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B 3、C 4、B 5、B 6、B 7、B 8C、 9B、10、B 11、A 12、C 13、B 14、C 15、C 16、C 17、C 18、B 19、C 20、C 21、B 22、A 23、D 24、B 25、D 26、D 27、B 28、A 29、D 30、B 31、B 32、A 33、D 34、D 35、A 36、C 37、D 38、C
二、简答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白话文和国语运动的背景下,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脱离、语文学习与实际运用脱离的现象。经过了用文言文教学方法教现代文、主要教思想内容、主要教写作方法、主要教文学作品等发展阶段。现在存在着教学方法模式化合放任自流的倾向。改革方向是加强基本功教学,加强生活化和个性化。 4、不对。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不但包含思想性,还包含情感、美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等多方面内容,单指思想性是不科学的。
5、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6、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废科举兴学堂的诏令,但未施行。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废科举兴学堂的诏令,开设施行。 7、(1)凭借语文教材,看、问、想、独特体验,叙说发现。(2)利用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文并茂的“读读——说说——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故事可以“读读——讲讲——演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发展语言,激发想象。(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词语接力比赛、成语故事比赛、诗歌背诵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以及警语收集评比、报刊剪摘注评、社会调查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8、(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学习 9、(1)联系生活学语文,如鼓励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学写建议。(2)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3)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区服务,如为老人读报,上街纠正错别字,报道新人新事新气象,自办手抄报、黑板报。
10、一方面,教育从来不会脱离政治。哪个时代的教育必然或多或少的反映那个时代的主导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点,至少是其倾向或要求;另一方面,语文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违背了它,就不但破坏了语文教育自身,而且也使思想教育无法落实。 11、(1)把握大意,抓住重点 (2)提高阅读速度。
12、作文是写作练习,作文教学是写作训练。 13、(1)听话、说话时交际的一方,即信息的接受方与发出方;口语交际时指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话语,同时要适时接过话题,做出反应,你来我往,言语交锋。(2)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
面的交际能力。
14、先是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是整个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较高层次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各个学科的综合,最高层次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综合。
三、 实际运用题:
1、答:应包括以下要素: (1)引导过程
导入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确定目标,激发兴趣。一般包括下列四项内容:(A)预习;(B)解题;(C)介绍有关资料;(D)课前谈话。
(2)研读过程
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分析、综合。感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体认识;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局部、各细部的具体认识;综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体理解和把握。
A、感知阶段 B、分析阶段 C、综合阶段 (3)运用过程
着重看考生有无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应包含以下要素:
(一)课题、课文、作文或单元题目 (二)年级和班级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想
(五)课时安排,或称教学步骤 (以上是课题计划) (六)课时计划 分课时写: 1、课时课型。 2、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5、板书设计 6、教具使用。 (以上是课时计划) 7、教后记。实施情况及分析
主要看考生有无结合所给材料进行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