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7-05 来源:易榕旅网
传承◆人才◆探析

传承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晓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教育界关注,随之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展开,在研究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明确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研究现代学专业的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的过程中,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8-0154-02

[中图分类号]G717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升,在当今职业教育中,要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方式,以便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现代学徒制便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是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从人才需求出发,紧紧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向工作者的迅速转变,更快地帮助学生适应工作,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高职院校的欢迎,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旧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影响了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一、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一)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才的发展上,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最终也是人才的竞争,由此可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以及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术密集型产业,

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人才培养初期便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求的。从某一方面来说,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人才培养中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

(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契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人才基于专业能力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推动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理论型人才转为综合型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奠定了基础。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将企业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培养做了有效的结合,为培养模式,

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模式提供了转型契机。当然利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仍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总结经验,让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生现代学徒制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切入,

产所需要的人才有效集合起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将企业中工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践的平台,将社会作场景搬到教学中来,

提升了人所需要人才的基本素养和学校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才培养质量。这样的培养模式有效调动教师传授知识的积极性,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能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忽视的两股力量是企业这两者在培养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的参与以及教师的教导,

点,而一旦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便极容易出现权责不清晰的灰色地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在课程安排上以及教学计划上不能形成统一整体,仍旧是从两个不同方面培养未能真正实现学徒制的培养理念。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人才,

各自为营,对整个评价模式等都是不相匹缺乏一定的沟通方式,

配的状态。其实,制度上的建立能够将涉及利益双方放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约束,从而保障现代学徒制度的运行。就当今高校的学徒制来说,仍旧存在制度上的缺失,未能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发为学生制定全面、科学的发展策略,进而影响到人才展角度出发,

的培养质量和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脱节

在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社会需求之间脱节,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而企业用工荒的尴尬局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学校人才培养传统模式中逐渐改革而来,受到办学历史因素的影响,和区域经济发展是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缺少沟通的,

进而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最终影响到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提倡的是理论和

-154-

传承◆人才◆探析

实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长期驻扎在教学一线,对市场的敏锐度远不如职场人士。简而言之,在教学一线缺乏教学经验丰富且实践技能高的双师型教师,未能对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指导。

(三)双师制缺乏相应管理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高职院校负责专业理论的教学,

企业负责专业实践的教学。但是在具体开展方式上缺乏相应的标准,不同的企业开展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

这样便出现了由于“师傅”的专业能力不一样而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不平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企业和高校之间没有建立一个相对明确的双师制度,

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专业模式出现较大的差异。毕竟,在现代学徒制中,“师傅”的专业素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还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将“师傅”的准入门槛进行量化,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保障措施,保障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保障措施,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通过高校和企业的沟通,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定,确保能够在框架范围之内开展教学活动,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保障措施的完善,进一步规范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管理过程,让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和义务。通过规章制度,对学徒岗位、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保障学徒基本权益的同时,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另外,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师傅评价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的信息,

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开展高质量学徒制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未开展高质量学徒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应该讲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让专业教学跳脱课本的制约,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大数据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校园网、实训室等等,

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找到发挥的平台。同时,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意味着人才考核模式的改革,突出“双主体”,在3-2-1育人模式下,

实行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管理模式。(三)完善校企权责范围,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和企业负责的方面是

传承

不一样的,但是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共建,明确两者的权责范围,构建“课岗融通,能力递增”的课程体系,从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校企双方应该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有明确的规定,所涉及的核心课程以及课程的开展方式等等这些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从而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承担的课程以及达到的目标。另外,还应该关注选修课的设置,选修课也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搭建专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

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现代学徒制落实奠定基础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该专业所涉及的职业领域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时代在发展,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不放松实践能力的提升,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紧跟时代脚步,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断努力。充分利用企业平台,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另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从企业中引入专业能力较强的授课型人才,将当今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传达给学生。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来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四、总结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理论走向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之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指导专业教育的开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另外,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以及行业特点进行人才培养内容的制定,确保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校企双方,将专业人才的培养落到两者的共同利益上来,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健康、快速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虹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9(1):32-33.

[2]尚红霞.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46.

◎编辑张慧

-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