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州船政学堂的外籍雇员与中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

2024-06-27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5期 2006年10月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Social Science) Vo1.22.No.5 0ct.2OO6 福州船政学堂的外籍雇员与中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 叶 绿 (中央民族大学2003级历史系基地班,北京100081)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闽浙总督左宗棠从巩固海防的目的出发,筹建了福州船政局并设立了中国第一 所海军制造学校——福州船政学堂,以培养海军人才,并先后聘用了很多外籍人员。这些外籍雇员通过在学 堂中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对我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福州船政学堂;外籍雇员;新式军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E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6)05—0033—06 The Foreign Employees in Technique Training School of Foochow Warship Manufacturing Bureauand the Education for Chinese Early Modern Professionals in Navy Ye Lu (History Faculty,Centrl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eijing,100081) Abstract:After the Second Opium War,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naval force,Zuo Zongtang,govenror of Fujian and Zhejinag,established Foochow Warship Manufacturing Bureau,exerted plenty of efforts on its afiliated Technique Training School aiming to train professionals in navy and hired a lot of foreign employees.Through their educa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work in the school,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Key words:Technique Trianing School of Foochow Warship Manufacturing Bureau;Foreing Employees;Educa— ti0n for Naval ProfessiOnal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了军事教育的现代 只是从帮助筹建闽局、教导学生及与清政府的关 化历程,“中国驾驶兵轮船学堂,创自福建船 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对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 政”¨J4 。福州船政学堂作为我国第一所海军 中的活动情况未作系统的论述。因而,本文从以 制造学校,“自左宗棠、沈葆桢创设以来,规模该 下几个方面阐述福州船政学堂的外籍雇员对中国 备,人才辈出,为中国南省开学风气所最先。”L2J3n 近代军事人才培养的影响。 随后,为了“就地作养人才,以备异日之 一用”… 叭,又建立了天津水师学堂等。因此,福 、福州船政学堂雇佣外籍教员 州船政学堂的经营方式和教学制度方式对其后开 的背景 办的各武备学堂和水师学堂有很大的影响。由于 在同治中兴初期萌芽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教 船政学堂在近代军事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自上 育是仅次于兴办近代企业的重要内容,是洋务派 世纪8O年代以来很多人对学堂的各个方面如教 出于对新型洋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举办的,从外 育体制、留学教育、教育成果还有船政大臣沈葆桢 国语学堂到新式实业学堂,都是我国官方改革传 的教育思想作了许多研究 。但是对于对学堂教 统教育的首次尝试。而海军力量作为抵抗列强人 育有重要影响的外籍雇员缺少系统的研究,虽然 侵,维护封建统治的首要条件,引起了洋务派官员 也有部分文章对外籍雇员的作用作过研究 ,但 的极大重视。1866年左宗棠向总理各国事务衙 收稿日期:2006—06—15 作者简介:叶绿(1985一),女,中央民族大学2003级历史系基地班学生。 一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门呈交了《拟购机器雇洋匠师造轮船先陈大概情 形折》 "一,从巩固海防、培养海军人才目的出 发,奏请设立福州船政局(又称闽局),其目标为 “设厂制造轮船、习造机轮、兼习驾驶”[5]53 ,并 强凋只有制造轮船、培养能驾驶轮船且懂得航海 之:学的人才方能自立自强。因此,最后根据教学 相长的原则,福州船政局实为船厂兼学堂,据严复 于t《海军大事记》中所说:当时马尾校舍尚未竣工 之前便开始招生。充分体现了洋务官员对船政教 育的格外重视及福州船政局造船与驾驶和学造船 与学驾驶并重的重要特点。 随后,政府批准左宗棠之建议,于1866年在 福建马尾始建船厂造船。在筹划建厂之时,他们 发]见中国极度缺乏技术人才,因此左宗棠等人开 始意识到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的重要性,“虑船成 后中国无人堪作船主、看盘、管车诸事” J3,便任 用法国军官德克碑和税务司日意格负责“绘具船 式,船厂图册,购觅轮机,招延洋匠。” 与此同时,邻国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军事, 经济等几乎所有方面都聘请外籍人员” ,这也 为当时中国洋务派官员所推崇效仿。 另一方面,在福州船政学堂建立之前已有旨 在培养翻译人才的同文三馆②,同样由于教育人 员匮乏而“借西士为先导,讲明极巧之源,制作之 术” ,这也为福州船政学堂积极地引人外籍雇 员开了先河。 因此,聘用外籍雇员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 必需的,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所必需的,在中国军 事近代化刚刚起步时,是无可非议的明智之举。 而作为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的福州船政学 堂,据日意格《福州船厂》记载,外籍雇员曾一度 多达75名(包括家属),成为洋务企业中聘请外 籍船政雇员规模最大的一家。因而福州船政学堂 的建立也标志着大量外籍人员开始进人中国的军 事教育领域并发挥传播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 作用。 二、外籍教习的聘请 建立初期,闽局在引入外籍雇员的途径上始 终坚持独立自主,尽量避免西方列强政府与宗教 组织方面施加的影响,与他们的关系多为单纯的 雇佣关系,并且是以民间的方式进行。西方列强 及某些宗教组织的企图和受聘个人的动机存在着 相当大的差异,就应聘个人而言,他们来华基本上 出于就业需要,对于现实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他 们应聘的决定性条件,许多外籍教师“只图薪水, 不求官职”-9 。总监工达世博原任法国罗什福尔 一34~ 船厂的工程师,其继任者赛比洛也是法国一家机 器服务公司的工程师,工程师仕德,后来是法国削 浦海军制造厂的监督¨u_ 。可见福州船政学堂所 雇佣的外国人绝大多数是职业科技人员、职业管 理人员和职业教师,一批讲求实际、以经济利益为 首要工作目的的人员,清政府高薪聘用外国教员 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在技术人才供过于求的资本 主义工业中较贫困”¨uj¨的专业人员。 左宗棠任命日意格为正监督、德克碑为副监 督在海外招募人员,在二人开出的《条议十八条》 中,规定雇佣的外籍员匠仅37名“以便设立船厂 和教导中国员匠”…J3n 并立《合同规约十四 条》。随后又增加至52名。最早进入船政学堂 的是外籍教习博赖,1867年l0月6日,又有l2名 洋员洋匠到工¨2J 。1868年l1月7日又有矿 山监工都逢、英文教师喜尔可到达船厂。1868年 4月德克碑回到船厂又带来一批欧洲雇员。这些 外籍人员均在船政学堂专任或兼任各项课程。 三、外籍教习对福州船政学堂人 才培养教育的推动 福州船政学堂最初建立时分为前学堂、后学 堂,后又在两个学堂中附设绘事院、艺圃④、航海 学校。作为整个机构里最重要的部分,福州船政 学堂又可分为法文和英文两类¨ 盯 ,前学堂为法 文学校,又称制造学堂,日意格在其法文著作《福 州船厂》中提到“法文学堂又分三所:造船学堂、 绘图学堂(绘事院)、艺徒学堂。” 14]480,学习造船 所需的算术、基础数学、物理、解析几何、微积分、 机械学等课程。后学堂又称驾驶学堂,学习英文, 日意格将其分为驾驶学堂、建威练船上的航海练 习学堂及管轮学堂。学习驾驶所需要的算术、几 何、代数、三角、航海理论、航海天文和地理等课 程。各专业均有外籍教师专任或兼任课程,这些 教员除少数专职教员外,多为所在车间的富有实 践经验的技师、工头、领班。这些洋教习通过各项 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近代造船驾驶专门人才。 船政初期外国教师任职情况表④ 专业 外国教师 授课科目 在厂职务 学生人数 博赖 秘书 迈达 数学 教师 录赛 化学 教师 造船专业 舒裴 实习课 工程师 38 乐平 实习课 总木匠师 马益识 实习课 木工工头 德索 实习课 装配工头 设计专业 卢维 设计 设计科长 22 杰翁达 设计 锅炉制造工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克林 制模工头 帛黎 教师 腊都实 装饰车间主任 马益识 木工工头 学徒班 里瓦塞奥 教师 约67 嘉部勒 工人领班 和排拖 教师 罗布尔特 教师 塞西 铁匠领班 嘉乐尔 驾驶 教师 仕记 驾驶 教师 驾驶专业 德勒塞 航海实习 航海教师 15~23 阿务德 航海实习 枪炮长 儒昂索 水手长 机轮专业 阿兰 轮机 教师 14 1.进行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 闽局在课程设置上不再要求学生仅仅专注于 传统经学,作为近代最早实施科学教育,培养科技 人才的学堂,造船和驾驶及基础数学物理外语等作 为西学的基本学科在福州船政学堂受到很大的重 视,多数外籍教习也尽职尽责认真教导。如英国驾 驶教习嘉乐尔(Carrol1)“心气平和,循循善诱,学生 索所悦服” 1 酊 ,因而得到“续留,并加给月薪50 俩”[】 。前学堂教习德尚、迈达,前者教老班 后者教新班,“各能循循善诱,生徒学业均有竿头日 进之象。”m 迈达更因“在堂多年,成就颇 重” " 而得到续留,后学堂轮管教习穆勒登“每 月堂课毕,该教习率带诸童到厂学习合拢技 艺。”u 又有后学堂教习邓罗,“该教习在堂教导 颇称得力,限满续留一年每月加给银薪50俩,以示 鼓励。”¨ 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艺局学徒一 百四十余名既通英法语言文字,与泰西诸学尤易研 求”,“天文、算学、画图、管轮、驾驶诸艺童有学得七 八分者,有学得五六分者,请英法教师考校,列上等 者约七八十名,次亦三十四名,将来进诣尚未可量。 ……艺童能事渐多,所学日进……。”[18133 另一方面,作为福州船政学堂的教育方针和 一大特点,理论与实践并重,这首先在体制上打破 了中国几千年来只重经学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学 生一方面在学堂中研习数理绘图及制造和驾驶原 理,一方面要在工厂里或轮船上参加实际的制造 工作和驾驶练习。实际参与这些实践教学的洋 员,也有着很大的功劳。例如,前学堂中的造船学 堂,“由舒裴(E.Jouveth)工程师实地讲解机轮构 造,由匠师马尔识(F.Marzin)和乐平(M.Robin) 实地讲解船身制造,在最后两学年中,每个学生都 必须每天费几个钟头的时间在匠师的监督下动手 去做指定的一种劳动,以使他们熟悉各厂的工作, 并能在将来指挥工人。”[1 9] 乳对于学习驾驶的后 学堂,实践操作尤为重要,因此为了“避免纸上谈 兵,临阵慌张”【加J4 拍,闽局派员从各地购船供外 籍教员代领学生操练。“同治十年(1871年)学生 严宗光⑨、刘步蟾、林永升、……等十八人,并外学 堂各生登建威练船练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 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21] ‘去时 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编注日记,量习日度、 星度,按图体认,期于精熟。归时,则各童自行轮 班驾驶,教习将其日记仔细勘对。……分其优 劣。”[2 J6 。中国学生在洋员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 了近代中国海军最早的一次远航。这些实践课程 无疑对学生们在将来担当造船驾驶的重任打下坚 实基础。 2.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提出建议。促进教 学体制的完善 福州船政学堂在建立之初课程设置、教学计 划等都不完善,很多外籍雇员对此提出了宝贵 的建议,促进了福州船政学堂教育体制的近代 化。例如,后学堂的航海实践课程,“是由一名 叫Lieutenant:Swainson的海军上尉所提议并创 办”[2。J4 。 盯;前学堂之造船学堂,为了使学生将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程师E.Marzin“设置了船 体建造实习课”[22]62,63。负责法文学堂部分工作 的迈达教习认为学生仅掌握基础几何学,画法 几何学,代数等是不够的,并向日意格请求扩大 课程,虽然当时遭到日意格的拒绝,但在教学上 得到了很大的自主权,最终他还是实行了他的 扩大计划,也得到了日意格的赞赏 。 同治七年,日意格提出“造船之枢纽不在运 凿挥锥,而在画图定式。”_25J 他认为“中国匠人 夺目不知书,且各事其事,恐他日船成未必能习全 船之要”【2 J62 。,因而,闽局开设绘事院,艺圃的设 立也是日意格的提议。另外。他再三强调遣送优 秀学员出国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还未呈现出一 个可以训练出工程师的工业环境,只有到欧洲去, 他们才能从研究各类的工程中得到经验且能够根 据工业上的最新进步制造最新式的机械。这也坚 定了中方洋务派官员送留学生出洋进修的信念。 最终促进了中国近代最早一批科技队伍的产生, 对于加快中国军事教育体制的近代化步伐也是有 一定作用的。 3.对人才任用的合理化提出建议 虽然在闽局建立时,日意格和德克碑以监督 一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名义与外籍雇员立定规约,“三年以后,宪台察 看中国员匠已能监造驾驶,或将外国员匠全行撤 回,或陆续酌撤回国……”L2 6 I,在学员即将完 成课程时,由监督日意格“逐厂考校,挑出中国工 匠艺徒之精熟技艺、通晓图说者,洋师付与全图, 即:不复人厂 ”他们对于毕业的学员给与客观的 评价以便于清政府能将他们任用于合适的职务上 或进一步提供更高等教育(如留学欧洲),如“陈 成:直于主持轮机制造部的工作,并主持设计部 ……,顾承德……宜于负责管理木料工厂以及若 干仰赖锯木厂的工厂……”L2 %,“建议以其中二 人..张成与吕翰提升为轮船观管驾……,以能在海 上带船的李田与黎家本为大副。” 姗随后洋教 习们又从演习成绩优异的粤童中推荐了邓世昌、 林国祥等四人,以及闽童刘步蟾、严宗光、林泰曾、 蒋超英等六人被分别推荐为管驾官与副管驾官。 对:亍:绘事院的杰出学生也开出名单,建议送他们 出国深造。这些考核和建议有助于清政府在洋员 撤离后对船政人才的合理调用,后来,这些被推荐 的学生中像魏翰、李寿田等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为 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多的是,被 举荐为海军军官的学生在日后的北洋等各海军军 队中担任要职、发挥才能,如“镇远”号管带林泰 曾、“定远”号管带刘步蟾、“经远”号管带林永升 等,为我国海军建设提供了宝贵人才。因而事实 证 月,这些洋员的这些建议对于中国海防是有积 极意义的,同时这种严厉的淘汰、奖赏制和考核制 都是教育逐渐向近代化靠拢的表现。 4.监督留洋 为了进一步培养具备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军 事人才,1872年沈葆桢听取了日意格的建议以及 受到幼童赴美留学的启发,开始有了派遣船政学 生出洋留学的设想。他认为只有到国外学习才能 “日起而有功,循序而渐进”L2 ,因此于1873年 与左宗棠联名奏请选派船政学生出国深造。他们 提出任用三品衔候选道李凤葆为中方监督,并催 调日意格来华商办。在他们拟定的《选派船政学 生出洋肄业章程》中明确规定洋监督与中方监督 应“订请精明西方教习指授”,并担负相应责任。 187 7年3月31日,华监督李凤葆,洋监督日意格 及帮办监督员斯恭塞格带领前后学堂学生26人、 艺徒9人分赴英法学习。 1880年学成归华“与制造驾驶各事均有心 得”[30]t236 ̄1237由于各外籍雇员尽心尽力,李鸿章 奏请给帮办洋员斯恭塞格总兵衔,洋文案高氏耶 一36一 三等宝星并加四品军功 叫 。 福州船政学堂从1877年开始到1900年为止 大约派出70名学生到欧洲完成学业。这些留欧 学生回国后,更为南北洋争先留用,其中1888年 北洋海军成军时管带、大副、二副、管轮等几乎是 清一色的学生官。魏翰、刘步蟾等人还参与了 “镇远”“定远”等舰的监制工作,并完成外购舰接 运回华的任务。另一些人,如严复则是在翻译西 方书籍上有所作为,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等 书,为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做出贡献。 四、引x ̄,l-籍人员带来的负面影 响 虽然,福州船政学堂雇佣外籍人员对于学堂 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负面因 素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外籍教师在教学工作上不能尽责或不能 遵守合同约束,如“监工贝锦达办事迟缓,匠首布 爱德负气凌人,木匠格里那滋事,都立予驱 斥。”L3l I由日意格按《合同规约》立定的条例进 行惩罚处理。还有能力欠缺不能胜任的洋员,如 管轮教习、英国人理格“教授年余,未甚得 力”1 32]420 ,原定的三年合同提前解除,“遣令理 格回国”L3 。这些由于一些负面原因而引起的 人事变动是很多的,有不少外籍人员被中途淘汰。 通过这些事例看出,虽然多数外籍雇员工作认真, 但总体上看仍以私利为最大目的。 另外,洋务派创立闽局是为了建立中国自己 的海军力量,因而,沈葆桢和左宗棠十分重视并坚 持“权柄己操”的原则,在与日意格立定的《合同 规约十四条》中规定五年期满洋员洋匠概不留 用,且规定正副监督都必须接受船政大臣的领导, 也明确规定了洋监督的权限,证明了外籍雇员与 闽局雇工与雇主的关系。但是,由于一些欧洲人 对中国人的歧视,不将中方视为雇主,正如沈葆桢 所说“洋将有功,则益形骄慢” l 】,“日后更多要 挟”造成“客日强而主日弱”[28]50o,这对于闽局之 独立自主必然会造成负面影响。最突出的例子便 是巴士栋事件,1869年日意格将谩骂匠头、屡次 哄闹的博士巴开除,却遭到法国领事巴士栋的干 涉,并与博士巴勾结要求船厂恢复其职务并赔偿 工银,同时罚款日意格2400元,以达到迫使闽局 屈服并支配船厂之目的。特别是到了闽局后期, 这些旨在从船政局中攫取更多利益的洋员和列强 政府行为也日益猖獗,“洋匠可以挟制匠头,匠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可以挟制监督,上下威令不行,合同置位无用, ……,各洋将以有恃无恐,相率刁难。” ”卜” 由此可见,虽然洋务派官员极力保持闽局的 行政主权,但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由 于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无能,必然摆脱不了列强的 控制和干涉。 同时,高薪聘请外籍雇员也给闽局带来很大 的财政负担。在船厂建造之初沈葆桢就坚持对于 他们实行重金聘请和给于高额奖励的原则。正监 督日意格,其每个月的工资高达1000两 ,比 中方的船政大臣还多400两,教习、监工和木匠工 头每月200或250两,相反我国工头、监工工资只 有28到35两。这批洋员离厂时“嘉奖两监督各 银二万四千两,嘉奖外国员匠银六万两”[37]477 。 共约8.4万两的奖励金。日意格提到:他的手下 人将得到近44万法郎,他自己可得到20万法郎 ……最后会升到40万 。这些虽是促使外籍 雇员全心为中国做事的前提,但无疑给闽局增加 了很大的财政负担。经过为期五年的雇佣,整个 工作活动经费会达到300万两左右,即中央政府 收入的0.67% ,这确实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 另一方面,这一项沉重的财政负担为朝中顽固派 提供了反对船政的口实,加大了船政发展的阻力, 也使许多洋员贪恋高薪,唯恐造船太速“不能久 留以食薪水,往往派华匠在一器,必先宽其 期”[39]856,以此拖延时日多拿薪水。 由于薪水支付和造船成本所造成的财政问 题,清政府最终无法负担闽局高额的开销,资金的 短缺成为福州船政学堂1912年停办并一分为三 的直接原因,而雇佣大量外籍雇员的花费显然是 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1867年创建到l9l2年结束,福州船政学 堂存在40余年,由于其招聘了大批外籍雇员,传 播了当时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出了中国第 一批具备科学技术的海军人才。 因此在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外籍雇员的 到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西方 先进教育理念,对落后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形成 强有力的冲击,促进了中国教育观念的革新,其教 育方法和体制也为其后的各个军事学堂所效仿, 为培养近代军事人才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二)[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2. [2]船政奏议续编.(卷一)第5页,转引自朱有磁主编.中 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83. [3]甑进忠.论外籍雇员与福州船政局[J].中山大学学 报.2000(6):02. [4]左宗棠,杨书霖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左文襄公全 集.(奏稿卷十八)[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5]左宗棠,杨书霖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左文襄公全 集.(书牍卷八)[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6]吴元炳辑(清),沈葆桢撰.沈文肃公政书.(卷四) [M].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7. [7](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李杜译,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5(10). [8]宝望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十三)[M].台 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6. [9]宝望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七十二)[M].台 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6. [10]林庆元主编.福建船政局史稿[M].福建:福建人民 出版社,1986. [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乙)福州 船厂上[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 [12]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五)[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2. [13]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八)[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2. [14]台湾,林崇塘.沈葆桢与福州船政[M].台北:联经出 版事业公司,1987. [1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乙)福州 船厂(二)[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 [1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乙)福州 船厂(三)[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 [17]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五)[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2. [18]左宗棠,杨书霖编.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四十一 [M].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79. [19]日意格.福州船厂.第16页,转引自林崇塘.沈葆桢 与福州船政. [20]吴元炳辑(清),沈葆桢撰.沈文肃公政书(卷四) [M].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7. [21]池中佑编.《海军大事记》第2页,转引自林崇塘.沈 葆桢与福州船政. [22]吴元炳辑(清),沈葆桢撰.沈文肃公政书(卷四) [M].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7. [23]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2. [24]陈名实译自S.A.Leibe:Trans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船 政学堂erring Technology to China第109~118页 1985年版,转引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 务运动时期教育. [25]吴元炳辑(清),沈葆桢撰.沈文肃公政书(卷四) 一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M].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7. [26]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五)[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2. ②分别为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 的官方言官,及1864年的广州同文馆。 ③绘事院和艺圃附属于前学堂而非独立于两学堂之外。 ④资料来源: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第83页。 ⑤后改名严复。 [27]日意格.福州船厂.第122,123页,转引自林崇塘.沈 葆桢与福:}H船政. [28]日意格.福州船厂.第39~4JD页,转引自林崇塘.沈 葆桢与福州船政. ⑥转引自(美)庞百腾《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 陈俱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这一数字是按年 [29]吴元炳辑(清),沈葆桢撰.沈文肃公政书奏稿(卷四) 收入约8.9亿两(费维恺《经济趋势》一书,63页所估 [M].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7. [3O]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四十[M].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31]台湾.林崇塘.沈葆桢与福州船政[M].台北:联径出 版事业公司,1987. [32]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五)[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2. [33]日意格.州船厂.42,43页,转引自林崇塘.葆桢与福 州船政. [341】左宗棠,杨书霖编.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六[M].台 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79. [351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乙),福 州船厂(一)[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 [361】船政.(卷十五)第23页,转引自林庆元.福建船政局 史稿. [37:l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乙),福 州船厂(二)[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 [38:Papie ̄pfives de prosper Giquel A Emile,12,30, 1873.转引自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 [39j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乙).福 州船厂(三)[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 注释: ①陈美慧.《福州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形 成》,《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O5期;王冬凌.《福 州I9罟政学堂及其科学教育》,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4年,第O1期;孙占元.《福州船政前学堂与 中国近代海防教育》,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1年,:第O5期;王冬凌.《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 制造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及其留学教育》,《航海教 育》,2OO4年,第O1期;陈名实.《福州船政学堂教育与 甲午海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 04期;肖忠生.《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学堂》,《教育评 论:》,1997年,第O2期;张娟娟.《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学 堂的教育》,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 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 6月;李汉东,吴菁.《创办学堂培育精英——从福州船 政学堂看沈葆桢的教育思想》,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 一一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共党史 出版社,2004年6月。 一38一 计)计算的。 参考书目: [1]宝望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M].台北:近代中 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6. [2]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M].台北:近代中 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70. [3]左宗棠,杨书霖编.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十八) [M].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79. [4]吴元炳辑.(清)沈葆桢撰.沈文肃公政书[M].台北: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7. [5]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集奏稿[M].上海:上海商务印 书馆,1921. [6]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二)(五)(八)[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乙).福州船厂 (一)(二)(三)[M].台北: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台 湾艺文印书馆,1957. [8](清)福建船政总局编.船政奏议汇编[M].台北:近代 史料丛书汇编,台湾大通书局,1968. [9]台湾,林崇塘.沈葆桢与福州船政[M].台北:联经出 版事业公司,1987. [1O]高时良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 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61. [12]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M].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1981.10. [13]沈传经.福州船政局[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14]卢美松主编.沈葆桢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 2000. [15](美)庞百腾.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陈俱 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6]林庆元主编.福建船政局史稿[M].福州:福建人民 出版社,1986. [17]朱有嗽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2. [责任编辑:王化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