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20年代散文流派
篇一:20年代散文整理 20年代散文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主要是杂文创作)—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化传统”。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作家群:
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对于文化痼疾,社会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1927年《野草》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
1 29
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到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
(二)语丝文体(语丝派)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这一群体不同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但其影响却能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社团相提并论,而且这个刊物坚持的时间很长。《语丝》周刊从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是极少数长寿刊物之
一。它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章依萍、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另外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郁达夫、朱自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从成员的构成看,语丝同仁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方面都不很一致,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即提倡自由
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
2 29
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在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作家群形成了共有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作“语丝文体”。 语丝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家。
其作品: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
(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于抗争小品文之外,又分出闲适,青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1周作人
(1)“美文”。1921年6月发表《美文》,将欧洲文学中“美文”概念引入中国。
(2)“言志”(闲谈体,闲话风)
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舒徐自如的风格。
3 29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3)“文抄公体”30,40年代
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仍有不少出产,但闲谈式的作品少了,他试验一
种“文抄公体”的散文——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4)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
①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
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却又无“卖智与玄学”之嫌,并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 ②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掺杂着几分忧郁,惆怅的苦味。 ③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冲淡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并且简素质朴,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庄谐并出,自有一种含蓄耐读的“简单味”。
4 29
④恬淡自然,真率亲切,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乡之恋。 (5)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浮躁凌厉”的——多收入《谈龙集》《谈虎集》。 ②“冲淡平和”的——其散文的主体。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
周作人的“美文”带动了一介“闲话风”气候的形成。 2其他作家 (1)俞平伯
《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
(2)钟敬文
《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 (3)冯文炳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
5 29
胧,陷入“废名气”。 补充:
言志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周作人,朱自清,冰心,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梁遇春,钱钟书等。
“美文”的提出者——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散文均可以“美文”相称(即“美文”概念的积极实践者。)
(四)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文研会作家散文:朱自清,冰心,许地山,叶圣陶,夏丏尊,瞿秋白(另外:钱理群版本将丰子恺,梁遇春,郑振铎,茅盾也列入其中)。
钱理群:文研会的散文作家还有擅写散文诗的王统照,以感伤书信体散文赢得读者的庐隐,以及属于乡土文学派的鲁彦,蹇先艾等。 1冰心
“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
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山与海的对比。
6 29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朱自清
在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的大家,其抒情散文是公认的现代散文与现代汉语的楷模。散文集《背影》,诗文合集《踪迹》等。 (1)朱自清散文:
①以事传情类《背影》《给亡妇》
②借景抒情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
(2)朱自清散文创作特色:
①感情真挚醇朴。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
儿女之情等。如《背影》中父亲的深情,《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
②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
到作者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7 29
③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④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音袅袅。⑤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⑥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如《背影》
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⑦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
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荷塘月色》里的26个叠词,颇有听觉的美感。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3)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1,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为特色的《背影》,以诗情画意为特色的《荷塘月色》等,是中国
现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2,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证明白话文也能写出漂亮的\"美文\巩固了文学革命的胜利成果.
8 29
3其他作家
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
《藕与莼菜》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
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
《山中杂记》真率、俊逸。
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
《宿莽》集旅日散文,低沉格调。《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
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五)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1郁达夫
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因这激愤而生的苦闷、无聊、自怜,乃至自暴自弃、自虐自残,都有着个性解放,离经叛道的性质,带有时代病的感伤。)
《归航》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 《还乡》《还乡记》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
《一个人在途上》感人肺腑的至情。
9 29
缺点:自怜自哀过甚,不免流于颓废。文中夹杂一些色情描写。其散文有时支离散漫,缺乏节制,不讲究章法,质量上不平衡。 2郭沫若
《月蚀》《卖书》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 《路畔的蔷薇》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 (六)新月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①徐志摩
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
《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繁复华丽。 ②陈西滢
篇二:第七章20年代散文 第七章20年代散文
教学目标:1、把握整个20年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2、掌握重要作家如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的创作。 3、把握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重点:1、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 2、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3、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10 29
第一节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2课时) 教学重点:周作人的“闲话体”艺术散文风格。 一、20年代散文概况:
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朱自清则评价说: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这时期产生了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等现代散文四大家以及鲁迅、林语堂、徐志摩、梁遇春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到了三十年代则出现了何其芳的《画梦录》,四十年代又出现了张爱玲的《流言》,是现代散文家的队伍不断扩大。
二、简介五四前期的《新青年》“随感录”散文。 (1)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2)《新青年》随感录特点:A、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此外还有李大钊、陈独
11 29
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
b:“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周作人曾列举自己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毫不留情地指出“它只是顽强地主张自己的意见,至多说得理圆,却没有什么余情”。 (3)《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新青年》《语丝》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所谓言志指派散文流派,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与前一派自是路向不同;不过,在五四初期大体上还是取同一创作立场的。 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1、简介: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浙江绍兴人。1903年赴南京求学,1906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留北平,出任伪职,被指责为汉奸文人。抗战后被捕。1949年出狱,定居北京。散文集《谈虎集》、《谈龙集》等。(1927年提出“闭门读书论”批判左翼文学的“投机趋时”;1937年后,沦为汉奸)
2、周作人的散文理论及其“闲话体”风格言志散文 周作人的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意义显然更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
12 29
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确是后者。周作人的散文多做闲谈体,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隽永,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周作人有名士派的夙缘,有叛徒与隐士的二重性格。《北京
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等,很能代表周作人言志小品的风格。
周作人的现代散文理论独树一帜,而且他散文创作也和他的理论相呼应。周作人的言志散文理论和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散文理论: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艺术散文创作,将叙事、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散文不但应是记叙的,而又是艺术性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这是周作人发表于1921年的《美文》中重点强调的观点。这给现代散文文体和标准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自此,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言志派”这一散文流派。(1920年之前,文坛上多流行议论性散文。) (2)“闲话体”艺术散文的风格。以生活见闻和日常生活体验为载体,抒发情绪,寻觅交流者,从而形成了周作人的独特风格。
①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
13 29
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适合所谓中年心态。
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 ②“冲淡平和”的抒情特色。
周作人的人生观之一就是顺从自然,天人合一。他说过:“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都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有关系,因为二十年来我不曾看电影。”
他的散文作品混杂着寂寞的痛苦和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这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如:《乌篷船》,作者似是在漫不经心地指点朋友如何游览他的故乡,实际要表达的是自我的处世态度:闲适和隐逸,一种消闲的人生观。周作人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这种淡淡的惆怅或落寞,这一方面是一种“人到中年万事休”的心态,
14 29
另一方面是思想观、人生观和文学观的矛盾所带来的苦涩。 ③文词的涩与简单。周作人认为文词应“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一,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我说雅,这只是说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者装出乡绅的架子。”在他的散文中,随外可见这种文白杂揉,简单又自然的文词。文章以文言入文,似“涩”,但读起来,并没有艰涩、生硬之感。全文才100多字,几乎是一句就产生一个转折,简洁通达的文词,却形成一种古雅、“低徊趣味”的审美效果。 四、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家,他以自己的创作,彻底地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和冰心一样,朱自清也擅长从古典语词中吸收营养,但是他驾驭白话的能力更为高超。他的《荷塘月色》、《背影》和《给亡妇》等名篇已经与中国古典散文名篇并驾齐驱。他的散文语言和文体之完美,在现当代作家中罕有人比肩。 1、朱自清散文突出的美学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擅长写景和抒情的“工笔美文”。其抒情散文的特点:“文中有画,画中有情”。
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等,都体现出他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和对声音色彩的
15 29
敏感,以千姿百态的鲜明形象、巧妙地比喻和通感等手法,营造出至情至美的意境。但是这类散文有些地方过于雕琢,给人一种厌烦感。
(2)从人格到文风都继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从而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例如《背影》以平实的口吻和朴素的文字写出家道的不幸,父亲那矮而胖的“背影”在朱自清压抑的情感中体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给亡妇》叙述日常生活琐事,但是生死离别的悲恸却醒目地留在字里行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到卖唱游女和自我道德质疑的时候,那种微微的痛楚,也使桨声灯影变得虚幻起来;《荷塘月色》中,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落寞感直达人的心灵深处。这种情感收放有度的散文美学保持了情与景的统一,是别人难以模仿的。因此,朱自清的散文美学也是独树一帜的。 2、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 (1)感情真挚醇朴。
(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16 29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教学小结:
周作人与朱自清来两人同时提倡艺术性的“美文”与议论性的说理性散文;他们二人在性格、禀趣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一方面积极关注时事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有深受传统文人的之志趣与艺术的影响,因而其创作呈现出两面性。 第二节:《野草》(2课时)
教学重点:《野草》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简介:《野草》(散文诗集,独语体散文) 1、关于“独语体散文”就是“自言自语”式散文,不需要听众和读者,甚至直接排斥读者或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紧张关系。只有这样,独语的内容才能直接逼视自我和灵魂,才能捕捉到自我微妙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和哲学思考。因此,当1919年鲁迅发表一组类似于《野草》的7篇散文时,就是直接将其命名为《自言自语》。
独语体散文的问题价值:1、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强烈的内省精神。2、借鉴了来自异域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2、关于《野草》该作品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共23篇,1927年劫机出版,最初发表于《语丝》。这是
17 29
“五四”退潮后,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新青年》的解体、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北洋军阀的的腐败、兄弟的失和——时代苦闷与个人苦闷的结晶。) 《野草》在思想上已抒写个人内心的苦闷、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正视现实之作。他认为当时的社会为一个“黑色的大染缸”,惟“黑暗与虚无”是“实有”,作者在这的环境之中探索着人生之路。作品正是反映了鲁迅的这种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 二、作品的内容与特色: 1、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寄托自己的苦闷、求索和进取情怀的作品。 (这类作品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寂寞的情绪,但着重表现的下在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和牺牲精神。)
《秋夜》、《雪》、《过客》、《这样的战士》是诗人自我的精神写照,反映了鲁迅清醒执着,在苦闷当中确又永不停息的战斗的坚韧意志。
“枣树”任性的战斗精神;(默默地铁似的直刺奇怪而冷的天空);“朔方的雪”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战斗; “过客”不只前方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依然不停地跋涉,坚定地向前走去;“这样的战士”:一个孤独而坚强的人,“但他举起了投枪”(反复)勇猛战斗永不歇息。
18 29
《影的告别》中“影子”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两重威胁。“彷徨于无地,彷徨于明于暗之间”《颓败线的颤动》所表现的是爱人者的悲剧。“老母亲”鲁迅的写照;
《死火》自己一心救国的热情到冷冽的社会面前成了“死火”。
②对社会丑恶世态和病态心理的揭露与鞭挞。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复仇》、《立论》等对国民的愚昧、麻木、圆滑、势利、无聊、中庸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③对封建专制势力、反动军阀的批判。《淡淡的血痕》《一觉》《失掉的好地狱》对军阀的残暴、军阀混战的危害、政客的争权夺利讽刺与控诉。 2、艺术特色
①熔散文的形散神聚合诗歌的诗情画意与一炉,形成独创性的体裁特色。
②艺术上多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自然景物中的天空、小青虫、枣树、江南的雪;人物中,过客、战士、全身赤裸而颤动的老女人;
③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三、品读《题辞》(过程略)
小结: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最早创造者。《野草》以深
19 29
邃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发射异彩,是中国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练习布置:
1、评周作人散文观,及其小品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2、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
3、分析《野草》中的“过客”与“这样的战士”的形象。
篇三:20年代散文 第七章散文
“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如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是相当自觉和彻底的。散文自此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关于“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这种评价不只是鲁迅的观点,连晚清时期就已成名的小说家曾朴也说过,“新文学成绩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讽刺的,分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往着墨不多,而余韵曲包。”可
20 29
见对“五四”时期小品散文的成就是有公认的。由于散文小品是属于更加个人化的创作,后来的文学史往往对“五四”时期散文成就的评价不够。若要回顾这一段散文的创建与发展的盛况,最好借用朱自清在30年代所写的一段文字,他指出:“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总之,中国文学史上还从来未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如此盛况。“五四”时期散文
创作数量之大,文体品种之丰,风格之绚烂多彩,名家之多,都是异常触目的。
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散文创作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新文学的重要收获。
“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出其他文体,原因在于这种文体比较自由。因为相对容易掌握,写的人也就比较多,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几乎全都涉足过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显身手。也由于散文一般较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有利于开展
21 29
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此外,
还有不少进步报刊的“杂感”、“评坛”、“乱谈”等栏目也发表过很多杂文,各自拥有一批撰稿人,形成颇有声势的杂文创作浪潮。
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的,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每位作者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李大钊将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两相结合,形成他的特色。陈独秀的杂文,几乎美发表一篇都有影响,《新青年》、《每周评论》上多有他的充满战斗意气的呼声。刘半农的风格善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读起来畅快轻松,对论敌能加以不容置疑的驳难。鲁迅是《新青年》作家的主将,是现代杂文的奠基人。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也是《新青年》、《语丝》一派的主要作者。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了一块新的土地”。他的散文,有“浮
22 29
躁凌厉”与“平和冲淡”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显然更加积极,常为论者所引述;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1.闲谈体
他的散文多作闲谈体,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隽永,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周作人有名士派的夙缘,有“叛徒”与“隐士”的二重性格。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参与者,他关注现实,反抗黑暗,与思想革命取同一步调;但在人生观与艺术观方面,他又尽可能远离激进,保持平和。他更倾向于把文艺当作是“自己的园地”,是“言志”即抒我之情;他更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苦雨斋”阴郁如雨的古典的氛围,玄思,冥想,“胡乱作文”,“在文学上寻找慰安”。他写于20年代的《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都是现代散文的名篇,很能代表周作人“言志”小品的风格。 2.选材
他选材平凡琐碎,但是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有特别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适合所谓“中年心态”。如《喝茶》所沉醉的是“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 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谈酒》中讲
23 29
“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北京的茶食》中写看夕阳、观秋河、赏花、听雨、闻香等等,认为这些无用的游戏享乐也是生活的必须部分。凡是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读者,读了周作人此类描写,往往都会心领神往。 3.语言
周作人的小品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他的闲话体散文有些类似明人小品,又有外国随笔那种坦陈自然的笔调,有时还有日本俳句的笔墨情味,周作人显然有所借鉴,又融入自己的性情加以创造,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如另一位散文家所评:“他的作风,可用龙井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人们也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另外,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俞平伯的散文多收在《杂拌儿》、《燕知草》等集中,其中,如《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在二十年代曾受到一部分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多构成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是远离现实的。他自己自称是“逢人说梦之辈”。冯文
24 29
炳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生活里的人事,对小人物寄同情。《竹林的故事》等作品名为小说,实则是散文,很注重意境的传达,清新朴素,抒情气息浓郁,也喜闲谈琐事,以冲淡为衣,表现出朴讷哀伤的风格。后来将古典诗歌的象征手法与西方现代派技巧引入,追求朦胧的散文意境。但语言修饰的愈发生涩古怪,陷入歧途。鲁迅批评他“有意低徊,顾影自怜”,此所谓“废名气”。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1.冰心
冰心那“小诗”味的散文更容易引起未涉世事的青年读者的共鸣与模仿。她的《笑》,发表于1920年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上,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引人注目的美文小品。刊载后,学校竞相选入课本,语法学家把它做通篇句式读解,可见影响广大。 ①“冰心体”散文
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汇期间。《往事(一)·七》,细腻地描写了两缸荷花在雨中的变化及作者的心情,当看到红莲在
25 29
大雨中受大荷叶的庇护时,自然升华到母爱的主题。《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用和儿童亲切谈心的语调,将山与海,从视野、颜色、动态、给人遐想等方面,详加对比,抓住事物特征,描绘得有声有色,处处传诉出作者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冰心的作品,多抒写自己刹时间涌现的感触与自然风景,传达的是一段挚情,或一缕幽思,空灵而缠绵、纤细而澄澈。 ②语言
冰心也有自觉的追求,她曾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说“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合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冰心的语言仍浸有旧文学的汁水,不过经过她的处理,已经完全没有陈腐气息,而别具一种清新的韵味。如《往事》其二(八)中的一段描写: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这种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有适当地“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的韵律感。
26 29
2.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著媲美)的散文家。他的重要性如很多评论家所公认,只要学校选讲范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 他擅长写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无论是朴素动人如《背影》,或者明净淡雅如《荷塘月色》,委婉 真挚如《儿女》,从中都能感到他的诚挚和正直。他既 不满意陶醉于抒写琐屑小事的“言志派”,也不满意后来的所谓幽默派,写作态度严肃不苟,始终执著地表现人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是他写景抒情的名篇,都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他的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着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几乎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在20年代就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如《背影》只是质朴地叙述父亲送别儿子的一段场景,可他捕捉到一二不可言说的典型细节,注入了一股对劳碌奔波的老父的至亲深情,表现出小资产者在旧世界一生的颠簸挣扎的可悲命运。这样,就很容易打动无数深受飘零之苦的人,不难解释为什么此篇能那样长久地激起
27 29
读者的新潮了。 3.丰子恺
他的散文结集的有《缘缘堂随笔》。他的特殊之处是以某种源自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于俗相中发现事理,能将琐细的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落笔平易朴实,有赤子之心,如他的画一般,透露着心地光明一无沾染的品格风貌。作者在看见人世间的昏暗后,企图逃入儿童的世界,加上佛理的渗入,文章萧疏淡远,带着哲理深味,染有清淡的悲悯之色。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创造社在“五四”时代是狂飙突进的浪漫派,这一派作家的散文,与其小说和诗歌有共同的基色。特别是郁达夫,他的率真、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无所隐饰地暴露赤裸裸的自己,称得上是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声称比起小说来,“现代的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他和郭沫若散文的主要方式,确实都在直接倾诉自身的遭遇,发出对龌龊的现代文明和官僚社会的切齿诅咒,又带有是时代病的感伤。如:《还乡记》与《还乡后记》写作者回乡旅途及抵家后所见所感,表达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对贫富不均社会的强烈不平,也有消极遁世的思想渗透着。《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鼓动青年反叛现实社会,语言直露,构想新奇,宣泄感情的冲击力足以惊世骇俗。稍后写作的《一个人在途上》,把作者对亡儿的至情,表达的感人肺腑。郁达
28 29
夫写散文大都在畅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直接抒发感伤情怀,常常像跟亲友诉苦或聊天那样,不拘形式的倾诉使你感
29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