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教学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2023-02-13 来源:易榕旅网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以生为本,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全息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

夯实基础 训练思维 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自主合作 解决问题 启迪理解 构建模型 训练双基体验成功 口算 情境 自学 展示 反馈 一、口算

第一步,口算。尽管新课程改革注重问题解决,倡导“在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但算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算的速度和结果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度和信度。《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口算训练,每节课不少于2分钟,要形式多样、当堂校正,要坚持不懈。训练内容可参照教研室网站上2011年3月7日下发的《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2分钟课课算》。

二、情境

第二步,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课始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图、谜语、故事、表演、对话、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数学问题可以写在学案上,可以用多媒体出示,也可以写在黑板上。

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体现趣味性、简洁性和思考性,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实效,力求简洁明快,切实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切忌平淡无味、拐弯抹角、“雾里看花”,追求表面上的浮华热闹。

三、自学

第三步,自学。具体环节是独学——对学——群学。

(1)独学。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演算、推理等多种方法独立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一查”独学进度、效果,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指导自学方法。

(2)对学、群学。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围绕独学结果和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对学、群学。小组同学启迪理解,完善思维。

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独学,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切忌问题一出就让学生对学群学,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切忌走形式、走过场,为合作而合作,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表达、倾听、交流,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小组建设建议从一年级抓起,一二年级可2人一组,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三四年级可4人一组,重点培养学生的小组分工协作能力,五六年级可6人一组,全面发挥小组作用。

四、展示 第四步,展示。

学生对学群学后,组长要组织本组同学做展示准备,可以进行组内预展。教师“二查”预展情况,确定每组展示重点。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组织下,围绕教学重难点“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组间交流、质疑和补充,构建数学模型。

在展示时,既要充分展示各种算法(或策略),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或策略)进行剖析诠释,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作用,在学生“愤”、“悱”之时及时“启”、“发”,让学生掌握最优方法和策略。要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得到启迪、得到锤炼、得到提高。切忌放任自流,“信马由缰”,导致学生的思维水平始终停留在起始阶段。

五、反馈

第五步,总结反思、反馈。课后总结,重点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教师“三查”测评情况。

要体现“尊重差异,分层达标”的原则,设计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基础题和提高题全体学生必做,拓展题可作为附加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作。检测题目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夯实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教师要按照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原则设计习题。数学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性、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此外,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适当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

2

目,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给学生独立做的时间,双基训练要扎实,要面向全体,切忌“蜻蜓点水”、一问一答,要让所有学生切实参与,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其次要注重实效,尤其在游戏活动中要尽量让学生全体参与,“玩”是途径,高兴的“学”是策略,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训练思维才是目的,切忌玩玩闹闹、流于形式。此外,训练题目切忌简单、机械、重复,要富于思考,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题目,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越来越聪明。

总之,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要和学生共享、共识、共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一、树立形象。(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阅读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

2、独学。

学生按课文顺序进行朗读或默读,要求所有学生能够达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及其表达顺序,对课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情感受到一定触动。用已经储备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完成导学案,教师巡查。

3、对学、群学。

小组内交流展示独学成果,(学会的生字新词,交流识记的方法,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教师巡查,在教师巡查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4、班内大展示。

在黑板上展示容易写错的、难记的生字,难理解的字词以及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进行评价。

5、整理导学案,完成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在这一课时题目以字词句为主,题型多样,按照基础题和提高题8:2的比例设计。教师检查。

二、自主感悟——升华情感——积累拓展。(第二课时)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1、独学。

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认真阅读体会,加以感悟。教师也可以提出宽泛的话题,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整理自己的思维,做好与小组成员交流的准备。教师巡查。

2、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

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每

4

个人都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机会。小组交流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提出明确要求,及时加以引导,排除障碍,开阔思路,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布置下一步展示内容。

3、班内大展示。

各个小组派代表结合重点词句谈收获,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按照“读—悟—读”的要求深入体会作者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张扬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其他小组要及时补充或者质疑。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教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进一步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学生尚未意识的学习方法,尚未养成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发现,习得,对于学生应该知道却不知道,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教师要做必要的、精当的讲解。此外,要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指导方法,评价一个是为了带起更多。学生评价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他人,欣赏他人,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在这一环节中提醒老师们不要忽略朗读的指导。

4、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题型的设计以句式训练、语段仿写、拓展性阅读等等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检查。

5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小学科学课有不同类型的课,展示课、资料课等活动课可以使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而实验课、实践课应在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因为实验课的课型探究很强,提前预习会影响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

展示课、、资料课、交流课等课堂实施环节: 环节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

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通过“新、奇、趣”的创设导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到新知识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愿学、乐学。

教师要明确预习时间要求和预习内容范围。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自学完成预习导学的题目。(自学的题目可以以小黑板的形式展示)

(要求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预习,针对预习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组内解决或教师点拨)

环节2: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有疑问的对子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解决。能小组解决的不再班上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做好记录,留待班上解决或老师点拨。

环节3:展示交流

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有疑问有争议的可采取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形式解决。

环节4:精讲点拨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去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精讲点拨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是一个归纳与提升的过程。

环节5:课堂小结

学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

6

环节6:当堂检测

针对本节的学习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考查。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要注意疑难点、易混点。作业要分层次,作业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发展起作用。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题目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回馈可以在展台和全班交流共享)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堂堂清”。科学课的这个环节不一定象其他学科一样以做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

7

小学品德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展示目标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体验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专门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就要放开手,制定周密计划,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银行、保险公司,办理一次存款、取款业务,填写一份存款单、保险单,或成立“社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综合学习型教学:高年级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类型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一般的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进行;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阶段在出示教学目标后进行。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级内

8

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三、精讲点拨、整合知识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训练是多种多样、而且贯穿整个课堂。此处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达成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训练累计时间在10分钟左右,巩固练习(或目标检测)占用5分钟即可,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知识、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 2、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4、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内容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9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参考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坚持“学

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交际生活化”的教学宗旨,实现这一目标结合高效课堂提出以下教学模式,仅供同志们参考。

热身复习→组内学习交流→班内大展示→巩固延伸。

1、热身活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Let’s sing Let’s chant Let’s do Let’s play Group work等板块,组织说、唱、演、玩、猜、做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复习方式组织小组进行课前展示,从而达到复习热身的目的。

2 、高效课堂的新知呈现:在高年级的会话课和阅读课可通过组内自学、对学、群学来完成。具体做法教师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比如在组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写在黑板上,先由小组之间共同商量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进一步讲解。

3、组长抽取任务条,准备班内大展示。

4、达标测评类似原来的巩固延伸,教师可以设计灵活多样的习题。比如可以围绕本课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也可以是写作、编对话或故事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突出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