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

2024-09-01 来源:易榕旅网
写 作 提 纲

一、李清照的人格魅力 (一)李清照的“真”性情

首先,李清照的词在情景交融中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 其次,女性视角彰显女性意识。 第三,倾诉爱情,表达“真\"情。

(二)李清照的“人杰”思想 1、傲视尘俗的气魄。 2、卓越的政治见识。 3、敢挑战封建礼俗。 二、李清照的艺术风格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1、善用白描法。

2、音律和美,流转自如,情景交融,语言创新. 3、熔炼家常语语浅意深,含蓄蕴藉.

(二)善于将家国兴亡之悲痛融入凄婉悲怆婉约词风之中。(三)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 三、李清照“易安体”词风的形成 (一)跌宕的人生与其风格形成 1、少女时代的“鸥鹭”形象。 2、婚后“黄花”形象。 3、南渡后的“梧桐雨\"形象。 (二)前期词人影响与其风格形成 1、李煜词对李清照的影响。 2、柳永词对李清照的影响。 3、苏轼此对李清照的影响。

1

内容提要

一代才女李清照,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人杰思想,兼具“士”的优秀气质,一生波澜起伏,经历坎坷。其词受李煜、苏轼等前辈的影响及自身经历,音韵神具美,明白晓畅,柔中带刚,婉约而不绮靡,蕴含激昂豪迈的“丈夫”之气,且融家国兴亡于其中,又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词千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选取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着重从她的人格思想及艺术成就向大家展示李易安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 人格 艺术成就

2

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

在世人心中,李清照不仅拥有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也拥有健朗、豪迈、不拘一格的女词人形象,她甚至比与同时代男人拥有更加成熟的政治眼光和知难而上的勇气,李清照在为我们留下一首首或清新工巧、或气势如虹、或哀怨婉转的不朽诗篇的同时,其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世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李清照的个性人格

李清照的作品中,无一不表现出她的“真性情”这一特质人格特征,她也善于通过词这样的文学作品来表达内心,反映自己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感受与深入思考.

(一)李清照的“真”性情

首先,李清照的词在情景交融中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表达“真”品.李清照将自身感情融入景物中,托物言志,通过情与景的交融达到心灵的抒发。在《鹧鸪天•咏桂》词中,作者赞美桂花为“花中第一流”,来隐喻自己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通过咏桂花来写作者自身,正是词人自己的高格雅韵的写照,突显自己独特的人格意识.其次,女性视角彰显女性意识,书写“真”我。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自传性质,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如《醉花阴》:“人比黄花瘦。”西风中,满含愁苦、无力摇摆的菊花,是被思念煎熬得骨瘦肌削的女词人.青春易逝、韶华易老的伤感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敏感、深刻,李清照亦然。其情感、生活与作品合为一体,表现出女性对生命意识和价值的内省和感悟,词中女性自我意识鲜明,塑造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灵魂。第三,倾诉爱情,表达“真”情。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词人婚后与丈夫分别,在无尽的相思中,喊出了心底最真挚的情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大胆暴露自己真切的体验,毫不掩饰对丈夫的爱,并大胆地表达出来,表现出独立自我的女性意识。

(二)李清照的“人杰\"思想

1、傲视尘俗,理想远大.作为宋代女性,李清照一篇《词论》其谈古论今气魄之大,李清照在《词论》中阐述了唐世乐歌的繁荣,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并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及乐歌和词曲的密切关系,提出词“别是一家\脱离了儒家诗教的“原道、宗经、征圣\"、“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传统老路.展现了李清照不同寻常的女性魅力。又如《鹧鸪天•咏桂》中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

3

菊之作是不少的,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情思\"不够不收桂花入《离骚》。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

2、卓越的政治见识。李清照在《夏日绝句》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3、敢挑战封建礼俗.父亲李格非因新旧党派斗争列入元佑党籍遭到蔡京、赵挺之等人迫害时李清照父上书自己的公公,希望公公能够看在自己这个儿媳妇的面子上,看在天底下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够平平安安的面子上,能够对我的父亲、对你的亲家公施以援手-—“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相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 未果时,向时任当朝宰相的公公发出“炙手可热心可寒 ”的痛斥与不满。这在封建礼教极度森严的宋朝是不可想象的,足可以看出其敢爱敢恨,傲视封建礼俗的气质。

二、李清照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所留下的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加起来也就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仅存的七八十篇作品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以至于成为了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究竟其作品有何魅力,本节就将一探究竟.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前期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述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的凄惨心境,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她既不像贺铸、周邦彦等人那样熔铸前人诗句,亦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只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浅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寻常语创造不寻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净,富于表现力。

(1)、善用白描法。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

4

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她匠心独运,特别善于创造这种平淡而绝妙的境界.此小令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你看:溶溶的落“日\",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干“滩”,群栖待宿的“鸥鹭”,幽雅恬淡。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兴尽晚回\短楫轻舟,“误入藕花深处\以至“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她便是年轻的李清照。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这正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妙处!

(2)音律和美,流转自如,情景交融,语言创新。李清照写的词,对词的音律要求甚严,她自己精于音律,填词时更善于把握音律韵调变化的不同节奏,以适应词中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如“知否,知否”“浮槎来,浮槎去”“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等,这些句子大多同句重叠,或只改换一两个字但字数不变,因而音调和谐,句式整齐,语气流畅,节奏明快,既把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合乎词的格律,富有音乐性。又如词《声声慢》,开头连续14个迭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双声,有迭韵,时缓时急,节奏顿挫,流转自如,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李清照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抑郁低徊。如此美妙绝伦的一串叠字,引起了词坛的一片唱彩:“以一妇人,能创意出奇如此\"。 “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李清照的词除了善用叠词音韵和美外还善于营造一种意境美,这意境或清新明丽或庄重典雅,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笔墨渲然出来,显示出作者不肯趋于软俗香媚的典雅词格。虽取材于闺阁物事、庭院景色、生活场景,但能以情入景,以情统景,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达到情景交融。年轻时,李清照是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对大自然是一往深情,她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渲染于水光山色之中,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奇丽风光,享受大自然赐于的无穷乐趣,创作出一系列清新明丽之作。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一群少女荡舟晚归,“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了栖息的水鸟.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健康而灵动的欢畅,它写出了词人内心和自然界美质的和谐跳动,清晰而典雅,凝炼而疏朗.

(3)、熔炼家常语语浅意深,含蓄蕴藉。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把一些家常语

5

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极具含蓄蕴藉之气,一词这样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词的一开头便极力渲染即将离别时李清照慵懒的情态,生动如绘:炉中烟消香冷,懒得再焚。床上绵被乱陈,懒得去整.头上鬓鬟蓬松,懒得去梳。镜面落满灰尘,懒得去拭。红日高挂帘钩,懒得干事。心有千言万语,懒得去说。开始写种种慵情懒态极为生活化,但同时也烘托出李清照内心低沉悲哀的思绪.接着,李清照婉转曲折地抒写了夫妇离别时的心神意态,明明是因为舍不得丈夫离去而形体消瘦,却偏偏说不是,是因为饮酒过量,不说破是悲愁伤神。明明是说因丈夫远去,自己将在空闺中独自咀嚼苦涩的寂寞,却偏偏不直说,只是将楼前流水拟人化,说只有它怜念自己,环绕妆楼,依依陪伴,含蓄中诉说衷肠。

2、善于将家国兴亡之悲痛融入凄婉悲怆婉约词风之中。

李清照以独到的功力,把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原来春天、花灯、晶莹的雪这一切本来在李清照眼里都是激发她情思的美好的事物,现在全部都成了国破和家亡的标志。春天虽然到了,我们的女词人本应青春焕发,反而觉得更加地衰老-—“人老建康城。”在这春回大地的元宵花灯时节一个应该很春风得意江宁知府的官太太,为什么会“人老建康城”呢?李清照之所以会到建康城,那都是因为在北方金人的铁蹄踏碎了女词人的平静生活。所以对于像李清照这样一个非常敏感、非常敏锐,而且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来讲,无论是建康知府太太,还是这座春天已经来到的建康城,都只能让她更加地伤心,更加地憔悴,更加地感到国破家亡的沉痛.以前李清照很喜欢写梅花,一下雪之后,她就会踏雪寻梅,但现在她找不到梅花,找到的只是已经凋零和衰老的心灵,国破家亡的沉痛。

3、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李清照作词,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

6

下,泠然作海外行。气魄宏伟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她热爱大自然,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以至于惊起一滩鸥鹭,画面由静转动,于是词人又陶醉在新的美景之中。全词把景、物、人、情融会为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词人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令人神思飞扬。

三、李清照“易安体”词风的形成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巅峰,词人灿若群星,李清照便是其中有着独特光芒的一颗。《四库全书》提要中有这样的评价:李清照以一妇人之词格乃抗周、柳。虽篇佚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也.现通过李清照人生的几个画面解读李清照词风的发展脉络。

(一)跌宕的人生与其风格形成

1、少女时代的“鸥鹭”形象。李清照出生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且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其母王氏,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先后还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且李清照的父母都进入了《宋史》并评价其母王氏“亦善文”。由此可见,在李清照家是绝对不存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不管是父亲刚直不阿还是母亲的“亦善文”都会对李清照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清照的父母除了在文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上对李清照言传身教之外,同时也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的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让她的少年生活充满了色彩,充满了生机和乐趣,这便有了著名的《如梦令》、《怨王孙》等佳作。

2、婚后“黄花\"形象。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太学生,金石收藏家,也是鉴赏家,婚后的李清照受丈夫的影响夫妇二人嗜玩古书画成癖,恩爱和睦。明代赵世杰称他们“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士》)。徽宗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被任去莱州(今属山东)为官,他的出仕,给夫妻琴瑟相合、宁静淡雅的生活带来了浓郁的离别相思的况味。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的词作,多表现夫妻之间真挚的爱情,抒写离愁别恨。反映这一段时期创作风格的代表词作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重阳》、《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单从《醉花阴》里一句“人比黄花瘦\"就可窥探词人深深的忧愁,对丈夫的无尽的相思之苦。

3、南渡后的“梧桐雨\"形象。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克汴京,次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北方的广大地区沦陷。李清照仓皇南渡,其书画亦大部分遭到焚毁。1129年,赵明诚不幸病故,李清照遭受了沉重打击,万分悲痛,大病一场。绍兴二年,李清照遇人不淑,嫁给巧言骗婚实为贪取文物的伪君子张汝舟,为摆脱小人,李清照也不免牢狱之灾,后虽遇人相救,只关押九天,

7

但李清照的感情已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数年之内,连遭不幸,生活失去依靠的李清照,膝下无儿女,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完全从位高名重的名门闺秀,沦落成与流民为伍的闾里妇人,在乱世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悲惨的晚年。“靖康之变”不仅是李清照一生生活中的转折点,即由悠闲、安定的书斋生活转变为流离颠沛的乱世生活,而且也是她创作上的分水岭,即由描写闲适、恬静的闺情与伤离念远、离愁别恨的个人情怀转变为描写个人离乱遭遇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因而这一时期的词作多含悲郁凄婉之风。主要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字里行间,都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前期词人影响与其风格形成

李清照为我们呈现了独具特色的婉约之风,对前人词作做了长篇幅的点评,提出“词别是一家”的文学思想,但与前人的影响却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受自李后主以来的“婉约”词风的影响。本节将就李煜、柳永、苏轼等人对李清照的影响进行简要评述。

1、李煜词对李清照的影响.李清照在《词论》中写道:“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切中肯綮,可见她对南唐词的熟悉和喜爱。尽管惜乎“亡国之音哀以思”略存遗憾,但总体是推崇肯定的。王士祯《倚声集序》里说:“诗余者,古诗之苗裔也。语其正,则景、煜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极盛,高、史其大成也。”将易安看作词坛正宗的颠峰,且道出其与南唐后主李煜的源流关系.沈谦《填词杂说》又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由此可见李清照与后主李煜有“剪不断”的渊源。李后主词之清新文雅在易安处沿袭发展的清晰脉络。

2、柳永词对李清照的影响.李清照虽对柳词“词语尘下”有微词,但总体而言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词的表现手法上,柳永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而“语言浅易自然、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情景之融\"也正是李清照词的特色。通过柳永《雨霖铃》与李清照《声声慢》对比分析,二者都表达了离愁别绪的情感,都选在秋季。都运用了雨、风、酒、树、动物等各种意象,只是柳永是正在离别自己爱的人,李清照表达的是对自己爱人的相思及故国的思念,主题更深。不管他们各自都采取的是何种抒情手法,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含蓄、清丽,情真意切。据此李清照抒情的婉约风格受柳词影响并加以发展可见一斑.

3、苏轼对李清照的影响.李清照与苏轼本就渊源极深。她的娘家有着鲜明的苏学背景。父亲李

8

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系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成长在苏学氛围如此浓郁的环境难免不受其深刻影响.她在《词论》中这样论及苏轼: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虽因词学观念的分歧,她对苏词持批评态度,但言语间(“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又显然流露出对苏轼的尊敬和仰慕之情。李清照的《如梦令》意趣盎然,放旷洒脱,毫无脂粉气息,十分生动“倜傥”,俨然是苏词的作派,以至于杨金本《草堂诗余》将它误作苏轼词了。虽然李清照的学养与胸襟可能与苏轼还有一定差距但其词中流露的个中“丈夫气”却不难看出其与苏词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甜蜜而又带着些许幽怨的中年时代,以及无尽哀愁与思念的晚年时代;家国破碎,背井离乡,再嫁婚变,生活坎坷。但她始终保持着她独立的品格,坚强的个性,开阔的眼光和细腻的感情,在总结前人成就及时代的共同作用下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甚至被后人冠以婉约词派上的“一代词宗\" 的美名。

9

中外文参考资料目录

①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 ②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

③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