干扰和困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
2.1 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学校疏导法
学校医务室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加强教师心理辅导,要让学生找到自信心,让其内心潜力迸发而奇效出;对于学校班主任,对班级每个学生要填写学生个人的个性、智力、心理的度量表,登记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全程跟踪学生心理发展。学校设立心理健康的课程,有专门的师资,专门的专业教材,开设心理咨询室。有经培训的专业人员长期开展此项工作,通过面对面的关爱,为学生设计人生,解疑答惑,进行健康咨询、心理疏导。
班级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课余生活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这是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的重要场所之一。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成就感;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释放紧张和多余的能量。 2.2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家长疏导法
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正确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家长独断专行,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只有唯命是从,缺乏锻炼自己的机会;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事事追求完美,当孩子不能达到其要求时,就会横加指责,全盘否定;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顺从孩子意愿,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膨胀,无法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挫折。所有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氛围,都是孩子心理问题生长的温床,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发展、壮大,都是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的。 家长对青春期子女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教育子女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子女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要经常进行磨难教育,从实际的生活中出发,心理疏导要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子女要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能适度控制纯粹的私人欲望和非理性冲动,有集体观念。教育子女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保持开朗的性格、乐观的心境,忧不自毙,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爱。教育子女有自我成长、发展的意识,在自身特长的领域内实现较高水平的目标。告诉子女要正确认识真诚与友谊,在学校群体生活中形成制度化的活动规律,相互学习、相互关照、相互促进,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2.3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疏导法
学生自己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很好地适应现在的生活学习环境。学生要正确地认识现实,辩证地对待现实,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瞧不起自己。在行为上要承认现实,而不要逃避现实,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认识、适应和改造客观现实,要感受学习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自身的成长中,有时身处逆境是难免的,要坦然接纳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接纳他人,善待他人,要乐于与人交往,真诚地认可他人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总之,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充满信心。心理健康能促进学生发育均衡,活动能力增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让自己的生活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白梓欣.青春期学生心理安全感缺失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华夏教师,2019(26):8-9. [2]孙莉莉.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健康调适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39+46. [3]张岩.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心理月刊,2019,14(24):55.
[4]吴京俊.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9(36):318-319.
[5]刘佳.社会情绪学习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实施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6):67-68. [6]罗敏.中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4):62-65. [7]陈丹.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36):112.
[8]刘万伦,黄梦莹.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2):4-8. [9]卫博,李梦婕,杨世昌.我国在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J].精神医学杂志,2019,32(03):234-236. [10]汪小斌.贵州省中学生死亡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