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2023-02-10 来源:易榕旅网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摘要:在我国步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土地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昆山市地下空间规划为例,阐述了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对地下空间规模的预测方法和布局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下空间规划;规模预测;布局;控制指引

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具有技术性强、不可逆性、与城市建设相关紧密、涉及面广等特点。城市进入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的前期,迫切需要在总体层面对地下空间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根据城市的特点及发展阶段,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系统完善相当于总体规划层面的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将有效地组织、控制、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城市地下空间与地面规划、城市建设相协调,促进城市的立体化发展。

1 规划的重点内容:

地下空间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二是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预测、地下空间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等;三是地下空间平面形态、竖向结构等开发利用总体框架和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物资仓储、地下防灾设施、地下文物保护等各专项内容;四是地下空间建设控制指引、近中期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

由于地下空间的涉及面很广,昆山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重点将是地下空间的开发量的预测与布局,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和管理措施建议,同时对各地下专项设施提出控制与引导。

图1 昆山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2 地下空间规模预测

地下空间规模与城市重要性、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系。城市重要性越高,人防、战备的要求就越高,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也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土地价格就越高, 城市利用地下空间的动力和实力就越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也越大;城市规模越大,交通压力就越大,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也越大。当然,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通过对我国现有多个城市地下空间规模预测的实例和各类公开发表的理论著作所进行的研究,总结城市地下空间的规模

预测工作大致可以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建立研究模型三种预测方法得以实现。

考虑到昆山市的具体情况,本次研究选择地下空间功能分项预测(即自下而上的预测)和建立研究模型两种方法实现对昆山市规划期内的地下空间建设规模预测的目标。

2.1总量预测

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建设规模的核心在于对规划期内城市地下空间需求总量的准确判断。本次规划通过对城市各类功能对地下空间的需求按照类别进行分项分析和汇总的方法来实现对规划期内昆山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需求总量的合理预测;再从总量中扣除现状已建设的地下空间规模即得到规划期内需要进行建设的地下空间规模。

同时,研究基于现有城市建设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量按照类别进行分项预测和判断,针对地下停车场、库面积和地下公共建筑面积两类具有重复计算的部分,针对昆山市具体情况对重复计算量进行了预测和校正,以期地下空间建设总量的预测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模预测汇总表

预测项 预测量 单位 统计量 备注

1 地下停车面积 1134 万㎡ 1134 根据车辆保有量预测

2 地下公共建筑面积 1010-1515 万㎡ 576-788 1、2项校正

3 人防工程规模 236.7 万㎡ 0 平战结合校正

4 地下仓储 36.9 万㎡ 0 全部纳入人防工程

5 轨道交通设施 80.2 万㎡ 80.2 根据地铁规划预测

合计 1790.2-2002.2万㎡

6 市政管线共同沟 70.3 万m3 70.3 结合地下道路

7 地下贮库 80 万m3 80 规划预计

合计 150.3 万m3

通过各分项预测值的综合与校正,至2030年昆山市地下空间开发总规模约为1800-2000万㎡,其中新增地下空间建设规模约1600-1800万㎡。

3 地下空间布局

地下空间功能分布与其上部空间的功能应有对应或互补关系。如地上为商业设施,地下可为服务设施或商业设施,地上为行政办公,地下为服务业和停车库等,以提高功能运转的效率。在区位形态上,要与地上空间发展轴相对应以地铁与地下步行道为“线”,以高层建筑地下室为“点”,以地下空间综合体为“面”,形成地下相通,上、下联通的立体空间网络。特别是要安排好上、下部空间的公共联结点,如下沉式广场的合理安排。形成竖向空间轴,以盘活地下空间。

规划综合考虑四区划定、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等要素综合考虑对地下空间需求进行划分,依据对地下空间需求由高到低将规划范围划分为五级需求分区。其中:

一级需求分区:位于中心城区的核心地带,对地下空间存在着极强烈的需求;二级需求分区:该类分区分布于轨道交通沿线,对地下空间存在着强烈的需求;三级需求分区:该类分区与轨道交通线路与站点存在一定距离,属于城市的一般功能地区,对地下空间存在一定需求,但不强烈;四级需求分区:该类分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对地下空间存在着少量需求;五级需求分区:该类分区以农田为主,对地下空间无开发需求。

3.1地下空间平面布局结构

在昆山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与分区的基础上,结合昆山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将昆山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三轴、六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三轴”是指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即昆山市轨道交通S1、S3、K1线路,这三条轴线是带动昆山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重要动力与空间导向。

“六片”是指以三轴为依托,在中心城区的核心以及五个新城的中心建设起来的,呈聚点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地下空间集中片区。

3.2地下空间竖向布局

对于地下空间的分层,受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法律法规、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尽相同。对不同深度进行开发的地下空间也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但总体说来,仍可大致分为浅层、中层(含次浅层、次深层)、深层等几个层次。

由于我国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较晚,加上受到技术的限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通常停留在地下30m以内,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从工程地质资料可以得知,昆山的地表以第四纪时期堆积的松散土体为主,厚度超过80m,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城市以及相关经验,本次规划将昆

山地下空间竖向划分为:浅层(0m~-10m),次浅层(-10m~-30m),次深层(-30m~-50m),深层(-50m以下)。

在规划期内,昆山市地下空间适宜开发深度主要控制在浅层(0~-10m)和次浅层(-10~-30m)之间,远景时期,随着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部分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可达次深层(-30~-50m),甚至深层(-50m以下)。

4 地下空间各专项设施系统规划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技术也不断成熟,相应地,人们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水平也越来越高,不但解决了施工上的技术,也解决了地下空间在使用上的负面影响。现代地下空间开发的种类包括: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快速道路、地下步行通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生产设施、地下仓储设施、地下大型市政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地下防灾设施、地下物流设施、地下能源交换设施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好的城市有两类:

一是以加拿大蒙特利尔、芬兰赫尔辛基为代表的西方城市。这类城市地下岩体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开发建设条件,因每年气候寒冷的时期较长,地面活动难度较大,因此对于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是很好的选择。

二是以东京、横滨、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城市。这类城市具有很高的人口密度,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城市发展不得不向有限的土地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这些城市也进行了大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考虑到昆山所在的地区和同样受到土地资源制约因素的影响这些共同的背景,参考经济数据上的比较,本次规划选择以新加坡作为主要参照城市。结合实际情况还应以国内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情况较为先进的城市进行参照和借鉴,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为先进的城市有背景、上海、广州、深圳等。本次规划选择广州作为主要参照城市。

本次规划确定昆山市地下空间专项设施系统应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生产与仓储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文物保护与地下防灾设施。

对于地下物流设施、大型市政设施地下化、水资源的地下封闭循环使用系统、固体废弃物的地下运输处理和资源回收系统、地下储能系统等地下空间类型,本次规划作为远景发展考虑。

5 地下空间控制指引

为便于控制管理,本次规划考虑城市结构、地块功能、建筑高度控制、轨道交通引导等因素,依据城市水系、道路等将中心城区依据管理单元的形式进行划

分,对各管理单元进行地下空间建设的控制,以达到对下一层面的规划的地下空间内容作出指引,使得地下空间的规划更有针对性、更强的可操作性。

6 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我国仍处于初期阶段,当今城市发展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方式,是解决诸多城市问题和建设生态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系统的、长远的规划,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安全可持续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邵建国 李金莲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编制方法研究江苏城市规划2010 年第10 期

[2] 汤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 2003.12

[3] 钱七虎. 可持续城市化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J]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

[4] 谢英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初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10第5期

[5] 陈志龙 蔡夏妮基于规划控制过程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解放军理工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南京

[6] 李迅. 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若干问题探讨[ J ]. 民防苑, 2007, S1: 61 - 67.

[7] 童林旭 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12 第7期

王茜玺(1983-),女, 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相关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