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的妇女形象塑造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140160 学生姓名 石萌
指导教师 依托课程 古代文学
摘要:《水浒传》中所刻画的女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女英雄,如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一类是淫妇,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文章分析了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前者严重失真,背离生活实际,缺乏个性,显得假大空;而后者却鲜明生动,有血有肉,达到性格化典型的高度。文章从艺术创作方法上探讨了两类妇女形象塑造成败的原因。
关键词:《水浒传》 女性形象 成败原因
《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英雄传奇的典范。自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评论家的高度赞赏,其中最集中的就是作品出色的人物塑造。英雄形象及其塑造成为《水浒传》研究的一个中心和热点,相反,妇女形象却很少有人问津,这影响了对《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全面认识和研究。本文试就《水浒传》的妇女形象塑造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水浒传》中的妇女有名有姓者不足四十位,虽然为数不多,也不是作者笔下的中心人物,但却自成体系。她们明显地区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潘金莲式的淫妇荡妇;二是王婆式的恶妇刁婆;三是顾大嫂式的巾帼英雄;四是金翠莲式的软弱善良的女子。
一、淫妇形象
《水浒传》中的妇女形象最有影晌、给人印象最深的,首推播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
淫妇形象。作者对她们通奸的经过、心理、感受等极尽描绘,唯恐不真实细致,因而使淫妇形象活灵活现。作者赋予她们这种女人的特点:娇美的容貌、迷人的身段、莺宛的声音、等等,但在行为道德上却一律地淫秽浪荡、堕落无耻,对她们极力贬低和丑化,一味批判和否定,而对她们的遭遇从未表示过同情。
先看看播金莲,至今仍成为淫妇的代名词。作者用苛刻的笔触写了她粉态轻狂、迎奸杀夫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潘金莲也是一个受害者。命运的不公,婚姻的不幸,是潘金莲进行一系列反抗的根源,她不肯依从张大户的纠缠,说明她不是个滥施性爱的女子。但武大面目丑陋,头脑可笑,身材短矮,不懂儿女情长,而潘金莲却年轻貌美,心灵手巧,她无法摆脱这不幸的婚姻,于是做出了崎型的反抗:对忠厚怯懦的丑丈夫撒泼使性,任愈奴役,长期压抑不满,使潘金莲渴求一块感情的浮板,英武伟岸的打虎英雄武松的出现,使她看到一丝希望,她不顾礼教伦常,大胆热烈地向小叔子表达爱意,但却遭到了武松的严辞斥责,使她自尊心和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从此成为风流好色的西门庆的猎色对象。通奸事泄之后,为了杀人灭口,她又亲手毒死亲夫,但不久她自己也成为武松的刀下之鬼。 与潘金莲相比,潘巧云之死令人感到冤枉。她先夫亡故,才嫁给杨雄未及一年。杨雄虽然生得好表人物,又有一身好武艺,可是对妻不管不问,潘巧云独守空闺,内心难捺孤寂和苦闷,于是她挺而走险,与和尚私通,她的过失仅此而已。她既没有谋杀亲夫,又没有以物挟夫,只不过“为掩饰背夫偷汉之罪而谗言知情者石秀,便招致了灭顶之灾,被杨雄割舌剖腹,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
经过分析我们看到,潘金莲等女性之恶是有客观原因的,由于出身贫贱,遭遇不幸,使她们没有资格和机遇去选择自己称心如意的配偶,加上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婚姻不自主因此她们婚姻不幸福,没有真正的爱情、得不到丈夫的体贴与尊重,而她们偏不安于命运不甘心虚度育春,于是不择手段地进行反抗,甚至心理变态,放纵追求性爱,这就冲击和背叛了封建礼教和妇德,为社会所不容,更为具有懦家正统思想和保守的世界观的作者所僧恶与贬斥。
二、恶妇形象
作者塑造的另一类妇女形象是那些利欲熏心、损人利己、仗势欺人、为虎作伥的恶
婆,如王婆,阎婆、白秀英、刘恭人等。细思起来,淫妇也有令人同情之处,而恶妇只让人感到可恨可厌,她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黑暗邪恶势力。
在恶妇系列中,最具特色的是王婆。如果说潘金莲是封建侄桔下的牺牲品的话,那么王婆就是帮她走向祭坛的人,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社会使王婆树立了“人为财死,乌为食亡”的信条,为钱财,她到处钻营走动。在引诱潘金莲上钩的过程中就充分表现了王婆的杰出“才能”。她是个精明的导演,中间耍着层层手段,设下无穷圈套,真是“智赛隋何,机强陆贾”!后来又教唆潘金莲毒死武大。没有王婆,武大也许还能苟延残喘,没有王婆,潘金莲也不致于那样大胆毒辣。王婆尽心竭立为西、潘往来摄合,出谋划策,无非是为贪贿。那谢银和送终衣料虽然出自西门庆之手,却是从潘金莲的骨髓里剥削出来的,是以武大性命换来的。她的私利依附在豪门剥削者身上,她是豪门寄生虫,恶势力的帮凶,社会的渣滓,被凌迟处死是罪有应得的。
除了王婆阎婆,作品对其他类似的妇女形象只作些简单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无不令人僧恶。如刘高之妻刘恭人极不贤,她对宋江恩将仇报,几番诬陷。白秀英依仗是郓城县知县的粉头,对雷横讨赏不成便当众悔辱,并打骂霍母。张都监的养娘玉兰引诱武松中计。以上那些女人或者贪婪狠毒,或者倚势欺人、助纣为虐,共性都是恶毒,一无是处。似乎她们是天生的恶人;是单面人,而凡是与英雄好汉为敌的都被杀害,恶妇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作者对妇女的偏见与歧视。
三、巾帼英雄形象
第三类妇女是巾帼英雄,她们是一百单八条好汉中屈指可数的三女将:顾大嫂、孙二娘、悒三娘。她们虽为女流,却能与男人一样杀富济贫,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之中她们勇武侠义,对礼教的反抗显得更为直接、明朗,对阶级压迫的反抗也大胆坚决。她们本应是作者挥笔歌颂的正面妇女形象,但受男尊女卑观念影响,作者对女英雄加以不同程度的贬低甚至歪曲,使之走向另一个极端。单从母大虫、母夜叉、一丈青三个绰号上就不难看出女英雄的强悍甚至凶蛮,就足以离间读者对她们的感情。从外貌上看,孙二娘“辘轴般蠢岔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装束随便,言语粗俗,虽着脂粉,仍遮不住那“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再从作为上看,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包子,不知错杀多少无辜,象杀人恶魔。顾大嫂家开酒店,杀牛开赌,也不是良家妇女干的勾当。
与顾、孙比,悒三娘长得“天然容貌海棠花”,武艺出群,但作者又把她写得象个封
建淑女,如她全家几乎被李逵杀光,她却无仇痛反应,王英矮小贪财好色,与她并不般配,但宋江一作媒提亲,她就应承下来,没有反抗和自爱,显得被动和软弱。
总的来看,女英雄们虽然参加了农民起义,似乎与男人平起平坐了,但实质上也没能逃脱男权社会的束缚。后来孙、悒在征腊中战亡,只有顾大嫂生还,所以她们的反抗带有很大盲目性和悲剧性,而作者认为女英雄只该威武雄壮,不能温柔美丽,所以写其勇猛不惜笔墨,其他方面则粗糙、加之把女将作为配角和陪衬,因而使她们的性格单调僵硬,有些失真。
四、弱女形象
第四类妇女是善良柔弱、温椒安分的女子。黑暗混乱,强梁当道的社会使她们连起码的和平安静地生活的愿望也达不到。随时可能受调戏杀害。如林冲娘子只因貌美,便招来高衙内的戏耍,并导致美满家庭的破碎,她只能以死抗暴。金翠莲卖身葬母,受尽郑屠户的虐待勒索。还有许多经常被拐卖抢劫的女子如刘小姐、张小姐、玉娇枝等等。她们遭受蹂躏欺侮而无力反抗,或以死了之,或忍辱偷生,她们的命运在封理社会带有普遍性,其遭遇令人同情。但作者描写她们时不痛不痒,是唯一一类不加入爱憎情感的妇女形象,用笔也少,弱女们只是善恶夹缝中的小人物,是为表现好汉们诛杀无道、救助贫弱、仗义行侠的美好品质而出现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浒传》在妇女形象的塑造上存在三种倾向。首先是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每类人物都有一个主要特征,如淫妇貌美却纵欲害人;女英雄粗俗而勇武侠义;恶妇刁钻泼辣、仗势欺人;弱女多善良温淑,逆来顺受。正反对比褒贬分明这就给人物形象塑造带来不足,那就是人物被限定在或淫或恶或勇或弱的固定模式中,性格的其他侧面很少表现或不予表现。缺少丰富多彩和复杂的个性,呈现出单一化、静态化的特征,但也有优点,由于作者塑造各类女性的角度不同,所持的情感不同,因此她们各具特色。四类妇女汇为一体,则全面再现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妇女的命运,立体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其次,《水浒传》是部英雄传奇,英雄好汉是作品描写的中心人物,书中的女性是英雄好汉的反衬和附庸。象王婆、潘金莲则成为不朽的反面典型。再次,无论反叛还是顺从礼教,无论善恶,妇女们的结局都是悲剧,且她们没有一个有完美的人格,没有一个被全面称道,成为这部传世名著的一大缺陷。这一方面因为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妇女一直处于受压迫歧视的卑残地位。施耐庵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的妇女观也不可能超越儒家文化的范畴。另一方面,因为明初资本主义萌芽还没产生,礼教思想还禁锢着人们大脑,这是历史和时代带来的局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总之,《水浒传》的妇女形象的塑造有得也有失。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81页 [2]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3]高阳:《水浒人物论》火星出版社,1954年 [4]马成生:《水浒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5]水浒争鸣·第二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 [6]朱一玄、刘毓忱:《水浒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