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座位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道狭草木长, 。 (《归园田居》) 2、 ,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3、晓镜但愁云鬓改, 。 (《无题》)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醉翁亭记》中描写醉翁亭早晚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
【答案】
1、夕露沾我衣 2、欲渡黄河冰塞川 3、夜吟应觉月光寒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
1-4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渡”、“吟”、“拂”等不要写错。第5题是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早晚优美景色”,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见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上述诗文的作者虽然都是 (朝代)人,但从两人所处的时期来看 (人名)早于 (人名)。(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第 1 页 共 9 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诉衷情》中,诗人“ , ”的思想与处境,用《岳阳楼记》中的话来表达,就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分)
9、上述诗文都有作者的慨叹,前者抒发了 之情:后者以“微斯人,吾谁
与归”作结,在感喟中抒发了作者 的远大政治抱负。(4分) 【答案】
6、(3分)宋朝 范仲淹 陆游
7、(3分)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或喜或悲。(以、互文) 8、(2分)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2+2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为乐) 【解析】
6、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第一个空关于两个作者所处的朝代基本没有什么问题,范仲淹是北宋的作家,陆游是南宋的词人,需要学生掌握相对牢固的历史知识做好判断。 7、考查的是翻译,要求学生能够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注意句中的“以”翻译成“因为”,另外注意前后句的互文。
8、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诉衷情》中“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把爱国的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融合在一起,符合《岳阳楼记》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表达。 9、考查对诗歌和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诉衷情》中表现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而《岳阳楼记》中的情感要抓住题干中“远大政治抱负”的提示,不难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以天下为己任”的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 (12分)
书斗鱼
○1②
予客建业,见有畜波斯鱼者。其大如指,鬐鬣具五采。两鳃有大点如黛,性矫悍善
③
斗。人以二缶畜之,折藕叶覆水面,饲以蚓蝇,鱼吐泡叶畔,知其勇可用。乃贮水大缶,
④
合之。各扬鬐鬣,相鼓视。怒气所乘,体拳曲如弓,鳞甲变黑。久之,忽作秋隼击,水泙然鸣,溅珠上人衣。连数合,复分。当合,如矢激弦,绝不可遏。已而相纠缠,盘旋弗解。其一或负,胜者奋威逐之。负者惧,自掷缶外,视其身纯白云。
⑤
予闻:有血气者,必有争心。然则斯鱼者,其亦有争心欤?抑冥顽不灵而至于是欤?哀哉!然予所哀者,岂独鱼也欤?
【注释】①客建业:旅居南京。②鬐鬣(qí liè):腹鳍和背鳍。③缶: 这里泛指缸。③秋隼(sǔn):秋天的猎鹰。⑤冥顽不灵: 糊涂顽固不开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鬐鬣具五彩( ) (2)连数合,复分( ) ..11、下列不能体现波斯鱼善斗的-项是________ (3分)
A、饲以蚓蝇,鱼吐泡叶畔 B、忽作秋隼击,水泙然鸣
第 2 页 共 9 页
C、当分,如矢激弦,绝不可遏 D、已而相纠缠,盘旋弗解
12、本文先描述了斗鱼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继而生动刻画了两鱼相斗的情景,意在讽刺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5分) 【答案】
10、(2+2分)(1)有 (2)多次,屡次 11、(3分) A
12、(1+1+3分)外形特征 饲养方法(或:性情特点) 一些人为了名利而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残杀 【解析】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具”容易理解为“全,都”,在此处,结合句意可知“具”解作“有,具有”,与后文“两鳃有大点如黛”中的有字相一致。
1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文本可知,A选项是鱼的性情特点,其他几个选项都是在描写两鱼相斗的情景,比较激烈,相比其他几个选项,A比较平和。 1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分析提炼,结合题意可知,本题意图是概括写作思路,做题时可以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题目中“生动刻画了两鱼相斗的情景”这句话,综合思考,可以总结得出前两空的两个方面。最后一空是对文本深层主旨的考查,可以结合文本推理升华。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8分)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____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____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语言上的良好作风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只是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正确和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
④媒体、网络语言有时缺乏这种文字上的教养。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这诚然是件好
第 3 页 共 9 页
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在很短时间内写就的文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该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3、第②段划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因为 所以 B不仅 而且 C如果 那么 D虽然 但是 14
、
第
②
段
加
点
字
“
洁
癖
”
在
文
中
的
意
思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梳理文章内容, 填写下列表格。(6分) 针砭的时弊 向网络学习语言 16
、
第
④
提出的论点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2) 段
划
线
内
容
在
文
中
的
作
用
是
阐述的理由 (1) (3) 写作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
、
第
②
③
段
两
段
的
位
置
不
宜
互
换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13、(2分)D
14、(2分)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 15、(6分)(1)(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2)(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3)要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为范本,认真学习语言。
16、(4分)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例举德国青少年向媒体学习语言所产生的弊端(1分),有力地证明了“媒体、网络语言有时缺乏文字上的教养”的观点(2分)。 17、(4分)第②段阐述母语是一个人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1分),第③段阐述母语是人的教养的基本功(1分),心智成长是有教养的前提与基础,两者是层进关系(2分) 【解析】
13.本题考查关联词,是基础题,本题基本没有难度。考生在做此类题型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可先入为主,不要自己预设答案,避免因语感产生错误。二是注意检查,逐一核对四个选项,避免看错题目或分析疏漏。
14.考查词语的含义,洁癖的本意是指过分讲究清洁的癖好,结合语境,该词在句子中的情感倾向是正面的。从“洁癖”所在句子的“相反”一词可以推断出,“洁癖”一词的含义和上文的“认真”的词义是相近的。因此,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
15.本题考查文章思路结构的分析,也是考查考生提取、概括分论点的能力。分析表格,可
第 4 页 共 9 页
以看出“阐述的理由”部分的问题可以表述为;在当前“向网络语言学习”的当下,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母语是教育的起点”。那么,母语何以成为教育的起点呢?通读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因为“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因此,本文的论点才得以成立。最后,写作的目的,是文章针砭时弊之后对现实社会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即“要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为范本,认真学习语言”
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首先是论证方法的判断。目前考纲要求掌握的论证方法分别是;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的作用比较简单,就是为了证明其所在段落分论点。这类题型考生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对划线部分的概括。本题题干无具体要求,从论据的角度进行分析应该也是可以的。
17.本题的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也是比较常规的题型,难度稍微有所增加。本题的解题思路是;(1)概括②③两段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找出两段的分论点;第②段阐述母语是一个人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1分),第③段阐述母语是人的教养的基本功(1分)。(2)阐述②③两段之间的关系。因为二者不能互换,则二者一定是层进关系。(3)明确指出二者属于何种层进关系,结合文章可知,心智成长是有教养的前提与基础。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肉 连俊超
①风从北方来。这是在年关急于赶路的风,在狭窄的街道上横冲直撞,企图把我们从这条街道清理掉。这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所有的卖家都在今天以低贱的价格打发掉所剩无几的存货。
②我站在自行车旁,看守着父亲提过来的青菜。街很深,我看到提着一捆芹菜的父亲从人潮中“漂浮上来”。他把芹菜放在我身边,抬头看了看天,说:“看好菜,我再去割点儿肉。”然后转身又潜入人海中。
③父亲再次回来的时候,手里没有提肉,而是叼着一支烟卷。母亲跟在他身边,拿着一小捆韭菜和一块豆腐。父亲把买来的菜整理到车后座上,然后招呼弟弟过来,说:“走,回家。”弟弟绕着两辆自行车转了一圈,说:“你们买的肉呢?妈说要包肉馅饺子的。”
④母亲看了父亲一眼,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母亲走到弟弟身边说:“咱的钱丢了,过几天再给你买肉。走吧,回家,听话。”弟弟往后退了几步,靠在那家店铺的门上,摆弄着手里的陀螺。我走到父亲身边,爬上了他的自行车前梁。母亲又看了父亲一眼,说:“要不你去咱姐家借十块钱吧。”父亲没说话,转头环顾着四周,默默抽了几口烟。然后他把烟头扔进近旁的水洼里,掉转车头,骑上车,头也不回地说了声:“你在这儿等着。”
⑤父亲带着我离开了集市。我们的自行车拐了几道弯,走上了一条熟悉的街道,最后拐进了一个熟悉的家属院。我知道大姨家就住在三号楼的一楼。父亲停好自行车,对我说:“你看着车。”然后他拽了一下衣襟,拍打了一下裤子上的尘土走进三号楼。
⑥我听不到父亲在大姨家说话的声音,我希望他赶紧向大姨开口借钱。这时,我听到了大姨的声音:“就你们家还吃肉呢!我们吃的还是素馅儿。”然后,我听到一个声音,是手掌拍打在桌子上发出的声音。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出来了。他抱起我,将我放在车前梁上,出了家属院,按原路返回。母亲和弟弟在原地等着我们。母亲问:“借了?”父亲什么也没说,掏出十块钱给母亲,等她买回肉,仍然一声不吭地骑车出城,朝家走。
第 5 页 共 9 页
⑧弟弟一到家就欢呼起来,嚷嚷着要吃饺子。母亲说,明天才是大年三十。晚上,父亲把肉放进竹篮里,然后把竹篮挂在屋梁上。全家人睡前都看了一眼悬在半空的竹篮,像瞻仰一位远道而来的圣人,然后我们才各自安心上床。夜里,我听到弟弟大口地吞咽口水,翻了几次身。母亲在黑暗的房间里问父亲:“姐借给你钱的时候咋说的?”父亲在床上发出点儿动静,似乎是翻了一个身。
⑨我在长久的静寂中沉沉睡去了。当我在窗外一片明亮的雪光映照下醒来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在门口说话。我走到屋门口,看见白猫死在地上。母亲说:“是刘柱家的吧,他们家也有一只白猫,咱家的可没这么肥。”这时弟弟发现了原本挂在屋梁上的竹篮滚落在
屋角,竹篮里空空荡荡。父亲从白猫身上的一处烧伤认出了它是我们家的猫,他说:“这 (A畜生,B猫)撑死了!”
⑩那个年三十的下午,我们把白猫拎到雪地里,为它刨了一个坑儿。父亲把白猫丢进土坑,它鼓胀的肚子使它看起来有着酒足饭饱之后懒洋洋的得意神气,它仿佛只是躺在温暖的阳光中惬意地睡午觉。
18、第④段划线句主要借助人物的动作描写,展示了父亲从 到 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19、第⑧段全家人对肉的态度就像“瞻仰一位远道而来的圣人”,原因是:(4分) (1) ;(2) 。 20、结合上下文,对第⑨段全家人在“长久的静寂”中的表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弟弟虽馋着肉却也担心着家里还钱的事情。 B.母亲一直在揣测借钱时姐姐对父亲的态度。 C.父亲因借钱的事内心难以平静却又隐忍着。 D.我关注着家里的动静并无奈着生活的艰难。
21、第⑨段划线处选 更合适,理由是 (4分) 22、请结合全文,对第①段划线句作简要的赏析。(5分)
【答案】
18、(2+2分)犹豫不决 断然决定去借钱
19、(2+2分)(1)这块肉是好不容易借了钱买来的 (2)全家人已经很久没有吃肉了 20、(3分)A 21、(4分)A 这块肉是父亲忍受着屈辱向大姨借钱买来的,在家人面前他也一直隐忍着,而猫居然把肉给吃了(2分),因此,用“畜生”更能宣泄父亲当时心头的憋屈(2分)。 B 这块肉虽然是父亲忍受着屈辱向大姨借钱买来的,但家里的猫和主人一样,平时很难吃
第 6 页 共 9 页
到肉,用“猫”能体现父亲对猫的体谅。(选B最高2分)
22、(5分)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猛烈(2分),同时也含蓄地体现了我们家家境之贫寒,处境之艰难(2分)。 【解析】
18、本题表面看是在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实际上考查的是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概括,不过心理的概括需要结合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分析,是一个作用概括综合题,第一个空概括用词准确有一定难度,第二个空意思不难概括,整体难度不算很大。做这类题目要注意关注人物心理变化的点,可能会存在对照关系,这里第一空“犹豫不决”和第二空“下定决心”就是一个对照关系。 19、本题考查的是原因概括。题目整体难度不大,这个原因的概括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结合上下文能理解我们一家人对待肉的态度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我们家很久不吃肉了”是比较容易概括出来的,另一个原因结合上文买肉的过程也不难得出。这道题出错原因主要是学生会对题干中“瞻仰一位远道而来的圣人”过分解读,在原因概括中加入更多的内容,导致概括不准确或者概括侧重点有偏差扣分。
20、这道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四个选项分别说的是家里四个人在沉默时候的心理活动,A选项是弟弟的心理活动,从文章在赶集时因为父亲母亲没有买肉弟弟不肯回家可以看出弟弟当时年龄还小尚不懂事,所以弟弟不会担心家里还钱的事情,所以A错误;B选项写的是母亲的心理活动,从母亲在黑暗中问父亲的话可以知道母亲的心思,B正确;C选项是父亲的心理活动,从父亲去借钱之前的犹豫,借钱时我听到大姨和父亲的对话以及父亲借钱回来面对母亲的两次询问都不说话,能看出父亲因借钱的事心理不平静却又隐忍着,C正确;D选项是我的心理活动,夜里我听到弟弟吞咽口水的声音,听到父母的对话,这是在关注着家里的动静,而家里穷,没钱买肉,去借钱的时候父亲和大姨的对话我又听得清清楚楚,为了过年吃一顿肉经历这许多,我感受到生活艰难却又很无奈,D正确。易错点是孩子对选项分析不够认真或者过于较真,认为选项D文章并没有直接表现,个别是审题错误。 21、这道题是选词填空,难度稍大,考查的是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再细致分就是在考查人物心理情感变化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很多学生选了“猫”,理由是父亲在前文表现的一直都是隐忍的性格,所以这里也会选择隐忍,参考答案给的选“猫”的理由要有转折,还是要写父亲受了屈辱,但是理解体谅猫,并不包含父亲隐忍;而这道题目实际想考察的是父亲此时有情绪的宣泄,这个点从后文父亲把猫丢进坑里的“丢”字有体现。所以做这类题还是需要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并把理由写准确,揣摩出题老师的意图。
22、本题看起来是赏析题,实际考查的是识别修辞方法,理解其表达效果。难度在于学生判断考点,考点判断出来题目就简单了,另外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点是“含蓄地体现我们家家境贫寒,处境艰难”,这个点比较隐晦,学生不太容易想到。
三、综合运用(12 分)
材料一: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也是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殿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近年来,为了留住民族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文化的脉络端延不断,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用甲骨文设计表情包,受到了公众的好评。
材料二:《世界记忆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第 7 页 共 9 页
23、下列不可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4分) A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B中国古长城 C《本草纲目》 D西安兵马俑 24、请根据甲骨文“人”的字形,推新出另外两个甲骨文的现代汉字的写法。(4分)
人
(1) (2) 25、 陈楠和他的团队用甲骨文设计表情包,其精妙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23、(4分)B D
24、(2+2分)(1)从 (2)休
25、(4分)表情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使用率高,普及面广,用甲骨文设计表情包,给它以时代的气息,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传承传统文化。 【解析】
23、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注意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和判断。 24、考查根据要求完成推理,注意图片的特征和差异。
25、考查根据生活情境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表情包的流行性和在互联网时代使用率高的特点要写出来,用甲骨文涉及表情包的优势也要点出其特色。
四、写作(60分)
26、题目:顿悟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
顿悟
躯体内奔波的酸痛还未消散,斑驳白发间的沙尘还未洗去,别离时的泪痕挂在眼角,朋友们的赠诗也还在指尖。他来了,带着一颗满是疲惫的心来了。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呼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片小筏在夜里寂静的三峡中荡着。月光照在河面,光却大都被反射殆尽,照在凄清寒骨的林间,斑斑驳驳像是他稀疏的白发,而河水,却墨一般蓝的十分深邃。踱出船舱,倚坐船头,举觞共饮,与伙伴歌着“窈窕之音”:“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看似欢歌,实则借杜康排解心中积攒的忧愁与苦难。当“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时,苏子便“愀然,正襟危坐”了。在这样的凄清之夜,竭力嘶喊却只能听到袅袅回音的空无之地,听闻到如此悠长,“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音,谁人不感伤许久,何况是苏轼,这个只有影子相伴的孤独的,走在人生低谷的人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他一顿。
第 8 页 共 9 页
这里不正是“孟德之困于周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地吗?他又一顿。
这种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他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但世上哪有这等美差,有的只是逝去的时光与岁月。算算自己的年纪,元丰五年,此时的他已是四十五岁了。时光早已殆尽他年少时的锐气,将忧郁刻在皱着的额头皱纹间。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了。而在这人生走势不振的时间里,总让人不自觉想到死亡二字。这时的他是害怕的吧。
人为什么会惧怕死亡?大概是他并没有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完美的答复,他并没有完成一切他所要完成的诸多事物,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些什么,他怕自己将带着遗恨走完一生,在时间中挣扎,却越陷越深。苏轼现在正在这个阶段,他怕自己无法走出来,永远的留在这里,枉了自己来世一趟,怕自己真成了名字中的“轼”,到头来不值一提。
舟泛开琉璃明镜般的湖水,月拨开臃肿厚重的云雾……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始悟。
天地于那一瞬间不在发生变化呢?万物都在遵循着自己的生长规律,在自然的周期中发展,就像是回环往复一般。对于这种几近特定的规律,万物又似乎与自己的生命一样,无穷无尽了。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属,没什么值得羡慕,没什么值得悲叹。感受这造物主给我们的神奇世界,“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去享受快乐,感悟忧虑,为活而活,尝遍这人间百态,到头来也许就不枉这一行。也许,他此时的悲伤,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情调……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享受吧,用美好的文字记录吧,留下每个愉快或是不愉快的回忆,总是一笔财富,总能让人在这世上留下点东西……
他终悟,提笔,挥下浓墨重彩的、永远的——《赤壁赋》。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