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研究与分析

2021-12-30 来源:易榕旅网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研究调查—

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考研还是就业是当前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社会课题。也是目前大学生毕业面临的一个选择,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近几年来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究竟大学毕业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本文对衡阳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整体趋势和原因进行理性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大学生理性选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考研 就业形势 原因 建议

近年来,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日益困难的就业形式,大学生考研已成为一个时尚的社会潮流和热门的社会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力图通过考研来创造理想的工作岗位和更加美好的前程。据不完全统计,许多高校的很多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人数都超过了50—80%。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应届生对待考研和就业的态度非常复杂,另还很多学生仍在考研与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痛苦地思索,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对此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理性的分析。

一、对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考研与就业整体形势分析

1、衡阳师范学院历届毕业生考研情况为:2005届毕业生报考521人,录取101人;2006届毕业生报考690人,录取142人;2007届毕业生报考700人,录取160人;2008届毕业生报考750人,录取230人;2009届毕业生报考920人,录取310人;2010届毕业生报考950人,录取358人;2011届毕业生报考 550人,录取333人。从报考的人数来看,2005—2010年是不断增加的,但2011报考的人数有明显的下降,但录取率是最高的,所以考研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在各个系之间,考研情况有差异,如物电系学生考研人数和质量一直是处于我校绝对的领先地位,此外,化材系,资旅系的

考研成绩也不错。而其他的系相对弱一些。

2、衡阳师范学院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院2005年—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截至2012年5月底,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已达85%。2009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89.52%,学院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其次,邝副院长分析了当前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他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衡阳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困难。对此,他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对国家人民负责的集中体现;二是要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对高等教育和对学校负责的主要体现;三是把就业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要求,落实“一把手”工程;四是进一步巩固师范市场,抢占新市场,加大就业市场建设;五是工作重心下移,做好就业服务;六是面向市场需求,加强就业指导;七是落实就业帮扶,实现充分就业;八是以创业、就业为指导,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自主创业;九是面向长远规划,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十是加强就业安全教育。

随后,该院外语系党总支书记唐艳、数学与计算科学系主任罗李平作为就业工作人员代表发言,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谭真雄布置了下阶段的就业工作。

会上,欧阳增铜书记代表省教育厅学生处作了指导讲话,他用“三个非常”的评语高度评价了该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他认为衡阳师范学院的就业工作“领导非常重视、管理非常规范、特色非常鲜明”,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着重强调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制定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工作目标;二是全院上下都要特别关注、关爱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三是要尽心尽力,全方面推荐毕业生就业;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就业工

作的长效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帮扶机制、保障机制等。

最后,该院党委书记许金生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这次会议以后,各个部门的同志要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高认识,要向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兄弟学校多学习,多交流,多沟通;要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全方位做好就业工作;要加强理论总结,使理论作用于实践,把师院就业工作做得更好,使学院就业工作更上一层楼。

会议给每位与会者发放了《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论文集》和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报告。下午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衡阳师范学院 樊琼 高杰 贺程杰 朱飞)

二、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种种原因扫描 (一)大学毕业生出现考研热的理由有:

1) 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知识能力的提升,认为在大学里学的东西还不够,还需考

研继续深造。

2) 社会需求提高,各行各业相继出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

资格线也由本科提升到研究生层次,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考研。

3) 想通过考研究生脱离自己本科时不喜欢的专业领域,转换到别的专业。 4) 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在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上,还是工作待遇上,研究生都明

显占优势,不想处于劣势而考研。

5) 考研只是一种尝试,是人生的一次挑战,考不上以后也不后悔。

6) 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读研已被默认为一条“缓解”就业压力的行之有效的途

径。

7) 留恋校园生活,读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8) 考虑到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

9) 受周围同学影响,怕别人认为自己落后而考研。 (二)大学毕业就业的理由有:

1) 先找工作到社会上去锻炼一下,有了工作经验后再考研,这样读研更有针对性。 2)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充电,不断放电的过程,不能总是处于同一状态,在经历了

十几年的读书生活后,走向社会实践一番是个很好的选择。 3) 家庭困难,无法支付读研经费。 4) 考研太苦了,不想考研。

5) 考研是需要成本的,读研需要时间,三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样的。 三、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面毕业生考研与就业原因的扫描,应当看到,当前大学生考研或就业总体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提高整个社会或民族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但的确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主观上的盲目和从众、客观上的被动和无奈。考研和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不能容忍那种浮躁的心态,这样对个人对社会都不好,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做出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考研还是就业,应该从实际出发

当前毕业生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这一点是因人而异的。 在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的今天,大学生考研以求上进的思想是好的。但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毕业生在选择读研或是就业的时候不要“从众”,更不要一哄而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劣势,最好是考虑一下自身的情况,包括本科就业的机会、收入、家庭的经济情况、自身的活动能力、读研

后预期的情形等等,对这些情况做一个大概的估算,这样就可以得出,你读研到底是否划算。另外充分评估自己吃苦、勤奋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实力、有优势、有兴趣就要全力以赴考研,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又对考研兴趣不大,不必勉强,可以牢牢把握现有的就业机会,先找工作,本科生的就业期望值只要不是太高,找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以后如想继续深造,还是有求学机会的。但总体上来说,学历高的就业率相对要高,高学历者在就业的时候是有优势,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具体的专业,对于经验积累比较重要的专业,早就业相对会更有优势,但若是重知识和理论的专业,学历越高优势也就越明显。无论考研与否,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理性地看待考研,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二) 考研不是缓解就业压力、逃避就业风险的退路。

考研只能缓解一时的就业压力,却无法使人永远逃避这种压力。一方面,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但“缺乏实践经验”仍将成为他们未来就业的“软肋”。 而且随着研究生连年扩招,导师所带学生也越来越多,不少研究生基本处于放养状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硕士毕业生扩招和学制缩短,在人才市场中找工作的硕士生越来越多;再加上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实际能力的看重和研究生专业领域比本科生狭小,实际上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上并不比本科生有多大的优势。大量毕业生考研暂缓就业,尽管看起来当年社会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这些就业压力累积在一起,往后推移,将使今后的就业压力更大。压力变大,新一届毕业生和未考上研究生的往届毕业生更加死盯考研这条路,由此将形成“缓就业—考研—再就业”的无奈循环。 (三) “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不少专家认为,在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条件下,对于能找到理想工作的本科生来说,应该抓住机会尽快就业,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后,自己可了解目前市场需要什么人才,缺乏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自己的努力就有了明

确的方向,读研究生会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读研带来的经济压力。这样对个人发展、对家庭都有益。

(四) 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无论是否考研,社会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学习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学习社会。尤其应看到:在这个社会,学习是终身的,不分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学习会在各种环境与场合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学习的形态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越来越讲求个性和自主性;每一阶段的学习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考试结果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检验一个人所学成果和知识状况的唯一指标。对一个人来说,当代社会越来越关注的是:是否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可否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大学生考研还是就业是当前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社会课题。对这一问题全社会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学校,政府,社会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组织多方面力量来引导和帮助这些彷徨中的大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培养他们正确的理想观、就业观,做好就业保障,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引导大学毕业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