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因感受湿热邪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肝胆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证的重要特征.根据其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阴黄和阳黄.急黄为阳黄重证,病情急骤,应及时救治.
西医学中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均可参照本病证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黄疸多由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及病后所致。外感时邪、湿热疫毒,由表入里,内阻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泻越,肝胆疏泄失常;嗜食辛辣肥甘或酗酒无度,或饮食污染不洁,或贪凉嗜冷、饥饱失宜,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湿热熏蒸,胆汁泛溢;素体脾胃虚弱,劳倦太过,或久病脾阳受损,瘀血阻滞,湿热残留,日久损肝伤脾,湿遏瘀阻,胆汁泛溢肌肤.
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湿邪亦是黄疸形成的关键.基本病机是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一般说来,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但阳黄湿重于热者,消退较缓,应防其迁延为阴黄。急黄为阳黄的重证,湿热疫毒炽盛,病情重笃,常危及生命,若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阴黄病程缠绵,预后较差,如迁延不愈,则有酿成癥积和臌胀之可能。
【辨证施护】 (一) 辨证要点
1.辨阳黄、阴黄、急黄 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黄色鲜明如橘皮,起病急,病程短,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黄色晦黯如烟熏,起病缓,病程长,注意有无血虚血瘀表现;急黄则由疫毒引发,热毒炽盛,营血耗伤,起病急骤,色黄如金,伴神昏谵语、壮热烦渴,舌质红绛,脉弦细数或洪大等.
2。辨阳黄之湿热轻重 阳黄虽有湿热所致,然有偏重于热、侧重于湿之分,故于阳黄证中应再辨湿、热之孰重孰轻.热重于湿者,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大便燥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湿重于热者,身目俱黄,色泽不如热甚者鲜明,头身困重,胸满脘痞,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
3.辨阴黄之寒湿与血瘀 阴黄证有脾胃虚弱、寒湿内阻与肝郁血瘀、胆液失泄两类,故应辨别。凡因脾胃虚弱、寒湿内阻者,黄色多晦黯不泽,或如烟熏,神疲畏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瘀血阻滞、胆液失泄者,色黄而晦黯,面色黧黑,舌质紫黯,多见瘀斑,或见胁下积块,脉弦涩。 (二)辨证分型 1.阳黄 (1)热重于湿
证候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烦欲呕,脘腹胀满,小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护治法则: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治疗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证候表现: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小便短黄,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濡数。
护治法则: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治疗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2.急黄
证候表现:黄疸急起,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脘腹胀满,神昏谵妄,烦躁抽搐,小便短少,便秘,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舌绛红,苔黄而腻,脉弦滑数或细微。
护治法则: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治疗代表方:犀角散加减) 3。阴黄 (1)寒湿阻遏
证候表现:身目俱黄,其色晦黯,脘闷胀满,食欲减退,大便溏薄,神疲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护治法则:健脾和胃,温化寒湿。(治疗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2)脾虚湿滞
证候表现:面目及肌肤发黄,其色浅淡,甚或晦黯无光,伴心悸气短,肢软乏力,纳呆便溏,小便黄,舌淡,苔薄,脉濡细。
护治法则:健脾养血,利湿退黄。(治疗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