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常见变形缺陷的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
变形就是产品与规定不符,这种缺陷在卫生瓷生产中较为普遍和常见,变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构成变形也是多方面的,诸如原料工序因泥浆性能的变化引起的产品变形,成型工序在主观上指操作不符合要求致使产品变形,以及模型、样板、各种版托、垫客观条件造成的变形,烧成工序装产品变形;烧窑升温曲线不稳定造成变形,这些因素既有联系,又有责任划分,就其变形的种类有可以分产品整体变形;局部变形;平面变形;边缘弯曲变形;安装面变形,但是归结起来无怪乎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就责任来说可分原料、成型、烧成三个工序,按照产品不同特点又可具体分为五大类产品即坐便器、洗面器、蹲便器、水箱等。还有一些大件产品如浴缸、立式小便器等。为叙述方面达到全面的了解,在这一部分分三个层次介绍,第一、变形的各种因素分析;第二、变形缺陷的种类;第三、分品种变形缺陷部位及克服方法。 一、 变形诸因素分析
1、原料工序造成产品变形的因素
原料工序主要是对泥浆性能的稳定,在洗、选、配料、磨制一系列工序中应该重点掌握。 泥浆细度要严格控制,从产品变形角度来说要防止泥浆细度必须在1.2以上,否则会影响坯体成型。
泥浆的含水量,在保证含最少水份的前提下,又要有足够的流动性,一般泥浆含水量介于30%-40%之间,如果含水量高,必然加重模型吸浆负担,延长吸浆时间,坯体发软。含水量低,泥浆稠化性提高,流动性差,也容易因泥浆比重高而产生产品局部变形。
泥浆应具有适当的可塑性,并在石膏模型中具有成型能力。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泥浆的陈腐期(一般在5-10天),注意泥浆的温度35℃以下、10℃以上。这是因为泥浆不经陈腐新出磨的泥会影响模型吸浆,成型能力差;相应的泥浆温度高也会有成型瘫塌的问题。
要注意泥浆的合理调剂,注浆用泥浆要由新泥(经陈腐后)、回浆泥、回坯泥三部分组成在比例上以回浆泥为主,以新泥和回坯泥为辅如这两种泥有一种占主导地位,都会引起泥浆的变化,容易发生变形缺陷。
对于各单位原料配方,因使用原料不同,不能强求一致,但是从泥料制坯后的收缩率要适当合理。特别是高可塑性硬质原料,作为坯体成型不可缺少的原料,泥浆必须含有相当量的高可塑性原料,才能达到良好的成型效果,但是因为收缩率大,在使用时,在不影响成型的条件下,加入量愈少愈好。如果加入过量,浇注时在粘土粒子被石膏模吸着一层后,次层的水分不易通过。因而影响吃浆速度,使坯体瘫塌,在干燥过程中也容易变形。
对于非可塑性原料(即石英、长石),这些原料与可塑性原料混合后可以调整坯料的可塑性,但是如果用量过多特别是长石,也容易引起变形。 因此泥浆性能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注浆后坯体的成型。 2、成型工序变形因素
成型工序变形主要因素
a) 模型整体或局部不符合规定要求,如平面的凹凸,模型偏薄,边缘的扭曲等,这种情况有
时在模型制作上尺寸不准确,有时在烘干模型或储存模型中发生问题。
b) 石膏板、木托、样板等不合规定,失去对坯体的控制作用。
c) 坯体在模内由于擦模方法不当,造成瘫塌或局部过早脱模,导致变形。 d) 注修工对湿坯在操作上不熟练,主要反映在: 第1 湿坯脱模时间掌握不准,使坯体过早脱模,坯体含水量高,造成变形。 第2 对湿坯脱模后的修粘不能有效掌握,导致修粘中坯体变形。 第3 对坯体修粘后养护不利,使坯体收缩不一致,坯体焙烧后变形。 第4 坯体整体变形或局部变形缺乏判断能力,缺少相应控制方法。 3、烧成工序变形因素
烧成工序变形因素主要有两种:
其一装窑产品,对用垫和装窑方法欠缺,垫不平导致产品焙烧变形,装产品角度不正确,结果在焙烧收缩时变形。
其二烧成变形,主要是产品因升温发生变化,使产品整体或局部不能承受而发生变形。 二、变形缺陷的类别原因及克服方法 1、整体变形
这是指产品整体程度不同地存在歪、扭、倾斜、凹凸不平等造成坯体整体性不符合技术标准和尺寸规定。 1) 原因分析
这种整体变形主要是因为坯体脱模,修粘中,泥浆发塘,坯体含水量高,坯体致密性整体受到影响,再加上窑火温度偏高的因素因而导致整体变形。 2) 克服方法
a) 泥浆性能稳定,泥浆细度、比重、温度、流动性和泥浆调合合理,符合技术要求。 b) 模型符合标准要求,吸水性强,模型内湿坯结构致密,含水量适中。 c) 坯体修粘、干燥、收缩一致,坯体强度好,对窑火的变化有一定适应性。
d) 严格检查半成品整体标准,入窑前全面检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的工序。 e) 装窑时要求垫要稳、平,符合坯体烧成收缩的角度。
f) 窑火温度稳定,合理。如果是倒焰窑要讲究上、中、下产品装窑位置。
整体变形的产品分类分析:
① 洗面器类:表现特征是整体扭曲,判断与检验方法是产品放置在平台上,有一个支点翘
曲点与平面垂直距离,或测量对角线长度之差。 ② 坐便器类:表现特征为产品坐圈平面向一侧或向后倾斜,检测方法是将产品坐圈放置在平台上,测量其圈两侧之间或前后之间的高度差。
③ 蹲便器类:产品整体变形呈现扭曲,产品放置平台上,圈面一角翘起,检测方法是翘起部位与平面最大的垂直距离或测量圈面对角线。 ④ 水箱类:产品整体扭曲,可用量对角线方法测定。
⑤ 卷槽类:这类产品整体变形,表现为扭曲,对角线不相等,底部高低不平。 2、局部变形
这种变形是指产品某一部位或产品眼孔部位不符合规定要求。 1) 造成原因
a) 在成型制坯工序中,修粘工对产品的某一部位变形控制不力,如湿坯在模内的局部脱模,
或坯体在修粘过程中因坯体含水量大,修粘造成变形缺陷,总之属于湿坯阶段因素最大。 b) 在打产品各种眼孔时,因坯体软,孔具迟钝造成变形。
c) 烧成工序中,装产品过程中角度不准,加垫不平致使局部变形。
d) 烧成升温曲线个别火眼发生变化,使产品某一部位因受火程度不同而变化。 2) 克服方法
a) 掌握坯体含水量,修坯、打眼孔时尤其要注意。
b) 保证模内湿坯、脱模湿坯、湿坯修粘和养护等环节的操作符合技术要求。 c) 在装窑和烧成两道工序应控制窑角度和火焰。 3) 局部变形的特征
c) 凹凸变形,产品局部表面出现凹凸的现象,如坐便器的圈面、水箱的两邦、卷槽的两邦或
底部、洗面器的泄水眼和两邦。
d) 眼孔不合规格尺寸,圆眼、方眼、长眼不合规定,呈现似圆似方。 三、分品种变形缺陷的部位及克服方法
产品因其结构不同,类别不同因而变化部位有其特殊表现形式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坐便器类: 整体变形为扭曲。
局部变形为圈面不平,底部歪扭,两邦凹凸,眼孔不合规定。 2、蹲便器类: 整体变形为扭曲。
局部变形为圈面不平,两圈内缩或外扩,底部凹凸,下水管部不圆。 3、洗面器类:
整结变形为倾斜,歪扭。
局部变形为两邦弯曲,安装面不平,眼孔不合规定。 4、水箱类:
整体变形为扭曲。
局部变形为:两邦平面凹凸不平,眼孔不合规定,上口不平。 5、水槽类:
整体变形为扭曲。
局部变形为两邦内弯外扩,底部不平,溢水道外表面塌陷,溢水眼不合规定。
对于上述五类产品的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就责任划分应区别原料、成型和烧成,但是就最重要的环节是成型制坯工艺。
1、原料工序主要是控制泥浆性能的稳定,但是鉴别原料泥浆变形有两个方面:
c) 湿坯发生显著变化,在同一条件下不分品种都有变形问题,可以考虑原料因素。 d) 烧成产品同一窑产品不分品种也有相同的变形缺陷,也应考虑原料因素。
2、成型工序主要提高注修粘技术水平,能掌握泥浆性能、模型、修坯三个环节,有控制局部变形的能力。主要应做到:
c) 发现局部变形的坯体,要在湿坯阶段加以纠正。如坯体过湿过软,可实行强行干燥,然后
再修补直到合格为止。
d) 不要人为制造变形,修坯、打眼孔要有基本功,而不能不分情况硬行操作,结果出现人为
变形缺陷。
e) 打磨干坯要全面检查坯体,变形部位要尽力纠正,不能流入下道工序。
f) 要经常检查模型,各种托、垫、平板是否有变形问题,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坯
体规格。
3、在烧成工序主要是装窑和烧窑
c) 装窑工在装车或匣钵时应首先检查坯体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符通过平台法或平尺进行检
测,决不能流入窑内。
d) 装产品所用各种泥、瓷垫要符合要求,泥条要垫稳,并要随产品变化而更换稳垫的泥条。 e) 强调产品烧成收缩的整体角度,达到不受重力作用,做到收缩一致。 f) 烧窑工主要控制火焰温度,不可忽高忽低,温度突升突降。
在鉴别方法上,对成型和烧成的变形缺陷又可分为成型变形、装窑变形、烧窑变形三种类型。
第一、 成型变形
从整体和局部变形,多反映在操作上所造成,如整体扭曲、坯体偏薄、坯体厚度不合尺寸。局部变形中平面凹凸、平面弯曲,眼孔明显塌陷并有修坯痕迹。 第二、 装窑变形
产品变形部位有瓷垫痕迹,变形角度比成型大,充分反映重心不当,倾斜度有明显误差,如洗面器的安装面、坐便器的底部、卷槽的底部等,产品支撑部位的垂直压力,不能保证整体收缩。
第三、 烧成变形
这种变形比较突出,一般是成批出现,变形产品不分类别,变形部位程度不一或在同一窑车上出现,或在同一窑炉中出现,有其一定的可比性。
就上述分析,变形的六个方面有整体变形、局部变形、平面变形、边缘变形、安装面变形、规格尺寸变形都有其特点和规律,根据产品造型结构的不同,又有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注意总结分析和鉴别,以控制变形质量缺陷,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