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册)高中音乐全册
说课稿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
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6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⑤书上第8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
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下面我来介绍“花儿”。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来在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去聆听歌曲。之后我来介绍“信天游”。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⑤最后再次聆听 《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四、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和新疆民歌《牡丹汗》以及讲授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欣赏几首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②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这三首民歌,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我将播放刀郎的《敖包相会》、韩红的《天路》、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三首歌曲的片段,配合三个民族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让他们对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解。
③下面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完整聆听后。我将提问: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后,我来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①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如,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④之后老师带你们欣赏一首由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听后我将提问:同学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同学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我将介绍西藏民歌的特征: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囊玛曲调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热烈的舞曲形成强烈的对比。下面来请同学们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红》、《青藏高原》等。
⑤接下来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该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我来总结: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
⑥最后再次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我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四、拓展
③聆听歌曲《嘎达梅林》,判断它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五、总结
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和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②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语部分: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让我们首先来了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我会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欣赏后谈感受)1.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2.前句的最后一个音就是后句开头的音,在音乐的创作中叫做什么?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我来总结: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的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
山歌风格。
②下面我将请一位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 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接下来完整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之后我将对学生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③最后再次聆听《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哭长城》由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②书上第31页)教师补充总结:(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体裁:小调最丰富;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①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哭长城》两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和浙江民歌《对鸟》以及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②聆听并分析两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②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的音频,配合南方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将两首不同风格的民歌进行对比,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这两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学生回答,我来总结“南方民歌的旋律多表现的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③接下来完整聆听《弥渡山歌》,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④总结:①《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⑤接下来我将提问: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哪位同学能够说上两句。聆听《对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尝试用浙江方言演唱歌曲,同时解释乐曲中一些专有名词,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⑥最后再次聆听《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由师生共同归纳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②书上第37页) 四、拓展
③分析《对鸟》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并讨论其他地区的民歌中有无此类似情况。 五、总结
通过欣赏《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民间乐曲《锦鸡出山》、《滚核桃》和《童谣》。①《锦鸡出山》是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②《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表现了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④书上44页)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②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等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视频,《鸭子拌嘴》,进行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你们听出了几种民族乐器?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乐器有 小钹、钗、钹、大锣、木鱼、云锣六种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③接下来完整聆听《锦鸡出山》。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然后初步引导学生,听辩曲子中的乐器。在复听全曲之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特点。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④下面我来总结:③打溜子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⑤过渡语言: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形式,下面再欣赏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之后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模仿拍打乐曲节奏,感受乐曲的头、身、尾三部分的不同技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情景画面及喜悦心情。下面我来介绍鼓吹乐(⑤书上45页)。
⑥接下来聆听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能听出来这首乐曲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吗?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诙谐)它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吹歌)。下面我来介绍吹歌:(⑥书上45页)。 四、拓展
完成书本拓展与探究中的第四题:⑦“按下列曲谱练习打击乐合奏” 五、总结
通过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民间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七节 丝竹相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①《中花六板》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其旋律清新悠扬,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②《娱乐升平》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②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间器乐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一二。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江南好》的视频,配合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播放《中花六板》全曲。引导学生判断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③江南丝竹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其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
③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再次播放《中花六板》片断,与《老六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演唱:学生放慢四倍速度唱《老六板》,教师用钢琴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
④过渡语言:听完了江南丝竹,下面再欣赏一首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然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学生描述一下听完后的感受。之后引导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④广东音乐以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乐曲通常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⑤最后再次聆听 《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让同学们作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分组讨
论
四、拓展 课后作业: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哪些想法?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两首民间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由我来介绍京剧(①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②之后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和“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③下面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听完之后我将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
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④接下来我来总结:《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个唱段。属于南梆子,②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⑤之后播放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当红歌唱家李玉刚演绎的《新贵妃醉酒》,之后紧接着播放《海岛冰轮初转腾》,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比较。听完《海岛冰轮初转腾》之后,我将继续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让同学们讨论之后回答。接下来由我介绍:《海岛冰轮初转腾》属于四平调,③四平调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四、拓展
提问:④四大徽班是指?四大名旦是指?(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布置课后作业,上网查阅资料,“抗日战争时期初期,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梅兰芳做了哪些事情?”(①留胡子②打预防针) 五、总结
通过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两首京剧选段,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九节 现代京剧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现代京剧》。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和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以及初步了解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和现代京剧。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②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
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之后提问学生: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学生回答,我来总结:(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经过同学们的回想、讨论,从而导入新课,现代京剧。下面由我来介绍①现代京剧: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②下面欣赏《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之后,由我简单介绍《红灯记》的剧情,然后提问学生: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再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是什么意思。从而介绍京剧音乐:
②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黄和西皮为主音声腔。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
③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类:一板眼(相当于2/4拍)三板眼(4/4)无板眼(1/4或1/8)散板(既无板也无眼)。
④京剧的伴奏称作“场面”。场面中又分“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为管弦乐器部分,武场为打击乐器部分。
③接下来我将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同学们知道京剧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丑)下面请一位同学介绍京剧的行当。之后我将继续提问:《红灯记》中李玉和属于哪个行当?接下来复听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④下面欣赏《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之后简单介绍《杜鹃山》的剧情。下面我将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我将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再次总结所学的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⑤上网查阅有关京剧脸谱的资料,其中包括:它的起源?以及其中有趣的故事,人同学们下节课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五、总结
通过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和《家住安源》两首现代京剧选段,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单元 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①《四岁的鬃马》表现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②《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③《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欣赏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②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④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我将在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之后我将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亚洲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②下面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然后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对马的热爱)。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长调)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下面来介绍“麦呼”。⑤麦呼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也称喉音唱法。
④接下来欣赏《星星索》,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首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之后,将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由学生演唱“啊,星星索”的伴唱,我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
⑤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一段 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 二胡:柔美深沉 第三段:?简介萨朗吉。⑥萨朗吉是一种印度民间乐器,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声。下面就让我们欣赏由萨朗吉主奏的民间乐曲《欢迎》。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⑦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相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 五、总结
通过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非洲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音乐《非洲赞歌》和《鼓舞》。《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 曲调音域窄,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开阔音乐视野。 ②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以及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体验和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电影片断《我是谁》。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加纳民歌《非洲赞歌》,欣赏完后,我将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下面我来总结:①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
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乐句短小,且多重复。绝大多数情况下音乐都与舞蹈紧密结合。
③接下来有请课代表为大家介绍乐曲的主奏乐器马林巴琴,并同时播放马林巴琴图片:(②马林巴琴是流行于非洲的木琴的总称,非洲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马林巴琴种类繁多,音乐清脆而流畅)
④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这段民间舞曲能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鼓舞》音像,通过欣赏,问同学们鼓舞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强烈。具有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接下来我将介绍非洲鼓:③非洲人偏爱打击乐器,尤其是鼓。鼓,不仅是乐器,还能模仿语言、传达信息等。
⑤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④非洲的民间音乐有很强的功能性,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此外,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
⑥接下来出示非洲音乐的节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模仿,如:用手敲击桌面、铅笔盒或拍手等方式进行模仿练习。从而创造氛围,体验非洲歌舞乐。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⑤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乐因素的影响。 五、总结
通过欣赏《非洲赞歌》和《鼓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 欧洲民间音乐—风笛 排箫 歌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 排箫 歌声》。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优雅》、《鸟儿在歌唱》。《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是由排箫演奏的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优雅》是苏格兰最著名的风笛曲。《鸟儿在歌唱》是一首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风笛、排箫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方式;
②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方式。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教师提问:你知道欧洲大陆按地理划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地区吗?(分为东欧、南欧、西欧、中欧和北欧)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著名的外国音乐家?学生回答,我来总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我将再次提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因为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②下面请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本国的民间乐器,学生回答,我来总结:唢呐、二胡等是我们中国的民间乐器,在民间活动中使用广泛。同样,在欧洲也流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民间乐器。接下来欣赏由排箫演奏的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同时介绍排萧—这种乐器,展示它的图片,增强学生对乐器的印象。在欣赏时让学生注意它的音色、和演奏的风格。
③过渡语:刚才我们听赏了一首排箫乐曲,下面再来了解一种欧洲民间乐器,(展示图片)问学生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风笛);让学生们想象一下,是怎样演奏的?接下来我来介绍风笛:①风笛是一种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乐器其特点是可以持续、不间断地发音。它分为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气势宏伟又不失优雅的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
④刚刚我们欣赏了两首器乐曲,接下来我们再去了解欧洲风格独特的民间歌曲及演唱方法。下面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欧亚唱法。②欧亚唱法的特点是:音色清澈、透明,旋律音域不宽,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和滑音层出不穷,使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特殊的色彩。接下来聆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之后,我将提问学生: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⑤最后将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欧洲民间音乐的特征:(③书上91页) 四、拓展
⑤介绍欧洲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的关系:欧洲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如:莫扎特《C大调变奏曲》是根据英国儿歌旋律创作的;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根据小亚细亚的民谣改编创作的。 五、总结
通过欣赏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优雅》、《鸟儿在歌唱》,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三节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告别》是一首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乐曲。《小伙伴》是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舞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 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和探戈舞曲音乐的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对探戈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拉美歌手 瑞奇·马汀演唱的《生命之杯》。通过欣赏歌曲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我将提问学生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接下来由我简单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环境。①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拉丁美洲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三个类型。
②下面欣赏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在欣赏之后,我先和学生来认识三种拉丁美洲的民族乐器:排箫、盖那笛、恰朗戈。排箫,是安第斯高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形制和演奏技法多样。盖那笛是一种竖笛,音色粗犷、明亮。恰朗戈,是一种高音弹拨乐器。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②乐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时告别的情景。)
③下面将播放探戈舞的录像片段。并提问学生:这叫什么舞蹈?节奏有何特点?(探戈,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接下来欣赏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③下面我来介绍探戈舞曲音乐的特点:运用多种多样的切分音,旋律悠扬、徐缓、深沉、节奏强烈,中等速度。
④接下来出示探戈的节奏,让学生用拍手或身体动作等方式进行模仿练习。从而创造氛围,体验探戈舞曲 ⑤最后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④其旋律大都以七声音阶为基础。节奏较多非洲音乐的痕迹。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除民歌和器乐曲外大多为载歌载舞形式。 四、拓展
讨论:⑤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哪几种音乐文化的融合?结合拉丁美洲的地理和历史加以说明。 五、总结
通过欣赏《告别》《小伙伴》,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 巴赫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巴赫创作的《马太受难曲》 ,以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巴洛克音乐、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分析《马太受难曲》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请学生观察目录(第7—9单元),总结特点。(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②下面播放巴赫生平简介视频。《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第1、72、78分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首先,对比欣赏第1和72分曲。提问学生:第1和72分曲之间在故事发展、音乐素材、音乐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点。(①分曲1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音乐属于复调音乐;②分曲72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稣死去之后出现的,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稣死去后的悲痛气氛,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音乐属于主调音乐)
③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对比总结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
④接下来欣赏《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78曲)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和第1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③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⑤最后,播放《摇摆巴赫》中黑人音乐家麦菲林指挥和演唱的《弦乐四重奏》,感受巴赫复调音乐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
布置作业,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欧洲十二平均律与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新法密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通过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六节 贝多芬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贝多芬创作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等音乐知识。①《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品,也是贝多芬全部创作的高峰和总结。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
②引导学生认识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等音乐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理解作品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说出其作者是谁,导入新课。之后以《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展示贝多芬相关的图片,简单介绍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他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播放贝多芬生平简介视频,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
②接下来我将播放,当下最流行的五月天的《纯真》视频,进行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我将提问学生,《纯真》这首歌曲的间奏,是出自哪位音乐大师的哪部作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③下面我将请语文课代表朗读“合唱歌词”,让同学们体验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之后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视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我的带领下一起总结:②贝多芬史无前例地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队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为歌词。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最后速度加快,乐队与合唱怀着极度兴奋的激情,赞颂欢乐,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④最后我将介绍奏鸣曲、奏鸣曲式和交响曲等音乐知识。 ③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④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是欧洲18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乐曲的结构形式。
⑤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做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交响曲以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 四、拓展
布置作业:查找“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音乐巨匠的有关资料。 五、总结
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
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浪漫派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魔王》和《菩提树》。《魔王》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菩提树》是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 聆听艺术歌曲《魔王》、《菩提树》,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②引导学生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播放舒伯特的《摇篮曲》,提问歌曲的名字及作者,学生聆听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接下来播放舒伯特视频简介,加深学生对舒伯特的认识。(①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自由艺术家”,。遗憾的是,年仅31岁的舒伯特就在贫病中死于维也纳。)
②下面我先给学生讲个故事:②在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试图夺去他的生命,而父亲则焦急地安慰着儿子,但是孩子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怀中。之后聆听《魔王》,带着问题欣赏音乐: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钢琴)。分组讨论舒伯特是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③在整首歌曲的发展过程里,钢琴自始至终不断疾驰的快速三连音,营造出一种紧张、危急的情绪基调,将这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精炼地统一起来。)
③接下来聆听中文版《菩提树》,之后提问: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反映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用什么乐器伴奏的?(钢琴) 下面播放器乐曲《菩提树》,请一位同学配着音乐朗诵歌词,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歌曲的情绪。
④之后引导学生讨论: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的特征和音乐创作。(特征:歌词许多是选自文学家的诗作;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伴奏一般都是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他被誉为“歌曲之王”)
⑤最后我将介绍“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④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⑤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有某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或小组唱,有乐器伴奏。 四、拓展
课后作业:你还知道哪些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上网查阅资料,听听、唱唱。 五、总结
通过欣赏舒伯特创作的《魔王》和《菩提树》,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的奇葩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钢琴曲《爱之梦》。《C小调练习曲》又称《革命练习曲》。《爱之梦》是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 聆听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初步认识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②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3.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一首周杰伦的《夜曲》,之后提问学生:歌曲中提到的肖邦大家了解吗?接下来由我简单介绍肖邦。(①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在他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梦幻般的意境,令人陶醉,因而人们常称他为“钢琴诗人”)
②下面欣赏肖邦的钢琴作品《c小调练习曲》。我将请同学们从速度、力度、情绪等因素来感受《c小调练习曲》的风格,之后提问学生:作品是如何表现出肖邦的爱国激情。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作品的速度飞快,有一泻千里的恢弘气势。《C小调练习曲》后人将它称之为《革命练习曲》。
③接下来认识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②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音乐会练习曲是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成为音乐会上常见曲目的乐曲。《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④下面我们认识一下和肖邦同时代的另外一位钢琴大师,李斯特。李斯特③与肖邦不同的是,除钢琴音乐之外,李斯特还创作管弦乐和清唱剧、合唱等声乐作品,还创立了交响诗。李斯特总体风格是炫技性的但并不是其所有作品都一成不变,下面这首《爱之梦》就是一个典型。下面请同学朗诵《爱吧》,体验原诗意境。播放《爱之梦》。下面提问:作品的情绪是这样的?(④作品优美动听、情绪舒缓,梦幻般的、甜美的爱情主题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之后简介作品:(⑤1850年,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为三首抒情性钢琴小品,总标题为《爱之梦》。其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
⑤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⑥本节的两首钢琴作品,表现了极其不同的情感世界,《爱之梦》中柔美、梦幻般的意境令人陶醉,而《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尽情表达人们内心中的丰富感情,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四、拓展
课后作业:课下搜集肖邦和李斯特的其他钢琴作品进行对比聆听。写一篇听后感,并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通过欣赏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钢琴曲《爱之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八节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柏辽兹创作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以及初步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
征。①《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通过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知识。 ②引导学生在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理解作品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从欧洲历史上看,标题音乐可追溯到14世纪的狩猎曲,直至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又称《田园交响曲》。但此前的标题音乐仅有标题,而没有帮助听者理解音乐的文字说明。接下来我将提问:有文字说明的标题音乐,当属哪一位音乐家的首创?(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下面播放柏辽兹生平简介视频,加深学生对柏辽兹的认识。(②柏辽兹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他的作品体现出戏剧、文学、对柏辽兹创作的巨大影响。他希望用一种标题性的音乐形态,抒发自己从其他艺术中所获得的对人世的理解和情感)
②下面我来介绍作品:③《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由柏辽兹创用的“固定乐思”是标题音乐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
③之后我将请音乐课代表朗读柏辽兹为《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让同学们体验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下面播放《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请学生谈谈它带给你的音乐感受。
④最后我将介绍标题音乐的基本知识。(④标题音乐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四、拓展
⑤《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力,试着为这个乐章编写一段短文。
五、总结
通过欣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十单元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民族乐派代表作品《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二)、熟悉《芬兰颂》主要音乐主题。 (三)、知道民族乐派的基本概况。认识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 (四)、感受作品,探讨作者是怎样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出作品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音乐主题。难点:感受不同音乐情绪中,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了解民族乐派及其产生的背景及这一时期代表作曲家。 (二)、演唱“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作品音乐情绪。 (三)、鉴赏代表作品《芬兰颂》,感受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四)、通过引发学生拓展学习,归纳总结民族乐派基本特征。 四、教学资源建议:
1、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结合自己肌体情况选用好气压资料的补充。
2、引导学生资助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等材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反复聆听,熟悉作品主题、学唱主题。
2、采用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课下所掌握相关知识以及相关资料。 3、在聆听中引导学生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 4、 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设置有启发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六、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铺垫民族乐派的题材,根据熟悉的作品导入新课。 播放《保卫黄河》 认真聆听,回答问题。 1、 出自哪部作品?作曲家是谁? 2、 反映哪个历史时期的作品? 引入今天课题 学习新课 (一) 请同学根据自学情况介通过各种形式介绍自己查找的通过学生自主学绍民族乐派相关知识? 资料。 习解决本课相关 知识。 (二) 师生共同总结:背景、作曲家、代表作品等相关知识 (三)介绍《芬兰颂》的创作背 景及作曲家“西贝柳斯” 1聆听音乐主题(十个): 认真聆听,分析每个音乐主题表通过聆听音乐感(1)每个主题表达什么音乐情现的音乐情绪,并分析通过节受音乐要素对音感? 奏、配器、和声等音乐要素所表乐情绪所产生的(2)你们认为音乐的变化是通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和表达的音重要作用。 过什么来表现的? 乐情感。 感受主题的音乐2 指导学生常主题 演唱“圣咏主题”和“赞美诗情绪 主题” 完整欣赏全曲 3听赏《芬兰颂》全曲 完整感受全曲,体验音乐情感变 化,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 师生共同总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结 ① 在题材的内容方面,可分为以下4类作品:第1类,是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描写了人民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故事,热情地歌颂了民族英雄、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的作品。2类,是描写祖国的瑰丽山河、人民的生活风俗和伦理道德、民间的美丽传说等,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深厚民族感情和强烈民族意识的作品。第3类,是直接抒发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情的作品。第 4类,虽然数量不多,却是直接表现现实的民族阶级斗争的作品。 ② 在艺术风格方面,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创造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相结合,因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体裁和音乐语言上。 ③ 在音乐语言上,民族乐派作曲家除了直接引用民歌或民间舞曲进行加工、创作外,更多的是提炼和吸收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调式、结构、演奏技法等,创造出作曲家自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语言。 拓展 课余时间欣赏一两位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七、教学评价: 1、引导学生聆听后,同学间交流或以文字形式表达对《芬兰颂》的感受体会。 2、播放一些音乐片段,分辨哪两个主题是作品《芬兰颂》中的音乐主题。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风情》。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格林卡创作的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荒山之夜》是俄罗斯“强力集团”之一的穆索尔斯基创作的管弦乐作品。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强力集团”的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熟悉两首管弦乐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俄罗斯著名歌星,维塔斯的《歌剧2》,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2)下面播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之后作介绍:(作曲家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①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做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接下来只听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我来总结(第一主题由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第二个主题欢乐、热闹,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3)下面欣赏管弦乐曲《荒山之夜》,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接下来聆听《荒山之夜》,之后让学生谈谈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下面由我介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②穆索尔斯基自幼从母亲学习钢琴,进入中学后从钢琴家赫尔凯学钢琴。后在近卫军士官学校开始作曲。毕业后入御前近卫军。后加入“强力集团”,从巴拉基列夫学习作曲。最后辞去军职,专职写作。穆索尔斯基的创作以歌剧和歌曲为主。
(4)说到“强力集团”同学们知道,除了穆索尔斯基以外的其他人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③“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④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的作曲家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但在艺术风格和创作风格上却互不相同,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他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
五、总结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和《荒山之夜》,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十一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背景: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高中音乐课程也是一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音乐能力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课程。高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是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弥补了现行高中教育在课程的价值配置方面的不足,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上都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音乐课改为学生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奇妙幻想的艺术世界和人生境界,由此激发出来的音乐活动和音乐形象,必将产生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并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学生的品德、人格和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感知、情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在这种新型音乐课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客观而论,由于高中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它的实施也面临着教育理念的变革与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等问题,这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反思。
作为全国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在将近的一年里,艺术科组老师积极落实中央有关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落实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严格执行我们制定的《艺术科2004学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落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验,不断深化改革、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我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学期以来我们对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推进十分重视,并将此列为我们的工作重点。由于高中音乐课从理念到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加强了对高中音乐课程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提出要重点研究模块式教学的新课型、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的新教研模式(如校本教研、模块组教研)等。下一音乐案例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教学目的
(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
1、交响音画《大海》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本课重点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地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地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彩。它清澈可见的深处是那样的神秘,它浩大的声响,令人难忘它的威力。 媒体策略
充分利用视听、影像、图片、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把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过程设计等整合在一起,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可操作性;达到强化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理解、感受、体验的作用,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目的。 教学准备
学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的资料(流派的产生、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作曲家德彪西等),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 教师:收集相关的影像,视频、视听、图片等资料,CAI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段,在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段,并出示思考题; (1)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
(2)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旋律、音色、节奏等) 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记录 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4、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课件一)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 三、作者简介:
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记录 学生发言情况) 2、教师归纳:视听作者介绍(课件二)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 2.老师讲述:(课件三)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在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五、作品赏析
1、 分段赏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极轻(ppp)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题: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调第一主题:
(3)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第一竖琴和中音提琴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题:它与第一主题构成对答,逐渐进入发展部分。
(4)结束部:在这一乐章即将结束时,一个平静的但却令人难忘的众赞歌乐句由英国管吹出:它从弱到强,好似整个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高潮的顶峰结束。
2、展示思考题:
(1)这些片断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通过听赏音乐片断,请你说说音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吗? (3)根据你的听觉感受,请说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根据讨论分析归纳: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课件四) 4、完整的欣赏作品:(课件五)
音乐对于德彪西就象绘画对于莫奈(印象派画家)、诗歌对于魏尔伦(象征主义诗人)一样,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绝不是单纯的描景音乐。他要捕捉的是诡异的光线和颜色,无常的海面与波涛,水的律动、光的闪烁、影的虚幻、风的空灵,这一切都来自他的体验,大海究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一都从他笔下的音乐中流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彪西海的世界。 (1)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六、总结: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七、教学后记
德彪西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这份教案的设计正是从这里切入进去的。
在教学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里,用德彪西的音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做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
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聆听。仅《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大海》,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总之,这样设计本课的教案是比较实际,也比较容易收到实效的。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二十二节颠覆传统的表现主义大师------ 勋伯格
教材分析及思考: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的新趋向。而之前从第七单元起已经依次学习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包括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等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音乐及其特点。通过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已经给同学们勾画出了一个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综观西方音乐史,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的专业音乐就开始在人文主义的旗帜导引下,开始了从中世纪宗教音乐的统治之下开始了神性到人性的复苏,沿着这样的道路,发展到晚期浪漫派之后开始出现了个人主义的倾向,乃至后来发展到极端的个人化倾向。表现在音乐上,就出现了形形色色,新奇怪诞的现代主义音乐,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立的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创立的十二音体系,以及后来发展形成的序列主义,从观念和技法上颠覆了传统的调性音乐体系,宣告了传统风格的瓦解。并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现代主义流派。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因此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音乐素养以及指向音乐的兴趣来说,可能无法和好的学校同学相提并论。但我平时在教学一直努力的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因此,学生已初步养成较好的听赏习惯,学习态度也相对端正,这为上好这节课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从知识结构来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主义时期,从体系上来说中间跳过了浪漫主义和印象派音乐。因此,可能会影响学生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目标的确立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勋伯格音乐的特点,通过大量的阅读资料,听辩音响。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从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因素中感受并归纳出勋伯格的音乐特点,充分感受他对传统音乐的颠覆。2、听赏,理清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用在此基础上,正确的看待勋伯格的音乐及其历史地位。3、说出表现主义音乐创作理念、方法、及其产生的现实根源。4、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源都是现实世界和人的主观感受的折射。并运用这个观点正确看待和评价现代主义音乐。
教学方法 :1、用归纳听赏来理清发展趋势,(以图表形式展示)。2、用对比欣赏来理解勋伯格音乐的特点。3、用讨论、分析、讲解法来实现对勋伯格及其音乐的评价。结论以文字形式出示
1、教学重点:感受并理解勋伯格音乐的特点及其对传统风格的颠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勋伯格音乐的客观评价
2、教学难点:如何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并理解勋伯格音乐的特点及其对传统风格的颠覆。
相关知识点 1、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2、表现主义和印象主义3、十二音体系和序列主义教学程序的预设 导入新课 1、播放两段音乐《爱之梦》片段 《预兆》2、设问: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3、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流派的风格?(前者易说,后者引出勋伯格以及表现主义) 对比听赏《爱之梦》片段 《预兆》,归纳出勋伯格音乐的特点
归纳理清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脉络
1.客观评价勋伯格的音乐及其历史地位及艺术观 :
阿诺德·勋伯格,奥地利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被公认为世界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作曲家,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其创作伊始,勋伯格汲取大家之所长,并在瓦格纳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具有晚期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其中《古雷之歌》是上演最多的一部作品;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从最初对调性的弱化、转移,到最后舍弃调性,勋伯格逐渐打破了传统和声以及调性的规则,建立了无调性音乐的新秩序。无调性是音乐发展的必然,当瓦格纳用半音将传统调性推向悬崖的时候,勋伯格彻底完成了后续的发展。这一时期,他的《钢琴小曲三首》和《钢琴小品六首》都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作品;正如无调性是音乐向前发展的必然一样,十二音体系同样是无调性发展的必然。无调性破坏了音乐作品本应该有的结构力,没有了支撑,无调性的作品创作就受到了局限,它不具备构成一部大型作品的要求。经过潜心的研究勋伯格建立了十二音序列,终于解决了作品中结构力的问题,拉开了现代音乐创作的新时代。从最初的中规中矩,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的规则创作,到后来将十二音序列运用的自由、随意,勋伯格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十几年中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小提琴和钢琴幻想曲》是十二音创作后期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勋伯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着20世纪音乐向前发展,并最终完成了由晚期浪漫主义到20世纪现代音乐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过渡。勋伯格在西方现代音乐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作品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勋伯格的作品影响很广,十二音序列成了同时期作曲家竞相尝试的作曲技法,一些新生派作曲家更是在勋伯格十二音序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其他无调性的作曲方法。受勋伯格影响最深的要属他的学生阿尔本·贝尔格和安东·冯·韦伯恩,他们都在勋伯格的创作技法之上发展出了自己的音乐风格,特别是韦伯恩更“激进”的创作特点,为序列音乐的发展完善打下了基础。勋伯格的音乐不单单是影响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在我国,许多优秀的作曲家的优秀作品都采用了无调性的创作手法,如罗忠镕、郭文景、叶小纲、谭盾等等,他们学习勋伯格的创作技法,并将其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无调性作品,得到了世界舞台的认可。勋伯格的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作曲技法上的创新,更是为我们的作曲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供了范例,为促进世界现代音乐发展的多样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讨论、评议
3、归纳、小结 拓展:简介其他现代主义流派 噪音音乐 偶然音乐 电子音乐
六、总结: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源都是现实世界和人的主观感受的折射。现代主义的音乐尽管千奇百怪,花样翻新,但本质上都是现实生活生活和艺术家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勋伯格开创的表现主义流派,尽管他的存在和发展有很多值得争议的地方,但在传统之外又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他们的价值也许不在其作品本身,而在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一直被视为难点,现代主义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得发传统性,离学生得审美习惯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容易找到切入点,本课没有就作品讲作品,而是从对比听赏入手,层层深入的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
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清晰的理清了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和、政治、经济、社会原因,总体效果还好。如果能适多增加对勋伯格作品本身的听赏,增加学生听觉的感受,效果会更好。
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设计理念: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教材选编了爵士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本着“普遍参与和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三单元《爵士乐》,设计思路如下:1、确立主题 2、教学选材 3、活动与探究,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也可模仿爵士乐手的演奏。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更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
学法:学生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演唱等方法,能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教学目的: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重点难点: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爵士乐的资料,并以展示作业的形式说明—什么是爵士乐?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3、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对比听赏: 流行音乐《夜来香》与爵士乐《夜来香》
2、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探讨
1、学生的交流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及喜爱的音乐等),并相互交流。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
2、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并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
教师总结:即兴演奏(演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这些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不能用录音的方式把它记载下来。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聚了一部爵士音乐史。(说明:交流与探讨环节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思考与创作 1、爵士乐在中国
⑴、欣赏影片片段: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舞厅中以爵士音乐做背景的场面。 师:在这个片段中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学生交流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爵士乐在中国的看法。
⑶、师: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当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传到了东方;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2、中国的爵士乐现状
师: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故此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许多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欣赏:具有爵士音乐风格的中国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3、分析与交流:
师:这首由中国民歌改编的爵士音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再次归纳爵士乐的主要音乐特点,并为以下的即兴创作环节做铺垫。)
4、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
可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也可模仿爵士乐手的演奏。(说明: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什么是爵士
音乐”)
四、归纳与总结 1、师:你们认为老师组织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2、师: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是你们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谢谢大家。
(说明: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本课的点睛之处,也是对本次学习的总结与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老师也是一个有限的主体,整个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国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国家》。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广陵散》曲调优美,变化丰富,是具有叙事性的大型琴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形象,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②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请学生讲述伯牙钟子期的动人故事。学生的讲述更能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下面播放《流水》全曲。之后提问学生:此曲描绘了怎样的音乐形象?从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①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
百折不回的精神)接下来让学生带着(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的问题复听古曲《流水》。(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③接下来我将介绍古琴的相关知识:(②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行于民间。由于古琴谱的产生,对后世古琴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
④听完了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同学们还想不想再听一个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时期。接下来播放古琴曲《广陵散》,由我做介绍:③《广陵散》描写的是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全曲共四十五段,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情感变化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⑤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④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 ⑥最后给同学们播放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中的⑤《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谈谈听后的感受
四、拓展 课后作业:⑥你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你又知道《流水》这首乐曲伴随“航行者”太空船遨游太空的情况吗?回去收集资料,下节课说给大家听听。 五、总结
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五节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和《扬州慢》。《阳关三叠》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扬州慢》音调质朴,富于激情,行腔自然,结构严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两首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②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体验中国古代歌曲的艺术美感。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
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出示王维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请同学们抢答作者和诗名并有感情的朗诵。这样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过度语言:这样的千古绝唱,如果谱成歌曲唱出来,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呢? 下面播放《阳关三叠》全曲。之后提问学生:此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合唱)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①因为诗中有“阳关”与“渭城”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又因其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所以又称为《阳关三叠》。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
③接下来复听歌曲,感受曲中的“三叠”,之后提问学生: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②《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它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④接下来,我将提问学生: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我将在音乐的背景下朗诵《扬州慢》,之后,请学生回答:(③姜夔又名姜白石。我国南宋时期著名音乐家和词人。作者路过扬州,眼见此地十几年前曾被金兵骚扰,至今仍是一派凄凉景象,引起作者心中的无限伤感而作此曲。)下面播放《扬州慢》,之后让学生说说听完之后的感受,提问学生歌曲的音调、结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是宫调式,音调质朴,富于激情,行腔自然,结构严谨。表达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之情)
⑥最后我将介绍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知识:④中国古代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唐代的诗歌有着严格的音韵格律和整齐的句式。宋词、元曲则以长短句为主,并创造了几个曲调连续演唱的套曲形式。此外,还有用古琴伴奏的“琴歌”,与舞蹈结合的“相和大曲”、“歌舞”大曲等。由于歌曲艺术的发展,也为唐宋以后的曲艺艺术、戏曲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拓展 ⑤学生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比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五、总结
通过欣赏代歌曲《阳关三叠》和《扬州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访》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体操—兵操》又叫《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此歌节奏自由奔放,不受节拍规律的束缚。《祖国歌》这首歌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都曾产生过一定的教育鼓舞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而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结尾片段,结合欣赏《送别》歌曲,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学堂乐歌”自然而生。
(2)下面我来介绍学堂乐歌的来历:(①书上179页)
(3)下面播放《体操—兵操》,之后提问学生: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对比欣赏《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两首歌曲,提问学生:两个唱段风格上有何异同?更喜欢哪首歌曲?之后复听曲,引导学生学唱。
(4)接下来欣赏《黄河》,首先请学生大声朗读歌词,感受歌词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之后对比欣赏《体操——兵操》和《黄河》 两首歌曲在音域和节奏上有何异同?(《黄河》节奏自由奔放,不受节拍规律的束缚。)之后介绍作曲家沈心工(②书上177页)
(5)下面欣赏《祖国歌》,首先请学生朗读歌词,深刻体会“大国民”的含义,之后聆听歌曲,提问学生:这首曲子有何特点?这首曲子选自中国还是外国曲子?(依曲填词:曲子是现成的,作曲家将现有的曲调,配上新创作的歌词,这是20世纪初最常见的作曲手法。《祖国歌》是依中国民间传统音调“老六板”旋律填词而成的)之后介绍音乐家李叔同:(③书上178页)
(6)最后将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学堂乐歌”的特点以及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④书上179页)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为了让同学们与长辈们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学唱并与父母或爷爷奶奶共同演唱《送别》和《竹马》。 五、总结
通过欣赏歌曲《体操—兵操》、《黄河》和《祖国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歌曲《问》和《渔阳鼙鼓动起来》。《问》音乐舒展自如,亲切淳朴,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压抑之中蕴含着激动。《渔阳鼙鼓动起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引导学生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复习上节课内容,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之后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一些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音乐家,萧友梅.黄自等人。
(2)下面欣赏由萧友梅作曲的《问》,聆听之后提问学生: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 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再次聆听《问》,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深刻感受乐曲的情怀。之后介绍作曲家萧友梅:(①书上182页)
(3)接下来欣赏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起来》。首先给同学们介绍《长恨歌》:《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韦瀚章、黄自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下面播放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起来》,之后继续介绍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以讽刺时政。)复听歌曲,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之后介绍作曲家黄自:(②书上183页)
(4)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清唱剧:清唱剧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做伴奏。清唱剧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装、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四、拓展
在网上查找③“清唱剧”的界定,再聆听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请把第三乐章与第八乐章进行对比,谈谈你的感受。 五、总结
通过欣赏《问》和《渔阳鼙鼓动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第二十八节 聂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八节《聂耳》。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是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毕业歌》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歌曲生动地表现国家民族危难时刻青年学生的革命精神。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聂耳这位年轻的革命音乐家的高贵品格及伟大贡献 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
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首先提问学生,知道国歌的具体名称是什么吗?国歌是哪位作曲家写的吗?由此引出本课课题——聂耳。
(2)首先给学生们介绍聂耳及左翼音乐运动:聂耳:(①书上191页)(②左翼音乐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一支革命音乐队伍,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3)下面播放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场面?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③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了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再次播放音乐,提问学生:乐曲中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乐器是什么?金蛇和狂舞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的竞赛场面。
(4)接下来欣赏《毕业歌》,首先组织学生们共同朗诵歌词,感受国家民族在危难时刻青年学生的革命精神。聆听歌曲,之后提问学生: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影片讲述的是九一八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
四、拓展 布置作业,④本节的名言是聂耳自己的诺言,聂耳的一生是实现自己诺言的一生,你对聂耳的名言有什么想法,写作小短文,课上交流。
五、总结 通过欣赏《金蛇狂舞》和《毕业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中的《黄水谣》、《河边对口曲》和《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以及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黄河颂》的音频,配合黄河景色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之后简介《黄河大合唱》及作曲家,(①《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它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黄河大合唱》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②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既富时代特点,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的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2)之后提问学生:《黄河大合唱》全曲你是否完整地欣赏过?你最熟悉其中的哪一曲?哼唱一下,并谈谈你对音乐的感受。
(3)接下来播放《黄水谣》音频,请学生带有感情的表演朗诵片段,感受《黄水谣》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之后提问学生:音乐的主要情绪是怎样的?(赞美、愤怒、凄凉等)。再次播放《黄水谣》,让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它的主旋律音调。
(3)之后播放《河边对口曲》,然后提问学生:音乐中有哪些演唱形式?(男声对唱、重唱、混声合唱)为何要用民族乐器(因为用了民间音调和锣鼓节奏,会使音乐朴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4)最后播放《保卫黄河》视频,之后提问学生:演唱上使用了什么形式?学生回答,我来总结(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在两部轮唱之后,接着是三部轮唱,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为了着重感受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轮唱)对于音乐气氛的渲染的意义,我将学生分成三组,按照轮唱的形式(每组之间相差两拍)分别朗读《保卫黄河》的歌词,感受合唱的艺术风格。再次播放视频,带领学生一起学唱《保卫黄河》的主要旋律。 四、拓展
③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黄河》是根据《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器乐曲,共有四个乐章,将其与《黄河大合唱》进行对比,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异同。 五、总结
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中的《黄水谣》、《河边对口曲》和《保卫黄河》,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和《祝酒歌》。《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著名的诗词,由作曲家陆祖龙谱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采用了山东沂蒙山地区民歌素材,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祝酒歌》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喜悦之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开国大典”时的视频资料,引出课题:《新中国的歌》,之后提问学生: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哪些令你难忘的歌曲?(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
(2)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感受诗词所带给我们时代的信息。之后提问学生:毛主席这首诗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是在长征路上取得娄山关战役胜利后写下)接下来播放《忆秦娥·娄山关》,让同学们感受歌曲速度的变化、体会歌曲跌宕起伏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艺术处理。
(3)接下来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之后提问学生 :歌曲的情绪和是怎样的?(①歌曲乐观奔放,委婉深情,旋律流畅悠扬,表达了解放区人民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以及对解放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歌曲结构为起承转合式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复听歌曲,之后让学生与《忆秦娥·娄山关》进行对比,谈谈这两首乐曲在体裁、风格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的异同点?由此引出,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两大声乐体裁。(②书上212页)
(4)最后再欣赏一首著名的群众歌曲《祝酒歌》,之后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和曲式结构是怎样的?(歌曲欢快、热情。歌曲为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说说哪几个乐句最能体现“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喜悦之情。
四、拓展
布置作业,③列举你所知道的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并标明这首歌曲的体裁(“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五、总结
通过欣赏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和《祝酒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和交响序曲《御风万里》。《乱云飞》是根据现代京剧《杜鹃山》同名唱段改编的。《御风万里》,是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香港首演。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新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乐曲情绪及主题音乐表现的理解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部分:我首先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的视频,之后提问学生:这是我们第九节学习欣赏的现代京剧,同学们还能回忆起以前欣赏的感受吗?这节课我们可以借用以前你对京剧唱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经验,来欣赏我国作曲家彭修文先生采用民族管弦乐表现形式创作的器乐曲《乱云飞》。
(2)下面播放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的《乱云飞》,之后提问学生:主题音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以及主题音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复听音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京剧著名唱段交响化的感受和认识。
(3)接下来播放交响序曲《御风万里》,引导学生在听赏的基础上对主题音调进行判断,之后提问学生:乐曲的中段音乐包括哪些民歌音调(汉族、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复听音乐,继续提问学生:乐曲的音乐
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乐曲表现了激情奔涌、振奋、喜悦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你听出乐曲里有《黄河船夫曲》的音调吗?它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①高亢有力的《黄河船夫曲》,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乐曲在欢腾的气氛中达到高潮。)
(4)最后介绍新中国的器乐创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②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西方创作经验,探寻外来乐器“民族化”的创作实践,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四、拓展
③说说你对采用外来乐器和外来音乐形式创作民族音乐作品,以及借鉴西洋音乐创作经验创作民族器乐曲,又什么看法? 五、总结
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和交响序曲《御风万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其音乐以山西的民歌和山西、河南、河北地方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音乐以湖北地区民间音乐为素材。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新歌剧和歌剧音乐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歌剧,感受体验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辨别导入:首先播放录像,《霸王别姬》、《花木兰》和《白毛女》之《北风吹》的片段,之后请学生辨别,哪段是歌剧音乐?接下来我讲为同学们介绍什么是歌剧:(①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我中国新歌剧艺术,感受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
(2)下面欣赏歌剧《小二黑结婚》之《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剧情,之后聆听歌曲,提问学生:音乐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具有浓厚的山西风格)视频中不仅有音乐还综合了哪些艺术种类?(音乐、文学、表演、舞台美术)
(3)接下来由我介绍《洪湖赤卫队》的剧情,之后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这首歌剧选曲比较前一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前首歌曲是采用独唱的形式来表现音乐,有北方的语言音调特征,这首歌曲是用领唱,合唱,齐唱的形式来演唱。有中南地区的音调,乡土气息风格特征。)复听歌曲:让学生谈谈《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音乐的情绪风趣、活泼、开朗、富有生活气息。该曲用灵活多样的演唱形式、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了赤卫队员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
(4)最后分组讨论“中国新歌剧和歌剧音乐”的基本特征。我来总结:(②我国的歌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既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③歌剧音乐的一般特点:音乐史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等。器乐除为歌唱伴奏外,通常还演奏序曲和间奏曲。因此,歌剧音乐具有个性化和角色化的特点) 四、拓展
④聆听歌剧《小二黑结婚》和《洪湖赤卫队》的片段,再选听一段西洋歌剧《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进行对比分析,谈谈中国歌剧和西洋歌剧在风格上有哪些不同。 五、总结
通过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十三节 流行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三节《流行风》。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懂你》这首歌曲表达对母亲的真挚美好情感,诉说重归母亲怀抱的热望。《好汉歌》歌曲粗犷、豪放。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②引导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三种类型歌曲的聆听,研究各自不同的风格与特点,挖掘歌曲的内涵。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开始,首先播放当下最红的流行歌曲《新不了情》,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2)过度语言:在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中,存在着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各异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鉴赏几首歌曲,具体来感受和体验其演唱风格。带着问题欣赏歌曲,发现歌曲结构、理解歌曲特点,挖掘歌曲内涵。
①首先欣赏女生独唱《思念》。之后提问学生: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然后让学生认识歌曲结构。通过分析歌曲结构(A+B),①A段:(在较低音区娓娓道出思念之情)B段:(渐向高音区,跳跃跌宕,情绪更显激动,呼唤似的唱出无可奈何的哀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通俗歌曲写法,即“开始低吟,继而高唱,在延长的高音上结束。”
②下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懂你》的歌词,之后聆听歌曲,提问学生: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表达对母亲的真挚美好情感,诉说重归母亲怀抱的热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凄楚的韵味,反映了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和重新审视。
③接下来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之后请学生说出其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刘欢成功地应用民族唱法表现了“梁山好汉”粗犷、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此曲的音乐素材来自河南民歌,所以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歌曲截然不同。)
(3)最后给同学们介绍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引导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③通俗音乐泛指一些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而又传播较广的音乐,如轻音乐、爵士乐、迪斯科音乐、摇滚乐和通俗歌曲等。通俗音乐的内容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通俗音乐强调娱乐性和即兴性,表现手法和风格都很自由而富于变化。不少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紧密联系,经常采用地方色彩的旋律和调式,因而更具有通俗性)
四、拓展
④对比聆听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民歌《茉莉花》和通俗歌曲《思念》片段,谈谈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各有哪些不同风格?各有哪些特点? 五、总结
通过欣赏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十八单元 走向新世纪 第三十四节 新时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颂》和《你是这样的人》。《走进新时代》这首①歌曲抒发了世纪之交,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向往未来的情怀。《祖国颂》原是纪录片《祖国颂》的插曲,这首歌曲随之广泛流传至今。《你是这样的人》②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曲朴实、动人,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三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作者。 (2)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探索,交流音乐的艺术内涵,提高对声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本节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如果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是本册教材的“序”的话,那么本节“新时代”是本册教材的“小结”。今天讲述的“走向新世纪”,这意味着每一位高中生在新的世纪里将获得新的启示与新的人生规划。
(2)下面对比聆听:独唱《走进新时代》与合唱版《走进新时代》。之后请同学们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的效果上的差别。然后,请一位同学朗读歌词,感受这首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时代情感。下面
由我来介绍作品:《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接下来复听独唱版《走进新时代》,引导学生在音乐高潮的部分,跟随视频一起唱,深刻感受乐曲的情怀。
(3)接下来欣赏混声合唱《祖国颂》。之后提问学生听完歌曲的感受。下面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结构。(③这是一首单乐章的颂歌,全曲分为A、B、A三部分。
A段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旋律悠长、宽广。B段 旋律舒展、深情、富有民族特色,展现祖国一派繁荣景象。再现的A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气势更加宽广、宏伟。)之后复听歌曲,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4)下面由我来介绍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周总理出生于1898年,祖籍绍兴。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在他去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了半旗,遭来其他国家总理的不满,当时联合国秘书长说“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他们的总理没有一分存款和一个子女,你们能做到吗”寥寥数语,却震撼人心,只有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才能很好的概括出总理的一生。接下来,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之后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5)通过欣赏歌曲,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音乐有哪些社会功能:(④书上239页)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⑤书上242页) 五、总结
通过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和《你是这样的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