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2022-04-05 来源:易榕旅网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细度检验细则(负压筛法)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T 1345—2005。 二、仪器设备:

1、试验筛 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符合GB/T 6005 R20/3 80µm, GB/T

6005 R20/3 45µm。负压筛应附有透明筛盖,筛盖与筛上口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2、负压筛析仪 负压可调范围为4000~6000Pa。 3、天平 最大称量为1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三、准备工作:

将水泥样品充分拌匀,通过0.9 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四、方法步骤: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水泥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用毛刷柄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正常。

五、计算:水泥试样的细度按下式计算: 水泥筛余物质量(g)Rt

F(%)= ×100

水泥试样质量(g)W

计算结果精确到%。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细度检验细则(负压筛法)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

二、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符合JC/T 729的要求。

2、雷氏夹 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内,即2D=17.5mm±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3、沸煮箱 有效容积约为4lOmm×240mm×310mm,篦板的结构应不影响试验结果,篦板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箱的内层由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3h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4、量水器 最小刻度,精度1%。

5、天平 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三、准备工作:

每个样品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四、雷氏夹试件的成型方法: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

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 五、沸煮:

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 mm,接着将试件放在沸煮箱水中的试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180±5min。

六、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内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 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 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 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3-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安定性检验细则(代用法)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

二、准备工作: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10c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三、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标准调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分,使之成为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70-80 mm、中心厚约10 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

四、沸煮:

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篦板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180±5min。

五、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内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边缘未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4-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

二、原理:水泥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有一定的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三、试验步骤:1、检查锥卡仪的金属棒能否自由滑动,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检查搅拌机运行是否正常。2、水泥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口十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为: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量: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敲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松开,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搅拌后的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四、结果计算:标准稠度净浆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算。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5-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1次修改 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

二、准备工作:调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三、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时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四、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让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五、终凝时间的测定:在终凝针上安上了一个环形试件,为了更好的观察试针沉入的情况,在完成初凝时间的测定以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旋转180℃,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了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六、注意:(1)以自由下落为准(2)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3)到达初凝及终凝时间时,应立即重复测定一次,两个结论完全相同时即为到达了初凝或终凝时间(4)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5)要防止试模受到振动。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6-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1次修改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细则 共 3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1SO法)》(GB/T 17671—1999)。 二、仪器设备:

1、搅拌机 行星式搅拌机,应符合JC/T 681要求。

2、试模 由三个水平的模槽组成,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40mm×40mm,长160mm的棱柱试体,其材质和制造尺寸应符合JC/T 726要求。 3、金属刮平尺一把及播料器二个。 4、振实台 符合JC/T 682要求。

5、抗折强度试验机 符合JC/T 724的要求。

6、抗压强度试验机 最大荷载以200-300kN为佳,可以有二个以上的荷载范围,其中最低荷载范围的最高值大致为最高范围里的最大值的五分之一。 7、抗压强度试验机用夹具 夹具应符合JC/T 683的要求,受压面积为40mm×40mm。

三、胶砂的制备:把水泥样品与标准砂、可饮用水分别以450g、1350g、225ml的量称量好备用。用干净的湿抹布把搅拌机叶片及搅拌锅内壁擦拭一下,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完成胶砂制备。

四:对于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低于180mm时,应以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五、胶砂的成型:胶砂制备后立即使用振实台进行成型。成型方法依照水泥胶砂振实台操作规程。

六、试件的养护: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

室减湿箱的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汗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

七、试件的脱模:用塑料或橡皮榔头或专门的脱模器,小心脱模。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

八、水中养护: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

九、抗折强度测定:使用电动抗折机以中心加荷法测定抗折强度。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到折断。记录数据,按式(1)进行计算: Rf= FfL/b3 (1) 式中: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

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十、抗压强度测定:保持进行抗折强度试验后的两个半截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然后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记录数据,抗压强度Rc按式(2)进行计算: Rc=Fc/A (2)

式中: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40mm=1600mm2)。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7-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胶砂流动测定方法》(GB/T 2419-2005)。 二、仪器和工具:

1、胶砂搅拌机 符合JC/T 681的要求。 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

3、试模 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截锥圆模内壁应光滑。模套与截锥圆模配合使用。

4、捣棒 用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0.5mm,长度约200mm。捣棒底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滚花。

5、卡尺 量程为300mm,分度值不大于0.5mm。 6、小刀 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mm。

7、天平 量程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三、准备工作:

1、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转,以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 2、胶砂的制备按GB/T 17671有关规定进行。

3、在制备胶砂时,用潮湿抹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湿布覆盖。

四、试验步骤:

1、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五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10次1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力量应恰好是以使胶砂充满截锥圆模,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2、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间向边缘分两次将高出圆模的胶砂刮

去并抹平,然后将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即开动跳桌,约每秒钟一次,在25±1s内完成25次跳动。

五、结果表示:

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最大扩散直径及其垂直的直径,计算平均值,用mm为单位,取整数。此值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

六、注意事项:

1、流动度试验:从胶砂拌和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要在6min内完成。 2、电动跳桌与手动跳桌测定的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以电动跳桌为准。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8-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密度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 依据标准:《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94)

二、 仪器设备:

1、李氏瓶 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形尺寸应严格遵守关于公差、长度、间距以及均匀刻度的要求;最高刻度标记与磨口玻璃塞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0mm。

2、李氏瓶的结构材料是优质玻璃,透明无条文,具有抗化学腐蚀性且热滞后性小,具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较好的耐烈性。

3、瓶颈刻度由0至24mL,且0~1mL和18~24mL应以刻度,任何标明的容量误差都不大于。

4、无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要求。 5、恒温水槽。 三、方法步骤:

1、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0到1mL 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是刻度部分侵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

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3、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灾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成水泥60g,称准至0.01g。

4、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三、1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竟至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数据。 5、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四、结果计算:

1、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水泥密度ρ(g/cm3)按下式计算:

水泥密度ρ=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

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 g/cm3。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09-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比表面积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 依据标准:《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GB/T 8074—2011)。 二、 仪器设备:

1、Blaine透气仪,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2、 透气圆筒 内径为±0.05mm,由不锈钢制成。圆筒内表面的光洁度为▽6,圆筒的上口边应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部锥度应与压力计上玻璃磨口锥度一致,二者应严密连接。在圆筒内壁,距离圆筒上口边55±10㎜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1㎜的边缘,以放置金属穿孔板。

3、 穿孔板 由不锈钢或其他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厚度为~0.1mm。在其面上,等距离地打有35个直径1mm的小孔,穿孔板应与圆筒内壁密合。穿孔板二平面应平行。 4、 捣器 用不绣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于0.1mm。捣器的底面应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个扁平槽,宽度为±0.3mm。捣器的顶部有一个支持环,当捣器放入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这时捣器底面与穿孔原板之间的距离为±0.5mm。 5、 压力计 U形压力计的尺寸,由外径为9mm的,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压力计一个臂的顶端有一个锥形磨口与透气圆筒紧密连接,在连接透气圆筒的压力计臂上刻有环形线。从压力计底部往上280~300mm处有一个出口管,管上装有一个阀门,连接抽气装置。

6、 抽气装置 用小型电磁泵,也可用抽气球。 7、 滤纸 采用符合国标的中速定量滤纸。 8、 分析天平 分度值为1mg。 9、 计时秒表 精确读到。 10、 烘干箱 三、 试样准备:

1、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2、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准备

2、确定试样量 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孔隙率为±,计算式为:

W=ρV(1-ε)…………………………………………………⑴

式中:W——需要的试样量,g; ρ ——试样密度,g/cm3 V——试料层体积,g/cm3 ε——试料层孔隙率。

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用水泥排代法 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需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压实水泥层。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为止。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005cm3

V=(P1-P2)ρ/水银…………………………………………………⑵ 式中:V——试料层体积,

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Ρ水银---实验下水银的密度g/cm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3、试料层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确定的水泥用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二周,慢慢取出捣器。 4、透气试验:

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个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下实验室的温度(℃) 五:计算

1. 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差≦30C时,可按(3)式计算.

Ss S=

TTs ………………………………⑶

试验时温差大于±30C时,可按(4)式计算

Ss S=

sTTs ………………………………⑷

式中: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实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3——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2.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3℃时,可按式(5)计算:

Ss S=

s(1s)33Ts(1)TsT(1s) ………………………………⑸

如试验温差大于±30C时,按式(6)计算:

SsS=

Ts(1)3s3s………………………(6)

试中:ε——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εs——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实验时温差≤±3℃时,可按式(7)计算:

SsS=

T(1s)Ts(1)3Ss3 ………………………(7)

如试验温差大于±30C时,按式(8)计算:

SsS=

T(1s)Ts(1)3Ss3s3;

………………(8)

式中: ε——被测试样的密度,g/cm εs——标准试样的密度,g/cm3 6.4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应精确至10cm2/g,10 cm2/g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

6.5

以cm2/g为单位算得的比表面积值换算为m2/kg单位时,需乘以系数。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0-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每验收批取样方法: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3、从汽车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三、若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

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四、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单一项试验,应不小于所规定的最少取样数量即:筛分析4400g、表观密度2600g、吸水率4000g、堆积密度5000g、含水率1000g、含泥量4400g、泥块含量10000g。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五、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避免组料散失及防止污染。并附样品卡片,标明样品的编号、取样时间、代表数量、产地、试样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式等。

六、样品的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量。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的筛分析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试样制备: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10-2011),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三、筛分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 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筛 分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通

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无筛分机时可改用手筛。生产控制检验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中的量: Mr=Ad½ /300

Mr一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g); d一筛孔尺寸(mm): A一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应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四、各级筛筛余试样的称量: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五、试验结果计算: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精确到

(B2+B3+B4+B5+B6)-5B1

µD=

100-B1

式中:B1、B2、B3、B4、B5、B6分别为、、、、、0.160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六、细度模数测定值的确定:以两个试样进行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另取试样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2-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含泥量检验细则(淘洗法)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lkg,感量1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筛——孔径为0.080mm及1.25mm各一个; 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浅盘等。

三、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约150mm。

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m1)。

五、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含泥量Wc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m-m

Wc= ×100(%)

m

0

10

0

式中: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g);

m――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1

以上两个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3-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泥块含量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天平 称量2kg,感量2g; 2、烘箱 温度可控制在105±5℃;

3、试验筛 孔径为0.63mm及1.25mm各一个; 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三、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3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为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指在水中压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2、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m2)。

五、试验结果计算:砂的泥块量(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Wc1= ×100(%)

m 1

m1-m 2

式中:m1--试验前的干燥试样的重量(g); m2--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4-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含水率检验细则(标准法)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 称量2kg,感量2g; 3容器如浅盘等;

三、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10-2011),取各重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重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5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3)。

四、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含水率Wwc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Wwwc= ×100(%)

m 3-m 1

m 2-m 3

式中:m 1――容器重量(g);

m 2――未烘干试样与容器总重(g);

m 3――未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重(g)。

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5-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含水率检验细则(快速法)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电炉(或火炉);

2、天平 称量1000g,感量1g; 3、炒盘 铁制或铝制; 4、油灰铲、毛刷等。

三、试验步骤:

1、记录干净炒盘的重量(m1);

2、向炒盘中加入约500g试样,称取试样与炒盘的总重(m2);

3、置炒盘于电炉(或火炉)上,用小铲不断地翻拌试样,到试样表面全部干燥后,切断电流(或移出火外),再继续翻拌1min,稍予冷却(以免损坏天平)后,称干样与炒盘的总重(m3)。

四、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含水率Wwc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Wwc= ×100(%)

m 3-m 1

m 2- m 3

式中:m 1――容器重量(g);

m 2――未烘干试样与容器总重(g); m 3――未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重(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五、各次试验前,样品应予密封,以防水分散失。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6-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案秤 称量5kg,感量5g; .

2、容量筒 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

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底厚为5mm;

3、漏斗或铝制料勺;

4、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直尺、浅盘等。

三、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10-2011),用浅盘装样品约3L,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四、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

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五、试验结果计算:

(一)堆积密度(ρ1)及紧密密度(ρ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c(ρc)=(m2-m1)/V×1000(kg/m3) (1)式中:m1――容器筒的重量(kg);

m2――容器筒和砂总量(kg); V――容器筒容积(L)。

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二)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VI =(1-ρI /ρ)×100(%) Vc=(1-ρc /ρ)×100(%) (3)式中:VI――堆积密度的空隙率;

Vc――紧密密度的空隙率;

ρ――砂的表观密度; ρI――砂的堆积密度; ρc――砂的紧密密度。

(2)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7-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的表观密度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天平 称量1kg,感量1g;

2、容器瓶 500ml

3、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4、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烧杯 500ml

三、试样制备: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10-201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四、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1);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第一次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2)。

五、试验结果计算:表现密度p按下式计算(kg/m3)

ρ=( -at)×1000 kg/m3

m 0+ m 2- m 1

m0

式中:m 0――试样的烘干重量(g)

m 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m 2――水及容器瓶总量(g)

a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水温℃ at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8-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吸水率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kg,感量1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棒、

温度计等;

4、饱和面干试模及重量约为340±15g的钢制捣棒; 5、烧杯——500ml; 三、试样制备: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于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水温控制在20±5℃)。用玻璃棒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静置24h以后,细心地倒去试样上的水,并用吸管吸去余水。再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砂表面的水分在各部位均匀蒸发。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次装满饱和面干试模中,捣25次,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不超过10mm,任其自由下落,捣完后,留下的空隙不用再装满,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按上述方法反复试验,至试模提起后试样形状达到规定要求的饱和面干状态。 四、试验步骤:

立即称取饱和面干试样500g,放入己知重量(m1)的杯中,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干样与烧杯的总重(m2)。

五、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吸水率WWa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500-(m1-m 2)

Wwa= × 100(%)

m 2-m 1

式中:m 1――烧杯的重量(g);

m 2――烘干的试样与烧杯的总重(g)。

以上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19-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砂的坚固性检验细则(压碎指标法)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 称量10kg或1000g、感量1g; c)压力试验机 50kN~1000kN;

d)受压钢模 由圆筒、底盘和加压块组成;

e)方孔筛 孔径为4.75mm、2.36mm、1.18mm、600µm及300µm的筛各一只; f)搪瓷盘、小勺、毛刷等等。 三、试验步骤:

1、按 《砂取样及试样的制备方法》(XJSY/C-10-2011)取样,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及小于300µm的颗粒,然后筛分成300µm~600µm;600µm~1.18mm;µm~2.36mm及2.36mm~4.75mm四个料级,每级1000g备用。

2、称取单粒级330g试样,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已组装成的爱压钢模内,使试样距底盘面的高度约为50 mm。整平钢模内试样的表面,将加压块放入圆筒内,并转动一周使之与试样均匀接触。

3、将装好试样的受压钢模置于压力机的支承板上,对准压力板中心后,开动机器,以每秒钟500N的速度加荷。加荷至25kN时稳荷5s后,以同样速度卸荷。

4、取下受压模,移去加压块,倒出压过的试样,然后用该粒级的下限进行筛分,称出试样的筛余量和通过量,均精确至1g。

四、结果计算与评定:

1、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G2

Yi= × 100

G1+G2

式中:Yi---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值,%

G1---试样的筛余量,g; G2---通过量,g;

2、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3、取最大单粒级压碎指标值作为其压碎指标值。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0-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亚甲蓝法)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 石粉含量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3实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时样时,保持时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确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 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列方法:

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g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

实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等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备用。

四 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按下列步骤进行: 1亚甲蓝实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

2)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和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显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显色晕,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一分钟进行一次蘸染实验。若色晕在4min后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后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实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3)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4)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 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颗粒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5)亚甲蓝实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时,则判定是以石粉为主;当MB值≧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每验收批取样方法:1、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3、从汽车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三、若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做不合格处理。

四、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1、对单一项试验,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小取样数量(kg),应满足下表规定:

最大粒径 试验项目 10 筛分析 含水率 堆积密度 含泥量 泥块含量 针片状含量 10 2 40 8 8 16 15 2 40 8 8 4 20 20 2 40 24 24 8 25 20 2 40 24 24 8 30 3 80 40 40 20 40 40 3 80 40 40 40 63 60 4 120 80 80 80 80 6 120 80 80 2、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组样品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五、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编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六、试样的缩分: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径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

止。

七、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验所用的试样,不经缩分,拌匀后可直接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2-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筛分析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

1、震筛机;

2、试验筛 孔径为100、80、63、50、40、、25、20、16、10、5和2.5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3、天平或案秤 精确至试样量的%左右; 4、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浅盘。

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21-2011),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最大公称粒径(mm) 试样重量不少于(kg) 四、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重。

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五、试验结果计算:

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

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号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10 16 20 25 40 63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3-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含泥量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

1、案秤 称量10kg,感量10g,对最大粒径小于15mm碎石或卵石,应用称量为5kg感量为5g的天平;

2、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试验筛 孔径为1.25mm及0.080mm筛各一个; 4、容器 容积约为10L的瓷盘或金属盒; 5、浅盘。

三、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21-2011),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量,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试验所需的最小试样重量:

最大粒径(mm) 试样量不少于(kg) 四、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一份(m0)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80mm的颗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重量(m1)。

五、试验结果计算: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Wc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Wc=(m0-m1)/ m0×100(%)

式中:m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重量(g);

10 2 16 2 20 6 25 6 10 40 10 63 20 80 20 m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总重(g)。

以上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4-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检验细则 共 1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案秤 称量20kg,感量20g;称量10kg,感量20g;

2、天平 称量5kg,感量5g;

3、试验筛 孔径2.5mm及5mm筛各一个; 4、洗石用水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三、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21-2011),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所规定的量,缩分应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1、筛去5mm以下颗粒,称重(m1);2、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压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2.5mm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把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2).

五、试验结果计算:泥块含量Wc,L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Wc,L=(m1-m2)/ m1×100(%) 式中:m1――5mm筛筛余量(g);

m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应重新进行试验。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5-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吸水率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

1、天平 称量5kg,感量5g;

2、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容器、浅盘、金属丝刷和毛巾等; 4、试验筛 孔径为5mm。

三、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颗粒,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下

表所规定的重量,拌匀后分成两份,用金属丝刷子刷净后备用。

吸水率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 最大粒径(mm) 试样重量不小于(kg) 四、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5mm左右,24h后从水中取出试样,并用拧干的湿毛巾将颗粒表面的水分拭干,即成为饱和面干试样。然后立即将试样放在浅盘中称重(m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水温控在20±5℃左右。

2、将饱和面干试样连同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取出,放入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干样与浅盘的总重(m1)。

3、称取浅盘的重量(m3)

五、试验结果计算:吸水率Wwa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Wwa=(m2-m1)/(m1-m3)×100(%) 式中:m1――烘干试样与浅盘共重(g);

m2――烘干前饱和面干试样与浅盘的总重(g); m3――浅盘重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10 2 16 2 20 4 25 4 4 40 6 63 6 80 8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6-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碎石或卵石石针、片状颗粒含量 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或游标卡尺;

2、天平 称量2kg,感量2g; 3、案秤 称量10kg,感量10g;

4、试验筛 孔径为、、、、、、、80.0mm,根据需要选用; 5、卡尺。

三、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所规定的数量,称量(m0),然后筛分成表2所规定的粒级备用。

针片状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表1): 最大粒径(mm) 试样量不少于(kg)

针、片状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表2): 粒径(mm) 片状规准仪上相应的 孔宽(mm) 针片规准仪上相对应 的间距(mm) 四、试验步骤:

1、按表2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2、粒径大于40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3、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m1)。 大于40mm粒级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表3):

粒级(mm) 片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 针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 五、试验结果计算:

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Wp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Wp=m1/m0×100(%)

- - 5-10 10-16 16-20 20-25 1 2 3 5 以上 10 式中:m1――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重量(g);

m0――试样总重量(g)。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7-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压碎值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

2、压碎指标值测定仪;

三、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标准试样一律应采用10~20mm的颗粒,并在气干状态下进行试验。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其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3kg的试样3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盘底的高度应控制在100mm左右。

2、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保持平正),放到试验机上在160-300s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试样并称其重量(m0),用孔径为2.50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剩留在筛上的试样重量(m1)。

五、试验结果计算:

1、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δa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m0-m 1

δa= ×100(%) (1)

m 0

式中:m 0――试样的重量(g);

m 1――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重量(g)。

2、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如对20mm以下和20mm以上粒级的标准粒级(10~20mm)分别进行检验,则其总的压碎值δa应按下式计算:

a1δa1+a2δa2

δa= ×100(%) (2)

a1+a2

式中:a1 、a2――试样中20mm以下和20mm以上两粒级的颗粒含量百分率;

δa1、δa2――两粒级以标准粒级试验的分计压碎指标值(%)。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指标测定值。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8-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含水率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 称量5kg,感量5g; 3、容器如浅盘等。

三、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21-2011),取所需的最小取样数量,分成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1、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共重(m1),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2、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共重(m2);3、称量干净容器重量(m3)。

五、试验结果计算:

含水率Wwa应按下式计划处(精确至%); Wwa=( m1 -m2 )/(m2-m3)×100(%) 式中: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共重(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共量(g); m3――容器重量(g)。

以两次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六、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简易测定法可采用“炒干法”。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29-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 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

1、案秤 称量50kg,感量50g,及称量100kg,感量100g各一台 2、容量筒 金属制容积为10L、20L、30L; 3、平头铁锹;

4、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三、试样准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21-2011),取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取样数量,放入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共重 (m2)。

2、紧密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将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颠击地面25个,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直到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器筒共重(m2)。

五、试验结果计算:

1、堆积密度ρL或紧密密度ρc按下式(1)计算(精确至10kg/m3);

m 2-m1

ρL(ρc)= (kg/m3) (1)

V

式中:m1――容器筒的重量(kg);

m2――容器筒和试样共重(kg); V ――容量筒的容积(L)。

2、 空隙率 按下式(2)、(3)计算(精确至1%)

ρL

V1=(1- ) × 100(%) (2)

ρ

Vc=(1- )× 100(%) (3)

ρc

ρ

式中:ρ1――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kg/m3);

ρc――碎石或卵石的紧密密度(kg/m3); ρ――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kg/m3)。

六、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容量筒容积校正时应以(20±5)℃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擦干筒外壁水份后称重。用下式(4)计算筒的容积(V):

V=m′2-m′1 (L) (4) 式中:m′1――容量筒和重量(kg);

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量(kg)。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0-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碎石或卵石表观密度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适宜用于测定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 三、仪器设备:1、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 称量5kg,感量5g;

3、广口瓶 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4、试验筛 孔径为5mm; 5、毛巾、刷子等。

四、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21-2011),试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2kg,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五、试验步骤:

1、按下表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 最大粒径(mm) 试样量不少于(kg) 2 2 2 3 4 6 6 2、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量(m1)。

4、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

5、将瓶少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重(m2)。

五、试验结果计算: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m0

ρ=( -at)×1000(kg/m3)

m0 +m2- m1

式中:m0――烘干后试样重量(g);

m1――试样 、水、瓶和玻璃片共重(g); m2――水、瓶和玻璃片共重(g);

a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下表:

水温(℃)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t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20 kg/m3,否则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1次修改 粉煤灰细度的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二、仪器:气流筛析仪(又称负压筛析仪) 三、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1g,倒入0.045m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2、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开到3min,开始筛析。

3、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负压大于4000Pa时,表示工作正常,若负压小于4000Pa时,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4、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5、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g。

四、结果计算:筛余百分数F(%)=(G1/G)×100 式中:G1―筛余物重量。 G―试样的质量。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2-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粉煤灰活性指数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二、方法原理:活性指数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进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的28天抗压强度R和对比样品的28天抗压强度R0。

三、试样制备:1、标准砂:符合GB/T 17671—1999规定的中国ISO标准砂。2、水泥:GSB 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3、水:洁净的饮用水。

四、样品:

1、试验样品:135g粉煤灰,315g硅酸盐水泥,1350g标准砂,225ml水。 2、对比样品:450g硅酸盐水泥,1350g标准砂, 225ml水。

五、试验步骤:按GB/T 17671—1999进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的28天抗压强度R和对比样品28天抗压强度R0。

六、结果计算:

粉煤灰水泥胶砂28天活性指数H28(%)按下式计算:

H28=R/R0×100 计算结果取整数。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3-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烧失量的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引用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1996)。 二、适用范围: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粉及粉煤灰的烧失量测定。

三、分析步骤:1、称取约1g试样(m1),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马弗炉内。2、从低温开始逐级升高温度,在950~1000℃下(粒化高炉矿粉在650℃~750℃下)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3、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四、结果表示:1、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DLo1(%)按下式计算: DLo1=(m1-m2)/m1×100 式中:m1――试料的质量(g);

m2――灼烧后的试料的质量(g)。

2、矿渣水泥在灼烧过程中由于硫化物的氧化引起烧失量测定的误差,可通过下列公式进行校正:

×(水泥灼烧后测得的SO3百分数-水泥未经灼烧时的SO3百分数)=×(由于硫化物的氧化产生的SO3百分数)=吸收空气中氧的百分数

校正后的烧失量(%)=测得的烧失量(%)+吸收空气中氧的百分数 五、允许差:同一试验室的允许差为%。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4-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2次修改 粉煤灰需水量比的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二、方法原理:本测定方法是依据GB/T 2419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达到同一流动度130~140mm范围的加水量之比。

三、样品:

试验样品:75g粉煤灰,175硅酸盐水泥和750g标准砂。 对比样品:250g硅酸盐水泥,750g标准砂和125ml水。

四、试验步骤:按GB/T 2419进行,测定试验样品的流动度达到130~140mm时的需水量L1(ml)。

五、结果计算:

D=(L1/125)×100 计算结果取整数。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5-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粉煤灰含水量的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二、仪器设备:

1、天平 量程不小于5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2、鼓风干燥箱 温度范围0℃~200℃,能使温度恒定在(105±5)℃; 3、蒸发皿

4、干燥器 内装变色硅胶 三、试验步骤:

1、称量粉煤灰试样50g,准确到0.01g,质量为w1,倒入蒸发皿中。 2、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

3、将粉煤灰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至恒重,准确到0.01g,其质量为w0。

四、结果计算:

w1-w0

W= ×100%

w1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6-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三氧化硫含量的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1996)。 二、适用范围:粉煤灰和矿渣粉中的三氧化硫测定。

三、方法提要:在酸性溶液中,用氯化钡溶液沉淀硫酸盐,经过滤灼烧后,以硫酸钡形式称量。测定结果以三氧化硫计。

四、分析步骤:称取约0.5g试样(m1),精确至0.0001g,置于300ml烧杯中,加入30~40ml水使其分散,加10ml盐酸(1+1),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慢慢地加热溶液,直至水泥分解完全。将溶液加热微沸5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调整滤液体积至200ml,煮沸,在搅拌下滴加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继续煮沸数分钟,然后移至温热处静置4h或过夜(此时溶液体积应保持在200ml)。用慢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直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后在800℃的马弗炉内灼烧30min,取出坩锅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放置,反复灼烧,直至恒量(m2).

五、结果表示: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DS03按下式计算

m2×

DS03= ×100

M1

式中:DS03――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m 1――试料的质量,g; m 1――灼烧后沉淀的质量,g。

――硫酸钡对三氧化硫的换算系数

六、允许差:同一试验室的允许差为%;不同试验室的允许差为%。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7-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粒化高炉矿渣粉密度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0);引用标准:《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94)。

二、仪器、材料:1、李氏瓶瓶颈刻度由0到24ml,且0~1ml和18~24ml应以刻度,任何标明的容量误差都不大于;2、无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要求;3、恒温水槽。

三、试验步骤:1、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3、矿渣粉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水泥60g,称准至0.01g。4、用小匙将样品一点点的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5、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差不大于0.2℃。

四、结果计算:1、矿渣粉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第一次读数,即试样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2、矿渣粉密度P(g/cm3)按下式计算:

矿渣粉密度P=矿渣粉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

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 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 g/cm3。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8-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粒化高炉矿渣粉活性指数及流动度 比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0)。

二、方法原理:

1、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抗压强度,两种样品同龄期的抗压强度之比即为活性指数。

2、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二者之比即为流动度。 三、样品:

1、对比样品:符合GB 175规定的525号硅酸盐水泥,当有争议时应用符合GB 175规定的型525R硅酸盐水泥进行。

2、试验样品;由对比水泥和矿渣粉按质量比1:1组成。 四、试验方法:

1、砂浆配比如下表所示: 砂浆种类 对比砂浆 试验砂浆 水泥,g 450 225 矿渣粉,g 1350 225 2、砂浆搅拌按GB/T 17671进行。

3、抗压强度试验按GB/T 17671进行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7d、28d抗压强度R7、R28和对比样品7d、28d抗压强度R07、R028。

4、流动度试验按GB/T 2419进行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L、L0。

五、结果计算:

225 中国ISO标准砂,g 水,ml 1、矿渣粉各龄期的活性指数按式1、式2计算,计算结果取整数。

A7=R7/R07×100 (1)

式中:A7――7d活性指数,%;

R07――对比样品7d抗压强度,MPa; R7――试验样品7d抗压强度,MPa。

A28=R28/R028×100 (2)

式中:A28――28d活性指数,%;

R028――对比样品28d抗压强度,MPa; R28――试验样品28d抗压强度,MPa。

2、矿渣粉的流动度比按式(3)计算,计算结果取整数。

F=L/L0×100 (3)

式中:F――流动度比,%;

L0――对比样品流动度,mm; L――试验样品流动度,mm。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39-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粒化高炉矿渣粉含水量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0)。

二、方法原理:在105℃~110℃的恒温下将矿渣粉的附着水烘干,从面测定矿渣粉的含水量水量。

三、试验步骤:用1/100的天平准确称取矿渣粉50g,置于已知质量的瓷坩埚中,放入105℃~110℃的恒温控制的烘干箱中烘2h,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四、结果计算:矿渣粉的含水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D=(G-G1)/G×100

式中:D――矿渣粉的含水量,%;

G――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 G1――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0-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外加剂固体含量(含固量)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 二、仪器设备:

1、天平 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

2、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 温度范围0℃~200℃,能使温度恒定在(105±5)℃;

3、带盖称量瓶 25mm×65mm 4、干燥器 内装变色硅胶 三、试验步骤:

1、将洁净的带塞容量瓶在(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其重量,为m0。

2、称量固体试样1.0000g~2.0000g或液体试样3.0000g~5.0000g,装入已经恒温的称量瓶内,盖好盖子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重量,为m1。

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打开盖子,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至恒重,其质量为m2。

四、结果计算:固体含量D固按下式计算:

m2-m0 m1

D固(%)= ×100

-m0

式中:D固――固体含量,g

m0――称量瓶的质量,g m1――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

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外加剂细度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 二、仪器设备:

1、药物天平 称量100g,感量0.1g;

2、试验筛 孔径为0.315mm的铜丝网筛布;筛框有效直径150mm、高50mm,筛布应紧绷在筛框上,按缝必须严密并附有筛盖。

3、烘干箱 温度范围0℃~200℃。 三、试验步骤:

1、外加剂试样应充分拌匀,并在100~105℃烘箱内烘干;

2、称取烘干试样10g倒入筛内,人式筛样时,须一手执筛往复摇动,一手轻轻拍打,摇动速度每分钟约120次。其间,筛子应向一定方向旋转数次,使试样均匀分散在筛布上,直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0.05g时为止。

3、称量筛余物,精确至0.1g。 四、结果计算:

外加剂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Q(%)=m1/m0×100% 式中:m1――筛余物重量(g);

m0――称取试样重量(g)。

五、允许差:室内允许差为%,室间允许差为%。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2-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净浆流动度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 二、方法提要:在水泥净浆搅拌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外加剂和水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净浆注入截锥圆模内,提起截锥圆模,测定水泥净浆在玻璃表面上自由流淌的最大直径。

三、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截锥圆模 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

3、玻璃板 尺寸为400mm×400mm×5mm; 4、秒表;

5、钢直尺 长300mm; 6、刮刀;

7、药物天平 称量100g,分度值0.1g; 8、药物天平 称量1000g,分度值1g。 四、试验步骤:

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抹擦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使其表面湿面不带水渍。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的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2、称取水泥300g,倒入搅拌锅内,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105g水,搅拌3min。

3、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泥水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五、结果表示:

表示净浆流动度时,需注明用水量,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标号、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和外加剂掺量。

六、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5mm; 室内允许差为10mm。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3-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水泥砂浆工作性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外加剂对水泥的分散效果,以水泥砂浆减水率表示其工作性,当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不明显时可用此法。

三、仪器设备:1、胶砂搅拌机 符合JC/T 681的要求;

2、跳桌、截锥圆模及模套、圆柱捣棒、卡尺均应符合GB/T 2419的规定; 3、抹刀;

4、药物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0.1g; 5、台秤 称量5kg。

四、材料:1、水泥;

2、ISO标准砂; 3、受检外加剂。

五、试验步骤:

(一)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的测定:1、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450g,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抹刀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阶段搅拌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2、在拌和砂浆的同时,用湿布抹擦跳桌的玻璃台面、捣棒、截锥圆模及模套内壁,并把它们置于玻璃台面中心,盖上湿布,备用。3、将拌好的砂浆迅速地分两次装入模内,第一次装至截锥圆模的三分之二处,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划5次,并用捣棒自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捣15次,接着装第二层砂浆,将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抹刀划10次,同样用捣棒捣10次,在装胶砂与捣实时,用手将截锥圆模按住,不要使其产生移动。4、捣好后取下套模,用抹刀将高截

锥圆模的砂浆刮去抹平,随即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置于台上,立即开动跳桌,以每秒一次的频率使跳桌连续跳动30次。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流动度达到180±5mm。当砂浆流动度为180±5mm时的用水量即为基准砂浆流动度的用水量M0。 (二)将水和外加剂加入锅里搅拌均匀,按(一)的操作步骤测出掺外加剂砂浆流动度达180±5mm时的用水量M1。

(三)将外加剂和基准砂浆流动度的用水量M0加入锅中,人工搅拌均匀,再按(一)的操作步骤,测定加入基准砂浆流动度的用水量时的砂浆流动度,以mm表示。

六、结果表示:

1、砂浆减水率=(M0- M1)/M0×100

M0――基准砂浆流动度为180±5mm时的用水量,g; M1――掺外加剂的砂浆流动度为180±5mm时的用水量,g。 2、注明所用水泥的标号、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家。 3、当仲裁试验时,必须采用基准水泥。

七、允许差:室内允许差为砂浆减水率%;室间允许差为砂浆减水率%。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4-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掺防冻剂混凝土抗压强度比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混凝土防冻剂》(JC 475-1996)。

二、试件制作: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参照GB /T 50080-2002进行,但掺

与不掺防冻剂混凝土坍落度为3±1cm,试件制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时间为15~20s,环境及预养温度为20℃±3℃,掺防冻剂受检混凝土预养4h后,移入冰箱内并用塑料布覆盖试件,其环境温度应于3~4h内均匀地降至规定温度,养护7d后脱模,转标养到达规定龄期进行试验。

三、抗压强度比:以受检标养混凝土、受检负温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

R28=RCA/RC×100 (1) R-7+28=RAT/RC×100 (2) R-7+56=RAT/ RC×100 (3) 式中:R――不同条件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比,%;

RAT――不同龄期(-7+28d或-7+56d)的受检负温混凝土抗压强度,MPa;RCA――标养28d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RC ――标养28天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5-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泌水率比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997)。 二、仪器设备:

1、容量筒 容积5L,带盖;

2、吸液管; 3、量筒。 三、试验步骤: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筒,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震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算出总的泌水量,准确至1g,按下式(1)、(2)计算泌水率:

VW

B= × 100 (1)

(W/G)GW

GW=G1-G2 (2) 式中:B――泌水率,%;

VW――泌水率总质量,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 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g; GW――试样质量,g; G1――筒及试样质量,g; G0――筒质量,g。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如果最大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应重做。 四、泌水率比的计算:

泌水率比按下式(3)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BR=Bt/Bc× 100

式中:BR――泌水率之比,%;

Bt――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 Bc――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6-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差检验细则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997)。 二、仪器设备:贯入阻力仪,仪器精度为5N。

三、试验步骤: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低

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5s),置于20±3℃的环境中,容器加盖。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成型后1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贯入阻力按下式计算:

R=P/A

式中:R――贯入阻力值,MPa;

P――贯入深度达25mm时所需的净压力,N; A――贯入仪试针的截面积,mm2。

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值与时间关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到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及贯入阻力值达到28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凝结时间从水泥与水接触时开始计算。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若两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min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

四、结果计算:

凝结时间差 △T=Tt-Tc

式中:△T――凝结时间差,min;

Tt――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T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7-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拌合物取样及试样准备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二、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用料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搅拌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或在试验室用机械或人工单独拌制。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取样进行混凝土试验时,其取样方法和原则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四、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进行试验时,拌合用的集料应提前运入室内。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需要摸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原材料的温度宜保持与施工现场一致。

五、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材料用量以重量计,称量的精确度:骨料为±1%;水、水泥掺合物和外加剂均为±%。

六、拌合物取样后应尽快进行试验。试验前,试件应经人工略微翻拌,以保证其质量均匀。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8-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检验细则 (坍落度法)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二、适用范围: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三、试验步骤:1、湿润坍落度筒及其它用具,并把坍落度的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2、按要求把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

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至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4、提起坍落度筒后,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5、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及保水性。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不好。如坍落度提起后无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好。

四、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1mm,结果表达至5mm。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49-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单位体积重量。 三、仪器设备:1、容量筒 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把手。对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毫米的拌合物采用容积为5升的容量筒,其内径与筒高均为186±2毫米,筒壁厚为3毫米;骨料粒径大于40毫米时,容量筒的内径与筒高均应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4倍。

2、台秤 称量100kg,感量50克。

3、振动台 频率应为50±3Hz,空载时的震幅应为±毫米。 4、捣棒 直径16毫米,长600毫米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四、实验步骤:1、用湿布把容量筒内外擦干净,称出筒重,精确至50克。2、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应根据拌合物的稠度而定。坍落度不大于70毫米的

混凝土,用震动台振实为宜,大于70毫米的用捣棒捣实为宜。3、用刮尺齐筒口将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应予填平。将容量筒外壁擦净,称出混凝土与容量筒总重,精确至50克。

五、结果计算:(精确至10 kg/m3)

W2 -W1

拌合物容重rh= × 100(kg/m3)

V

W1 ――容量筒重量(kg); W2――容量筒及试样总重(kg); V ――容量筒容积(l)。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0-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检验细则 共 3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定。

三、仪器设备:1、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

2、捣棒或振动台;

3、台秤 称量100千克,感量50克。

四、试验步骤:

(一)测定骨料中的含气量:

1、按下式计算得出每个试样中的粗、细骨料重量

mg=V/1000×m‘g (1) ms=V/1000×m‘s (2)

式中:mg、ms --分别为每个试样中的粗、细骨料用量(千克);

V --含气量测定仪容器容积(升);

m‘g、m‘s --分别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细骨料用量(kg/m3)。 2、容器中先盛三分之一高度的水,把称好的粗、细骨料拌匀,慢慢倒入容器,水面每升高25毫米左右就应轻轻插捣10次,并略予搅动,以排除夹杂进去的空气。加料过程中始终要使液面保持高出料的顶面,骨料全部加入后,再浸泡5分钟,并轻敲容器外壁,排除气泡,然后除去水面泡沫,加水至满,擦净容器边缘。

3、放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打开进气阀,用气筒打气。使气室内的压力略大于,轻拍表盘,使指针稳定。打开排气阀,并用操作阀调整压力,使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处。然后关紧所有阀门。打开操作阀,使气室里的压缩空气进入容器,待压力计指针稳定后,读出表值。以此按压力与含气量关系曲线查得骨料的含气量值(精确至%)。

(二)、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

1、先用湿布把容器和盖的内表面擦净,然后装入混凝土试样进行捣实。 2、捣实分机械振动和人工插捣两种形式。坍落度不大于70毫米的混凝土宜用震动台振实,大于70毫米时宜用捣棒捣实。

3、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时,其捣实方法应根据施工时实际采用的捣实方法进行。

4、捣实完毕后应立即用刮尺刮平,表面如有凹陷应予填平,然后用抹刀抹平,使表面光滑。如需同时测定混凝土的容重,可在此时计算得出。然后在正对操作阀孔的混凝土表面贴一小片塑料薄膜,擦净容器上口边缘,放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

5、关闭操作阀,打开进气阀,用气筒打气,使空室内压力略大于兆帕,轻扣表盘使指针稳定,打开排气阀,并用操作阀调整压力,使压力计的指针刚好在

兆帕,然后关紧所有阀门。打开操作阀,使空气内的压缩空气进入容器,待压力计指针稳定后,测读表值。

6、打开排气阀,解除压力,然后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对已装入容器的试样再一次测表读数。

以两次测值平均值,按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关系曲线查出相应的含气量值。如两次测值相差大于%(绝对值),则应进行第三次测定,如第三次测定结果与前两次测定中最接近的值相关仍大于%时,则此时实验无效。

五、结果计算: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应按下式计算: A=A0-Ag

式中:A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

A0――两次含气量测定的平均值(%) Ag――骨料含气量(%)

六、含气量测定仪的校正及率定:

1、容器容积的校核。称量干燥容器和玻璃板总重,精确至50g,向容器加水至接近上缘。然后边加水边推移板把容器口盖住,并使玻璃下不夹任何气泡。擦净容器及上玻璃板外部余水,称量精确至50克。两次称量之差即为容器的容积。仔细地取下玻璃板,避免将水分带出。

2、仪器的率定。容器灌水至满后放好密封圈并加盖拧紧螺旋栓,关闭操作阀,打开进气阀,按实验步骤(二).5.测得含气量为0%时的仪表数值,打开排气阀,解除压力,开盖吸出等于容器体积1%的水量,加盖拧紧螺栓,重复上述步骤读得含气量为1%的压力表读数值。。

按上述方法继续测得含气量为2%、3%、4%、5%、6%、7%、8%时的压力表读数值。以上每次读数均应精确至兆帕。

3、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仪器中总的气

体体积的变化与表压值之间的关系应符合波义尔定律(P1V1=P2V2)。如有显著偏离,应重新率定。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分析检验细则 共 5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二、仪器设备:

1、广口瓶 容积为1000毫升的玻璃瓶配有玻璃盖板。

2、台秤 称量50千克,感量50克和称量为10千克,感量为5克。 3、托盘天平 称量为5公斤,感量为5克。

4、试样筒 符合本标准第6.0.2条中第1款要求的容积为5L和10L的容量筒并配有玻璃盖板。

5、标准筛 孔径为5毫米及毫米各一个。

三、在做拌合物水灰比分析以前,应先对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测定,以获得为试验结果计算所必须的各项系数,其测定内容及方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细骨料比重系数的测定。先按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测得细骨料的视比重,然后按下式算出细骨料的比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

Fs=rs/(rs-1) (1)

式中:Fs――细骨料的比重系数;

rs――细骨料的视比重(克/立方厘米)。

水泥的比重系数可取,也可根据实测的水泥比重计算得出。

2、细混合骨料修正系数的测定。从砂、石料堆或仓内不少于九个部位分别取样。把粗、细骨料分别拌匀,用四分法分成4公斤细骨料及7公斤粗骨料备用。对粗、细骨料各取三个试样,每个试样中粗骨料的重量为2千克,细骨料的重量为粗骨料重量乘以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用量比。在每个盛水的容器中倒入一份粗骨料和一份细骨料,充分搅拌排气后浸泡约半小时,分别予以编号。把浸泡好的试样及原液仔细地全部倒入容量筒中,浸泡试样的容器应反复用少量水洗刷,以便把所有的细粉都收集到容量筒内,把盛好试样的容量筒放置水平,注水至接近筒口,然后一边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进,并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入任何气泡,盖严后擦净板面及筒壁的余水,移到案秤上称重,分别测得粗、细混合料试样和玻璃板、水及容量筒的总重。至此可按下式算出粗、细混合骨料试样在水中的重量

Gh=Wh-Wd (2)

式中:Gh――粗、细混合骨料试样在水中的重量(千克);

Wh――试验测得粗、细混合骨料试样和容量筒、水及玻璃板总重(千

克);

Wd――容量筒、水及玻璃总重(千克),可预先测得。

再用5毫米及毫米筛对每个试样进行水洗筛分,把洗净的5毫米以上颗粒以及5毫米以下毫米以上的颗粒全部放入容量筒内,再用上述方法测得水洗后混合骨料的水中重量,至此,即可计算出混合骨料的修正系数

Gh=Gh/G′h (3)

式中:Gh――混合骨料修正系数;

Gh――混合骨料水洗前的水中重(千克);

G1h――混合骨料水洗后的水中重(千克)。

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作为混合骨料的修正系数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四、拌合物的水灰比分析:

1、用孔径为5毫米的筛,把混凝土中的砂浆筛分出来备用。为了提高筛分的工作效率,可在震动台上进行操作。得的砂浆拌匀称重,每个试样重1公斤,然后将称好试样全部收集入广口瓶中,加水至离瓶口约25毫米,充分搅拌并轻拍瓶壁,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清除浮在表面的泡沫。搅拌并排气完毕后,把广大口瓶放置水平位置,加水至接近瓶口,然后一边继续加水,一边将玻璃盖板沿瓶口徐徐推进。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任何气泡,擦净瓶外壁及盖板上的余水,称得砂浆试样、水、广口瓶及盖板的总重。

2、将砂将试样和水倒在毫米筛上淘洗,然后把在毫米筛上剩留的砂粒全部收集到广口瓶中,用上法测得淘洗净的砂粒、水、广瓶及盖板的总重。

五、结果计算:

1、砂浆中的水泥含量应按下式计算:

Wc=FC[(WBWZSY-WB)-(WBS-WB). C-S] (4) 式中:Wc――每公斤砂浆中的水泥含量(千克);

FC――水泥比重系数;

WBWZSY――砂浆、水、广口瓶及盖板的总重(千克); WBS――细骨料、水、广口瓶及盖板的总重(千克); WB――水、广口瓶及盖板的总重(千克),可预先算得; C-S ――砂浆试样中的细骨料修正系数。 C-S可按下式算得:

C-S=1+(Ch-1)/Sp (5)

式中:Ch――混合骨料修正系数;

Sp――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率,以小数表示。

2、砂浆中的含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Ww=1- Wc-Fs.(WBS-WB). C-S (6) 式中:Ww――每公斤砂浆中的含水量(千克);

Fs――细骨料的比重 系数; C-S――砂浆中的细骨料修正系数。 3、拌合物的水灰比应按下式计算得出:

W/C=WW/WC 式中:W/C――拌合物的水灰比。

7)(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2-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拌力学性能试验试件的 制作及养护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02。 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组。

三、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制作试件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的精度为: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均为±%,骨料为±1%。

四、所有试件应在取样后立即制作,确定混凝土设计特片值、标号或进行材料性能研究时,试件的成型方法应根据混凝土的稠度而定。坍落度不大于70毫米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大于70毫米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构件质量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应与实际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

五、采用震动台成型时,应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震动台上自由跳动。振动应持续到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六、人工插捣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二层装入试模,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插捣用的钢制捣棒为600毫米。直径米16毫米,端部应磨圆。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穿入下层深度为20~30毫米,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同时,还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入数次。每层的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每100平方厘米截面积不应少于12

次。插捣完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七、根据试验目的不同,试件可采用标准养护或构件同条件养护。 八、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应在温度为20±5℃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九、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毫米,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当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件可在温度为20±2℃的流动水中养护。不的pH值不应小于7。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拭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3-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2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02。 二、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应根据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径选定:

骨料最大粒径30mm, 试件尺寸100×100×100(mm) 骨料最大粒径40mm, 试件尺寸150×150×150(mm) 骨料最大粒径60mm, 试件尺寸200×200×200(mm)

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所采用试验机的精度应为±1%,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

四、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应按直列步骤进行:1、先将试件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尺寸,并检查其外观。试件尺寸测量精确至1毫米,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毫米,可取公称尺寸进行计算。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匀衡。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加荷,加荷速度应为:混凝土强度等级fcc=F/A

fcc――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F ――破坏荷载(N);

A ――试件承压面积(mm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从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 的试验结果无效。取150×150×150毫米试件的抗压强度为标准值,用其它尺寸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200×200毫米试件为;对100×100×100毫米度件为。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4-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拌抗渗性能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1985)。 二、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直径为175毫米,底面直径为185毫米,高度为150毫米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150毫米的圆柱试件,抗渗试件以6个为一组。试件成型24小时拆模,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然后送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试件一般养护至28天龄期进行试验,如有特殊要求,可在其它龄期进行。

三、试验步骤:1、试件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一层熔化的密封材料,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试件套中,稍冷却后,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2、试验从水压为开始,以后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的渗水情况。3、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正当时的水压。4、在试验过程,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四、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 P=10H-1

P――抗渗等级;

H――6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5-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抗冻性能检验细则 共 1 页 第 1 页 一、依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1985)。 二、本方法适用于检验以混凝土试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为指标的抗冻等级。

三、慢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应采用立方体试件,三块一组。

四、试验步骤:1、如无特殊要求,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进行冻融试验。试验前4天应把冻融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随后放在15~20℃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冻融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试验。对比试件则应保留在标准养护室内,直到完成冻融循环后,与抗冻试件同时试压。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按编号置入框篮后即可放入冷冻箱开始冻融试验。在箱(室)内,框篮应架空,试件与框篮接触处应垫以垫条,并保证至少留有20毫米的空隙,框篮中各试件之间至少保持50毫米的空隙。3、抗冻试验冻结时温度应保持在-15~-20℃。试件在箱内温度到达-20℃时放入,装完试件如温度较大升高,则以温度重新降至-15℃时起算冻结时间。每次从装完试件到重新降至-15℃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冷冻箱(室)内均以其中心处温度准。4、每次循环中试件的冻结时间应按其尺寸而定,对于100×100×100毫米及150×150×150毫米试件的冻结时间不应小于4小时,对200×200×200毫米试件不应小于6小时。如果在冷冻箱(室)内,同时进行不同规格尺寸试件的冻结试验,其冻结时间应按最大尺寸试件计。5、冻结试验结束后,试件即可取出并应立即放入使水温保持在15~20℃的水槽中进行融化。此时,槽中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表面20毫米,试件在水中融化的时间不应小于4小时。融化完毕即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取出试件送入冷冻箱(室)进行下一次循环试验。6、应经常对冻融试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有严重破坏时应进行称重,如试件的平均失重率超过5%,即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7、混凝土

试件达到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后,即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抗压试验前应称重并进行外观检查,详细记录试件表面破损,裂缝及边角缺损情况。如果试件表面破损严重,则应用石膏抹平后再进行试压。8、在冻融过程中,如因故需中断试验,为避免失水和影响强度,应将冻融试件移入标准养护室保存,直至恢复冻融试验为止。此时应将故障原因及暂停时间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五、混凝土的抗冻标号,以同时满足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重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循环次数来表示。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6-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使用操作规程 一、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共 1 页 第 1 页 二、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到4000~6000Pa的范围内,时间应调整到2min。

三、称取试件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水泥样品附在筛上,可用毛刷柄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

四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五、清理负压筛析仪。

六、断电,并做使用检验记录。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7-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净浆搅拌机使用操作规程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

二、将扭子开关拨至程控位置,即完成一次慢转,一停一快转程序。 三、或置扭子开关于手动位置,则手动三位开关分别完成(二)动作。 四、左右搬运手柄即可使滑板带动搅拌锅立柱的燕尾 导轨上下移动,向上移动用于搅拌,向下移动用于取下搅拌锅,搅拌锅与滑板用偏心槽旋转锁紧。

五、试验完,用湿布抹擦干净。 六、断电,并做使用检验记录。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8-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水泥胶砂搅拌机使用操作规程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正常后方可使用。 二、将搅拌锅用湿布抹湿。

三、将材料称好后,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水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高速搅拌,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最后再高速搅拌60S自动停止。

四、关闭电源(不再使用时),把机器洗净,擦干。 五、填好使用记录。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59-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 使用操作规程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试运行正常方可使用。

二、试验前用湿布抹擦测定仪玻璃面板,截锥圆模,模套内壁和圆柱捣,并将它们置于玻璃板的中心,盖上湿布。

三、将拌好的胶砂迅速的分二层装入模内,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的三分之二,用小刀在垂直方向划十余次,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15次。第二层装至高出圆模约2厘米,同样用小刀划十余次,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10次,捣压深度第一层至胶砂高度的1/2,第二层至不超过已捣实的底层表面。

四、装胶砂与捣实时用手将圆模扶持不使移动。

五、捣压完毕取下套用小刀将多余的胶砂刮去并抹平,然后垂直向上轻轻提起,按动绿色按扭开始振动,以每秒一次之恒定频率连续振动30次后自动停止。

六、跳动完毕,用卡尺或直接在刻度板上的精密刻线测量水泥砂胶底部的扩散直径,取相垂直的两直径的平均值作为该水泥胶砂的流动度。

七、试验完,用湿布抹擦干净。 八、断电,并做使用检验记录。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60-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水泥胶砂振实台使用操作规程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一切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二、模套、播料器及刮尺等用湿布擦一遍。 三、将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台面中心。

四、用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即60秒)。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刮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五、抹平后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六使用完毕,关闭电源,擦拭模套和振实台,记录使用前后设备状况。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61-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0

TSY-2000型 电液式压力试验机 使用操作规程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检查电气线路,使用三相交流电源为50HZ,380V±10%。开动总电源开关,启动油泵,机器预热30分钟。

二、把试件放在下压力板的中心,避免偏心。

三、选择好量程范围,使机器的试验负荷调节在量程范围中。 四、校正零点。

五、关紧回油阀,将送油阀旋钮向左慢慢地旋转,以对试件进行加荷。如数显力值开始回退,继续加压,读数不再增加时则表示试件已压至强度极限,试验结束。

六、关紧送油阀,将回油阀旋钮向左转卸荷,使工作活塞回到初始位置。 七、测量装置所指示的负荷即为试验的最大试验力。 八、关掉油泵和切断电源,试验结束。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62-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电动抗折机使用操作规程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接通电源。

二、调整零点(调整配重铊,使游铊在“0”位,主杆处于水平)。 三、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将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并调整夹具将试件夹紧使主杆产生一个仰角(此仰角的大小可根据试件存放天数和操作经验决定。)

四、按动启动按钮批示灯亮(红)电机带动链条转动,游铊移动加载,当加到一定数值时,即可在主尺下边的刻度上读取抗折强度的数值。

五、按压游铊上的按钮推动游铊回到“0”位。 六试验完毕须关闭电源,把工作台及机器擦拭干净。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63-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300kN压力试验机使用操作规程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机器应安装在牢固的基础(台)座上。

二、初次使用前向贮油箱内灌入适量机油;气温在5℃以上时,用30#机油,在5℃以下时,用20#机油。

三、根据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选择度盘(拉簧),一般应使破坏荷载出现在20-80%的测力范围内。

四、转动手轮,将螺杆调节在适当位置,必要时可加垫铁板。 五、校正指针零点,旋紧回油阀。

六、开启油泵,根据试验规程要求控制加荷速度,直 至试件破坏。 七、记录破坏荷载值,将被指针拨回零点。

八、齿轮、轴承、绕线轮处,不得随意拆装涂油,以免影响试验精度。 九、压力机球座经常涂刷薄机油。

十、机器遇有故障,应及时修理,不得带病运行。 十一、每年应由计量部门校检一次。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64-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电热鼓风干燥箱使用操作规程 共 1 页 第 1 页 一、根据试验要求,将温度指示控制仪调节至指定温度。

二、将欲烘烤的物品放入烘箱内蓖板上,松散材料则应先放在烤盘上,再置于蓖板上。

三、接通电源,烘烤加热开始,时间较长,可打开辅助加热开关。 四、被烘物品如果含水量较大,可旋松烘箱顶部排气孔的鼓风开关,强制通风排湿。

五、烘箱内严禁烤宜燃、易爆及有异味物品,也不得烘烤食品。 六、烘烤温度不得超过200℃,以免保温玻璃爆裂。

七、烘烤结束后,应待烘箱内温度冷却至100℃以下时,才允许打开箱门取出所烘物品。

八、试验完毕,切断电源,清理干净。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65-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书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沸煮箱使用操作规程 共 1 页 第 1 页 一、试验时,沸煮箱内须充水180mm(以内箱底部算起)将试样饼放在试样饼架或雷氏夹横放在篦板上。

二、加热完毕后(数字显示210min),电器控制箱内峰鸣器动作,煮毕将由铜热嘴放出,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

三、如沸煮箱内充水温度低于20℃时,可启动电器控制箱上手动开关至“开温”区,将水温升至20℃左右,停止“手动”开关,启动“自动”开关即可自动运行。

四、沸煮箱内必须用洁净淡水,设备使用后,箱内可能累积水垢,须酌情定期清洗。

五、加热器加热前必须添水到180mm高度,以防加热器过热烧坏。加热完毕,首先切断电源,然后放出箱内之水。加热器表面应经常洗刷去垢。

六、箱体外壳必须接地,以保安全。

七、沸煮前,水封槽内必须盛满水,以保证试验沸煮时起水封作用。 八、设备移动时,切忌在水封槽内用力。

混凝土有限 文件编号:(/C-66-2011)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砼抗压强度检验细则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共 6页 第 1 页 一、依据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JGJ/T 23-2001。 二、目的及适用范围:

砼回弹法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普通砼,用以评定结构或构

件砼的抗压强度。

回弹仪技术要求:应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砼回弹仪;回弹仪应通过

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及检验证。

回弹仪应符合下列标准状态的要求:

a)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为。

b)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点

应位于刻度尺的零点处。

c)在洛氏硬度为HRC60±2钢钻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 d)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三、技术规定和一般要求:

3.0.1使用范围:只有当下列情况之一时,方可按回弹法评定砼强度,并作为

砼强度检验的依据之一:

1)缺乏同条件试块或标准试块数量不足; 2)试块的质量缺乏代表性;

3)试块的试压结果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或规程所规定的要求,并对该结果

有怀疑;

4)自然养护或蒸汽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

态;

5)龄期为14~1000d;

6)强度有10~60Mpa。

3.0.2砼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按本方法评定其强度: 1)测试前,表层遭受短期湿润的砼应经风干后测试; 2)遭受冻结的砼,应待解冻后测试;

3)蒸汽养护的砼,应在构件出池经自然养护14d后测试;

4)体积小、刚度差或测试部位厚度小于10cm构件,当测试中不能确保无颤

动时,均应设置支撑固定后测试。

3.0.3不能用于下列条件的砼:

1)测试部位表层与内部的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 2)遭受化学腐蚀或火灾; 3)硬化期间遭受冻伤;

3.0.4常规保养:回弹仪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常规保养:

1)弹击超过2000次; 2)对应测值有怀疑时; 3)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四、测试技术:

一般规定:

4.1.1评定砼强度的结构或构件应具有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的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和砼强度等级;

3)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砂石的种类、粒径及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

量和砼配合比等;

4)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6)检测原因。

4.1.2评定砼强度的结构或构件的试样、数量,应遵守下列规定:

1)用于单个评定的结构或构件:根据砼质量实际情况而定。

2)用于抽样评定的结构或构件:随机抽取数量不少于结构或构件总数的30%,

且目测区数量不得少于100个。

4.1.3每一构件测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

低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0.5m,且不宜小于0.2m;

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砼浇筑的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

才可选用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浇筑的侧面、表面或底面;

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0.04m²以内;

6)检测面应为原状砼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

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未或碎屑;

7)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进行固定。

回弹值的测量: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砼的检测面。

4.2.1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2.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侧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

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回弹读数精确至1。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

4.3.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侧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

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4.3.2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

洞(其深度大于砼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冲冼),立即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砼交界面到砼表面的垂直距离多次,取其平均值,该距离即为砼的碳化深度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五、回弹值计算:

5.0.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

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Ri 10

Rm=

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5.0.2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砼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a

Rm=Rma+R

式中: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R

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按《回弹法检测混凝

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JGJ/T 23-2001附表C采用;

5.0.3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砼浇筑表面或底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Rm=Rtm+Rta Rm=Rbm+Rba

式中:—水平方向检测砼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均回弹值,精确至

—砼浇筑表面、底面回弹的修正值,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

范JGJ/T 23-2001附表D采用。

5.0.4如检测时仪器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非砼浇筑侧面,则应先按附表C对回弹

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按附表D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六、砼强度的计算:

6.0.1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规程所求得的平均回

弹值Rm及中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附录A查得;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

6.0.2由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计算得出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

值;当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还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mfccu= ∑ fccu,i /n i=1 n

sfccu=( ∑ (fccu,i)2-n( mfccu)2/(n-1))1/2

i=1

式中:mfccu—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

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于批量检测

的构件,取被抽取构件测区数之和;

mfccu—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精确至。

注:测区凝土强度换算值是指按本规程检测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换算成

相当于被测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在该龄期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6.0.3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1)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以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fcu,e =fcu,min (6.0.3—1)

(2)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cu,el =mfccu— (6.0.3—2)

fcu,e2 =mfccu,min (6.0.3—3)

式中:mfccu,min—该批每个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

取公式(6.0.3—2)或(—3)中的较大值为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注: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95%的强度值。

6.0.4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 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

sfccu >;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时:

sfccu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