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以及防范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变更、经营、解散过程中,因法律调整其行为而产生的遭受损害的可能性。法律发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也越来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以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一 、企业法律风险的性质
(一)客观性。企业做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从设立至解散,一直处在法律的调整之中。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尽管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因为它非常抽象,所以很多企业忽视了它的存在.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法律风险,降低经济损失,以赢取最大经济利益.
(二)连锁性。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的涉及金额上千万,有的是涉及金额仅几千元的劳动仲裁案件,一旦发生,引起的关注面将会非常广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较大金额的诉讼或仲裁案件要进行公告.这可能对公司形象造成影响,影响大众心理以促使企业股价的跌涨。
(三)专业性.企业遇到的法律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法律纠纷.普通的法律纠纷与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律师在了解案情时比较容易.企业是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营利的社会组织,很多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结合在一起.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会遇到大量的土地勘察、工程造价、预结算、工期签证等技术问题,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没有技术人员的参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解决企业法律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最好是由企业法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顾问律师配合或者由专业型的律师来完成。
应正确评估法律风险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如果过高地估计了法律风险的地位,规定有些合同没有法律顾问的签字不能签订或者为了合同条款的完美而在谈判中错失交易的良机.必须正视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如果忽视了它,就有可能遭受损失。例如合同条款中未约定违约金条款会导致索赔时举证困难;不去申请商标注册可能会导致商标被别人抢注;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不合法会导致劳动仲裁案件的败诉.正确对待法律风险的态度是: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必须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事中加以控制、事后加以补救。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风险的一种,当交易获利的可能性大于法律风险时,要冒法律风险去实现交易的成功,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风险的种类
(一)分为与客户之间的风险。与客户之间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合同法》的规定,包括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二)与员工之间的风险。与员工之间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劳动法》的规定,包括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劳动纠纷的调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等.
(三)与股东之间的风险。与股东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公司法》的规定,包括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的设立、变更、增资、减资、上市、解散、股东知情权等法律事务。
三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方法
对于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应采取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方法,以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防范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对员工进行法律培训.目的不是让员工对某一法律知识做深入的了解,使员工在发生法律纠纷时能够自己处理,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对员工的法律培训是点多、面广、通俗,选取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使员工在合同的谈判、招投标文件的拟定、代表企业对外交往时明白那些是可以自由约定的,哪些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使约定了也不发生法律效力,当合同中出现法律术语时能懂得基本的含义,在合同中约定了哪些内容是无效的,在哪些场合不能承诺,哪些事情是违法的甚至是犯罪的事不能去做,避免因对法律的无知而犯错误。
(二)由法务人员或律师负责重大合同的起草、审查.设立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交易而获利,交易是通过合同来实现的,因此合同质量的好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法律风险的大小,合同的起草、修改、审查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也是企业法务人员或顾问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 、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一)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思想应该是: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积极面对、科学分工、明确责任
(二)具体内容
1、应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应当是企业的法务人员或者顾问律师.法务人员或者顾问律师合同管理的具体职责是在合同需求部门提供合同基本资料后的合同起草工作;对较大标的额合同或者合同结构内容比较复杂的合同,提交法务人员审查、修改;合同复印件及履行合同涉及的文件复印件的收集、整理、保管最后建立档案。
2、应对久催不还、有偿还能力且企业不打算与其继续合作的债务人在进行诉讼风险评估后采取法律途径催要。
法律实践证明:商帐追讨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电话追讨、律师函追讨、关系追讨、诉讼追讨等,这几种方式中,对于有些债务人只能采取诉讼追讨的途径.比如:有些债务人恶意处分财产,有些债务人四处欠债.在采取诉讼追讨时,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应当选择在债务人尚有财产或债权时进行诉讼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应建立相关债权进入诉讼途径的机制:对且只能对那些久催不还、有偿还能力且企业不打算与其继续合作的债务人进行起诉. .
3、应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案卷制度
为了防止在劳动仲裁中搜集证据困难,企业应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要求,梳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在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和诉讼中,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很多情况下就直接推定员工的仲裁或诉讼请求成立了.因此,在“两法\"已经全面实施的情况下企业应格外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案卷制度.从法律的角度看,该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案卷:
1)劳动规章制度案卷(内含民主程序制定、已通过公示等材料)
2)工资发放案卷(内含工资标准、代扣保险费个人所得税单据、员工的工资签收单,如果银行代发工资的,还应保留银行转账单等)
3)劳动处罚案卷(内含处罚所依据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劳动规章制度的证据、处罚通知的送迭回执、被处罚员工的申辩材料等)
4)培训案卷(内含培训协议、企业支付专项培训费用的发票、劳动合同复印件等) 5)竞业禁止和保密协议案卷(内含劳动合同复印件、竞业禁止和保密协议、经济补偿金发放记录,如果银行代发补偿金的,应保留银行的转账单据)
6)工伤待遇支付案卷(内含工伤事实报告、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工伤待遇拨付表、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发放等)
7)离职人员案卷(内含证明离职原因的文件、离职人员交接表、离职人员薪资发放表等). 4、建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生产部门要及时总结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发现后及时通报法务人员或顾问律师.由技术人员、法务人员和顾问律师协同向企业汇报,企业决策后,向国家专利管理部门申请专利.业务部门在对外交往时应注意其他企业侵犯本企业专利权的事件.对于具备驰名商标条件的商标积极向工商局申请.在签订商标权许可使用、转让合同时,按照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办理。
5、应建立诉讼(或仲裁)案件管理制度
(一)实行建立诉讼(或仲裁)案件统计制度.根据统计,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改进企业管理措施,减少诉讼(或仲裁)的发生。
(二)实行建立诉讼(或仲裁)案件案卷制度.案卷至少应包括以下材料:起诉书、答辩状、代理词、开庭笔录、证据材料、判决书等。
(三)实行建立诉讼(或仲裁)案件沟通制度。发生诉讼(或仲裁)后,相关部门与法务人员或顾问律师定期沟通,使法务人员或律师及时详细地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也使法务人员或顾问律师的意见及时地反馈到职能部门,提高职能部门防范法律风险的自觉性。 6、应建立企业职工法律培训机制.
建立企业职工法律培训机制是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方面,通过让员工了解自己岗位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可以在合同谈判、劳动规章制度制定时就有意识地去预防法律风险.员工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更有利于企业利益的维护,及时防范及避免法律风险.通过法律培训和咨询顾问,对企业法务工作进行调查和交流,有针对性的了解企业的法律问题和需求,与职能部门联合制定解决方案,以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满足职能部门的需求,更有效的解决企业存在或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