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治理视角的
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构建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王 蓓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 题。本文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入手,结合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意义和现状,对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心理 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这对于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公共治理 高校学生社区 心理卫生服务体系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0208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26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所以,推进心理卫生服务进学生社区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指在学生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康复指导等。
一、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意义1.强化了社区心理文化建设的培养功能。社会学研究表明,社区环境是否健全与社区成员责任心和独立性的养成关系密切。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介入可以强化学生社区心理文化建设的培育功能,使学生社区形成一种心理情境和文化环境,在无意识中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某种心理认同,从而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文化品味。
2.提升了“综合社区”的育人服务功能。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日常活动最密集的地点之一,也是其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深化与发展,推进了人格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3.完善了“平安校园”的创建路径。学生社区是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阵地。推进学生社区的和谐发展,除了着眼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心理服务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生社区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促使学生和谐成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现状
1.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存在某些误区。一是容易混淆心理卫生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将学生心理问题品德化,在具体工作中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心理卫生服务对象及范围的局限。将心理卫生服务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三是对心理卫生服务主体的认知偏差。认为心理卫生服务应该由专业人员承担,与学生社区工作人员无关;四是认为心理咨询具有立竿见影、一劳永
・266・
逸的效果,过分夸大了心理咨询的作用。
2.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制度不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始深入学生社区,但是由于缺乏相应工作制度作为保障,现在进驻学生社区的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活动为主,在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等方面仍然十分薄弱,给学生社区的和谐稳定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3.学生社区缺乏专业过硬、训练有素的心理卫生服务师生队伍。目前,制约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有效开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是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师生队伍建设。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师生队伍的建立和完善、相关人员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推广。
4.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缺乏协调性。由于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校医院(医务室)存在彼此职责不清、管理交叉,有时又无人管理的困境。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主要停留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公寓开展心理咨询、宣传活动等方面,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构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公共治理理论为高校管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公共治理的核心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或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和老师,有效地为他们服务。所以,师生不再是被动的服务和管理对象,而应该是主观积极的参与者。
1.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首先,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范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工部(学生处)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纳入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中,设定专职人员开展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学生社区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并做好机构设置、人事聘任、条件保障及考评等工作。设立相关学生组织,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学生社区心理问题排查等工作,实现自助助人。
其次,完善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队伍。建立一支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兼结合的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队伍,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校医院(医务室)医生、社区辅导员、社区管理人员、班主任以及相关学生干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再次,形成家庭——社区——学院——学校四方联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学生家庭、学生社区管理服务部门、
(下转第268页)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用。我的教学任务分为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课上,在教师一边播放PPT课件,一边讲解国情文化时,要求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观看电影时,学生要深刻体会文化内涵,然后师生一起探讨一些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文化问题。课后,布置任务,针对学生个人在影片中感兴趣的国情文化,搜集并整理材料制作PPT课件,或者选取影片片段进行情景演练等。在学生完成任务期间,教师给予知识和技术上的辅导,起到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展示学习成果”环节安排在下次课,先由学生与同学们分享制作的PPT课件或是排演的电影片段,然后教师做出点评,这点很重要,因为肯定学生的优点可以增强自信心,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使之不断进步。
可以说,这种任务教学方式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为师的快乐,有极大的成就感。
4.用教育激励激发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认为上专业任选课就是为了得学分,对开设课程的目的与性质全然不知,选择起来就比较盲目,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另外,专业任选课通常排在周六、周日,经常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发生冲突,再加上学生“混学分”的错误思想,使得一些学生有逃课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我的专业任选课上运用了教育激励法。
教育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满足学生得学分的愿望,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外文影视与国情文化》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方面做了一些改革,采取奖罚分明的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课程总成绩100%=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其中,平时成绩基础分80分,满勤得80分,迟到、早退、旷课每次(上接第266页)
学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校医院(医务室)的信息互通和相互合作,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与共享。
2.心理卫生服务制度体系。第一,建立职业化管理制度。根据2001年8月颁布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执行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专职教师及从事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社区辅导员资格准入制度。制定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总则,明确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内容方法与实施等,并以此为据制定相关的制度。
第二,建立专业化培训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督导应纳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也要落实其中。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工作坊、临床实习、心理督导、讲座等方式,对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开展分层培训。
第三,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社区精神疾病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精神障碍患者随访、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制度、例会及值班制度、心理督导制度、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等,提高学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质量。
3.心理卫生服务运行体系。首先,完善发展性教育体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的学生社区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培育起到熏陶和引导作用。一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社区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针对学生社区学生行为规范,开展赋予心理学内涵的主题活动。例如,室友关系的处理,可以与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相关联;寝室卫生及夜不归宿等问题,可以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相关联;三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给予支持
扣10分,请假每次扣5分,连续两次无故旷课取消考试资格,缺课后自学补作业每次加5分;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谈论,每次课加5分,做PPT展示每次加10分。期末成绩评定分两种情况:做PPT展示的学生免试,根据PPT制作和课堂展示情况评定成绩;其他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主题论文,根据论文写作情况评定成绩。经过尝试,该课学生出勤率有较大提高,迟到早退现象大幅减少,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做PPT展示的学生也层出不穷,但课件质量和展示的技巧有待于提高。
三、结束语
以上教学改革的尝试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有效而有所创新的方法,不当之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对比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情景交际法等。无论使用何种教法,最终目的都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并从中受益,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
[1]黄育才.对非英语专业开设《跨文化交际学》公选课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DB/OL]. http://www.doc88.com/p-39097046851.html. 2011.05[3]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DB/OL]. http://www.docin.com/p-246295229.html. 2011.08(本文系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JG2013020124)
作者简介:陈晶(1982-),女,汉族,山东省平阴县,讲师,文学硕士,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
和安慰。
其次,完善问题性咨询体系。扩展咨询预约途径,通过学生主动预约、社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学生,开展针对个别问题的个体心理咨询和针对共性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建档,进行动态监控,并及时联络所在学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重症患者及时进行转介,并做好问题学生返校后的跟踪、随访和咨询等工作。
最后,完善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体系。建立精神疾病预警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发现、监控、干预、转介和回归保健五个环节,实现精神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顺利回归。积极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力量,在学生社区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和开放式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 涌,毕重增,陈幼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
[2]徐大真.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徐大真,徐光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7
[4]杨舒文.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现代交际.2009
[5]文美荣.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及服务体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本文系基金项目: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重点课题(思政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014086)
・2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