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色彩观探析
2024-03-22
来源:易榕旅网
艺术与人文 中国画色彩观探析 程莹莹 (山东聊城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由“随类赋彩”看中国画的色彩观,认为中国画色彩观与我们民族的色彩审美心理有着必然的关系,并且由“丹青”和“水墨”两种 形式分析中国画色彩观在绘画中的运用。 关键词:色彩观;民族色彩审美心理;色彩运用 长久以来,中国画的色彩似乎被当作一个“弱项”。实际 三、中国画的色彩运用 上,中国画的色彩是发展成熟了的、蕴含深刻人文精神的色彩。 中国画的色彩既有神奇的绚丽,又有祥和的平淡。但无论以 本文将对中国画色彩观的产生渊源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进行论 什么形式表现,中国画的色彩有着惊人的表现力。 述。 一、由“随类赋彩”看中国画色彩观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即“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 “随类赋彩”概括出中国画色彩运用的基本原则,同时反映了中 国画的色彩观。具体理解“随类赋彩”要从六法之首开始,“气 韵生动”是六法之本、贯穿于其他五法之中,它要求中国画要注 重人的主观精神、情感。那么,中国画中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不 会简单的锁定在物体上,而会从人的情感出发赋予色彩一定的精 神、观念。可见,中国画的色彩观不以描摹物象色彩为目的,而 是以观念化的色彩展现中国画色彩的艺术魅力 二、中华民族的色彩审美心理 中国画的色彩观作为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 华民族的色彩审美心理孕育而生的。 (一)中华民族对色彩的最初认识 ・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定居民族,我们的先民以农业为生 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靠什么来判断果实是否应 该采摘,苹果长大了就熟了还是红了就熟了,红了就熟了比其它 判断形式都要准确。麦子要采黄的,棉花要摘白的,高粱要收红 的……中华民族对色彩的最早认识由此产生。中华民族最初就认 识到,色彩是人们对问题认识的结论,不仅是物体所固有的,这 种认识后来发展为中国画色彩观的精髓。 (二)中华民族对色彩的运用 中华民族在最初的色彩运用上,便不将色彩束缚在物象上, 而是作联想性、象征性的解释。例如,很多原始壁画是由红色的 线条描绘而成。血是红色的,维系生活的火是红色的,许多果实 成熟的颜色是红色的……与先民生存息息相关之物相联,红色被 先民赋予了生命的色彩,使用红色意在呼唤生命。另外,新石器 时代的许多陶器是由黑色绘制,夜晚的黑色给先民心理的影响是 巨大的,也许先民对黑色有着阴阳崇拜的感情。可见,早在原始 社会我们的先民就对色彩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朴素之美后,古人在色彩运用上也丰富 起来,色彩由红、黑两色发展到青、黄、赤、白、黑五彩彰施, 同时色彩的象征功能也更为突出。这时,中国的礼仪开始涉及色 彩,春秋时代的《考工记》这样的记载: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 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先民们将色彩和方位联系 在一起。到了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盛行,先人们又把色彩与五 行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色彩还与社会的凶吉、礼俗等观念相 对应。周朝时,朱色和紫色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既 “满朝朱 紫贵”,而下等的、普通的人物则用其它间色或杂色,所以“青 布蓝衫”往往指老百姓。可见,色彩在中国人眼中不仅仅是悦目 与装饰,更具有精神内涵与礼俗观念。 中华民族对色彩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注重对色彩进行概括性、 象征性的解释,使色彩具有观念性,在运用上更是注重这种观念 性的发挥。正是这样的色彩审美心理孕育出中国画的色彩观,几 千年来中国画家把这种色彩观运用在画面上构建着他们的精神家 园。 上古时代,中国画被称为“丹青”,可见中国画也曾有过瑰 丽的色彩。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仕女画,还是花鸟小品,中国 画的色彩传达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青绿山水画的创始者 李思训、李昭道生活在唐朝盛世,在他们的心中有着盛世强国的 骄傲,对壮丽山河的表现欲,在画面中他们运用金壁青绿诸色着 色,画风精工繁茂、绚丽端厚。其实山水的色彩何止青绿,他们 之所以注重这春之征色,正因为它表达了生命旺盛之意,宣泄出 盛唐人心中的豪放之情。《簪花仕女图》中朱砂与白, 《韩熙载 夜宴图》中灰色……与这种青绿一样,都与自然真实色拉开了相 当大的距离,但在画面中却都给人以完善的真实之感。因为这些 色彩传达出画家乃至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 唐朝,五色鼎盛的同时,水墨悄然兴起。在中国画的色彩 观中,黑白是能包罗一切色彩的颜色,自然界的事物并不全是黑 的,但水墨仅通过虚实、聚散、黑自等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而 成天下万物五彩缤纷之文。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黑白倾向于 “道”之理法,与“玄”、“默”、“静”、“虚”、“空”、 “无”相通,有着无限的内蕴性,水墨画以黑白两色表达出古朴 澹逸的情趣,符合了失意文人超脱避世,旷达平和的审美心理。 此后,水墨逐渐成为中国画主要的表现形式,抒发着文人画家的 胸中逸气。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只用单一的墨色,石涛评价他的 画“……一股空灵清润之气,冷冷逼人。”徐渭的《墨葡萄》也 是如此,在一种怀才不遇的心境笼罩下,以淋漓的墨色表达出一 种阴暗又奋力的抗争心情。 西方色彩观认为,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色彩是人类对其感 觉的结果,这是根据一系列实验结果得出的科学结论。其实,这 种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色彩理论是永远无法满足人类对色彩 的全部感情需要,也永远无法完全解释人类生活中出现的色彩问 题。传统的中国画色彩观以人的主观认识、思想情感为基础,注 重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精神内涵、文化观念,这种色彩观在 绘画中的运用将色彩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它非但不会因 为缺少科学实验基础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反而会因为它注重人们 对物象的人文感受而更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中国画这个具有东方文 化特色的奇葩。在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在注重“笔墨当随 时代”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传统精髓的继承和发展,把握好中国 画最本质的要素。对于中国画色彩观,我们应该重视对它的认识 和把握,把这认识和把握运用到创作中,使我们的画面具有更深 刻的文化内蕴及意义。 参考文献 [11陈绶祥:《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 [21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 [31潘菲:《中国画基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1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