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城的利与弊

2023-08-01 来源:易榕旅网


我觉得能够带动房价增长大学城,一到了暑假寒假,就是个空城(劣势)

1.对于大学生:

首先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

对于周边: 大学城促进了该地区交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该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举例:杭州紫金港地区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内因为浙大紫荆港校区的建设而得到迅速发展,由一个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小型城市)。

2.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提高市的综合竞争力(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3.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大学城成为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举例:就近的说由于浙工大生后的文化内涵,不久前我们就在邵科馆前看到一个旅游团队;还有屏风校区的向日葵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人前来观赏)。

4.随着加速发展的以技术和通信革命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革命、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继续增长、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等等,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庞大的有着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习人口,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的教育和科研功能空前强化,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口号日益响亮,再加上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转换、企业与高校的联姻等社会因素的增加,大学城的

出现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5.中国入世后社会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需求急切,高教发展在未来中国教育产业兴起中的地位提高,从而解决“高校扩招、校舍不足”的瓶颈问题告急,整合教育资源重组的大趋势无法改变,由于大学城的独特特性和优点,大学城的趋势无法阻挡。

6.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众所周知,只有使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并最终获得在市场上的领先能力,才能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践证明,科技工业园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7.江泽民主席在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讲话中所说:“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工业园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8.随着以高新技术开发和研究为主导功能的大学城的建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高新技术园区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大学不仅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且也是新知识、新技术的诞生地。高新技术园区与高等院校密集的大学城的结合,有利于智力与资金的结合、科研与生产的结合。

我国大学城都是“主动构建”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共同产物。我国大学城建设获得的主要经验是:促进高校与地市高教事业在资源共享,拓展空间、整合与发展新兴学科与专业诸方面的巨大双赢;园区建设上针对时代性与高校特性长远规划的精心设计与分步实施;能同时实现一体化与灵活性的统一领导下的“条状管理”原则;解决大学

城建设与运作资金的多元筹资模式探索;后勤社会化的完全实现集中了办学精力,并节约了办学成本。必须针对功能定位不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人文氛围不浓、“软环境”思考与建设不够、对原校区传统保持与延续的缺失,办学质量重视不够等发展初期的主要教训,以更完善的对策建设新的大学城。

大学城文化内涵特征 大学城文化的历史积淀性

从高校文化层面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历史积淀性,侧重于文化濡化,即通过教学、科研、社团活动等途径传承现有文化,使年轻人逐步完成社会化过程。高校是文化濡化的重要机构之一,更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相对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濡化机构,对青年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关键作用。而大学城以高校为核心,同时配有社区和商业区等相关设施,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大学更具有社会性,其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功能就显得更为鲜明。

大学城文化的整合性

从各高校之间的文化关系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相对整合性,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达到文化的共享与整合。相对于传统的高校,大学城文化更具开放性的特征,高校之间虽然相对独立,但又同属一个大学城。首先在建筑规划和区域文化等方面就具有相通性;随着办学的不断深入,高校之间无论在教学设备、课程和师资等教学资源方面,还是在非正式的学生社团方面,都会逐步达成共享,最后整合成一种高校各具特色又相对和谐的大学城文化。

大学城文化的创新性

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转换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创新性,并能进一步将创造的新文化转换成其他形式,甚至产生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文化的创新需要文化的长久积淀,更需要高级人才和硬件配套的支撑,高校历来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大学城的大环境下,由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自然和紧密,文化的转换渠道更畅通,高校内的文化创新因素可以更便捷、更直接地进行转换,从而产生社会和经济效应。

大学城文化的传播性

从高校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关系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传播性。通过和周边社区的长时间接触,高校文化向周边社区传播,同时吸纳社区的文化特色,甚至有可能通过文化涵化形成相互融合的文化整体。

新校区建设模式的特点是:1. 建设资金以高校自筹为主。高校筹资的主要方式是资产置换,即将原有黄金地段的小规模校园出让,用所得收入归还新校区建设的贷款。

2. 大学城内一般都聚集了多所高校,使得高等教育的资源可以实现合理配置和共享,并为开展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操作空间。

3. 大学城的建设与城市功能的重新组合紧密结合,大学城成为推动当地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