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纲领】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选C。“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意思是: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仿佛容纳在一扇窗中,包含了万里的山山水水,视野宽广。“一窗间”是此时作者面对画作欣赏领略佳作的夸张说法,近距离观看画作而非选项中远距离欣赏。
- 1 -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有什么含意”考查学生在对全诗理解的基础上,对尾联做出正确的理解分析。“有什么样的评价”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此中有佳句”,“此”代指许道宁的画作及画作中的山水等景物,“有佳句”则是对画作的整体艺术造诣进行了极高的评价。吟断:吟尽。断,尽。“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山水本来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物,山水寄寓着极为丰富的意蕴,这和观画者的夸赞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极高。 答案:含意: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评价: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2.(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 2 -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选D。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纶”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归来,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的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3.(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 3 -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误,诗中“屈穷”的“穷”指不得志,而非生活贫穷。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注意联系整首诗把握两句诗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加固训练】
- 4 -
1.(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精 卫 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诗歌开头作者故意设问,意在引发对精卫填海的思考,启发读者揣摩精卫的精神,并非“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诗歌最后一句中的“我”所指代的对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代指诗中的精卫,即题干中所说“以精卫的口
- 5 -
吻表达”,这样理解的话最后一句中的“子”就指子孙后代;二是代指作者,则最后一句中的“子”是对精卫的敬称。两种理解都成立,关键是答出精卫填海体现出的精神及作者的肯定与崇敬之情。
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2.(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 6 -
【解析】选BE。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情形,如同战士衔枚肃然疾走,不闻号令的声音。E项,“表示……完成”错,是希望其他考官严格把关,精心阅卷,不是“依靠”。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句子时,首先分析其表达技巧,然后分析相应的表达效果。此句从表达技巧上看,运用了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比喻生动贴切,衬托效果尤佳。分析表达效果,不要遗漏作者的情感。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意思对即可)
1.2019年高考题题型是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对诗词的内容进试题行多层次的考查。 形式 2.关联课本。如全国卷Ⅲ,考查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语言风格。 选材广泛,有意拓展。2019年涉及了题画诗、干谒诗等,内容涉及了文人命题的生活、田间农人的生活。从选材和内容上做了拓展。 特点 命题点的拓展,2019年高考主观题涉及了语言风格、写法以及思想内容。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