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作者:孟庆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1期
【关键词】 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应用已很广泛。非均匀性脂肪肝因有些特征与肝占位病变相似,故有时难以鉴别。非均匀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少特异性,且病变有可变性,最终可能会形成肝硬化,故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病变发展极为重。现对37例已确诊的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36~79岁。
1.2 检查方法 患者晨间空腹,常规扫查肝、胆、脾;重点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肝内管道结构,对有脂肪肝内部图像特征作详细记录和统计。 2 结果
2.1 诊断标准 Ⅰ型(局限性浸润型):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Ⅱ型(叶段性浸润型):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Ⅲ型(弥漫性非均匀性浸润型):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较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1]。
2.2 检查结果 37例非均匀性脂肪肝,分型为Ⅰ型7例(18.92%),Ⅱ型10例(27.03%),Ⅲ型20例(54.05%)。 3 讨论
3.1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特点 超声声像图观察显示,弥漫性脂肪肝超声透声性差,远区衰减,肝内血管明显减少,纹理不清,这是由于肝细胞内的脂质是以脂蛋白颗粒的形式沉积的,这种微小的颗粒增加了声束传播中的界面,使得大部分声束发生反射、散射,很少部分声束发生透射、绕射,因而组织前部回声增强,组织后方回声衰减、失落[2]。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特点是不均匀的脂肪浸润占据肝实质的大部分,呈高回声,边缘不整,其间夹杂的正常肝组织呈岛屿状相对低回声区,常使检查者产生错觉将正常肝区误为“病灶”。肝脏局灶浸润型脂肪肝呈高回声,边界较清楚,不规则,要与肝癌或肝血管瘤鉴别。与弥漫性脂肪肝相对而言,两者可互相转化。前期仅局限于小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肝实质,声像图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继而可发展为非均匀性弥漫性脂肪肝。整个肝脏弥漫性浸润,仅残存小片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肝实质区,多见于肝被膜下、胆囊床或门静脉主干分支区,好发于肝左叶,声像图上表现为在强回声性肝实质内,出现边缘清晰的弱回声区,呈类圆形或斑片状,但无肿块效应,无血管绕行或中断,甚至可见门静脉正常延伸入该区等声像图特征。 3.2 非均匀性脂肪肝应与肝内良性与恶性肿瘤声像图鉴别 本组超声显示特征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7例(18.92%),符合局限性浸润型;其次是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有10例(27.03%),符合叶段性浸润型;本组超声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为20例(54.05%),弥漫性非均匀性浸润型,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肝瘤。小肝癌低回声型的图像:癌肿回声水平低于周围肝组织,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肝脓肿早期声像图:早期局部水肿时,病灶呈现较清楚的低回声区,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转移性肝癌低回声型声像图,癌肿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呈低回声,直径小于3 cm;再要同肝血管瘤声像鉴别,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强回声,分布均匀,边界清晰,后方回声无衰减,瘤体与组织间有小血管的管道形相。鉴别要点:(1)无包膜,周边无声晕;(2)正常组织的低回声区或脂肪浸润的强回声团内见有血管穿行,且血管无受压、浸润、变形、移位;(3)结合肝脏整体回声表现,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的最大特征是占位效应。对各种影像检查仍难以确诊的病例,或是在脂肪肝基础上发生的肝癌、肝转移癌等诊断有难度时,可在超声引导下对低回声和强回声分别活检,对于明确诊断是有必要的。
总之,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困难,往往确诊需要肝穿刺病理确诊。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方便、经济、易重复、普及率高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很多临床医师也把超声检查作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3]。患者肝穿刺病理不易接受,笔者认为超声检查简便、无痛苦、迅速、可以动态观察治疗效果,对是否有脂肪肝存在,可以为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可基本判定肝内脂肪的分布,做出弥漫性及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对临床要作预防及治疗脂肪肝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苏丽华,梁莹,递彦飞,等.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研究.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4):55. [2] 李汉英,袁莉芳,董常峰,等.超声组织定征对均匀脂肪肝分度的测量研究.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4(6):263.
[3] 季榕,姜波.B型超声对脂肪肝诊断指标体系及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4):223-2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